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辖甘州、肃州(今酒泉市)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省会兰州市
兰州市: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榆中县: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兰县: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
永登县: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这是“永登”名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是因为境内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嘉峪关则是因为修建在嘉峪山旁而得名,另嘉峪两字的意思是“美丽的山谷”。
金昌市
金昌市: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
永昌县:永昌,取“永远昌盛”之意。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赐名永昌府。
白银市
白银市: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到明朝洪武年间具有一定规模,有“日出斗金”之说,官方曾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因此而得名。
会宁县:即“会州安宁”之意。汉朝时期名为祖厉县。会州之名始见于西魏废帝三年(554)正月,魏相宇文泰西巡,途经今靖远地界时,有当地富户张信罄资犒六军,泰大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州治会宁,此为会州之始。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会宁附近发生一次毁灭性的地震,伤亡很重,朝廷拨款赈灾,并“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会州安宁”之意。
靖远县:清朝时期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后沿用至今。
景泰县:起初,从红水和靖远两县名各取一字,叫靖红。红水县内有永泰,取泰字代表红水县,两县各一字合成靖泰。有些人又嫌靖字是军事用字,与泰字不协调,主张用谐音景字代替,这样就变成了景泰。景泰的含义是景象繁荣、国泰民安。
天水市
天水市: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据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清水县:据史料记载,“其板(指清水县所处古陇板,俗称关山),上有清水,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得名。
秦安县:秦安在西周时,为秦亭的一部分,秦安之名,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之意,金正隆二年(1157年)始置秦安县。
甘谷县:因宋代名将杨文广曾在县城北的城子村筑筚篱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县:因县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原名宁远县,1914年改名武山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曾在此地筑漳川城,后“漳川”传为“张川”而得名。
武威市
武威市:武威即武功君威之意。西汉初为匈奴所据,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后来把这块地方取名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古浪县:因境内有古浪河而得名。
民勤县: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易名民勤,沿用至今。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取县内佛教寺院“天堂寺”和“祝贡寺”的第一个字而得名。因县境内藏族人口较多,1955年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
张掖市:西汉初为匈奴所据,汉武帝时期征服此地,取名张掖,意为“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掖”,并设张掖郡。
山丹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删丹县,三国时曹魏因此县南、北、东三面环山,改名山丹县,沿袭至今。
民乐县:取“人民安居乐业”之意。
临泽县:西晋时以县境地貌多沼泽,因此改名为临泽县。
高台县:始于明初设置的高台站,因城西有高高的古台基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始置高台县,县名沿用至今。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因地处古肃州以南而得名。境内裕固族人口较多,1955年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
酒泉市: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同为汉武帝时期征服河西时取的名,并设酒泉郡。
玉门市:据史书记载:“汉置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名玉门。玉门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敦煌市: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也为汉武帝征服河西时取名,并在当时设立敦煌郡。
金塔县:1913年以县城东南的“金塔寺”取名金塔县,沿用至今。
瓜州县:瓜州县在历史上因其生产蜜瓜独具特色,在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源于1938年在古肃州之北设立的“肃北设治局”。因境内蒙古族人口较多,1956年成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县城西部的阿克塞沟而得名,哈语为“纯洁”的意思。1934年至1939年新疆哈萨克族牧民东迁此地,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
平凉市: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欲讨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
泾川县:因地处泾河川道而得名,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名为泾川县,沿用至今。
灵台县: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于今中台镇筑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崇信县:崇信在唐代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县,沿用至今。
华亭县: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北魏晋泰二年(532年)设华亭镇,隋大业元年(605年)始置华亭县,沿用至今。
庄浪县: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庄浪县,沿用至今。
静宁县:取“平静安宁“之意。元、明、清代为静宁州,1913年改为静宁县至今。
庆阳市
庆阳市:一说庆阳因庆州州治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环江与柔远河汇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内(即今庆城县所在地),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而得名庆阳。
又说“庆阳”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间。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乃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庆阳”这一名称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
庆阳县:同上
正宁县:唐天宝元年(752年)在罗川东20里处获玉真人像27尊,更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祯)之讳,改名正宁县沿用至今。
华池县:以境内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而得名。
合水县:因当时境内建水与北岔水汇合后称合水,由此得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合水县。
宁县:西魏时,取“抚宁戎狄”之意,以宁州命名。1913年改宁州为宁县。
镇原县:因唐代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代合并镇戎、原州称为镇原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镇原州为镇原县,沿用至今。
环县:因“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环州为环县,沿用至今。
定西市
定西市:取“安定西边”之意,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
通渭县:取“此地道通渭州”之意。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曾于擦珠谷(今什川古城沟)筑通渭堡,10年后置通渭县,沿用至今。
陇西县:因位于陇山之西而得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设陇西郡。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陇西县,沿用至今。
漳县:东汉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西陲屏障”而名障县。明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富国”而改名漳县,相沿至今。
渭源县:以地处渭水源头而得名。据《水经·渭水注》载:“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谓水出焉”,故名渭源。
岷县:因境内有岷山,西魏大统十年(544)始置岷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岷县,沿用至今。
临洮县:以其地临洮河而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临洮县,沿用至今。
陇南市
武都区:“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武都郡。
成县: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古称成州。明朝初年降州为县,相沿至今。
两当县: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
徽县: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
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礼县:源于地名“李店”。唐、宋时期,礼县东北部属长道县,县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直到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县时,才正式定名“礼县”。
康县:取“永宁康泰”之意。后去“永”字而改名康县。
文县:自南北朝时战乱不息,北周明帝时平定战乱,决意偃武修文,实行“文治”,故置 “文洲”。明洪武四年降州建县,始称文县,沿用至今。
宕昌县:南北朝时期,羌人曾在此建立“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灭宕昌国后,遂设宕昌总管府,延续至今。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县:因临近大夏河而得名,1928年改为临夏县,沿用至今。
康乐县: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始置康乐塞,取“康泰安乐”之意。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康乐塞为康乐县。
广河县:因境内有广通河流过而得名,原名广通县。后因广通地名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名,1957年改名广河县。
永靖县:取“永远安定” 之意,1929年始置永靖县,沿用至今。
和政县:明代初设和政驿,取“人和政通” 之意,始有和政之名。1929年始置和政县,沿用至今。
东乡族自治县:因此地为东乡族之发祥地,县境内以东乡族人口为主体,故1955年5月成立东乡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因境内有积石山而得名。又因境内居保安、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1980年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合作系藏语,意为“羚羊”。195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由拉卜楞迁此,改为合作镇,1996年设合作市。
舟曲县:因境内主要河流白龙江,藏语称之为“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来。
卓尼县:因卓尼古寺得名。卓尼是藏语“马尾松”之音译。相传元朝时曾在此地建寺,以寺内有两棵高大的马尾松而得名,自此始有卓尼地名。
临潭县:以“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得名。
迭部县:以迭山得名。
夏河县:1928年设县时,因县置在大夏河上游,故名。
玛曲县:因黄河环绕县城,当地藏语称黄河为“玛曲”。
碌曲县:因地处洮河上游而得名。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故1955年设县时定名碌曲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