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职场困境:我帮助别人从来不图回报,为什么反而逐渐被孤立?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帮助”。

一、热情的小学弟

有个小学弟刚参加工作不久,他遵循家中的教导,逢事能帮就帮,而且从来不要别人的回报,即使别人时候拿点东西来感激他,他也坚决不收,他觉得如果自己收了,帮忙就变成了交易。

看起来,他这个行径很有点古道热肠的风范,但是违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来有往,才能长此以往。

事实也是如此,在进单位半年后,他发现很多人都开始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中午下楼吃饭时,大家呼朋引伴,居然没有人喊他;下午订奶茶时,统计者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他,除非他自己提出要订一杯。

他非常奇怪:我这么热心帮助过你们,你们居然孤立我?人心不古啊。

职场中,被孤立是很痛苦的事

此外,在他周围还有另外一部分人,他们见小学弟特别热情,就将他当成了免费劳动力,凡事都让他去帮忙:下楼拿快递,去秘书那里拿订书针,给饮水机换水。

反正只要能用得上他的地方,都会喊他来帮忙,口头上也非常客气:“啧啧,小伙子就是能干,太感谢了。”下次继续使用这个免费劳动力。

这个小学弟也感到很困惑:你们将我用得很顺手啊,关键我是来给公司工作的,不是给你们个人跑腿的,你们也不给我发工资啊。

作为职场“新鲜人”,他需要真正理解工作中的人际法则。

二、人际法则:有来有往,让被帮助人的人有控制感

信陵君窃符救赵,依靠的是他曾经帮助的人,而且他结交这些人的目的也很明确:能人为我所用。关键点是“用”字,本质上是前期广撒网,后期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有人可“用”。

无论是窃符的魏王姬妾还是一锤砸死魏军首领的朱亥,都是可用之人。他的交际原则很简单:我帮助过你,也希望将来有一天你能够帮助到我。

职场中,被孤立是很痛苦的事 《教父》中,教父维托·柯里昂每次帮助别人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将来的某个时候,我可能也会请你帮个小忙。”

就是这句话,让别人坦然接受他的帮助,教父的帮忙是“有所求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所以接受教父的帮助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反正未来我会回报你的。

职场的人际交往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单向付出(我只付出,不需要回报),这会让别人质疑可能你在“搞更大的图谋、别有用心”,从而失去对未来的控制感,看到你就觉得欠你点东西没还,从而产生愧疚感。

一旦别人看到你就产生愧疚感,最后就会将这种愧疚感转变为“疏远”,甚至会产生“仇恨”,这就是“升恩斗仇”的原因,不是别人忘恩负义,而是因为没有人喜欢这种长期存在的愧疚感。

前面的那个小学弟,他就犯了这个问题:只提供帮助,不求回报。最终被一部分人疏远,被另一部分人当成免费的劳动力。

三、人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控制狂人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追求安全感,而安全感的一部分来源就是控制感:我要hold住全场,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婴儿一出生的时候就有“握持反射”,即将某个东西紧紧握在手中才有安全感,例如妈妈的衣襟、睡觉的小枕头、某个毛茸茸的玩具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控制的欲望会越来越强,如果发展到极致,就会偏离正常的范围,成为强烈的控制欲。

古代控制欲最强的皇帝应该是朱元璋,他觉得宰相这个职位妨碍了自己控制帝国,于是就裁撤了宰相这个岗位,将三省六部控制在自己手中,实现了封建王朝最高程度的权力控制。

人人都有控制欲

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一直始终不渝地帮助别人时,别人也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到你,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有所控制。

但是如果你从来不提回报,别人的人生轨迹中就要预留一部分空间时刻等待着你的召唤,这种负担经过时间的积累,有可能逐渐变质,走向对立面。

还有一部分喜欢占便宜的人,他们也是控制狂人,只不过他们是前面那个小学弟的相反面;

小学弟是单向付出,而他们是单向输入,习惯于抓住一切机会占便宜.

对他们来说,不占便宜就是一种“损失”,而“损失”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也有不少,例如倒地老人事件中,必须抓住一个人来弥补“损失”,那个帮助他、扶起他的人,就是最好的对象,而且他会制造出一个振振有词的逻辑:“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帮我?”

四、总结

人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控制狂,交往过程中,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才能形成双向循环系统,让双方的感情和关系不断维系和升温,这也是人类社会大规模协作的前提之一。

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往往会导致两个极端的结果:

1、一部分人因为无法回报你,会有愧疚感,最终疏远你。

2、另一部分则将你当成免费的羊毛,反复、持续地薅羊毛。

施恩图小报,才是正确的交往模式。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点赞、关注、转发)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