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肉与血脉是两个概念,分肉之间是卫气循行通道的一部分,血脉是营气的通道。我们不要把经脉看成一条线,通道不可能是一根线,那肯定是一个立体的,有宽有窄有厚有薄的一个结构。
《灵枢·经水》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古人将经脉比喻为经水,经水也就是河流,河流只有在有水存在的状态下才是河,无水的河床并不叫河,只是一条山谷。也就是说,经脉的重要性是因为有脉的存在。通过古人把经脉比喻成经水这样一种理解方式,我们就知道了,经络系统其实应该是如同河道一样,是一种立体的间隙结构,肯定不是一条线,也不是平面的结构。
分肉之间
关于经脉的具体描述,《灵枢·经脉》明确指出:“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意思是说经脉的形态是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其实质是深藏于分肉间隙之中的。
内经里经常提到“分肉之间”这个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分肉之间。
《灵枢·周痹》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
《灵枢·贼风》曰:“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空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由上两段话的意思来分析,分肉与血脉是两个概念,分肉之间是卫气循行通道的一部分,血脉是营气的通道。
分肉之间什么意思呢?人体内有很多的筋膜、肌肉、肌腱,每一块肌肉都是由一层薄薄的筋膜包裹着,成为肌肉之间的隔膜。深层处肌肉与骨之间也有缝隙(筋膜)相连,肌肉与肌肉之间也有筋膜分为间隙,但是筋骨肉相互之间都是结合很紧密的。皮肤之下有脂肪筋膜层,分布在浅处,在皮内肉上。
肌肉的上层为白肉(肥肉),下层为赤肉(瘦肉),二者之间有一层分隔膜,肥肉与瘦肉之间是赤白界限分明的,所以内经所谓“分肉之间”,其实是指皮肉骨骼这些组织之间的筋膜间隙。我们每个人的肚子都能鼓气凸起来,鼓气的时候,皮肤就会绷得很紧,这并不是你肚子内的肠子内脏之类鼓起来了,而是气在鼓起。
那这些气,是在哪里运行的呢?不在皮肤表面,也不在肌肉里面,如果对中国武学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练武重在练气,练气有三个层次和境界,第一层是皮内肉上,第二层是分肉之间,第三层是骨肉之间。第三层也就是所谓的练气入骨,气达到骨膜骨髓这一层,是练武的高境界,练到这个程度,人体就可以抵抗很大力量的击打,所以我们看到武林高手们搏斗的时候,在遭受巨大的打击力之下不会一触即溃,那就是气对内脏的保护作用,仅肌肉骨骼或脏腑本身,是承受不了那样重击的。
一般普通人的这个“气”,虽然也分布于分肉和筋骨上,但大部分气,还主要是在皮内肉上这一层循行,即分肉之间为主。
既然分间是经气运行的通道,经气就会不停地在这些分间里,完成如环无端的循行。所以我们就不要把经脉看成一条线,通道不可能是一根线,那肯定是一个立体的,有宽有窄有厚有薄的一个结构。
根据自然现象,道路有宽有窄,有平坦也有崎岖不平,还有沟壑山峦等等。人体经脉的通道也必然如同自然现象,有些地方宽敞,有些地方狭窄,有些部位经气运行比较快,有些部位经气运行就比较慢。自然界中倘若遇到下雨滑坡涨洪水,道路就会受阻,变得困难重重,前进的步伐就不得不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了。经气也是如此,如果经气循行的通道,遇到七情六欲等内因的干扰,或风寒湿热暑燥等外因的干扰,情绪或筋肉变紧张,分间就会变得狭窄,如果不能很快的放松改善这种状况,那么经气的循行就必然变得缓慢,就可能会表现出各种症状。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分肉之间并不代表经脉,分肉之间只是经脉的一部分。
下一篇
先后天水法凶水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