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公布《世界各国资源统计》,将沙特定义为“拥有世界第二大已探明石油储量、第五大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能源超级大国”,总估值超过34.4万亿美元。
把34.4万亿美元全部兑换成百元新钞,大约有36万吨重,相当于美国20个月GDP的总和(2020年),但相对人口不足美国十分之一、面积不足美国四分之一(宜居面积很少)的沙特阿拉伯而言,这笔钱可谓是天文数字,足以将“沙漠土鳖”改造成“中东土豪”,甚至直接晋级为“中东老大”。
更重要的是,沙特阿拉伯能以“非正统后裔”身份接管穆斯林世界的大小事务,因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其实是哈希姆家族,生活在濒临红海的“汉志地区”,以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为主要象征。而沙特家族掌控的“内治地区”虽然幅员辽阔,却以资源贫瘠的鲁卜哈利、代赫纳与内夫德三大沙漠为主,勉强能称之为城市的只有迪里耶,现在的沙特首都利雅得,那个年代还只是个沙漠小绿洲中的农庄,沙特家族也因此被调侃为“沙漠土鳖”。
沙特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实现土鳖到土豪的华丽转身?
沙特家族的前身平平无奇,其祖先是中东拉比部落的姆鲁达人,世代祖居在利雅得绿洲内,大约在15世纪中期,沙特家族凭借人数优势陆续攻占周边的村镇与庄园,但随着氏族的壮大,内部也出现了权力矛盾一分为二,其中一个分支被迫迁往伊拉克南部建立“祖拜尔酋长国”,而留下来的沙特家族则于1744年创立了第一个“沙特王国”。
为了夺取更加富庶的汉志两大“圣城”,沙特家族与伊斯兰新教瓦哈比合作,前者负责招募开疆扩土,后者负责洗脑募兵,以“为圣战而死,可上天享用72名女仆、8万名奴隶”等噱头招募内志青壮年为其发动战争,逐步统一内志并于1805年占领麦加与麦地那,至此实现最初的半岛一统格局。
彼时的奥斯曼帝国正疲于应付沙俄与欧洲的扩张,只能对沙特家族的“内志王国”宣战后交给埃及总督处理,好在埃及总督阿里帕夏能征善战,夺回两座“圣城”的同时也擒获了时任国王阿卜杜拉,不仅将其带往奥斯曼君士坦丁堡斩首示众,连带沙特家族成员也一并被下狱,当时的内志首都迪里耶被夷为平地。
《半岛千年传记》一书曾评价“沙特是幸运的家族”,因为阿里帕夏担心奥斯曼帝国任命他管理寸草不生的内志地区,因此谏言称“内志无统治价值”,烧完迪里耶后匆忙退回埃及。这就给了迁往伊拉克的沙特成员一个复国机会,在“祖拜尔酋长国”的支持下,沙特家族再次建立了第二个“沙特王国”。
被奥斯曼和埃及狠虐一番后,没有得到72女仆8万奴隶、反被一顿胖揍的内志青年不干了,对负责洗脑的瓦哈比派更是起了疑心,迫不得已,沙特家族把瓦哈比改名为萨拉菲,虽然换汤不换药,但总算暂时稳住了局势。
然而,当沙特家族宣布把首都迁往利雅得后,立志重建旧都迪里耶的内志青年又出来反对,因为利雅得是沙特家族的老家,在内志地区的影响力远远不如迪里耶,迁往利雅得代表内志向奥斯曼低头,双方就这么展开了拉锯战:沙特家族宣布的继任者接连被暗杀,最后演变成内战,直至“第二王国”垮台。
被一群愤青赶下王位的沙特家族逃到半岛东部沙漠,在贝都因人帮助下向科威特求助,力不从心的科威特建议找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英国,而英国也想突破奥斯曼的限制染指中东进而开拓印度航线,双方一拍即合。
原以为英军会协助沙特家族收复故土,却不料英国人压根就不想在流亡家族身上浪费资源,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利雅得被实力孱弱的拉希德家族占领,而反对沙特家族的愤青们都回到迪里耶重建家园去了。
就这样,当时还不到20岁的伊本·沙特被推选为家族首领,带着几十名贝都因战士和几名兄弟,一路过关斩将冲入利雅得除掉对手夺回失地,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伊本·沙特选择在奥斯曼与英国之间左右逢源,这才保证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延续(此后的沙特国王都是他的子孙)。
与荒无人烟的内志地区比起来,英国更看好两座“圣城”所在的汉志地区,尤其是奥斯曼与德国联军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驻半岛,迫使英国不得不大力支持穆罕默德的子孙,即血统更加纯正的汉志王国,两个中东王国首次摒弃争议联手与奥斯曼明里暗里的作斗争。
一战结束奥斯曼解体,英国接管奥斯曼设在中东各地的军营与港口,沙特家族面对强权选择隐忍,可作为先知后代的汉志王国却接受不了先祖打下的江山被异族侵占,于是指责沙特出卖国土并与英国决裂。而沙特家族也无法接受汉志设立哈里发争夺伊斯兰老大,最后在英国支持下于1925年击败汉志王国的哈希姆家族,再度统一汗志与内志两大地区。
刚刚统一的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原本就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再加上连年征战死伤无数,就连出海捕鱼和牧羊都只能以女性为主要劳动力。而国王伊本·沙特为了雨露均沾不停迎娶各地贵族与部落首领的女儿,限于伊斯兰教“只能同时拥有四名妻子”,伊本不得不多次离婚再娶,前后共迎娶过34名妻子,子女总数超过90人。从某个角度来说,阿拉伯半岛出现“离婚再娶”的风潮也是这个阶段兴起的。
幸运的是,继1908年英国人在伊朗发现油田后,1938年美国人也在沙特发现了超大油田,虽然出现的时间比其他中东国家晚,但抵不住沙特面积大、油田多,至此从“沙漠土鳖”开始步入“中东土豪”阵营。
到了2018年,沙特已经成为中东最大经济体,位列全球第18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全国预算支出的63%来自石油出口,源源不断的石油出口给沙特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基础设施与农业发展。
为了应对劳动力急缺的现状,沙特选择开放移民并降低劳工门槛,人口从1950年不足300万迅速增加至2013年的2690万,其中仅外国合法劳工就超过1000万人,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非法移民与非法劳工,而真正的沙特公民不足总人口的40%。这也造就了沙特极为特殊的年轻人口结构,超过一半人口低于25岁。
另类的历史与近乎畸形的宗教发展史,使得现今的沙特出现很多令人咋舌的风俗与禁令,例如“把鹰隼当宠物”、“女性不得单独上街”、“设立专为女性服务的商店”、“禁止女性开车”、“子女婚姻由父母包办”、“禁止饮酒、酿酒、酒驾,最严重的可处斩首”、“禁止迎娶孟加拉、巴基斯坦、缅甸和乍得这个四个国家的女性”、“区别对待劳工与移民”等等。
有趣的是,这些风俗与禁令在沙特向导的口中就好像家常小菜一样,每个与众不同的现象都能说出一堆理由(下篇详细讲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