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是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女祖群体中的最早一员,是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堪称中华民族之母。陕西蓝田华胥镇有其大量遗迹。
若问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最早的女性形象是谁?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女娲。其实,正确的答案应为华胥。华胥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堪称华夏之根、民族之母。
大约距今8000年前,有一个崇拜花并以花作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就是华胥。华胥为了生存,带领部族民众不断游徙,其生存之处,被人称为华胥古国。华胥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历史学者顾实在《华夏考源》中写道,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可见华胥文化与流传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关系极其密切。
华胥、伏羲、女娲三圣图
有关华胥最早的记载见于《列子·黄帝》,里边描述了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场景:“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 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扰不知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睡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列子·黄帝》之后,大量的典籍记述,不断地围绕着华胥氏、华胥国、女娲与伏羲的遗迹和传说故事展开。翻阅这些文献史籍,就不难发现,有关华胥氏、华胥国、女娲与伏羲的记述中,密度最大、地名流传得最多最广的当数陕西蓝田及周边地区。由此可以推断,传说中的华胥古国就在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至于华胥古国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由于那个时代没有文字,今天的人已经很难说清了。
古籍中有多处“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孕而生伏羲”的记载。宋代国家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华胥陵,又称羲母陵,位于今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明代以来,官方修撰的《陕西通志》记载:“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纲鉴易知录》概括前人之说,曰“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
在蓝田县华胥镇附近,发现旧石器遗址数十处之多,新石器人类遗址20多处,这些都证明华胥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除孟岩村的华胥陵外,该镇以东二里许,有一条河叫“华胥河”;村中有一条被河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沟叫“华胥沟”;在沟内的崖畔上有一个窖洞,传说那是当年华胥氏“感虹”而妊娠伏羲和女娲的地方,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华胥窑”;在“华胥窑”北面里许,有一个自然形成的蓄水池的村庄叫雷庄,相传那是当年“雷泽”所在。此外,这里还有“三皇庙”遗址、轩辕黄帝游察古华胥国的纪念遗址,至今还保留着刻有三皇功绩的古石碑:碑的上方铭刻“古华胥”三个阴文;左边刻“伏羲肇娠”;右边刻“黄帝梦游”等字。所有这些传说中的“遗迹”,在提示人们:这一带曾是华胥氏族重要的生息之地。
伏羲和女娲
华胥氏族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制嫁娶之礼,使远古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造网罟教渔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代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认识大自然,后来被炎黄的后裔逐步发展成为《易经》;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因此,华胥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创业文化 。从黄帝祭拜华胥氏学习“古华胥国”的治世理念和治国方略,到华胥时代改革婚姻制度等等,为我们展现出了华胥时代先民们生生不息艰苦创业的历史,灿烂的华胥文化呈现出了中国史前文明的曙光。
蓝田县华胥镇
传说虽远,总能寻根溯源;“影史”虽虚,并非空穴来风。保护利用好华胥陵,考证发掘好华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从明代开始,人们对中华民族之母华胥的祭祀活动就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举行,华胥陵也因此渐成规模。2006年,曾一度中断的恭祭华胥氏大典正式恢复,并形成了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品牌。2018年的恭祭大典中,由华胥文化研究会组织民俗专家策划的“九献礼”首次作为华胥陵祭祖的主要仪式。全新的祭祀礼仪,既保留了追念民族先祖、祈福国泰民安的传统,又突出了华胥氏作为中华民族女性始祖的特殊地位。更让人期盼的是,由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筹划建设的华胥文化产业园也有望开工。产业园的建设,将更好地弘扬华胥文化,彰显民族精神,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
量化十大选股指标合集!
下一篇
妇人脉象的奥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