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五行大义卷一释五行名(白话全解)

原文

夫万物自有体质,圣人象类而制其名,故曰:名以定体。无名乃天地之始,有名则万物之由。以其因功涉用,故立称谓。《礼》云:“子生三月,咳而名之。”及其未生,本无名字。五行为万物之先,形用资于造化。岂不先立其名。然后明其体用?

  《春秋元命苞》曰:“木者,触也,触地而生。”许慎云:“木者,冒也,言冒地而出,字从于屮,下象其根也。”其时春。《礼记》曰:“春之为言者蠢也,产万物者也。”其位在东方。《尸子》云:“东者,动也。震气故动。”

  《白虎通》云:“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许慎曰:“火者,炎上也。其字炎而上,象形者也。”其时夏。《尚书大传》云:“何以谓之夏?夏,假也。假者,方呼万物而养之。”《释名》曰:“夏假者,宽假万物,使生长也。”其位南方。《尚书大传》曰:“南,任也,物之方任也。”

  《元命苞》云:“土之为言吐也。含吐气精,以生于物。”许慎云:“土者,吐生者也。”王肃云:“土者,地之别号,以为五行也。”许慎云:“其字,二以象地之下与地之中,以一直画象物初出地也。”其时季夏。季,老也,万物于此成就方老。王于四时之季,故曰老也。其位处内,内,通也。《礼斗威仪》云:“得皇极之正气,含黄中之德,能苞万物。”

  许慎云:“金者,禁也,阴气始起,万物禁止也。土生于金,字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也。”其时秋也。《礼记》云:“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尸子》云:“秋,肃也,万物莫不肃敬恭庄,礼之主也。”《说文》曰:“天地反物为秋。”其位西方。《尚书大传》云:“西,鲜也,鲜,讯也。讯者,始入之貌也。”

  《释名》《广雅》《白虎通》皆曰:“水,准也,平准万物。”《元命苞》曰:“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阴阳交以起一也。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管子》云:“水者,地之血气,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许慎云:“其字象泉并流,中有微阳之气。”其时冬。《尸子》曰:“冬,终也。万物至此终藏也。”《礼记》云:“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其位北方。《尸子》云:“北,伏也。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也。”

  五行之时及方位,故分而释之。

  白话解读

  天下万物各有各的形体和本质,圣人把许多相似的事物分成类,并按照每一类事物所具有的相似的形状而制定其名称。所以说,名称用以确定事物的形体。无名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是万物的由来。因为名称具有体现不同类事物的形状和本质之功能,具有区分不同类别事物之作用,所以确立各种称谓。《礼记·内则》说,孩子出生三个月,父亲方才给孩子取名。既然是孩子出生三月,才起名字,那么生之前,当然就没有名字。五行形成在万物产生之先,对天地造化有所影响。怎么可以不先确立其名称。然后阐明其本质与功用呢?

(一)木

1.木的运行形态是由内向外透出、自下向上升起

  对于木的运行形态,《五行大义》依据西汉纬书《春秋元命苞》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来进行阐释。《春秋元命苞》认为,“木”的意思是触碰,木触碰地面而生。《说文解字》认为,“木”的意思是冒出,指的是从地面上冒出来。“木”字篆文写作

,上半部分从“屮”,“屮”音chè,意为草木初生的样子,下半部分像草木的根。如果我们把“木”字的一横看作地的标志,“木”字就非常像一颗种子从土地中向上发芽生长的过程。植物的种子发芽之后,生出细小的根系,这就形成了“木”的下半部分。种子生根之后向上生长,必然要触碰到地表,从地表冒出头来,这就在地表之上形成了一个小尖。“木”字中的一竖象征了这一生长变化的过程,《春秋元命苞》“触地而生”和《说文解字》“冒地而生”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生长变化过程。所以,五行之“木”的意义就是“触”“冒”。

2.木在四时中主春

  《五行大义》以《礼记》之言解释“春”的含义。《礼记》说,“春”的意思是“蠢”,是万物萌生的时节。“蠢”的本义是指虫类从蛰眠中苏醒过来后蠕动的样子。春天来临,成千上万虫子都从冬眠苏醒过来,一起蠕动,急于将自己的头从大地中探出。这种景象与木由内向外透出、自下向上升起的运动形态极其吻合。所以说,木在四时节令中与春季结合。

3.木的方位在东方

  为什么说木所对应的方位是东方?《五行大义》引《尸子》说,因为东方有震气,所以“东”的意义就是“动”。《尸子》中的“震气”应该是指阳气,因为东方阳气始动。古人根据自己站在地球上观看的景象,认为太阳是从地底自东方升起的。阳光为阳,阳气跃动,万物从东方最先接收到第一缕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新的一天的生长。

(二)火

1.火的运行形态是只上行、不下行

对于火的运行状态,《五行大义》依据东汉《白虎通》和《说文解字》来进行阐释。《白虎通》,《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班固所著,集当时经学研究成果之大成,对后世影响很大。《白虎通》认为,火的意义是“化”,由阴变阳,由阳变阴,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等,都是化。“火”所谓的“化”是万物由阴变阳,阳气用事,阳性上行,形态随之发生各种改变。《说文解字》说:“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燬”就是“毁”,毁坏的意思。火能毁坏被燃烧物,使之发生变化。

“火”是一个象形字,小篆字形为

,非常像燃烧的火焰形态。火的运行形态是炎而上。“炎”是指火光旺盛,“上”是说火只能上行,不能下行。因此,火的运行形态是只能上行、不能下行。

2.火在四时中主夏

  《五行大义》以《尚书大传》之言解释“夏”的含义。《尚书大传》说,“夏”的本意是“假”。“假”的意思就是不实、虚。“实”指内实、心实,“虚”即内虚、心虚。因此,“夏”的本意为“假”,就是指内虚、心虚。虚则能容万物,给万物留下发展的空间。所以,《释名》认为“夏”之所以为“假”,就是宽容万物,使其生长壮大。这种万物在夏天蓬勃发展、生长壮大的图景与火只能上行、不能下行的运行状态极其相合,所以,火在四时主夏。

3.火的方位在南方

  为什么火的方位在南方呢?《五行大义》引《尚书大传》之言加以说明。《尚书大传》认为“南”的意思是“任”。“任”字有两种意思:

  其一,任随。《说文解字》解释“南”字:“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景祐六壬神定经》第七释五行名说:“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将这两种解释合起来理解,“南”的本意是草木在南方因为阳光强盛而竞相向上生长,枝条随意伸展。这与“火”只上行不下行的运行形态以及夏季宽假万物的情景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放任万物自由生长、无拘无束的状态。

  其二,怀妊。《景祐六壬神定经》第十三释四方名说“南,乐产曰:燧星见斗杓,指于前。纯阳用事,其气覃敷,万物怀妊”,怀妊就是怀孕。很显然,《景祐六壬神定经》将“任”解释为“妊”,古代“任”本身就有“妊”的意思,从阴阳消长的方面分析,南方纯阳用事,阳气强盛至极,阳极生阴,阴气已经在南方阳气强盛的外表下潜滋暗长,这不就是怀孕之象吗?

以上两种意思都能说通,但根据《五行大义》此段上下文,将“任”解释为“任随”,于文理更加贴切、相合。

(三)土

1.土的运行形态是吐生万物、繁衍万物

《春秋元命苞》认为土的意义有三:①由内而外的吐出。②土中含有气之精华,这是吐出气之精华的前提。③土所吐出的是新生之物,因此方能实现万物生生不息。

王肃(三国时期魏国的儒家学者)认为“土”是“地”的同义字。《说文解字》解释“地”字曰:“万物所陈列也。”也就是说,古人视土地为万物之母。既然“土”与“地”同义,土也就同样被认为是可以吐生万物的“母亲”了。《说文解字》认为,“土”字中间有两横,像一个“二”字,上面一横代表地面,下面一横代表地之中,中间一竖象征万物从土地中喷出,如同人从口中将物吐出一样,说明土具有吐生万物、繁衍万物的运行状态。

2.土在四时中主季夏

季夏是每一年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战国时的邹衍正式提出来的。每年夏至这一天,太阳都会到达北回归线附近,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大约15天后,北半球进入夏天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这一时期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短期内气温会继续升高。万物生长从表面上看虽然仍旧旺盛,但实际上已经出现衰老之象。再过30天,北半球就要开始进入秋天,万物生长进入一个肃杀期。所以,《五行大义》说:“季,老也。”但与此同时,万物在这一时期纷纷开始为下一个生命周期做准备。所以,《五行大义》又说:“万物于此成就。”这与土吐生万物、繁衍万物的运行形态极其相合,所以,土在四时中主季夏。

一年有四时,四时与五行各有对应,各有自己称王做主的一个季节,木王于春,火王于夏,金王于秋,水王于冬,土包容万物,所以也可以认为包含其他四行,因此土不仅王于夏末,还王于春、秋、冬之末,四时的最后18天,共得72,每一行都王72天,五行共得360天,与一年之天数大致相合。所以,《五行大义》说土“王于四时之季”。

3.土的方位在内

《五行大义》认为“内”的意思是“通”。内与外相对。《说文解字》对“内”字的解释有二,一是自外面进入,二是所入之处。所以,从字形上看,“内'字是一个象形字。“内”为何有“通”的意义,《五行大义》引《礼斗威仪》之言加以解释,土是大、中、至正之气,无邪无僻,其色为黄,黄色对应的是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中央,土居中,生万物,与万物皆通,因此可以说“内,通也”。

(四)金

1. 金的运行形态是禁止万物向上生长、向外发展

《五行大义》所引许慎《说文解字》说,金的意义为禁止,这是因为阴气开始升起运行。阳主进,阴主退,阴气开始起来,万物向上向外的势头就被禁止了。从字形看,《说文解字》说“金”字上半部分为“今”声旁,下半部分为“土”字之中左、右有两个标注的点,描绘的是金属块状物被埋藏、禁铜在土中的样子。所以,从字形看,“金”就是禁止,表示禁止万物向上生长、向外发展的一-种运行形态。

2. 金在四时中主秋

《五行大义》引用《礼记》《尸子》《说文》三种文献阐述秋的三种意义。

其一,秋的意义为“愁”,是收敛、约束的意思,收敛之意可以通过观察秋天之时万物肃杀的生存状况体会出来。秋天来临的时候,色调凄凉惨淡,烟霭弥漫,云气密集;天气寒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意境寂寞冷落,川流寂静,山林空旷。秋风到处,草要变色,树要落叶,万物凋零。万物衰老的时候,人亦因万物收敛而悲伤。

其二,秋的意义为“肃”(肃杀、肃敬)。《尸子》认为秋的意义是“肃”,“肃”就是肃敬恭庄,战战兢兢。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写道,一旦秋风吹起,草要变色,树要落叶,它折断枝叶,使万物凋零,这便是秋的威力。秋天在自然界中是主持刑罚的执法官,常常以肃杀为自己的意志。当此之际,万物无不肃然恭敬,战战兢兢。

其三,秋的意义为天地反物,即收成。《五行大义》所引《说文解字》“天地反物为秋”句,“反”的意思是回还,“天地反物”是天地经过一番运行之后,重新返回为万物。这种状态就是收成之时。秋天万物成熟,是收获的季节。所以,《说文解字》解释“秋”为百谷成熟。《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是说虽然在时令上是孟夏(即初夏),但麦子成熟,所以对麦子来说就是秋了。可见,秋,泛指万物收成之时。

秋所具有的收敛、肃杀、收成的意义与五行金的运行形态一致,所以,金在四时节令中主秋。

3. 金的方位在西方

为什么金的方位在西方呢?我们先看“西”字,篆文写作

,上部像鸟,下部像鸟的巢,本义是鸟儿歇息在巢中。太阳移到西方,鸟儿就开始栖息,古时候没有西方的“西”字,就把栖息的“西”用作表示方位的“西”了。西与秋相合。《五行大义》引《尚书大传》之言加以解释,认为西方是鲜方,“鲜”就是“讯”,“讯”的意义是刚开始收入的样子。“西'的本义是太阳一下山,鸟就进入巢中,可以延伸理解为刚收人的东西(都是最新鲜的)。前文我们讲过秋的意义是“愁'(收敛),而“愁”的意义,《尚书》认为是万物刚刚收敛而进入的样子。这正是秋天百谷成熟之后,人们开始将新鲜的谷物收人仓中之象。所以西方与秋相合。金主秋,故金的方位在西方。

(五)水

1. 水的运行形态是只下行、不上行

《五行大义》引用文献从四个角度来解释水的意义。

其一,水的意义是“准”,“准”的意思是平。这是指静水。《五行大义》所引的《释名》《广雅》《白虎通》,都认为水就是“准”,本义就是“平”。水为什么是平的呢?因为水只能下行、不能上行,没有一滴水会往上走,水面因此成为平的,能平准万物。

其二,水的意义是“演”,是长流。这是指动水。《五行大义》引《春秋元命苞》说,因为水只能下行、不能上行,而向下的空间是无穷尽的,水在向下趋势的推动下,就会不停地运动下去,成为长期流动之气,在暗中冲刷泥淖,改变河道,潜施暗行。所以,古人造的“水”字,像一男一女相交,阴阳相合产生一个新的事物,其数为“一”,这就是水。因为水只能下行、不能上行,所以水在万物最下面,是万物之初始。水是五行之始,五行是从水开始运行的。

其三,水的意义是大地的血液。这是将自然比喻成人体来讲水的意义。《五行大义》引《管子》说,水在大地上如同血液在人体中一样,水流不断的河道就如同人体中的一条条筋脉。

其四,水的意义是众水并流。这是从“水'的字形来讲水的意义。《五行大义》引许慎之言加以解释说,“水”字就像水在流动过程之中,不断有支流并人其中,所以“象众水并流”(原文中的“泉”字应该是“众”字在传抄过程中以讹传讹所出现的错误),中间的一竖,表示有深隐在内的阳气。一些学者认为许慎此说是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其实,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冬天之时,水的表面会结成厚厚的一层冰,但冰层下面的水却是有热度的,这就是微阳。

2. 水在四时中主冬

《五行大义》引用《尸子》《礼记》两种文献分别从两个角度说明冬的意义。

其一,冬的意义是“终”。《五行大义》所引《尸子》的说法认为,万物经过春生夏长秋收之后,开始进人冬天的储藏期,这是万物一个运行周期的终结。水的趋势是始终向下直至停止,与冬相合。

其二,冬的意义是“中”。《礼记》认为冬的意义是“中”,“中”的意义是“藏'。《说文解字》解释“中”为“内”,就是进入里面的意思,指一切生物都藏于内部。水中藏有微阳,与冬相合。

3. 水的方位在北方

《五行大义》引《尸子》之言加以解释,已见前引。古人根据对太阳的观察来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太阳从东方升起,到南方光热最强,在西方落下,在北方伏藏不见,所以北方又称为伏方。北方“阳气在下,万物伏藏”,气温最低,与四时中气温最低的冬季相合。而水总处于最低位,与北方万物伏藏的性格相合,所以,水的方位在北方。

以上是《五行大义》对五行之名称、所配四时、方位所分别进行的阐释。

刘鸿玉 刘炳琳译解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