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十五)真武汤——冠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

(十五)真武汤——冠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

138慢性心力衰竭——冯汉财医案

朱某某,男性,86岁,近2年反复气促、双下肢浮肿,轻微活动则加剧,严重影响生活,一直以轮椅代步,1月前气促、胸闷感加重,精神差,面色苍白,伴咳嗽,痰少难咯,心悸不安,双下肢足踝部轻微浮肿,卧起则头眩,恶心欲呕,无发热、畏寒,胃纳差,睡眠一般,大便难解,小便清,量少。舌淡,苔白,脉细涩。曾在某社区医院予以小青龙汤口服治疗,效果不佳。仍有气促,心悸较前加重,双下肢足踝部轻浮肿,卧起则头眩,恶心欲呕。

陈老师指出患者气短、心悸、头眩、下肢浮肿,与真武汤方证相应,予以真武汤加桂枝、牛膝、车前子、大黄、党参:制附子25克(先煎),茯苓2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牛膝30克,车前子30克(包煎),党参90克,大黄5克。嘱患者煎煮时加生姜3片。上方加水四碗,文火煎煮至大半碗,日一剂,复渣再服。另嘱自 服人参,每次15克,每天一次。

1周后复诊,患者神志清,精神好转,双下肢浮肿稍减,气促、心悸及胸闷缓解,大便通,可以在家持助行架缓慢步行数十步,舌淡,苔白,脉细。效不更方,继续原方治疗。

后三诊,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双下肢浮肿消退,心悸、胸闷及气促好转,大便通畅,可以继续在家持助行架缓慢步行,舌淡红,苔白,脉细。

考虑水肿消退,大便通,拟在原方基础上去车前子、大黄,具体方药如下:党参90克,制附子25克(先煎),茯苓2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牛膝30克。

嘱患者煎煮时加生姜3片。上方加水四碗,文火煎煮至大半碗,日一剂,复渣再服。另嘱自炖服人参,每次15克,每天一次。后随访病情稳定,无明显气促、心悸、胸闷,无双下肢浮肿。《黄仕沛经方师传录》

139心力衰竭——王小艳医案

老年男性,长期胸闷、气促,双下肢有浮肿,病情迁延七年有余,深为所苦,也曾寻求西医治疗,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每次给予抗心衰治疗后可稍稍缓解,但易复发,反复发作。目前患者出现气促,双下肢浮肿,夜间不能平卧,头晕,纳差,大便不成形,每日1次,尿少,舌淡,苔少,脉沉细。处方予以真武汤加黄芪、桂枝、车前子、薏苡仁、炒牛膝,组方如下:

熟附子25克(先煎),茯苓25克,白术30克,白芍15克,黄芪120克,桂枝25克,车前子30克(包),薏苡仁30克,炒牛膝30克。

服药三剂后复诊诉气促可缓解,夜间可平卧,双下肢浮肿较前消退,效不更方,一周后患者出院。《黄仕沛经方师传录》

140肺心病心衰——赵锡武医案

邓某,女,48岁。因浮肿气短半年,近一周来加重而住院。患者于1961年元月感冒后开始咳嗽气喘,下肢浮肿,经治疗后好转,但常心悸,两月前开始症状又加重,动则心悸气短,下肢逐渐浮肿,心下痞满,咳嗽吐自痰,尿少,既往有咳嗽史八年,平素易感冒。查体:脉细弦数,舌苔薄白,半卧位,呼吸较促,面浮肿,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心左界稍大,右界叩诊不清,三尖瓣区可闻及1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两肺布满细湿罗音,腹稍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于肋下3.5cm,剑突下7cm,中等硬,轻度触痛,下肢可陷性浮肿1度。X线胸部摄片:肺动脉较膨隆,右心房及右心室显示增大,两肺广泛性索状及斑片状模糊阴影,其中可见蜂窝状透明区,心电图示肺性P波,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级。

中医辨证:肺气壅塞,痰湿阻滞,心肾阳虚。治以宣肺通阳,祛痰利湿,仿真武汤加“开鬼门法”。附子6克,白芍9克,白术9克,生石膏12克,云苓12克,甘草9克,麻黄3克,车前子15克,生姜9克,大枣5枚,杏仁9克,白茅根30克。上方服三剂后,尿量显著增加,每日达1500-1900,下肢浮肿明显减退。服五剂后,仅小腿略有浮肿,咳嗽减轻。又在上方中加入厚朴6克,陈皮6克。第6天浮肿消失,心率减慢,仅在两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考虑到还有胸闷,咳嗽气短症,上方减去白茅根、厚朴、车前子,加入苏子9克。

五剂后咳嗽已止,又以厚朴麻黄汤治之,诸证均退,精神纳食好,二便调,出院回家休养。(赵锡武老师治验)

按:本例心、肺、肾三脏俱病,主要矛盾是心肾阳虚,水饮为患,故选用真武汤为主方,其目的在于振奋已衰之阳气,以收利水消肿之效。又蒋氏等(《新医药学杂志》1976.10)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见有浮肿,下肢为重,甚则腹水,心悸,不能平卧,少尿,口唇紫暗,舌紫滞,苔白,脉沉虚而数,或有促象,中医辨证属水气凌心型,用本方合五苓散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经方应用》

(十五)真武汤——冠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

141风心病——聂惠民医案

陈某某,女,成年。患风湿心脏病20多年,反复发生心力衰竭,经治不效。近日心力衰竭为重,证见心悸心慌、胸脘堵闷、咳喘并作,时见腹中隐痛,恶心欲吐,腹泻稀便、日行四五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脉短促,苔白滑润;心律不齐,率110次/分,心前区可闻双期杂音;两肺散在湿哕音;腹膨隆,腹水(土);肝大肋下3厘米,脾未扪及。服地高辛及双氯克尿塞等利尿药治疗,但尿量不多,浮肿明显,中医辨证属阳虚水泛证,遵温阳化气行水法治之。方用真武汤加人参、泽兰叶,治疗两周,药后尿量增多,诸证有改善。《聂氏伤寒学》

142风心病——陈瑞春医案

黄某,女,63岁,退休工人。1987年4月就诊。患者从事纺织工作多年,有关节疼痛的风湿病史,多次查抗'O'、血沉均高于正常值,并可闻及心脏2级杂音。一般是对症治疗,发作时服中西药,控制症状后停药,仍坚持工作,未能根治,延至就诊前。

1987年春,经各种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闭锁不全,心功能三级,心房纤颤)。就诊时症状:心慌心悸,胸闷,气短不足息,颜面青苍,形体消瘦呈慢性病容,轻度浮肿,两下肢午后浮肿逐渐加剧,到午夜双脚不能适履,膝以下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色清,大便稀软量少,食纳不香量少,夜不能平卧,背恶寒怕冷,容易感冒,终日卧床。脉沉细弱有间歇,舌质淡润,苔白秽腻。处方:西党参15g 生黄芪30g 制附片20g 茯苓20g白术15g 白芍10g 汉防已10g 海桐皮20g玉米须30g生姜3片

每日1剂,文火久煎1小时,分2次温服。偶尔心跳过速,配以速效救心丸、心宝或地高辛,病情得以控制即停服。在服上述汤药时,辅以本院研制的“健脾益气冲剂”(基本方为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味而成,每包含生药量15g),每日1小包,早间空腹服。

按:用参芪真武治疗风心病,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案用此方先后治疗7年多,病情稳定,身体好转,这无疑证实了它的临床疗效是可靠的。

真武汤是《伤寒论》少阴心肾阳虚,水邪泛滥的主方。何以能治风湿性心脏病?从方而论,真武汤温以制水,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症,所以,传统上把真武汤视为治疗肾阳虚衰,水邪泛滥的专方。但笔者认为,本方温肾利水是其主治功效,见诸药物的组合是完备的。然其肾阳虚,必然会影响肺气不足,方中缺少补气药,故临床运用应加强其补益肺气的药物,选用黄芪、党参最为适宜。

论:陈老真武医案,一诊方都有黄芪。这大概就是陈老师为什么偏好用黄芪。可水气病,大多都是气逆不降证,而不是气虚病。黄芪是补肝脾而行营卫的药,虽是补气而行营卫,至于所谓的补肺气,还真有待论证。

(十五)真武汤——冠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

143心动过缓——陈瑞春医案

王某,男,58岁,退休工人。1992年3月10日初诊。病者经多方检查,确认为心动过缓,心电图除外其他病变。自觉头晕、胸闷,精神疲乏,睡眠不宁,容易惊醒,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如心跳少于50次/分钟,则头晕眼发黑。超过每分钟70次,又感胸闷、烦躁。血压偏低,110/65 ~ 120/之间。脉缓两尺弱,舌淡润。拟温阳益气法。处方桂枝甘草汤加味:桂枝10g 炙甘草10g 生黄芪20g党参15g远志10g 柏子仁10gm,文火久煎半小时,每日1剂分2次温服,嘱服10剂。

二诊:3月25日。服上药后,脉搏稍有力。早起心跳仍只有45次/分钟左右,精神不振,食纳量少,睡眠不实,面色㿠白,大便偏软,小便清长,舌白润,脉缓弱两尺无力。处方:红参10g 制附片10g 生黄芪20g 茯苓15g白术10g 白芍1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生姜10g嘱文火久煎1小时,取浓汁温服。

三诊:4月10日。服上药10剂后,病者自觉精神好转,头晕、胸闷明显减轻,早间心率50次/分左右,最高60~65次/分。脉缓稍有力,舌淡红。守上方制附片加至15g,红参改为西党参20g。每日1剂,温服浓汁。

后因病者下乡,在老家继续服上药,隔日1剂,共服120余剂。1994年冬来诊,告知病情稳定,一直用原方未作加减,偶尔停药即用单味红参炖服。心律保持在每分钟60次左右,全身情况良好,遂停药。随访至1995年,病情稳定,未见反复。

按:心动过缓的病机应是心肾阳虚,首用桂枝甘草汤加参、芪,取得一定疗效。但视其面色㿠白,精神萎靡,眩晕,胸闷,乃一派心肾阳虚之象,故第二方即改投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参、芪,服10剂后明显改善症状。后因患者回家后就诊不便,守上方,使之心肾阳气振奋,脉转有力,心率稳定在60次/分左右,无任何不适,遂停药。

笔者用参芪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多例心动过缓病者,疗效均很稳定。附片由10g增加至20g,夏秋高温季节,坚持服药,未见不良反应。

论:尺弱,为何不加附子?二诊加附子,好转。

(十五)真武汤——冠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

144冠心病——苏石山医案

周某,男,61岁。半年前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近月胸闷气喘,不能平卧,下肢浮肿。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陈旧性前壁梗塞。诊为冠心病合并心衰。经用强心、扩冠、利尿等西药治疗1月余;未能控制心衰。症见:面色㿠白,语声低微,口唇青紫;心悸,喘憋气短,入夜尤甚,不能平卧,失眠自汗,双下肢浮肿,畏寒肢冷,脉象沉缓,舌淡苔白。辨证:肾阳虚衰,水气凌心。治以温肾助阴,降逆平喘。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片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术12克.葶苈子15克,丹参20克。药尽3剂,诸症减轻。守原方重用附片至20克。丹参至30克,再进10剂,心衰纠正,顽疾得除。此治从整体着想,辨证求因,不唯心衰单治心,而注重肺、肾、脾、肝之阳气。命门为元气之根,故用真武汤温肾以助心阳治其本,重用制附子、丹参。据近代药理研究,附子能降低缺血心肌耗氧量,增加对缺氧心肌的血流灌注,增加供氧血,改善心脏氧的供需平衡。其组方既不失原旨,又寓有新内容,故治之可迅速控制心衰,使心功能得以恢复。《当代医家论经方》

145心悸胸闷——秦伯未医案

王某,26岁。主诉:5年前先见阵发性心悸胸闷,渐见下肢浮肿。请秦老会诊,诊见腰以下至足背浮肿甚剧,腹部胀满,呕吐,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小便极少,大便溏薄;特别表现在口唇发绀,两手红紫,颧部泛红如妆。舌尖红、苔白滑腻,脉象细数带弦。辨属肾阳衰微证,治以温阳利水,敛阴健脾。方疏真武汤加味:熟附片6克,生姜6克,炒白术9克,白芍9克,茯苓15克,春砂仁2克,木香2克。

药后平稳。连服药4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基本消失,仅足背未退尽。腹胀、呕吐均好转,但两颊泛红不退,阵阵烦急,时有咳嗽,痰中带血,脉仍细数不静带弦。《仲景病案学》

论:真武汤,水气病,不是水下润而下肢浮肿,就是阳火逆而气厥眩晕,心悸胸闷气促。水肿为阴盛之象,而眩晕心悸胸闷,皆为阳格不降之象。也就是说,不是火上壅而心脏病,就是水下润而肾脏病。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