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振荡中医|“寻的效应”,不治病而愈百病

引言:本文,韦刃老先生围绕“发烧”这一临床常见病展开论述,指出滥用辛凉苦寒药强行退热发汗的乱象,这样会损伤人的生机、动摇人的根本,他重申《伤寒论》主张以温热药治伤寒发热的诫旨。韦老结合相关医案进行阐释,向我们展示了平淡无奇的一针一药与脉诊相结合时产生的神奇效应。而通过患者自身的“气”来给他自己治病的气功自疗法,效果更是让人惊讶!这就是“寻的效应”,可以自动地追踪病灶、疏通经络,达到“不治病而愈百病”的效果。而这些的背后,依然是凭脉辨证施治的原理,也让我们看到了振荡中医脉治法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

“寻的效应”,是指在凭脉辨证、随机治疗的过程中,一针、一药都如有眼,可以自动地追踪病灶(甚至是隐藏的)、疏通经络,从而达到“不治病愈百病”的效果,即临床治疗不着眼于局部症状,却又能治愈一切局部症状。下面就用具体案例说明以上效应:

发 烧

一般临床上比较重视发烧,又往往一见发烧即滥施辛凉苦寒,或者强行退热、强行发汗,对身体损伤极大。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看,在病理状态下,它既有反应高亢的部分,同时又有反应低下的部分,而低温分布的人体下部,又往往是人体外表、头脑发热的原因。滥施苦寒压抑,就会损伤人的生机、动摇人的根本,致使疾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变症丛生。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经典,早在两千年前就深刻认识到,“人之感于寒也,则为热病”,并主张要用温热药物来治疗。在这方面,张仲景是有沉痛教训的,他的家族300多人中有2/3死于伤寒。死伤之所以这么惨重,就是因为当时的医生是用凉药来治疗伤寒发热的。从我目前整理出来的近二百例的发烧病例。完全用寒凉药物治愈的病例,是极少的。从下面几例有明显的“寻的效应”的病例中,就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病 案

患 者:康某,女,9岁。

病 症:每日下午高烧40℃,腹痛,一周余。

病 史:西医给注射青霉素,每次达80万,口服退热片,仍不退烧。现身体乏甚,夜间盗汗,每日下午颜面潮红,不食。

凭脉辨证:下虚寒、余部浮阳动。

治疗效应:针灸气海,颧耳潮红渐退,腹部与手足渐温,针渐被顶出。脉亦转温和,按之不绝于指。当天即腹温烧退。

病 案

患 者:李某,男,5岁。

病 症:高烧41℃,咳嗽。

病 史:昨晚十时许开始发烧,体温逐渐升高,次日上午来诊时已达40.5℃,查扁桃体红肿,额热灸手,肌肤干涩,两足冰凉,神疲面晦。以前经常发烧,常以西药退热,脾胃渐伤,食纳不佳。舌后部黄苔。

凭脉辨证:上热下寒。

治疗效应:吴茱萸敷涌泉穴,服银翘解毒丸。先以唾液调吴茱萸末敷涌泉穴,并置热水瓶于足下,被覆取汗。约一时许,两足渐温,周身壮热,颈—鬓—额—手—周身依次汗出,恶寒感即消失。患儿掀被呼热,脉大数急,左关涩滞。按摩膈腧穴后,咳逆逐渐平息,左关涩滞亦消失。并于六小时内,连服银翘解毒丸两丸。次日晨复诊,已脉静身安,欢蹦乱跳。测量体温只有36.7℃。

按 语:人之“伤于寒者,则为热病”。仲景承《内经》之旨,发千古之蒙昧,提出以温热方治伤寒发热,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今临床多以辛凉、苦寒治之,《伤寒论》之书虽存,其旨则昧矣!

寻常的一针一药,平淡无奇,而与脉诊相结合,就立即产生了神奇的效应。虽无攻、无通、无泻、无发汗,而一切疗效又都不期而至。这对于迷于症象,目无整体的人来说,确实是很难理解的。一针一药,毕竞是有形之物,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人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如今我用看不见摸不着的、病人自己的“气”,来给他自己治病,而且疗效更加快捷,这由“气”所诱发的“寻的效应”,就更耐人寻味了。

病 案

患 者:何某,女,21岁。

病 症:上半身畏寒。

病 史:两天来上半身发冷,直打冷颤,两手冰凉,腹鸣响胀闷,夜间多汗,昨晚盖了三床被子还怕冷。

凭脉辨证:右上虚,余部郁动。

治疗效应:气功自疗,手守膻中。令患者双手交叠于膻中处。5分钟后,觉胸部与两手发热,胸闷及腹部憋胀感即消失,脉亦转平和,畏寒感即消失。

病 案

患 者:汤某,女,29岁。

病 症:感冒20多天。

病 史:症见全身畏寒,两肩及腰疼。一直服西药及银翘解毒丸,至今症未减,食欲更差。

凭脉辨证:右尺虚,余部郁动。

治疗效应:气功自疗,手守神阙。令患者手守神阙,4、5分钟后,自觉头部膨大如斗,旋即周身发热,畏寒即止,肩与腰痛消失,脉转平和。

如果以上成人患者,还有一点“心理作用”之嫌的话,下面再选一个不可能有“心理作用”夹杂其中的幼儿案例,以资对照。

患儿陈某,女孩,1岁3个月。发烧38.5℃,哭闹不止。脉诊为气偏,任下无气。即将患者的两只小手交叠于脐上。10分钟后腹部鸣响,脉象即转平和。归后即烧退人安。

你看,用患者自己的手,轻轻一放,即气调病除,何其简单!但你自己可不要随便乱放,放错了位置,不仅好不了病,而且还会添病。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病 案

患 者:聂某,男,23岁。

病 症:左胸痛,已半月。

病 史:因举杠铃用力过猛,引起右肩臂疼,后又转移至右侧胸疼,活动受限。曾服用活血理气药无效。面色红润,容光不减。

凭脉辨证:上虚,余部郁动。

治疗效应:气功自疗,手守百会。令患者将双手交叠置于百会处。1分钟后,两手与头顶发热,后觉四肢酸困并有胀感,头热益增并大汗出,汗珠滚滚。不到3分钟,手脚全热,胸痛若失,脉亦转平和。同行的伙伴嗟叹不已:“过去我光听说气功如何,今天才算是开了眼界!”归后与同伴说起,班长劝其仍以原法多做几次。患者又做了几次,当晚胸背痛得更重。次日诊脉见右尺虚,令其手守神阙即愈。

像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寻的效应”是实实在在的,脉诊在医学临床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病例足以说明问题。在脉诊指导下,气功自疗法用于临床,虽然疗效快捷可观,但与其它的治疗方法一样,也有它的局限性。气功自疗法只适用于机体无虚,仅仅气机不平的疾病。这就是它的“效界”,超越了这个疆界,它就不灵了。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