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富,有的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差距。
天时,指的是各种机会;地利,指的是所处的环境、背景;人和,指的是当事人的能力、人脉、靠山等等。
对于“天时地利人和”,古人用了一句话概括:“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大家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走向人生巅峰,而有的人只能身处底层?就是因为缺乏某些重要的条件。
比如说,缺乏一定的资源,就无法拥有更高的起点;缺乏一定的能力,就无法把握住机会......
一代不如一代的家庭,存在这几个缺陷,很难翻身。
一、子女,不具备开拓或守成的能力。
要想当创一代,就需要具备开拓的能力。要想当稳稳当当的富二代,就需要具备守成的能力。两种能力都不具备,基本就离贫穷不远了。
何谓开拓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白手起家的本事。比如说东汉末年的刘备,织席贩履之徒,竟然可以荣登大宝。
何谓守成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守住家产的本事。比如说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哪怕不及老爹,但也可以守住刘氏的家业。
穷人家庭的孩子,如果不具备开拓或守成的能力,那他们就只能成为穷人,甚至代代贫穷那种。
富贵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具备开拓或守成的能力,那他们就会面临“富不过三代”的结果,再丰厚的家底,都会被他们败干净。
这里谈到的能力,就是“人和”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地位、财富、幸福,从来都是“有能者居之”。
二、家庭,缺乏读书的氛围和习惯。
有人会说,我做不到大富大贵,但也不想经受大起大落,更不愿沦为底层,那我该怎么办呢?就一个办法,读书。
所谓“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
读书的本质,就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不会缺乏逻辑,也不会活得糊里糊涂。在此基础上,运用知识去谋生。日子,基本就会趋向于安稳。
古时候,人们提倡读书,就是为了登科及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时今日,人们提倡读书,就是为了筛选,让一半人过体面的生活,让一半人进入到工厂干活。
就好比中考,永远都五五分流。普通人,要么成为读书的高知识分子,要么沦为底层的工厂劳工,而不会有中间的选择。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以缺乏一定的钱财,但不能缺乏读书的氛围和习惯。如果连书都不读,认知过分低下,基本上,就很难翻身了。
三、一家人,都缺乏变通、与时俱进的智慧。
人穷,是生活的常态。而人富,才是生活的非常态。要想从常态,转变为非常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变通”。
变通,其实很好理解。生活往哪个方向发展,自己就往哪个方向发展,思维观念不会有任何的固化和束缚。
举个例子。以前做生意,开个线下的门店就好。如今做生意,不仅要开线下的门店,还要开线上的网店。线下和线上二合一,才是当下的主流。
有的人,对于网店,持有瞧不起的态度,不愿意去尝试。而有的人,对于网店,有着包容接纳的态度,折腾几年就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发家致富。
未来,究竟哪些领域会兴起,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懂得变通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尽量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事业都不可能长久,什么家底都无法永存,唯有变通的智慧,才是子孙兴盛之道。
四、家庭里边,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内耗。
现代社会,内卷特别严重,每个人都身处于恶性化的竞争当中,免不了会脾气暴躁,性情偏激,做事冲动。
在外边受了气,人们不敢将气发泄到外人的身上,就只能回家,将怨气发泄到亲人的身上。如此,家庭的内斗、内耗,就会出现了。
家里人窝里斗,就会削弱家庭的实力,让毫无意义的内部消耗加剧。哪怕家庭再有钱,也会在内耗当中,走向衰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晋时期的司马家。司马家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闹出了八王之乱,直接让晋朝四分五裂。
从八王之乱开始,司马家族彻底从一流家族,沦为不入流的吉祥物,被人操控。以至于,多年后,成为傀儡的司马家族,被刘裕杀了个一干二净。
家和万事兴。先有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有前途似锦的未来。
文/舒山有鹿
下一篇
股票分析交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