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经方实验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胃对全身的影响。
我有一个认识,不知对错,希望能得到你的批评和指点。
这就是,不要吃得过饱,保持胃的通降和顺畅,是维持免疫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形成这样的想法,还是源于早年我阅读过的一张医案。它是《经方实验录》里的一则验案。我就当一个故事,和你聊聊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的,姓谢。
这个人,喜欢交朋友。有一次,他的朋友找他吃饭。吃啥呢?西餐。那年月,中国人吃西餐是挺时髦的事儿,是入流上层社会的写照。于是,他欣然前往。
到了那儿一看,好家伙,全是好吃的。尤其是各种冰淇淋、汽水什么的,让他实在难以自持。于是,他就大吃特吃,医案记载是“畅饮鼓腹”。
到了晚上,这个人吃饱喝足回家了。可是深夜以后,他就开始拉肚子。拉到什么程度呢?一天拉十多次,连拉三天。与此同时,他浑身怕冷,裹了好几层棉被,依然怕冷。要知道,当时可是三伏天啊,别人热得直冒汗,他在这边盖棉被,这场面也是让人醉了。另外,他还小便短赤。
这是怎么回事呢?家里人赶紧为他找了一位医家。来了以后,人家一瞅,发现是脉浮。于是,医家书方一首:
桂枝钱半、白芍钱半、炙甘草钱半、生姜两片、红枣四枚、六神曲三钱、炒谷麦芽各三钱,赤茯苓三钱。
这里头的一钱,相当于现在的3克多一点。钱半,多数人主张等于一钱半,也就是三个半钱。
结果,这个方子,患者服用了以后,症状很快好转。拉肚子、畏寒怕冷等现象,消失了。
好了,我给你简单说说这里头的道理。
我们啊,把这方子分开看。前半部分,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后半部分,六神曲、炒谷麦芽、赤茯苓。
前半部分,是桂枝汤。
桂枝汤是啥?我今天不给你详细说了。你记住,它是治感冒的,就行了。上头这个患者,不是畏寒怕冷、脉浮吗?这就是外感风寒、风寒表虚的症候。怎么办?就用这个桂枝汤。和桂枝汤类似的,还有一个,叫麻黄汤。为啥不用麻黄汤啊?因为患者虽然脉浮,但是不紧。脉浮紧,才用麻黄汤。
后半部分,是健脾消食药,加上利尿清热的赤茯苓。为啥这么用啊?因为患者之前大吃大喝,吃得积食了,所以才有腹泻。怎么办?给你消导化积。患者还尿短赤,所以用赤茯苓。
当然,之所以这么用方,也是遵老祖宗张仲景的训示:“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这里头的学问,可真不少呢。要是细致讲起来,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我挑大家容易理解的东西,简单给你梳理了一下。
但,这不是重点。
我重点想和你探讨一件事儿:为什么这个人,食积拉肚子,和感冒同时出现了。
也许你会说,这还用问?两件事儿恰巧赶在一起了呗!
但问题是,参加宴会的人那么多,大家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吃同样的东西,别人为啥没事儿?他怎么一回来就成这样了?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和他当时的饮食不节有关系。换句话说,他当天如果饮食有度,不过饱,就不会有接下来这么多麻烦。
我为啥这么说呢?
你看,当时正值炎夏,是伏天。人的腠理汗孔都是开泄舒张的。我们人,是容易感受外邪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比平时更多、更充足的营卫之气,来替我们守住城门,抵御外邪。对不对?古人讲,夏季,气血浮于外,就是这个意思。营卫之气运行于外,就是为了维持我们的免疫,抵御外邪。
那么,这个时候,作为营卫之气的源头,我们的脾胃,它的压力就很大。它需要把营卫之气源源不断地化生出来,然后为身体所用。
那么,你这个时候饮食无度,严重影响了脾胃的运化,这就导致营卫之气乏源,身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你就容易感受外邪、感冒。对不对?
所以我说,这个患者,免疫力的降低,就和当时他饮食无度、过饱,导致胃气不顺降有关系。胃气不顺,一身都不顺。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有些人,爱吃、能吃、贪吃,吃来吃去,吃成一个大胖子。人一胖,你就发现了,他的免疫力反倒不行了,特别容易感冒。为什么?你长期胡吃海喝,胃气不降,影响了脾胃对营卫二气的升发。你的的身体没有了“守卫”,你当然容易生病了。
所以我说,维持胃的通降状态,少吃一点,吃得不要过饱,这个对身体来说,是大有好处的,是维持免疫的基本条件之一。
当然了,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可能有不对和片面的地方,希望你批评。
我把我自己在阅读医案时的感悟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参考。这是我的一点啰嗦话,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我想说,为了养生起见,我的读者朋友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量和食欲。你一边吃,一边着意感觉自己的胃。感觉差不多了,咱们把碗筷放下,不要吃起来没完。胃气顺畅,我们会少得很多病。没病,我们活得就长。活得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享用美食,这多好啊。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上一篇
阳宅三要门主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