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新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指导

[考情诊断]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建议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一般是决定句义的谓语动词,千万不能让它们糊弄过去。

[类题举隅]

2023高考甲卷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翻译: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想尽力,还可能吗?”

(2)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翻译: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

2023高考乙卷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翻译:这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责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是第一个了。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翻译:把黄金盛在壶里,用饭食装满,把玉璧放在上面,夜晚派人送给公子重耳。

2023全国新高考Ⅰ卷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翻译: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翻译: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

2023全国新高考Ⅱ卷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翻译: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翻译: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战国策》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翻译:我国已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翻译: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会屈辱节操,割让土地,把魏国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句意2分;折节、去各1分)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列传》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翻译: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勇敢凶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

(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翻译: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2022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翻译: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翻译:张仪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了交,于是出来接见使者说:“从某地到某地,纵横六里。”

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翻译: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处置)他们的官员和民众呢?”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翻译:现在请让我寻找老弱(年老体弱)而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夫丧妻(丧失配偶)而没有家室(成家)的人,评定(按照)等级供给(提供)生活用度(费用)。

2021新高考Ⅰ卷《资治通鉴》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翻译: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派身边人贿赂官员做试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翻译: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晋书·祖逖传》

(1)(后赵王石勒)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翻译: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双方互通贸易,获取十倍的利益。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

翻译: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愤因而生病。

2021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

(1)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翻译: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撒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翻译:如果想要钱物,汉朝曾拿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先例,可以答应他们。

2021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

(1)对曰:“……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翻译:但已经知道了不能这样做,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却保全了大信用啊。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翻译:全让门下省复核验视,有依据法律应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怜悯的,记录情状上报朝廷。

[方法点拨]

2024年高考备考——规范文言翻译步骤,突破翻译障碍点

文言翻译基本方法:拆分保留删余换今套固调倒补省转喻代

常见采分点:

1.一词多义

1.特殊句式

a判断句

2.古今异义

b被动句

3.通假

c省略句

4.活用

d倒装句: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

5.偏义复词

6.常见虚词

2.固定结构

文言翻译步骤

第一步:默读翻译句子,初步理解句子大意。

第二步:运用组词法,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进行字字对译。

第三步:仔细琢磨不会的字词,以疏通文意。注意要符合语境和事理逻辑。

1.弄清成分及词性。

2.根据对称结构翻译。

3.根据语境适当猜测。

4.根据字形适当猜测。

5.联系教材中的句子和成语翻译。

6.找其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判断其是否为通假字。

第四步:誊写(写出译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知识梳理]

附: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1.“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2.“……有所……”“……无所……”

译: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3.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

4.“……之谓也”“其……之谓也”

此句式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啊”,“其……之谓”中“其”表推断,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5.“……有以……”“……无以……”

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或“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

6.“得无……乎”

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吧”。另外,“得无”中的“无”有时还换成“微”或“非”,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义也不变。

7.“无乃……乎”

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有时“无乃……乎”中的“无”字换成“毋”字,成为“毋乃……乎”的形式,其意义不变。

8.“不亦……乎”

译为:“不是(不也是)……吗?”“难道不是(不也是)……吗?”

9.“何(奚、恶、安)……为”“何以……为”

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用得着……呢”。

10.“何乃……”

译为:为什么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

12.“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

13.“唯……是……”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的宾语,往往用“唯……是……”的格式,可将副词“唯”译成“只”“只是”或者“一定”,而助词“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

14.独……乎

译为:难道……

15.……庶几……欤?

表示揣测,可译为“……或许(大概,差不多)……吧?”

16.顾……哉?

译为:“难道……吗?”

17.“庸……乎”“其庸……乎”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怎么)……呢?”

18.……抑(抑或)……

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或是”。

19.其……其……?

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20.“……孰与……”“与……孰……”

“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用“哪”或“哪个”对译,“孰”字之前如有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一般对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

[例题分析]

1.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理清上下文语境,弄清语段大致意思。

a.语段大意

b.落实得分点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开),弄清成分及词性。以动词为分界线,划定语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猜测得分点: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词:自活、蜂聚特殊句式:“自活”为“活自”宾语前置句

第二步:运用组词法,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进行字字对译。

第三步:无法用组词法进行字字对译,联系上下文及词性仔细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语境和事理逻辑。

第四步:誊写(写出译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译文: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a.审语境

b.落实得分点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开),弄清成分及词性。以动词为分界线,划定语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猜测得分点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关键词语:尚、名、为、名特殊句式:判断句

第二步:运用组词法,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进行字字对译。

第三步:无法用组词法进行字字对译,联系上下文及词性仔细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语境和事理逻辑。

第四步:誊写(写译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译文: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

2.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a.审语境

b.落实得分点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开),弄清成分及词性。以动词为分界线,划定语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猜测得分点

关键词语:森然、动、法度特殊句式:

第二步:运用组词法,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进行字字对译。

第三步:无法用组词法进行字字对译,联系上下文及词性仔细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语境和事理逻辑。

第四步:誊写(写译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a.审语境b.落实得分点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开),弄清成分及词性。以动词为分界线,划定语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猜测得分点

关键词语:虽、与、妄特殊句式:

第二步:运用组词法,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进行字字对译。

第三步:无法用组词法进行字字对译,联系上下文及词性仔细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语境和事理逻辑。

第四步:誊写(写译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译文: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