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史料
《蜀典》序跋
整理:钟永新
作者简介:杨得质,生卒不详,字文泉,巩昌府靖远(今甘肃靖远)人,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嘉庆二十二年以知县分发四川候补,为官清廉,历任绵竹、大竹、合江知县,后迁峨边厅同知。归里后,被聘主请敷川、五泉、兰山书院。
张澍(1776-1847),字百瀹,号介侯、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清代嘉庆四年(1799)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贵州玉屏、四川屏山等知县。长于考证舆地及姓氏谱牒。著有《姓氏五书》《养素堂集》,辑刊《二酉堂丛书》。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著名学者、教育家、目录学家、方志学家、史学家。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从事编撰校勘。一生究心学问,恪守乾嘉学派,著有《顺天府志》《昌平县志》《续碑传集》《南北朝名臣年表》《艺风堂文集》《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等。
整理者说明:《蜀典》,共12卷。系甘肃武威人张澍为补正《四川通志》而编撰的一部地方志。书成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全书分为堪舆、人物、居寓,宦绩、故事、风俗、方言、器物、动植、著作、姓氏11类。着重对四川地理山川、人文故实进行考证,尤详于姓氏类,含考证蜀地二百余奇异姓氏的源流。体例上以类分别,每类下以条目名标出,并著明出处,考证精确。
附录:
《蜀典》序
杨得质
盖闻班经马史,实阐宇宙之奇,苏海韩潮,特著文章之盛,故立乎千载以下,溯乎百世以前,或闻见偨池,或季代牢落,而欲华离其黑白,襍组夫元黄,作史家之外傑,罗典藏之蕴奥,括曩群有,縑縂无遗,盖亦难矣。惟我介矦老夫子《蜀典》一编,穷岁華之躔度,记山水之源流,辨物产之土宜,传耆旧之故实,若观火、若列眉,储储然、昈昈然,括原委而备具焉。盖因味衢得腴,禀经制式;集古今而作镜,辨贞亮以为鞶,丹凤五文,神羊一角。用是蜚声莲苑,摛藻木䒶;影视華砖,将贵长安之纸价;班联玉笋,方新学士之头衔。讵知上清之册府,未穷双阙之觚稜。已远藜火,才分桃花,待植牛刀,欲试以治民,凤池何嫌其夺我[注:疑有阙文]。于是携来一鹤,远驾黄骢;著彼双凫,遂投白笔。芙蓉城畔,争迎循吏之车;濯锦江头,咸仰使君之面。是以午衙方散,综洞记以研心;丙夜初长,肄藏经而练志。是篇之作,恢恢乎见褱来之盛焉。夫人跼蹐于方隅之内,征逐于名利之场,而欲网罗旧?,参考载籍,?譌传亥豕,每多附会之词,学乏丁鸿,鲜有见?之实。我夫子十秊阅历,都劳雨露之心,五夜旁搜,独骋风云之笔,以言䒶时,不徒觜参井鬼西南首尾之当分也,而年月灾祥咸载焉;言堪舆,不徒犍为邛筰广汉白马之畺域也,而古迹事实胥僃焉;言人文,不徒司马子云文章词赋之品节详明也,而流寓隐喻均列焉;言物产,不徒火井盐池錱禽奇兽之光恠陆离也,而器物动植均悉焉。他如弜头虎子,敛舞賨人,无不指上分螺,掌中见果,壮鸟衢蚕丛之险,写金城石郭之雄,洞悉沈疑,独发胸中之锦,全鉤秘隐,群惊世外之珍,不又与陈寿之《耆旧》、常璩之《华阳国志》先后媲美哉?尔迺文星小谪,昼景犹熙,竟遂初心,全消宦气,郁青霞之奇想,极紫塞之壮游,追史笔于龙门,游归益肆论文章于庾信,老夫弥工。其所著丛书各种,俱已行世。非天之厚以林泉,是天之资其著述也。得质仰承衣钵,已有夙因,幸附参苓,尤沾培植,惟是频年枯爨,有负桐知,半亩荒邱,又将茆塞。远望春风之及,欣逢大集之颁。才接尼墙,敢誇点瑟?缘濡毫而记事,敢奋墨以弁言。展牍流连,以志篇首。
道光十三年八月初二日,署富顺县事、安县知县、受业文泉杨得质谨序
——《蜀典》
《蜀典》序
张澍
嘉庆十七年岁在壬申,春,大吏请于朝,续修《四川通志》。越二十一年丙子冬,书成。,先是,二十年乙亥之阳月,余被檄署兴文,卸篆才毕,适苦河鱼,乞假六旬,养疴叙郡。困吝之中,精神遐漂,心勦形瘵,靡所济集,聊欲系志陈编,以消驹景。
窃念蜀都文献,近世烟尘,古也有志,炳灵载英,游目所及。涉想所经,辄用著录,佐以援证。毛渧之得,恧赠友朋。迨秋闺赴省,《志》已刊布,展阅莺然,叹其掌录之繁富也。遂取所辑,复加审视,名曰《蜀典》。阙漏宏多,不复增益,付诸梓人。非以为纠谬。非以为补遗。锦里新闻,既异成式;岷山异事,或几台符。聊备庸部之故实,资儒林之公议云尔。
时 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 武威张澍 纂
——《养素堂文集》
《蜀典》跋
缪荃孙
武威张氏张澍《蜀典》,分十一类,援据浩博,是其所长。
其中如《堪舆类》蜀境一条引《陆机传》,蜀土与秦同域一条引《博物志》,俱行文之辞,不足为典要。蜀城一条引《王右军贴》,不知右军书为唐人伪造,更不足据。蜀井一条云“广陵蜀冈上有蜀井,言水与西蜀相通”,此与荆溪之蜀山同例,当入扬州方志,不宜载之于蜀。《宦迹类》开度一条,《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均作井度。《广韵》井字下云:又姓,姜子牙之后,春秋时有井伯。《正字通》作开者字误,《正字通》本俗书,不足称也。《著作类》犍为舍人《尔雅》注辑如左隐十二《传》正义引“圉,边垂也”,《释文》“渝,变也”,引作[赤需],《诗·载芟》正义引“绎绎,谷皆生之貌”,《论语·述而》正义引“无舟而渡水,曰徒涉”,《御览》引“埙大者如鹅子,声合黄钟;小者如鸡子,声合大簇、夹钟,”《荆楚岁时记》引“杏花如荼,可耕白沙”,《史记·司马相如传》注引“枫为树,厚叶弱茎,大风则鸣,故曰枫”,《诗·螽斯》正义引“蚣蝑,今所谓春黎也”,皆失辑。《蜀才<易>辑》,如《集解·讼卦》“刚来而得中也”,引“此本遁卦,按二进居三,三降居二,是刚来而得中也”。《随彖》下引“此本否卦,刚自上来,居易柔,自初而生,上则内动而外说,是动而说,是动而说,随也,相随而大亨无咎,得于时也。得时则天下随之矣,故随之时义大矣哉!”《释文》引“井累其瓶,辩吉凶者,存乎辞,注辩别也;知崇体卑,象也者,像也。”均失辑。谯周《法训》,《御览》四百六引谯子《齐交篇》,文虽引而脱篇目。挽歌条复出。《初学记》十七引“好学以崇志,故得广业力行而卑体,故能崇德;是以君子居谦而宏道,然后德能象天地”。《意林》卷六引“公人好人之公,私人好人之私,念之短,好人之长,近仁也”。“有财不济交,非有财也;有位不举能,非有位也。”“相憎者能生无辜之毁,相爱者能饰无益之誉”。“君子好闻过而无过,小人恶闻过而有过。”五条均失辑。蜀石经《毛诗》一卷外,今尚存旧拓《左氏传》第二十三一卷、《谷梁》、《仪礼》各十数行,又张氏所未见。《姓氏类》用氏《风俗通》云云,《元和姓纂》引之,在今本《风俗通》之外。即《毛诗·孟庸》,庸与阎通,《左传》作阎职,《史记》作庸职是也。《名士录》又有用羽之,张氏言亦未明晰。开度见《宦迹类》,又见《姓氏类》卷十二冉氏,十三叶一见,四十叶一见,均为复出。引用古书,半皆亡佚,不著所采之处,亦属不合。
然张氏素称博学,此书搜采繁富,亦谈蜀者之所不废也。
——《艺风堂文集》卷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