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关于时间统计法的秘密

文│杏仁爱读书

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之路 —— 我认为这就是时间统计法的最大秘密。

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就走上这一条路,一直走了56年,他的故事,可以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中看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喜欢提到道和术,中国人特别重视道,所谓大道无形,大道相通,大道至简。道是原理是规律,术是方法是技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在时间统计这个问题上,“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就是它的“道”,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并认识这个道,空谈任何方法,都是在浪费时间。

时间统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过好这一生,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时间。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过着的每一分钟都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它呢?而善待时间的前提是,你必须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现在在做什么?做得怎样?将来的计划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统计时间,而不从中发现认识自己,那这样的记录只是一堆数据而已,它毫无意义。

所以,在开始使用时间统计法的第一天起,就请牢牢记住:使用这个方法是为了认识自己,而认识自我的过程,从开始意识到它的那一天起,就应该一直继续下去。请在任何时刻,都牢记时间统计法的道 —— 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之路,请在认识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如果,你认可了这个道,我们就再来谈谈时间统计法的术吧。

● 柳比歇夫是怎样统计时间的

关于时间统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关键点时间记录,一种是全时间记录。关键点时间记录,就是把生活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的使用时间记录下来;全时间记录就是把生活中每一件事的使用时间记录下来。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关键点时间记录,简单易行,但是不容易培养起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度和掌控力。全时间记录太过复杂繁琐,不容易坚持,但是如果使用好了,就可以让我们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需要用时多少,都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即可以培养出敏锐的时间感知度。

柳比歇夫是怎么做的呢?《奇特的一生》中引用了他的一个日记,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基本科研(图书索引——15分,陀布尔让斯基——1小时15 分)。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安置捕捉器两个——20分,分析——1小时55分。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消息报》——20分,《医学报》——15分,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时30分,给安德朗写信——15分。共计8小时35 分。”

整个一天的活动,直至看报,都经过分析,分门别类登记上了。

怎么是“共计8小时35分”?从记录看,这仅仅是第一类工作时间的总数。其余经过计算的时间是第二类工作或其他。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

由此可知,柳比歇夫首先把他的日常行为进行了分类,而除了第一二类工作外,他也会记录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这应该是比较详细的关键点记录吧。

不过,书中又有这样的话:

要采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一切有效时间,洞察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

所以,柳比歇夫是不是也用过全时间统计法呢?这个无法确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他的统计方法是在数年间经过了很多次改进,最后才定型的。

《奇特的一生》中没有清晰系统的解释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方法的具体步骤,但结合前后文,我可以合理的推测归纳一下,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首先,他对自己的生活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最重要的事件是工作类,柳比歇夫把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定为10个小时,对应三类工作任务,第一类是写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类是非科研性活动,第三类是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每项活动中的时间与其重要性必须相称。每个工作大类都会分出中类,再分出小类、小小类。比如:第一工作类中包含有基本科研,基本科研中又包含了分类工作,杂事,校对,教学,日常参考书等等,而其中日常参考书中的“生物学”里,又会包括有具体看的是哪些书,如此这般非常清晰的记录。总之,柳比歇夫对工作类中各种事件的记录都极其详细的。

相比之下,其他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交通类、交际类、私事类,这三个类别只记录时间,娱乐类只记录次数和内容。

其次,他每天都会记录大部分事件的时间。

柳比歇夫是一个分类专家,他身边随时会准备有手表、纸和笔,随时依据事件的不同类别记下相关信息,到了晚上,柳比歇夫就把这些内容写到他的日记本上,格式是日期,事件 + 用时,以及计算第一类工作花费的时间。

最后,他非常重视定期总结。

除了每天小结第一类工作用时外,更重要的是月度总结及下月计划、年度总结及下年度计划,柳比歇夫还会把他的年度总结写成有趣的年度咨文,汇总一年来的倒霉事、开心事、时间使用概况等等,作为信件寄给他的朋友。

柳比歇夫完成一个详细的每月小结及计划要用掉2.5到4个小时,月度小结的主要内容是逐一列出各类别花费的时间、数量及情况。

请看1965年8月小结中的部分内容: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基本科研”这59小时45分中包括了

1.分类工作,《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6小时25分

2.杂事1小时0分

3.校对《达达派研究》30分

4.数学16小时40分

5.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55分

6.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0分

7. 学术通信11小时55分

8.学术札记3小时25分

9.图书索引6小时55分

合计59小时45分

还可以继续细分,比如日常参考书《生物学》的12小时里包括了:

1. 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372页,看完(共16小 时55分),6小时45分

2.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91页,2小时0分

3.P.贝尔格的手稿-2小时0分

4.聂考洛·奥斯维尔陀,17页,40分

5.拉特纳的手稿,1小时30分

合计12小时55分

年度总结以月度总结为素材,只是更为详细,有整整一本。

以1938年为例: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组织工作、动物研究所、基塔耶沃的水果研究所;多少时间用于同人们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

从这份年度总结中可以了解到看了多少书,都是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页。一年竟看了9000页,共用247小时。

这一年写了552页学术著作,其中有152页付印出版。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详细的时间分析总结,柳比歇夫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足缺漏,合理地安排月度计划、年度计划、人生计划,而由此形成的年度咨文,就更是对生活的快乐回顾。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大致就是这样了。

● 我们应该怎样统计时间呢?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完全照搬他的方法,那注定会失败。因为支持柳比歇夫坚持不懈的是伟大的目标和坚韧的意志,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暂时不具备这种的素质。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开始,从一点小小的改变开始。

第一,把自己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事件分类,重点在工作学习类,可以分成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其中每一类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可以分成重点、常规、创造等。

第二,我们无需记录所有的事件,我们甚至不需要记录很多关键点,可以选择一二个重要的事项记录,比如阅读,或者工作中你认为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

第三,对于每天的统计时间任务,我们也无需依赖手表了,有非常方便的统计时间的手机软件,在这里,我推荐使用最新版的atimelogger,它的计时和统计功能都特别强大,里面还有不少窍门和秘诀,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把atimelogger的窍门告诉大家。

第四,最最关键的是,每个月都要写时间小结和计划,一年终了,也要有年度总结及计划。好好地利用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做好统计吧,当我们习惯于这种方法,并从中收获满满时,再把记录的项目扩大也不迟,因为,一个足够小的目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

最后,用作者格拉宁的一句话结尾,“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附上一份朋友推荐的关于时间统计的书单,你可以找几本来看一看,也可以马上就开始实践时间统计法,但无论如何,请记住 ——行动才是一切的基础,千万不用落入寻找最佳方法的陷阱。

时间统计书单

《奇特的一生》 《4点起床》 《把时间当作朋友》 《暗时间》 《小强升职记》 《你一年的8760小时》 《精力管理》 《吞掉那只青蛙》 《番茄工作法》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