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种误解叫“自以为”
小时候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作者从小贫寒,母亲每次都会从集市上买摊主剩下的死鱼然后回家熬汤。
让孩子们吃为数不多的鱼肉,然后自己总吃鱼头和鱼骨,还告诉孩子们是因为鱼头更入味不能和她抢。
孩子一直以为母亲是真的喜欢吃鱼头,直到后来经济宽裕了才发现鱼头成了家里餐桌上的剩菜,那个时候他才开始明白事情的真相。
自己以为母亲喜欢吃的是鱼头,然而事实是:鱼头只是母亲关于维系家庭自尊的,一个体面的谎言。
长大后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对方家境殷实为人和善,两个人都有相伴到老的意思,但是却因为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囊中羞涩拿不出体面的彩礼。
女方不介意生活拮据、不介意现在和自己原生家庭的经济落差、甚至学会接受你偶尔的坏脾气。
渐渐地你们从火锅变成了麻辣烫、从商场变成了街边货、从电影院变成了会员付费,可怕的不是生活的落差,而是你开始觉得对方本来就该如此。
她会笑着对你说现在的生活没关系,但是得到你的回答却是:“我以为你是喜欢吃路边摊、我以为你不喜欢凑热闹……”
其实事实就是:所有的“你以为”就真的只是“你以为”。
对方可能会因为在乎而不去计较过多的得失,但是你轻飘飘的一笔带过甚至觉得对方的付出和改变都是理所应当,那么我只能说你真的不配。
2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要觉得理所应当
有一个哥们儿创业,起步的时候吃了特别多的亏,真的住过地下室吃过干馒头,后来一步步才取得后边的成就。
可能他和别人的想法不大一样,别的人如果对一个东西有阴影大概会避之不及,就拿馒头来说,他那个时候基本每天平均要吃两三个大白馒头,吃到吐的那种。
如果是正常人的话在发达了之后,绝对是再也不想吃馒头甚至看到馒头都想吐,然而我那个朋友却不一样。
他依然热衷于馒头,倒不是因为多喜欢,而是只要一看到馒头就会想起自己的那段时间,以此来达到激励自己的作用,所以这也就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
本来是一个挺励志的故事,但是在一些人眼里,却有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在流传:
“老板真的是太抠门了,天天还吃这么寒酸。”“一看我们的老板就小气,不知道对员工怎么样。”“老板不会是以前没吃过馒头吧,怎么还会有人觉得馒头好吃呢,我都瞧不上的东西。”
和他熟识的朋友自然知道原因,但是他手下不熟悉的员工,却总是在背地里嘲笑他,说他抠门是个小气老板,有这样的老板是公司的不幸。
当然朋友也不是一个那么喜欢计较的人,如果他真的连手底下的人几句议论都受不了也不可能坐到那个位置。
但是有一说一,那些总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人,不仅好是非而且也是心胸狭隘的直接表现。
看到淡薄物质的人,就理所应当的觉得别人是没钱、看到别人高消费就说别人作风奢靡,有一种错觉叫做他们眼里的世界。
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看到的和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不能辩驳没法解释,唯一的解决办法可能就是远离这种思想垃圾。
3“我以为”不应该成为开脱的理由
“我以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觉得,但是并没有确定证据时发出的言论。
然而很多人却把这句话,当做了自己开脱的完美答案,这就是一个有功无过的发言,似乎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
我也不知道真相、我也不知道这样做会给你带来困扰、但是我是真的想要帮到你。
说这是道德绑架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每一个说出“我以为”的人,都会觉得是自己帮到了对方但是对方不领情。
就像一个人去餐厅,上个厕所的功夫食物就被收走了,服务员会云淡风轻的说一句:
“不好意思我以为你已经吃完了”。
等公交的时候你想着礼让一下老人孕妇没有挤车,结果后边的人直接抢先一步登车,当你想要再试图挤进去的时候别人就会说:
“我以为你不坐这一班车嘞”。
公司中午订餐,明明大家平时都是默契的一起吃,结果一个耍心机的同事却完美的忽视了你,然后还特别义正言辞的说:
“你都没说,我还以为你减肥不吃呢”。
他们眼里所有的“我以为”似乎都挑不出错处,甚至还有一种有理有据的感觉,但是果真如此吗?
答案很明显不是啊,他们不过是在给自己的自私,找个合理的借口而已。
其实我并没有那么讨厌自私的人,我讨厌的是想成为自私的人,但下不定决心的自己。
我不会把“我以为”作为借口将自己的想法去强加给别人,更不会试图用这种行为让别人产生负罪感。
但是我起码学会了拒绝别人的“我以为”,当别人再说出类似的话时,我就会干脆了当的回答:
“对,那真的就只是你以为,反正我不是这么想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