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尉缭子》卷11治本诗解1男耕女织至治无私

《尉缭子》卷11治本诗解1男耕女织至治无私

题文诗:
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人非丝麻,

无以盖形.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

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积蓄.夫无雕文,

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木器渗液,

金器带腥.饮之于土,食于土故,真情圣人,

埏埴为器,天下无费.今也金木,之性不寒,

而衣绣饰;马牛之性,食草饮水,而给菽粟.

是治失本,而宜设制.春夏夫出,耕于南亩,

而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今民短褐,

不蔽形体,糟糠之食,不充其腹,失其治也.

古时也者,土无肥硗,人无勤惰,古人何得,

今人何失?耕不终亩,织有断机,奈何寒饥!

古治之行,今治之止.夫谓治者,使民无私,

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

共饥其饥.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

不损一饭.焉有喧呼,耽酒作乐,败善类乎!

【原文】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积蓄。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埏埴以为器,天下无费。

今也,金木之性不寒而衣绣饰,马牛之性食草饮水而给菽粟。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古者,土无肥硗,人无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谓治者,使民无私也。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不损一饭。焉有喧呼酖酒以败善类乎?

【译文】

治理民众用什么办法呢?回答是,没有五谷人们就没有饭吃,没有丝麻人们就没有衣穿,所以吃饭有了粮食,穿衣有了丝麻,男子从事耕种,女子从事纺织,人们专事耕织不受其他事务的影响,国家就有储备了。提倡男子不要从事奢侈品的雕刻,女子不要从事装饰品的刺绣。木制的食器容易渗水,金属的食器带有腥味,圣人的饮食用具都是来源于土,因而制作陶土用具,这就可杜绝天下的浪费了。
如今,金木本来是不知道寒冷的,却要给它披上锦绣,牛马本来是吃草炊水的,却要喂它粮食,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它们的本性,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才是。春、夏男子到田里耕种庄稼,秋、冬女子在家里染织布帛,这样人民就不会贫困了。现在人民穿的是粗布短衫,而且还遮不住身体,吃的是粗劣食品,而且还填不饱肚子,这是没有把国家治理好的表现。古时候,土地的肥瘦同今天没有两样,人民的勤惰同今天也没有两样,为什么古人丰衣足食,而令人缺吃少穿呀?主要是种田的人不能经常耕作,织布的人不能经常纺织,这怎能免于饥寒呢?总的来说,这是由于古代行之有效的耕织制度,到今天已经把它废止了的原故。

所谓良好的政治,在于教育民众不要自私。如果民众不自私,天下就象一家人一样,而不必进行私耕私织,大家都把别人的寒冷当作自己的寒冷,把别人的饥饿当作自己的饥饿。因此,有十个孩子的人,也不加重他的生活负担,只有一个孩子的人,也不减轻他的社会责任,这样人们哪里还会喧喧嚷嚷嗜酒作乐,以致败坏良好的风尚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