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西医治疗基本就是抗病毒、止痛药加维生素,号称提高免疫力为主,各大医院的西医治疗都差不多。
带状疱疹图片看起来都有点不适感的,虽说还不算太吓人的皮肤病,在此就不大量附图了,诊断基本是比较简单的,专业医生看一眼基本就可以诊断了。
下面就来谈一下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吧。西医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也是病毒感染,整本伤寒论也基本都是在讲现代的跟病毒相关的疾病,机理都是一样的,套用治疗就可以了。就像前面介绍的轻度发热、食欲不振这些前驱症状表现,跟感冒也是一样的,所以就按六经治感冒的思路来治疗就好了。
带状疱疹是皮肤病,皮表的病,在人体外层,多数有外感的诱因,按六经辨证是考虑三阳病。再来看带状疱疹的好发部位,胸腹、腰背及颜面部。胸腹、腰背发生于一侧,多数绕到肋间区域,按照经络循行来讲,就是少阳区块为主,所以就归于少阳病,主方就是小柴胡汤。少阳病有一个主证就是两侧胁肋部疼痛不适,跟带状疱疹的疼痛症状也是相符合的。
对于这个经络定位不懂的同学,下面来个经络循行图看一下,身体的侧边基本都是少阳经在管的。
小柴胡汤
[出处]《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条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原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推荐处方]柴胡30g 黄芩10g 党参15g 炙甘草15g 制半夏15g 生姜8片 大枣4个(掰开)
用水5碗,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煮,煮50分钟左右,煮成3碗药汁,滤出,去掉药渣后再浓缩成2碗药汁,分2-3次温服。
带状疱疹还有一个好发部位就是前额部,有些还连及眼睛部位。前额部按经络循行来说太阳经和阳明经都有涉及,所以适合用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汤。
葛根汤
《医宗金鉴 伤寒心法要诀》: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原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推荐处方]葛根30g 生麻黄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8片 红枣4枚(掰开)
用水4碗,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50分钟左右,煮成2碗药汁,分2-3次温服。
按照六经辨证可以这样考虑,再结合其他一些具体表现,能抓到哪一经的主证,就用哪一经的方子就行了。
另外还有一些治疗带状疱疹的验方也一起介绍一下。
日本汉方十味败毒汤
[原方]柴胡3g 樱皮3g 桔梗3g 川芎3g 茯苓3g 独活2g 防风2g生甘草1g 生姜1g 荆芥1g
[推荐处方]柴胡10g 地骨皮10g 桔梗10g 川芎10g 茯苓10g 独活8g 防风8g 生甘草6g 生姜3片 荆芥6g
用水3碗,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45分钟左右,煮成2碗,分2-3次温服。
[作用机制]本方是太阳病向少阳病转变时期的发表的方子,相当于小柴胡汤的病位,可以将体内蓄积的这种从皮肤发表出来的毒中和的方子。
日本汉方用量都比较小,可以适当加量使用。樱皮药房不备,常用厚朴或地骨皮来代替。
瓜蒌甘草红花汤
[出处]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
[原方]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连皮捣烂) 甘草二钱 红花五分
[推荐处方]瓜蒌仁30g 瓜蒌皮30g 红花8g 生甘草12g
[作用机制]瓜蒌主伤寒阳邪结胸,能开胸膈之痹结,所以能疏通皮表之瘀浊,加上红花的活血作用,就是疏通皮表之瘀浊气血,甘草解毒。通利之后痛也随之缓解。
[注意]患者服药后,多数大便会变稀或腹泻。
这个方子现在被推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很多中医师在实践应用,疗效不错,有诉当天疼痛减轻,3-5天就可以痊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