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12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国人最深刻最沉痛的的记忆恐怕就是刘公岛陷落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斥资数千万两白银经营十余年、曾经被西方赞誉为“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如此灰飞烟灭,实在可悲可叹!
但在通读陈悦先生著作《沉没的甲午》之后,小编却得出这样的结论:北洋海军败得合情合理,败得无话可说,败得令人至今回味无穷!
决策层的短视,导致提前输掉军备竞赛。
在甲午之战十几年前,清日两国为争夺东北亚制海权,早就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国力弱小的日本拿出倾家荡产的劲头孤注一掷,跟地大物博的大清争相购买先进军舰,就是要在舰队规模总吨位、火力机动力等方面压过对方。日本购买“浪速”级巡洋舰,清政府就立刻斥巨资购买“浪速”级的改良版“致远”舰;当中国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后,气急败坏的日本通过全国募捐形式购置能够相抗衡的三艘“松岛”级战列舰。
然而,在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之后,清政府的当权者死活不肯再添一舰!为什么?统治者认为不停买军舰买军火就是个填银子的无底洞,既然有了一支先进舰队,就没必要再折腾,先搁在那儿也无妨。于是,在讲求技术迭代装备更新的趋势下,北洋海军建设完全停滞。而这几年正是国际海军发展的重大变革期,新式军舰更讲求航速机动力和火炮射速。日本正是在这时购置了当时速度最快、速射炮配置最多的“吉野”号巡洋舰!
在甲午战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向光绪皇帝上书,痛陈北洋海军力不能战的原因:全军舰龄都在十年上下,最新的“平远”舰也已服役五年。而日军舰龄三年以下的就有九艘!全军平均航速只有日军的一半;全军配置火炮尚不及日军一半……结合这些纸面上的实力对比,就是用计算机模型推演,北洋海军的获胜概率怕也小得可怜!
细节见成败,滞后凌乱的工作机制严重限制战斗力。
甲午一开战,明治天皇就在广岛成立战争大本营,就近指挥陆军和日本联合舰队协同行动。而北洋海军的指挥系统之上,从下到上依次存在着北洋大臣李鸿章、海军营务处、海军衙门、军机大臣直到皇上重重叠床架屋的权力机构。提督丁汝昌的任何一个请示要通过电报在这些机构之间循环周游,完全丧失了根据战局便宜行事的可能性。何况,军机大臣翁同龢还极为仇视李鸿章,处处在指令中让北洋海军举止失措、晕头转向。正如一个人,小脑发育都不健全,又怎么可能去做一名杂技演员呢?
即使抛却局外的烦恼,单就提督丁汝昌个人而言,他也无法跟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相比,因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大管家,而不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囿于淮军渊源和朝廷旧制,丁汝昌既要管理日常行政,又要督办军火购置,还要规划舰队训练,甚至连军舰所烧的燃煤都要由他亲自和开平矿务局协商。按照现代军事制度,他是参谋长、后勤主任、政治部主任、装备部主任,唯独不是个司令官!这样一个大忙人,如何能尽心尽力地指挥舰队呢?
再提两个窝心的细节。先说燃料。当时军舰燃料需要杂质少燃烧充分的优质煤。但丁汝昌反复协调得到的,却是劣质煤。因为分属地方系统的矿务局主管,根本不买账,私自将优质煤卖给了出价更高的买主!使用劣质煤直接导致黄海大战中,因烟雾过大,日军提前两个小时发现北洋海军!再说说炮弹。因为没钱,北洋海军储备的炮弹还都是当年购舰时随船奉送的炮弹!而且,即使有这些炮弹,当中也是开花弹少,实心弹多。而即使是开花弹,相较于日军的烈性炸药开花弹,清军的开花弹是十几年前老式的火药开花弹,就算击中了对方,杀伤力也严重不足。
滞后的指挥系统、凌乱的工作机制、落后的装备细节,决定了两国海军的高下。
一流的部队,二流的指挥,三流的保障体制。
北洋海军虽然装备落后,但却有一样是日军无法比拟的,那就是一支高素质的水兵队伍。和以往我们认为清军腐朽没落的说法不同,《沉没的甲午》一书罗列了大量当时国际相关的资料档案。其中来自英国海军将领的看法是:“北洋海军整体训练水平高,所有内部文件规章和口令指挥都是中英双语,军官士兵业务规范完整。军舰出港迅速,阵型保持良好,所有武器保养、活动观察和操作流程都首屈一指。”
因为服役年限长,北洋海军官兵每年要完成大量的海岸巡航,积累了丰富的航海作战经验。官兵的忠勇果敢也同样值得大书特书。不仅如邓世昌“致远”舰官兵为撞沉“吉野”而大部牺牲,舰队所属三百名陆战队员也均在刘公岛南帮炮台保卫战中全部殉国!这些英雄的壮举连对手日本人也在自己的战史中做出钦佩的感叹!
这样一些令行禁止、素养出众的海军官兵,配上了凌乱失据的二流指挥,再配上低效破败的保障机制,就完全陷入军舰破损无处修、弹药耗尽无处补、处处被动挨打的绝境!最终,北洋海军理所当然地成为日军的手下败将。
在拿着放大镜遍寻北洋海军内部种种弊端后,身为现代职场中人,我们也一样会为自己单位的兴衰荣辱进行一番剖析。
一个单位的前途,其实也取决于那三个关键因素:领导层的眼光、内部管理机制和人员素质。
如果单位行业前景黯淡、前途堪忧,首先需要寻找症结的,就是领导层!管你是几个人的小公司还是成百上千人的大企业,有能力规划发展路径的,往往就是少数几个精英。如果领导层六神无主,如果管理人员都目光短浅,那么还没开始竞争就已经失去了先机。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世界上最早发明数码成像技术的,就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柯达公司!领导层放弃发展数码技术的原因,就是胶卷市场的盈利已经很可观,完全没有必要组建团队耗费资金去升级数码技术。可见,领导层一短视,企业组织就患上脑癌,时日无多。
如果单位工作效率低下,那就需要从工作机制工作流程上找原因。你无视效率,因人设岗,搞出那么多不必要不需要的环节职位,再让这些职位上坐满自己的姻亲故旧,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研究报批扯皮内耗个没完,那么恭喜你,你成功复制了北洋舰队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任何想干事的中层干部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要么心灰意冷熬时间,要么琢磨分行李散伙儿。
西方管理学界有这么一句名言:公司董事长往往是知道公司垮台的最后一个人。为什么?随着人员膨胀业务扩大,必定有叠床架屋的层级管理体系、臃肿低效的组织流程伴随而来。如果身为领导层在这个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还不能意识到简化程序、淘汰冗员的重要性,面对竞争根本无胜算可言。
员工素质高低恰恰取决于领导层和管理机制。当机构组织陷入困境,领导层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失误,却忙着让员工洗心革面找差距,这本身就是笑话!管理者只顾大谈别家的职工好自己的职工不行,那就是选择性失明。你长期漠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长期不关心技术设备硬件和业务培训软件的改善提升,你就妄想让员工们“激发天良”爱岗敬业?怎么可能?!
就像北洋海军,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忍辱含垢地当俘虏,同理,也没有哪个职工愿意没皮没脸地看着单位没落自己成为失业者。但是,早就该淘汰的办公设备服役二十年还在“老当益壮”,早就该提拔重用的年轻干部都在打算退休躲避,早就该清退的“惹事精”“怕事鬼”们还逍遥在管理岗位上,这就意味着失败,这就是打在领导层脸上响亮的耳光!
斯人已逝。但不管你是否承认,你我这些现代人毕竟是那些历史的继承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明白了北洋海军失败的细节,才能看清我们现在的处境。
陈悦《沉没的甲午》读书笔记之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