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度(5)
— 原文(略)—
—逐句解读 —
齐襄公问于扁鹊:诸经脉道,可得闻乎?
前问是经脉长短,指的是实际的经脉轨迹。这里是诸经脉道,指的是气口脉所体现的经脉辨别。诸经是各经脉,脉道是寸口脉。这里的道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候。
扁鹊曰:脉道之气,升降出入,以息往焉。
脉道之波往来起伏,全靠呼吸来推动。
呼而脉动者出,吸而脉动者入。
一呼一吸与脉动出入的关系。出是脉波的起点,入是脉波的终点。
呼吸定息,再出再入,闰以太息,脉五动,气行六十分者,平人也。
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呼有脉动两次,一吸脉动也两次,这就是再出再入。一呼一吸之间有停顿,这个时间是为太息,太息时也产生一次脉动,加起来就是脉动五次。脉动五次脉气循行的距离,也就是出入之间的距离,为六十分的,就称为平人,健康平和之人。这个六十分实际就是两个气口脉的长度,一呼走一趟气口脉,一吸再走一次气口脉。
再出一入,少阴之人,脉律大吕夷则。少阴之脉,动搖六分,呼吸长息脉四动,气行六寸者常。
前面讲的是平人。这里讲的是少阴之常人。常人是有偏之人,但因为气行也是六寸,所以也是意味着气行通畅无阻,属于健康之人。
少阴之人有两个判断标准:
一是再出一入,就是一呼脉动两次,一吸脉动一次,加上太息一动,就是呼吸定息脉四动。句中说长息,是指脉动次数虽然少,但因为气息悠长,能量充足,仍然可走六寸。就相当于一个人跑10步跑了10米,你用7步就跑了10米,你的频率很慢,但步幅很长,看起来就很悠然。所以,这个脉摸起来就是偏慢一点。
二是动摇六分。这个六分就是六分候。
长息者,息静而长,徐而和藏,真元谷气充矣。
这句就是上面解读的意思。当然,这是少阴常人的表现,而不是少阴有病之人的表现。
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一动,定息四动而不跃者,足少阴之息;搖而跃者,手少阴之息。
加上了一条标准来区分手少阴与足少阴:跃为手少阴,不跃为足少阴。
这个跃为向上跳起之意。具体表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向上的力大于向前的力,有原地弹跳的脉动感;一种是脉力在浮层要大于在中沉层。综合的意义,就是位置在表而不在里,这是区分手少阴与足少阴的本质。
律者,別其动搖分度也。
明确,律是用动摇之分来辨别。
足少阴者,冲脉渗灌之大络也。
这是足少阴经脉与冲脉的关系。
脉直前左右弹,病在血脉及衃血。脉直前而中散绝,病消渴、浸淫痛。脉直后斜入內者,女子漏下赤白,男子溺血,阴痿不起,引少腹痛。
前面讲的少阴常人之脉,这里讲的是少阴病脉及其症状。
根据《奇恒》篇,气口脉的前中后三部,就是寸关尺三部。
脉直前左右弹,就是在寸部的脉形。
脉直前而中散绝,是在寸、关的脉形。
脉直后邪入内,是在尺部的脉形。
三出一入,太阴之人,脉律黄钟南吕。太阴之脉,动搖九分,乘于筋上,呼吸定息脉五动,气行六寸者常。
这是太阴之常人的脉道描述,理解可参考少阴部分。
乘于筋上,是指深度,参考《八舍》篇:“分者,肉上肤下者玄府,肉下筋上者溪谷”。
天地精气,大数常出三入一焉。
天气通于肺而归于心,地气通于胞而藏于精。肺属手太阴,与天地精气相关。
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一动,定息动于九分不跃者,足太阴之息;搖跃高下九分者,手太阴之息。
同样是用跃与不跃来作为手太阴与足太阴之区分。
手太阴独受阴之清,足太阴独受阴之浊。
与太阳相对来说,太阴乘于筋上,位置为阴,太阳行于筋上,位置为阳。手太阴跃在上而为清,足太阴不跃在下而为浊。
脉重而中散者,寒食成瘕。脉重前不至寸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脉右转出,不至寸者,內有肉癥。
太阴之病脉。
脉重而中散,关部的脉形。
脉重前不至寸徘徊绝:全文有“前不至寸”和“不至寸”两种说法,“前不至寸”可理解为脉在寸部而未到寸之关。“不至寸”可理解为脉在关还没有到寸部。遁尸是指一种突然发作、以心腹胀满刺痛、喘急为主症的危重病症。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令心腹胀满刺痛,喘息急,偏攻两胁,上冲心胸,其候停遁不消者是也。”
脉右转出,不至寸者:脉没有到寸而向外斜出。
四出一入,厥阴之人,脉律应钟无射。厥阴之脉,动搖三分,行分肉之所,吸长呼屡脉六动,气行六寸者常。
厥阴之常人的脉道特征。
行分肉之所,指深度。
定息动搖于三分之所者,春日浮,如鱼之遊在波焉。
对“动搖三分,行分肉之所”的细化描述。
荣盛卫強,搖而跃者,足厥阴之息;精气盛上,动而不跃,手厥阴之息。
同样是以跃来区分足厥阴和手厥阴。不同之处是,跃为足厥阴,而不跃为手厥阴。原因是,足厥阴是卫强,所以跃在上;而手厥阴是胞络之脉,起于胞中,位在下焦而不跃。
手厥阴胞络之脉,起于胞中,连睪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属心,散于心包,布膻中;其支者,出脊前,系于肾,贯肠胃,历络三焦,熏肝,散于盲,结于脐;其直者,出属心系,循胸出腋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阴、少阴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厥阴脉的行走路线。
胞络者嗣育之本,原气宗始也。《神农下经》曰:男子之胞以藏精,睪囊也;女子之胞以藏血,子宮也。胞者人命之門也。胞之系者络也。手厥阴胞络者,长养五脏六腑精气也。
手厥阴脉的功能描述。
脉横右关入寸中,膈中不通,喉中咽难。脉横左关出寸上,膈上积,胁下有热,时寒热淋露。
厥阴病脉及其病症。
寸上中下,是指浮中沉之意。
脉横与脉直相反,代表不通畅,有积。
脉横右关入寸中:脉在右关是横的、浮的,在右寸是沉的。这是膈中不通,上气困难,所以喉中咽难;
脉横左关出寸上:脉在左关是横的、沉的,在左寸是浮的。这是膈上有积,或胁下有热,下气困难,所以就有下焦淋露之病。
再入一出,少阳之人,脉律太簇林钟。少阳之脉,动搖六分,徐息而闰脉四动,气行六寸者常。一吸脉再动,一呼脉一动,闰以长息,一动气行一寸半也。
少阳之常人脉特征,与少阴正好相反。
动而大前细后,□□□□上者,足少阳之息;搖而跃下长者,手少阳之息。
方格内按徐老师的注解是“如蝌蚪跃”,如蝌蚪是形容“动而大前细后”的脉形。
足少阳和手少阳都是跃,都在表。只不一个是跃上,一个是跃下,位置不同。上为寸、下为尺也。
徐息而长,形气既济于三焦也。三焦下输,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贯腓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散于募原也。
手少阳三焦经脉的路线描述。
脉从寸斜入上者,心膈有热,口渴舌燥。脉出鱼际者,逆气喘息。
脉从寸斜入上,入为内,上为浮出,入上就是往里往上走的脉形。脉出鱼际是更进一步。
三入一出,阳明之人,脉律姑洗仲吕。阳明之脉,动搖三分,呼吸定息脉五动,气行六寸者常。
阳明之常人脉特征。
一吸脉三动,一呼脉一动,定息动搖湧跃者,足阳明之息;搖而滑跃者手阳明之息。
两者都是跃,都在表。而足阳明是湧跃,波湧者,动摇之高下也,所以湧跃是一种有高度的,陇起的脉形;而手阳明是滑跃,手阳明主津,所以有滑象。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也。
阳明的脉位深浅。
脉直后斜入关之外者寒热。脉累累贯珠不前至寸,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
病脉。
脉直后斜入关之外,是足阳明脉大越关至尺的脉象;
脉累累贯珠,就是滑脉。
四入一出,太阳之人,脉律夹钟蕤宾。太阳之脉,动搖九分,行于筋上,呼长吸屡脉六动,脉行六寸,婴童、性急者常。
太阳之常人脉特征。因为是一息脉六动,频率较快,特别注明了一个“婴童、性急者常”。
行于筋上,与太阴脉的乘于筋上有何不同?根据太阳为阳之清浊、太阴为阴之清浊的说法,我猜测,行于筋上比乘于筋上的位置要更浮一些。但不管怎样解释,都说明两者的位置相近,这应该就是太阳太阴同为开的缘由。
一吸脉四动,一呼脉一动,定息动搖九分不跃者,手太阳之息;湧跃九分之所者,足太阳之息。
阳明、少阳都是手足阳明皆跃。太阳这里则与厥阴类似,不跃为手太阳,跃为足太阳。
手太阳独受阳之浊,足太阳独受阳之清。
这里是不跃和跃的原因。
清阳盛长,脉来过寸入鱼际者遗尿。脉重直前绝,病血在肠间。脉累累中止不至寸而耎,结热在小肠膜中。
这里的过寸入鱼际与少阳的脉出鱼际是不同的脉形:足太阳是湧跃九分,其脉与足阳明脉一样脉高浮而大,它的入鱼际是直上;而足少阳是蝌蚪状,前大后细,斜入上的脉形。
清阳盛长是太阳脉其中一种病脉的脉形,今人多把它作为太阳脉的脉形,这是错误的。
脉重直前绝,就是太阳脉的另一种病脉,在寸部是没有脉的。
耎,是软弱的意思。
人一吸脉三动,一呼脉二动;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二动;速息而闰,脉六动。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五动;一呼脉五动,一吸脉一动;一呼脉二动,一吸脉四动;一呼脉四动,一吸脉二动;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皆一息六动,呼吸脉动皆速。婴童者盛长,性急者气行速而常,反者皆病。
一息脉动6次的各种情形,和太阳之常人脉一样,婴童、性急者为常。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它们都属于什么律?
速息脉动者,因其旺时动,各随其音色而旺。非其时而音色脉胜者,皆当病也。
这一句是讲了另外一种正常的情况,就是旺时,音色相应也旺,脉自然也快。至于怎样是旺时,本书里没有详细的说明。按理应该是指某种场合,比如跑步,这时候呼吸快、脉快、脸红、声音高亢,属于正常。如果不是跑步或类似的场合,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不正常。
—整篇翻译 —
齐襄公问扁鹊:各经脉如何通过脉道来识别,可以告诉我吗?
扁鹊说:脉道之气的升降出入,都是呼吸在驱动。呼气时脉动为出,吸气时脉动为入。一呼一吸为一息,两出两入,加上呼吸之间的短暂暂停,脉动五次,气行六寸,是为平人。两出一入,是为少阴之人,脉律属大吕夷则。少阴之脉,其脉动分界在动摇六分处,呼吸长息脉动4次,气行六寸的为正常。所谓长息,是呼吸平静而悠长,缓和而收敛,意味着真元谷气充实。一呼时脉动两次,一吸时脉动一次,一息动四次而脉不跳跃的,是代表足少阴的脉息;脉动向上跳跃的,是代表手少阴的脉息。律,是指用于辨别不同经脉脉动分界的度量体系。足少阴,是冲脉渗灌下注的大络脉。在前部的脉呈直线状并左右弹指,是病在血而有血凝之病。在前部的脉呈直线状而在中部则是呈散绝的形状,是有消渴病、气血凝结之病。在后部脉呈直线并向内斜入的,是代表女子漏下赤白,男子溺血,阴痿不起,引少腹痛。
三出一入,是为太阴之人,脉律属黄钟南吕。太阴之脉,其脉动分界在动搖九分处,与筋的位置相平。一呼一吸脉动五次,气行六寸的为正常。三出一入所代表的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是人的后天以赖以吸收天地精气之本。一呼时脉动三次,一吸时脉动一次,一息动五次而脉动在九分处时平和不跳跃的,是代表足太阴的脉息;脉动向上跳跃的,是代表手太阴的脉息。手太阴肺经独自接受阴的清气,足太阴脾经独自接受阴的浊气。脉宽实紧,而中部呈分离状的,是寒食成瘕之病。脉宽实紧而寸部无脉的,是病在肌肉,遁尸病。脉转向外侧,而同时无寸脉的,是内里有肉块。
四出一入,是为厥阴之人,脉律属应钟无射。厥阴之脉,其脉动分界在动搖三分处,行走在分肉间,吸气深长而呼气快数,脉动六次,气行六寸的为正常。呼吸之间脉动分界在三分之处的,春日时节脉浮,如鱼一般在水波中游荡。荣盛卫强,脉动向上而跳跃的,是代表足厥阴的脉息;精气盛上,脉动而不跳跃的,是代表手厥阴的脉息。手厥阴胞络之脉,起于胞中,连通睪系,属于脊,贯通肝肺,连络心系,属于心,散于心包,分布于膻中;在这里有一分支,是穿出到脊前,与肾相连,贯通肠胃,历络三焦,熏肝,散于盲,与肚脐相结;而从膻中主线继续行走的,出属心系,循胸出腋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走于太阴、少阴两脉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这里的一个分支,是别离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胞络是生育的根本,是原气的源头。《神农下经》说:男子的胞是用于藏精的地方,就是睪囊;女子的胞是用于藏血的地方,就是子宫。胞是人的命门。胞的包裹部分是络。手厥阴胞络,生长养育着五脏六腑的精气。脉在右关是横的、浮的状态而在寸部是沉的状态,意味着膈中不通,喉中咽难。脉在左关是横的、沉的状态而在寸部是浮的状态,意味着膈上有积,胁下有热,时有寒热淋露之病。
两入一出,是少阳之人,脉律属太簇林钟。少阳之脉,其脉动分界在动搖六分处,呼吸缓和而一息脉动4次,气行六寸的为正常。这是一吸脉动两次,一呼脉动一次,辅加上呼吸悠长,动一次气行一寸半的缘故。脉动时大前细后,如蝌蚪一样的形状向上跳跃的,是代表足少阳的脉息;脉动向上跳跃而在在尺部脉长者,代表手少阳的脉息。脉缓和而悠长,是形与气在三焦交合生化的原因。三焦向下输灌,连动足少阳与足太阴之脉,属于足太阳的旁路,在外踝上五寸,别入贯通腓肠肌,再从委阳穴穿出而与足太阳经正脉合并,上走入小腹络于膀胱,然后散于募原之地。脉从寸部斜入内而浮向上的,是心膈有热,口渴舌燥。脉上出鱼际的,会有逆气喘息的症状。
三入一出,是阳明之人,脉律属姑洗仲吕。阳明之脉,其脉动分界在动搖三分处,一呼一吸脉动5次,气行六寸的为正常。一吸脉动三次,一呼脉动一次,一息之中脉动向上跳跃并呈宽湧之象的,是代表足阳明的脉息;向上跳跃而滑的,是代表手阳明的脉息。夏日时节,脉浮在皮肤,指下如海量一样不断浮涌上来的充沛感。脉向后从关部斜向内穿入尺部的是意味着寒热病。脉呈一波连一波如珠一般持续向前却不到寸部的,是意味着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
四入一出,是太阳之人,脉律属夹钟蕤宾。太阳之脉,其脉动分界在动搖九分处,行走在筋上,呼气悠长而吸气快数脉动六次,一息脉行走六寸,如果是婴童、性急的为正常。一吸脉动四次,一呼脉动一次,一息之中脉动分界在九分处不向上跳跃的,是代表手太阳的脉息;在九分处向上跳跃并呈宽湧之象的,是代表足太阳的脉息。手太阳独自接受阳的浊气,足太阳独自承受阳的清气。足太阳之脉浮盛而长,超过寸部而入鱼际的是遗尿之病。脉宽实紧而寸部无脉的,说明是血在肠间的疾病。脉呈一波连一波向前但却不到寸部而同时脉软弱无力的,这是结热在小肠膜中。
另外,还有其他情况:一吸脉动三次,一呼脉动两次;一呼脉动三次,一吸脉动两次;呼吸快速并加上呼吸间的太息,脉动六次。或一呼脉动一次,一吸脉动五次;一呼脉动五次次,一吸脉动一次;或一脉动两次,一吸脉动四次;一呼脉动四次,一吸脉动两次;或一呼脉动三次,一吸脉动三次;这些情况都是一次呼吸脉动六次,呼吸和脉动都是很快。婴童的脉盛而长,性急的脉气行走快速都是正常的情况,相反的都是病状。呼吸脉动快速的,如果是因为某种场合的需要而脉快,同时伴随相应的声音、颜色也旺盛的,属于正常。如果不是因为某种场合的需求而人的声音或颜色或脉动都变得反常的旺盛时,都是一种病态。
— 关键解读 —
本篇是《揆度》的最后一问,是《扁鹊镜经》的最后一篇,也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篇。
从内容上看,此篇是通过动摇之分来判断所属经络,应该是放在《奇恒》的最后,而《奇恒》最后一段的案例是通过出入的波长来判断经络,应该放在《揆度》比较合理。这就是《奇恒》一开始所说的“奇者,不从揆度之常;恒者,而行揆度之道”。常,就是出入的波长,脉律之常;道,就是候。
在《奇恒》篇已经明确提出:“太阴太阳之脉,波湧九分而陇起;阳明厥阴之脉,波湧三分而陇起;少阴少阳之脉,波湧六分而陇起。”本篇就是这三句话的细化。
把二十七候按9、6、3分为三类,就可以对这三类经络进行划分。
一、9分是太阴、太阳。
这两个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位置相近,太阳是行于筋上,而太阴是乘于筋上。所以《六十首》说“太阴太阳之气和,以行经纬之化”。
有几个特点可以将它们区分开:
然后是手、足经络的区分:
1.区分手太阴、足太阴
脉向上跳跃的为手太阴,不跳跃的为足太阴
2.区分手太阳、足太阳
反过来,脉向上跳跃的为足太阳,不跳跃的为手太阳。
二、3分是厥阴、阳明。
这两个在一起,也是因为它们的位置相近,厥阴是行分肉之所,而阳明是夏日在肤。所以《六十首》说“厥阴阳明之气和,以行四维之化”。
也有几个特点可以将它们区分开:
然后是手、足经络的区分:
1.区分手厥阴、足厥阴
脉向上跳跃的为足厥阴,不跳跃的为手厥阴。
2.区分手阳明、足阳明
两者均有跳跃感,但足阳明脉宽和量大感很强,而手阳明是有滑脉。
三、6分是少阴、少阳。
有意思的是,《六十首》也有说“少阴少阳之气和,以行枢持之化”,但这两者在本文中均没有太阴太阳、厥阴阳明的位置内容。
少阴少阳的呼吸频率是一样的,可以区分的特点如下:
然后是手、足经络的区分:
1.区分手少阴、足少阴
脉向上跳跃的为手少阴,不跳跃的为足少阴。
2.区分手少阳、足少阳
足少阳是大前细后,手少阳是跃下长。
在《通天》的分析中,我们曾经提到:“《神农上经》只讲了单一脏腑的功能,《神农下经》发展形成了以单一脏腑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而本篇则把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连接了起来。”《扁鹊镜经》的前后都表明了,它重视的是气交,是不同体系之间的生生化化。“ 这一篇虽然看起来仅是单一经脉的辨认方法,但从太阴太阳同为9、脉位相近的本质来看,太阴太阳之间也是形成了循环圈子的关系,厥阴阳明、少阴少阳同样如此。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