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足踝神经与经络的关系

足踝神经卡压在临床中极为常见,

一般认为可能因为外伤、急慢性的炎症、骨折等病理因素导致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平常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可以导致足踝神经卡压,

比如,冬天的时候裸露脚踝,

习惯性踝扭伤,

经常穿高跟鞋,

或站立的时间特别长。。。

当周围神经损伤或卡压之后,

除了出现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之外,

也会引起弥漫性酸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所以,足踝神经卡压会引起足踝区域的不适,

比如,足跟痛、足底筋膜炎,

慢性踝关节周围痛,

脚面疼痛等等。

在临床中发现,

足踝的神经与下肢的经络分布有不少共同点,

而且其神经容易卡压的部位,

都是与十二正经的穴位相吻合。

下面我将足踝的神经与经络的关系逐条分析。

外踝痛

      腓肠神经VS膀胱经

腓肠神经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共同组成,

分布在小腿的后区外侧,

再往下支配脚踝外侧的皮肤,

基本是沿着足太阳膀胱经区域分布。

腓肠神经的卡压点在“飞扬穴”附近,

让患者俯卧位,

在小腿后外侧的飞扬穴按揉,

手下能触及到条索样结节,

这就是腓肠神经了,

使劲按压酸痛会很明显,

甚至会往脚踝外侧出现放射性疼痛。

内踝痛

     隐 神经VS脾经

隐神经是股神经的一个分支,

股神经主要支配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

很多膝前痛与股神经、股四头肌密切相关。

隐神经在小腿的分布路线与脾经类似,

它在从股神经分出后,

穿过一个解剖结构,叫收肌管(血海穴),

往下经过内膝眼,

沿着小腿内侧到内踝处。

所以,内踝以及小腿内侧的疼痛,

与隐神经有关。

隐神经最常见的卡压点是在“收肌管”,

即血海穴附近,

因此处理一些小腿内侧及内踝痛的症状,

可以针刺血海穴的痛点,

或者沿着脾经在小腿上找痛点进行针刺。

踝前、足背痛

     腓总 神经VS胆经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

在腓骨小头处穿出,

基本与阳陵泉穴位置一致,

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

此处即为胆经的绝骨穴。

腓浅神经支配足踝前和足背区域的感觉,

而腓深神经只是支配太冲区域的一小块。

腓总神经常见的卡压点,

一个是阳陵泉穴,另外一个是绝骨穴。

足踝前或足背疼痛,

可以取上述的两个穴位针刺。

如果伴有腓深神经卡压,

出现第一二趾之间区域不适,

可加上太冲穴。

足跟、足底痛

     胫 神经VS肾经

足跟、足底一般认为与肾经有关,

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涌泉穴就是在足底。

胫神经跟腓总神经一样,

也是坐骨神经的分支,

坐骨神经在腘窝区域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沿着小腿的后侧,

经过内踝后方的“踝管”带进入足底,

有一个疾病,叫踝管综合症,

主要症状就是足跟或足底疼痛,

这是与胫神经有关。

踝管在跟腱与内踝的中点附近,

即肾经的太溪穴。

接下来,

胫神经在足舟骨与根骨的中点分出3条神经,

分别是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跟后侧神经。

足舟骨与根骨之间有一跟韧带叫跟舟韧带,

胫神经常常会在此处被卡压,

跟周韧带与肾经的然谷穴位置一致。

很多足跟、足底痛都是与踝管综合症有关,

背后的原因是胫神经被卡压,

其卡压点最常出现在太溪穴与然谷穴,

这也很好解释了,

为什么针刺太溪穴可以治疗足跟、足底痛。

以上的内容,

是我对足踝神经与传统经络的一些小见解,

我觉得这对针灸治疗足踝区域疼痛,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能让取穴变得更加的精准,

也能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要扎这里,

并非心里含糊不清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