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挺奇怪的,放着盖好的新房子不住,经常会一个人跑到窑洞里去住。
这个瘦弱的老人已经年近70,看着瘦小的身干,每天中午要吃两大碗面,比我这个小伙子的饭量都好。
或许,是因为山里的体力活太繁重了吧。
老杨在这院窑洞里住了40多年,光看看熏黑的窑顶,就能感受到山里人家的烟火气。屋内通气、走烟、采光全靠这几扇门窗,右下边的窗户正对着睡觉的火炕,挂片塑料布能挡点风。
新家就在五里之外,但老杨每晚都一个人住窑洞。他说在这睡觉舒服,老伴却说他是不放心那些土蜂箱。
趁着老杨换衣服,我先在院子里转了转。
这间土房是用黄土夯成胡基盖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了危房。为防止下雨漏水,屋顶有什么铺什么,细木棍、塑料布、干草,再压几根大木杠子。
这土房就像杨叔一样,打眼一看就知道老了...
农村出来的孩子,对这几样东西会很熟悉。
自己做的木梯子、别人做的架子车。从秦岭一白写哲学人生的角度看:梯子扩充三维空间、架子车增加二维效率。
山里的工具简单是因为条件差,但这也不影响堆出整齐的门头,只是耗费的人力更大些。
相比住人的窑洞,杂物间的就好办多了。
先在土崖里刨个洞,再拿土块堆出门的样子,最后和点泥巴抹平就可以了。听着好像很简单,但那些坚硬的黄土都是一点点挖出来的。
老杨还在土墙上镶了个蜂窝,好像土蜂能看门似的。
放杂物的窑洞内景。
一边堆着木头棒、玉米芯、麦草,这些是山里人做饭、烧炕离不开的燃料。另一边都是干农活的家具,只要不被风吹雨淋,使用寿命就会长久很多。
老杨架起来的小二层已经塌了,用不上也就不再修整了。
啥都挡不住的自制柴门。
这片人家全都搬出去了,就剩老杨一人还来老家住,这破烂木门也就没必要收拾了。照片右边那一抹绿色,是他种的菜园子。
土房早已垮塌,只剩一片土墙伫立。
陪伴老杨的小土狗。
山里面最不缺的就是木头,一堆木头上盖点塑料纸就是狗窝。不知道城里的爱狗人士看到后,会不会产生某种冲动。
山里的狗都这样栓着的,但我毫不怀疑他们和狗的深厚感情。毕竟,他们的生活条件还不没有城里某些狗好...
老杨自己钉的蜂箱,总归有30多个。
用废木料做好箱子,去山间收群野蜂,再用泥巴堵住缝隙。土蜂就和老杨在同一个院子里生活,每天同样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山花都长到蜂箱上了,这样的蜂蜜能不好吃吗?
换上蜂衣,割取土蜂蜜的老杨。
先用镰刀撬开蜂箱门,再点燃艾草火把熏散蜂群,然后取出整片的蜂脾。每年的十月份就只取这一次,最近乎天然品质的土蜂蜜。
老杨每箱会留下四五片,嘴里还叨叨念:不敢再取了,不然蜂冬天就不够吃了。
现在几乎没人这样养蜂了,费人费事还费力,最关键的是产量太低。但老天是公平的,这种土蜂蜜的营养和口感是离心摇蜜没法比的。
蜜蜂也是自然生物,顺应其本性酿出来的蜜当然是最好的,打开盖子就能感觉到香甜四溢。
半山腰间取蜂蜜,老杨置身于花草丛中。
千百年来,这座大山养育了数十代勤劳的山民,还有无数代的中华土蜂。他们生于此、长于斯、死于斯,几乎从未迈出过大山。
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万物循道。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很差,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比我们更懂得自然灵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