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实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由于心阳不振导致的冠心病、心绞痛。
我想带你领略一下,中医是怎么施展妙手,把患者体内的阳气催发出来,转危为安的。
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56岁。
这个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出现胸闷气短、胸痛不已的现象。尤其是在体力劳动之后,心前区的不适感更为明显。
最近这一个多月,他的症状开始加重了。心前区的不适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加剧、时间延长。而且,四肢不温,身体畏寒怕冷。
终于,在1988年的12月,他再也忍受不住,入院治疗。
来到医院,做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很快,医生给下了诊断,就是冠心病、心绞痛。但是在经过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后来,此人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数无力,舌质暗淡,苔白,手脚不温,面色不好,整个人特别怕冷、恶风。听呼吸,感觉此人气短急促,说话声音低微。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炙麻黄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30克,薤白6克,制附子(另包先煎)3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了仅仅3剂,胸痛胸闷和全身畏寒之感就基本消失了。整个人的脸色好起来了,有了精神。
此后,医家随证加减,陆续调养了一个多月,最终诸症悉平。
这是早在1993年,于《国医论坛》上刊发的验案。我写的在这里,和你一起品味。
我跟你说,这个患者身上的问题,在当下这个季节容易见到。这就是所谓心阳不足。
我们的心脏,号称阳脏,五行属火。你说它能离开阳气的支持吗?肯定不能。心脏的每一次搏动,每一次射血,它都离不开阳气作为动力啊。
但是,有些人,受先天体质的影响,或受后天疾病的影响,或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阳不足。心阳不足了,心脏就没力气干活了,于是就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现象。西医这个时候去检查,就可能看到心肌供血不足、心律不齐等问题。
上面医案里这个患者,就属于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就必然有阳虚的其它表现。他四肢不温也好,畏寒怕冷也好,神疲气短也好,脉细无力也好,舌色暗淡也好,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这个时候怎么办?得想办法,把心中的阳气唤醒,催发出来啊。不然,再这么下去,这人就得挂了。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炙麻黄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30克,薤白6克,制附子(另包先煎)3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古方麻黄汤的加减。我一点一点带你分析。
你先看其中的制附子吧。制附子,这里重用30克,算是超大量应用了。附子有毒,常规用量,不超过15克。
附子能干啥?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说白了,它就是用一种近乎简单粗暴的方式,峻补心肾阳气。原本阳气衰微的人,在得到它的帮助后,几乎可以“一夜暴富”,迅速转变局面。
接下来,看薤白。薤白这味药,可以温通心阳,散心胸阴寒之气。心阳不足的人,他肯定有阴寒之气啊。薤白用在这里,好比一辆铲雪车,把阴寒之邪清除。
到这,还没完。滋补进来的阳气,你得通行周身才可以啊。不然,患者周身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现象,怎么改善?所以用到了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这四味药,是麻黄汤的配伍。麻黄汤,本来是解表散寒的,能治风寒感冒。人的体表为寒邪所伤,麻黄汤帮我们散寒邪。用在这里,它的作用就变了,变成引领阳气通行四肢和腠理,使得阳气遍布全身。它就好比一种催化剂,把一身阳气催起来了。
这么一来,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不就能彻底改善症状了吗?事实也是如此。人家三剂药就转危为安了。
读者朋友,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利用中医古方,逆转冠心病心绞痛的案例。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人心中的阳气,补进去,再催起来。我不知道,你是否能领会。
其实,这种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阳不足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见。尤其是在当前寒冷季节,一些身体素虚的老年人,就容易出现这类情况。
中医对此的应对之法,是不少的。除了方才所述的麻黄汤配附子和薤白之外,参附汤加减也很适合。比如说,红参10克(另煎)、制附片(先煎)、桂枝、生姜各10克,炙甘草6克,这也是常用的配伍。总之,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振奋心阳。
因此,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同时又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酸乏力、精神疲惫、面白舌暗或舌淡白,脉沉细的人,应该积极看中医,通过温煦心阳的办法,改善局面。文老师在文说中所介绍的配伍,仅供参考。你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尤其是在面对有毒中药附子的时候,更要小心。
心阳不足的人,就自我保健而言,可以用桂枝6到9克反复泡水代茶饮。桂枝,有温通心阳的作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