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药抓药口诀,名贵中药有替身

中药抓药口诀

接方首先要熟读,未曾抓药先审方。品名剂量看端详,

名称相似莫大意,一定把它看仔细。旧方新方看准确, 新方要防药写重,如果药味写的重,只抓一味就能行。 钱数付数要看清。处方横写也竖写,横倒竖倒分清楚。 大堆倒药没规矩,错拿无法往外挑,挑不干净药勿用, 人命关天事非轻。药物性能须记清,反畏药物要熟悉, 付药叫名并对号,重名重号莫错了。发药必须交代清, 先煎后下讲分明,包烊冲服面讲清,切勿随便药里倒。 琥珀朱砂要研细,核桃用时须去皮。鹿茸燎毛虎骨制, 山甲切勿用生的,若用生的也可以,熬制膏药才适宜。 矿贝药物煅细砸,枣仁卜子捣碎它。人参配煎芦头去, 参芦是味催吐剂。麻黄与根同株生,发汗止汗效不同。 羚角磨粉须去骨。巴豆带油勿内服,中毒勿必心发愁, 凉水洗脸是解方,还有一方绿豆汤。草果带皮能胀胸, 萸肉带核可滑精,甘遂芫花制用醋,硫磺藤黄豆腐煮, 有毒斑蝥与红娘,炮制需用米炒黄。干漆人发必须煅。 血竭雄黄勿要捣,乳钵研细才最好。水银铅制备外用, 大毒内服丧性命。未曾倒药先看筒,切记不看往里倒。 筒内粘药事故生,捣完倒出筒刷净。抓药莫忘相似名, 大戟大蓟子音同。寸干寸冬须分清,大白大贝音相似, 两种药物效不同。知母贝母称二母,龙骨牡蛎叫龙牡, 羌活独活是二活,乳香没药即乳没,川乌草乌是二乌。 苍术白术苍白术,天葵冬葵子根分,将军川军大将军。 吴萸山萸一字分,两药疗效大不同。猪苓朱苓音全同, 差别就在字不同。忍冬款冬似同名,两药性能均不同, 附子白附大腹子,三药不同必记清。牛子牵牛勿要混, 硫磺藤黄雌雄黄,四药分别毒性强,必须炮制勿超量。

以上知识虽一般,抓药必须记心间。

“抓药”

接方首先要熟读,未曾抓药先审方。
品名剂量看端详,名称相似莫大意,一定把它看仔细。
旧方新方看准确,新方要防药写重,如果药味写的重,只抓一味就能行。
钱数付数要看清。
处方横写也竖写,横倒竖倒分清楚。
大堆倒药没规矩,错拿无法往外挑,挑不干净药勿用,人命关天事非轻。
药物性能须记清,反畏药物要熟悉,付药叫名并对号,重名重号莫错了。
发药必须交代清,先煎后下讲分明,包烊冲服面讲清,切勿随便药里倒。
琥珀朱砂要研细,核桃用时须去皮。
鹿茸燎毛虎骨制,山甲切勿用生的,若用生的也可以,熬制膏药才适宜。
矿贝药物煅细砸,枣仁卜子捣碎它。
人参配煎芦头去,参芦是味催吐剂。
麻黄与根同株生,发汗止汗效不同。
羚角磨粉须去骨。
巴豆带油勿内服,中毒勿必心发愁,凉水洗脸是解方,还有一方绿豆汤。
草果带皮能胀胸,萸肉带核可滑精,甘遂芫花制用醋,硫磺藤黄豆腐煮,
有毒斑蝥与红娘,炮制需用米炒黄。
干漆人发必须煅。血竭雄黄勿要捣,乳钵研细才最好。
水银铅制备外用,大毒内服丧性命。
未曾倒药先看筒,切记不看往里倒。
筒内粘药事故生,捣完倒出筒刷净。
抓药莫忘相似名,大戟大蓟子音同。
寸干寸冬须分清,大白大贝音相似,两种药物效不同。
知母贝母称二母,龙骨牡蛎叫龙牡,羌活独活是二活,乳香没药即乳没,
川乌草乌是二乌。苍术白术苍白术,天葵冬葵子根分,将军川军大将军。
吴萸山萸一字分,两药疗效大不同。
猪苓朱苓(赤茯苓)音全同,差别就在字不同。
忍冬款冬似同名,两药性能均不同,附子白附大腹子(槟榔),三药不同必记清。
牛子(牛蒡)牵牛勿要混,硫磺藤黄雌雄黄,四药分别毒性强,必须炮制勿超量。
以上知识虽一般,抓药必须记心间。

1、中药配药抓药流程

开中药的话应该先去找一个中医大夫,然后大夫给你配过药之后去中药房抓药,一般一次开七付左右。

中医开药的话,都是有讲究的。有君臣佐使之分,有的中医给你开药会根据经方来加减,如果你对这个不是很了解的话,建议不要自己给自己开药。

看完中医后,中医会给你开上中药方子,然后你就可以拿着方子去医院拿药的地方或者药店抓药了。

2、中药配药不当伤身

2.1、使用劣质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2.2、代用,如广防己代防己,用后会导致慢性肾衰竭。

2.3、掺杂使假,如在炮山甲中掺硫酸镁,服用后会致泻。

2.4、假药,如用麻牛膝充川牛膝服用后麻舌而刺喉。

2.5、中药品种来源不正,如蜂蜜本是一味好药,若系蜜蜂采集于乌头等有毒植物的花粉粒所产,则味苦、麻、涩有毒而不可供药用。

3、抓药一词的由来

人称“药王”的孙思邈,是唐代着名医药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长大后,精通医术,着有传世之作《千金方》等。

据传,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都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药王每次采的药材颇多,各种药材不能混放串味,否则会影响药材功效。于是,孙思邈想了个办法,在衣服和裤子上缝了很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只小口袋里,以便采药途中行医时方便用药。孙思邈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就到哪里。每次诊病后,都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抓药”。

中药方子怎么看

1、写在中药处方药名前的字常有生、炒、炙、煅等。

生:指此中药可直接使用。

炒: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程度。

炙:指药物加液体辅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常用辅料有酒、醋、蜂蜜等。

煅: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2、写在药名右上角的字是药物的煎服方法。

先煎:是将该药煮沸十分钟左右以后,再将其他药物加入共煮。

后下: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前五分钟左右,将这味药加入共煮。

包煎:可以避免药物煎后混浊,也可防止其药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而对咽喉产生刺激。

另炖、另煎:适用于贵重药,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失,把该药单独煎煮。

冲服、炖服:含有挥发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药物及汁液药物,可以用开水冲泡后服用。

烊化:阿胶等胶类药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可以到药店抓药吗

国家有规定,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但是医院的有些药外面买不到。患者想要在外面药房购买处方上的药品时,只需在就诊时告诉医生。医生在为患者开电子处方时,通常也会在病历本上写份处方。

平时,一些消费者去某些药店购买处方药时,即使没有处方,也可能买到处方药,但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抓药”溯源 年长一些的人到中药房去配药,称之为“抓药”。这中药明明是一剂一剂配的,怎么叫“抓”呢?“抓药”一词说来话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与唐代孙思邈有关。 人称“药王”的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长大后,精通医术,著有传世之作《千金方》等。 据传,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都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药王每次采的药材颇多,各种药材不能混放串味,否则会影响药材功效。于是,孙思邈想了个办法,在衣服和裤子上缝了很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只小口袋里,以便采药途中行医时方便用药。孙思邈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就到哪里。每次诊病后,都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抓药”。 药店出现后,为了使众多草药不混杂,也便于分类抓取,店主仿照药王的办法,在药柜里做了一个个抽屉,抽屉里再隔成几个方格,放置各种药材。以后,又逐渐发展成“百子柜”,即药店的壁柜里有上百个抽屉,每个抽屉又分隔成四格,老药工们就在“百子柜”里按药方快而准地“抓药”。很多中药房里已不见“百子柜”,通常把较为名贵的药材放在玻璃瓶内,一般药材仍放在柜子里,传统的“百子柜”可谓名不符实了,药工“抓药”的“准星”也欠“火候”了。 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 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 名贵中药有替身

由于乱采乱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稀有动物法律保护,有些名贵中药货源紧缺,价格昂贵,为此,可用普通中药加量替代,功效相仿,还可以降低药价,使普通百姓减轻医药费的负担。

麝香用白芷、石菖蒲、郁金替代。

人参用党参、太子参、黄精替代。

虎骨、豹骨用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金天格替代。

川贝母用浙贝母、前胡、紫苑替代。

鹿茸用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替代。

羚羊角用石决明、钩藤、山羊角替代。

藏红花用红花、益母草替代。

犀角用水牛角替代。

冬虫夏草用枸杞子、山药、百合替代。

檀香用降香替代。

鳖甲用银柴胡、地骨皮替代。

龟板用牡蛎、山茱萸替代。

穿山甲用王不留行、地龙替代。

全蝎用地龙、乌梢蛇、钩藤替代。

黄连用苦参、穿心莲替代。

天麻用天南星、钩藤、白蒺藜替代。

金银花用板蓝根、穿心莲替代。

白花蛇用乌梢蛇、地龙、防风、蝉蜕替代。

三七用桃仁、红花、赤芍替代。

中医上的十大名贵中药有以下几种,灵芝,人参,龙涎香,冬虫夏草,雪莲,何首乌,鹿茸,麝香,海马,燕窝

中国十大名贵药材排名

  一、藏红花

  二、灵芝

  三、天麻

  四、龙涎香

  五、海马

  六、麝香

  七、鹿茸

  八、雪莲花

  九、燕窝

  十、人参

一、藏红花

  藏红花也叫西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和清凉解毒以及安神的功效。这藏红花是在明朝时才出现中国,十大名贵药材排名必须有藏红花的名字。

二、灵芝

  犹记白娘子为救许仙而盗灵芝仙草,灵芝的药用价值足以使其当选名贵药材排行,灵芝还拥有很多吉祥的寓意,象征着富贵美好和长寿。

三、天麻

  科学研究表明天麻中含有香英兰醇成分,这一成分对于肝风引起的头痛有显著功效,此外天麻中还含有维生素A成分,对身体很有益处。

四、龙涎香

  龙涎香就是抹香鲸的分泌物干燥后的制成物,你懂的。龙涎香可是诸多动物排泄物中最名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抹香鲸不常有。

五、海马

  海马独特的外形使其有了这个名字,虽然我们常在深海中见到海马,可是海马却是一种近陆地的鱼类,海马入选十大名贵药材的原因就是它具有显著的补肾补阳和止咳平喘作用。

六、麝香

  犹记当年,贵妃娘娘误用了珍妃送来的掺有麝香的香料就小产了……不好意思想起了往事。麝香外用镇痛消肿,香气独特也用作香料。

七、鹿茸

  鹿茸也是十大名贵药材排行榜上的一员,梅花鹿和马鹿未骨化的幼角含有非常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钙磷镁钠等成分,治疗神经衰弱有奇效。

八、雪莲花

  雪山之巅的雪莲花,治疗雪盲和牙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藏医中对于雪莲花的应用历史悠长。

九、燕窝

  燕窝,美容养颜圣品,选区海鸟金丝燕的巢穴,半透明浅黄色的物质有着治疗咳血和补肺养阴的功效,有机会可以试试。

十、人参

  人参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一根百安老参的价值可是相当之高,野生的人参更是天价,只是很少见罢了。



中国十大珍贵药材

1、人参

它因为形状像一个人一样而得此名,通常埋藏在地下,有野生的也有养殖的,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人食用。

2、灵芝

这在各种武侠小说中就经常出现,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长寿、吉祥的代表,滋补效果也很好。

3、鹿茸

其实就是鹿的角,而且还是没有发育成骨骼的嫩角,有滋补男子的阳气、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

4、冬虫夏草

这种药材曾经被炒到过天价,近年来也出现了人工养殖的,营养价值极高,是上好的补品。

5、雪莲花

它长在海拔高并且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够有效治疗关节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尤其适合女性服用。

6、何首乌

与人参有点类似且都埋藏于地下的,有强筋健骨、补充人体气血的奇效,对头发也很好。

7、燕窝

对保养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这对皮肤很好,它是一种燕子的唾液,经风吹干之后便可取得。

8、麝香

麝香(cabardine)[1]是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 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也是一种药材,又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 麝鹿是生长在尼泊尔及我国西藏、西北高原的野生动物,雄性麝鹿从2 岁开始分泌麝香,自阴囊分泌的淡黄色、油膏状的分泌液存积于位于麝鹿脐部的香囊,并可由中央小孔排泄于体外。传统的方法是杀麝取香,即切取香囊,先行干燥,腺囊干燥后,分泌液变硬、呈棕色,成为一种很脆的固态物质,呈粒状及少量结晶。固态时麝香发出恶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释后才散发独特的动物香气。由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需要,猎麝已受到禁止或限制,所以试验成功了更科学的养麝刮香方法。无论何种方法获得的麝香,价格都是相当昂贵的。

麝香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西藏自治区的喜马拉雅山、大雪山脉、沙鲁里山脉、宁静山脉、雀儿山脉等地,此外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贵州、云南、广西之横断山脉、大瑶山、大苗山,甘肃、陕西之祁连山脉、岷山、秦岭山脉、贺兰山脉,安徽、湖北之大别山脉、潜山、霍山,内蒙古之阴山山脉,东北之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区都有生产。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坝草原为中国麝香之主要产地,销全国,并出口

来自于鹿的身上,通常一只鹿在将死之时就会把它吞到肚子里嚼烂,所以这才珍贵。

9、龙涎香

这是一种鲸类肠内的排泄物,通常将鲸杀死才可以取到,但该行为十分残忍,所以这类药材已很少见。

10、黄精

外形有点像我们吃的老姜,与“黄金”同名也暗示了它的珍贵,食用之后对脾肺肾都有好处。



十大补药指的是人参、黄芪、石斛、何首乌、冬虫夏草、枸杞、当归、紫河车、阿胶、鹿茸。

四大补品是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补益药中的“四大名补”——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

鲍(鲍鱼)、参(海参)、翅(鱼翅)、肚(鱼肚),为四大补品

四大名贵藏药是红景天 冬虫夏草 藏红花 雪莲花 四大名贵补品是鱼胶即鱼鳔(辅助呼吸器官)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鱼胶与燕窝、鱼翅齐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参”之誉。 世界五大名贵中草药1、海马

第一个上榜世界五大名贵中草药的是海马,这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药材,在市场上大海马一斤的价格在一万一到一万四之间浮动,而小海马则便宜点,在五千左右,它也是之一,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2、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也是一种相当名贵的中药材,价格也是相当便宜的,在市场上一斤可能在7000-8000之间,而且虽然价格比较昂贵但是也相当热销。

3、灵芝

野生的灵芝也有着比较高的药用价值,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会根据品相的区别存在一定的差异,价格会上下浮动。

4、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名气也是相当大的,这种中药因为生长的尤其不容易所以价格持续走高,品相最好的价格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20万一斤以上。

5、天然牛黄

牛黄有着很好的清热解毒功和能凉肝息风定惊的功效,其中天然的牛黄价格更贵,最贵的每公斤可以达到几十万以上,同时还是可遇不可求的,上榜世界五大名贵中草药也是比较正常的。

说到进补,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这些名贵中药。近年来,由于一些商家的错误宣传,很多消费者想当然的认为中药价格越贵就越“滋补”,越“养生”,从而导致这些名贵药材的价格不断攀升,据说最贵的冬虫夏草价格高达每公斤20万元。那么真的是越贵的药材越补吗?这些名贵的中药真的适合所有人吃吗?这些名贵的中药是否能够用名贵的中药替代呢?越贵的药材不代表功效越强中药的功效绝对不是越贵就越好,不可否认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都有某方面较强的功效,但是他们高昂的价格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稀有程度决定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药效,简单来说,这些名贵中药大多是“物以稀为贵”,而不是“物以效为贵”。根据自己的病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才是关键中医治病养生讲究辨证、辨体论治,即根据自己的病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病或养生保健。如不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盲目选择名贵药物,不仅不会强身健体,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目前最贵的中药冬虫夏草,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具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的功能,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肾虚阳痿、肺虚久咳、病后体虚、自汗等病症。如果患者表现为高热、狂躁、声高气粗、咳嗽痰多等“实证”或体质偏实热者则最好别吃,盲目进补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感冒的时候也不适合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那些名贵中药的“平民替身”绝大多数名贵中药的功效并非独一无二,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很多价格便宜的中药完全可以代替名贵中药使用而并不会降低疗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那些名贵中药的“平民替身”冬虫夏草——补肾壮阳替身枸杞子:专从补肾壮阳来说,枸杞子的功效甚至超过冬虫夏草,而相对冬虫夏草来说,枸杞子则便宜的多,一般每天象吃葡萄干一样吃枸杞子15克,就能起到很好的补肾壮阳的作用。人参——替身党参:人参是补气的佳品,然而除非用于危重症的抢救,党参完全可以取代人参,而一般即使是人工栽培人参的价格也是党参的4倍,野生老山参的价格更贵得多。如对于动则出汗,语声低微的肺脾气虚者,可用党参15克泡水代茶饮即能收效。鹿茸——替身肉苁蓉、韭菜子等:鹿茸是补肾壮阳的良药,适合阳虚的人食用,然而他的功效也并非无可替代,临床上常用肉苁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等相对便宜的药来代替鹿茸。如阳虚体质老人冬季养生多用鹿茸,但也可用肉苁蓉羊肉粥来代替,做法很简单:取肉苁蓉30g,精羊肉和粳米各100g,精盐少许,葱白、姜末适量。先用砂锅水煎肉苁蓉,过滤取汁,去渣,加粳米及切碎的羊肉同煮至熟,再入盐、葱、姜煮一、二沸即可服食。当归——替身首乌、龙眼肉:当归是补血活血的良药,但是价格也偏贵,其实若只是用来补血的话,首乌和龙眼肉都能起到和当归相似的功效,因此,对于血虚的女性,每天吃上15克龙眼肉就能起到补血养颜的功效。红花——替身益母草:红花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但是一般的红花已经偏贵,而藏红花更是昂贵。而价格只相当于红花五分之一的益母草其实也有不错的活血化瘀的效果,而且如果是用于女性血瘀型的痛经等病来说,益母草比红花效果还好。而且药店里就有益母草膏这种成药,按说明吃即可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川贝母——替身浙贝母:川贝母和浙贝母名字相近,功效也相近,但是川贝的价格却是浙贝母的10倍左右,因此,临床上在治疗咳嗽的时候,大多都可以用浙贝母来代替川贝母来用,甚至对于咳嗽伴有咯黄痰的情况,用浙贝母比川贝效果还要好呢。

中国紧缺药材有很多,如党参、黄芩、黄精、重楼、远志等,如下:

1、党参

党参是生活中的常见植物药材,它来源于植物党参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党参不单能治疗人类的多种常见病,还能当养生食材供人们食用,党参是所有中药材中效果较好的存在。2018我国党参需求量达到5.22万吨,而年产量大约却只在2万吨-2.1万吨。

2、黄芩

黄芩别名山茶根又叫土金茶根,原产地是在东北地区。黄芩的药用价值主要集中在它的根部,2015年黄芩“烂市”的影响,已将黄芩推向紧缺药材的一方。2015年产量约2.1万吨上下,2016年下降到1.6万吨左右,2017年下降到9000吨左右。黄芩目前的年需求量应在1.85~2.2万吨之间。

3、黄精

黄精是一种植物药材,有抗衰老的作用。黄精在医药界用途十分广泛,可作为中药使用,也能在临床上用药。有医学者表明,当下黄精的医学价值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了,未来需求还会日益增加。

国内需求量约在4000吨左右,每年国内的黄精是供不应求,需要进口黄精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全国黄精产量在3000吨,进口量1000吨左右。

4、重楼

重楼主要产于中国贵州、云南江西等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中药材,它源于百合科植物,植物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全国每年需求重楼干品超过3000吨,其中云南白药集团还是最大的用户,大概需求量在1000吨左右,其他药厂、中医院及民间需求2000吨以上。我国年产仅600吨,市场缺口主要依赖缅甸、尼泊尔、越南进口。在入药以后味甘性寒且略带毒性,勿过量食用。

5、远志

远志也叫葽绕,线儿茶等,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广阔,但却一直都是一种非常紧缺的药材,野生的资源经过大力的开采挖掘之后,日渐枯竭,市场上远志出现货物短缺的现象。

尽管这这几年来不断地增加种植规模,但市场上远志的供需矛盾还是非常的激烈,尤其是出口的远志极其少见。远志全国产量为1000吨左右,市场需求3000吨左右。

6、苦地丁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苦地丁属于地方区域性品种,以前药厂用量并不大,但近年来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其药用量明显增加,在地产品种中,苦地丁属于销量增加明显品种之一。苦地丁全国产量1800吨,年需求量3000吨,严格的供需矛盾。

7、猫爪草

猫爪草在市场上面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这是因为它的产量一直都不高,目前广西、浙江、湖北、浙江、华南、台湾等地四季主要分布猫爪草的地方,猫爪草的根茎是主要入药的部分。

猫爪草年需求量估计在400-500吨,但是我国年产量不足100吨,市场供求关系非常紧张,这导致猫爪草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8、猪苓

猪苓为多年生真菌,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而且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猪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因糖尿病人群增多、癌症病人增多,促使其需求量逐年增多,猪苓年需2000-3000吨左右,货源主要来自野生,野生猪苓产量大约400-600吨。

9、柴胡

柴胡又称山菜、茹草,是一种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我国每年对柴胡市场需求在500吨左右,产量却不及400吨,所以现在急需增产来满足市场,柴胡吃多了会导致身体倦怠、白天爱打嗜睡、反应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会降低、严重影响食欲等不良现象,因此,一定要适量的服用柴胡。

10、紫苏

紫苏,相信很多爱吃炒螺的朋友们都了解,炒田螺的时候加点紫苏叶子下去,不但可以去腥还可以增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搭配食材,紫苏也是我们常见的中药材,我国中药材市场及食品市场年需紫苏约120吨左右,但我国产量只有60吨上下。

扩展资料

属于短缺药品

目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都属于短缺药品范畴。

一般认为成本高、利润低、生产厂家少是“救命药”短缺的直接原因。



抓药

儿时,家里流动人口多,除了姥姥长住,我还有五个舅舅,十几位表哥表姐轮流来叨扰。人多,得病的“机会”也多,我这个男孩子就不时被派去抓药。

记得五十年代中期,三舅的大女儿润莲得了肺痨,从乡下来丰镇看病,有多半年时间住在我们家里。那时,丰镇没有综合性的大医院,只有一个规模很小的卫生院。即便有大医院,西药费一般人也花不起。虽然那时治疗肺病已经有进口的链霉素和雷米封了,但是很贵,一支针剂就要好几块钱,舅舅是农民,不敢问津。因此润莲姐看病,就在个体小诊所找中医看。老中医生开了方子,就轮到我去药铺抓药了,因此,抓药留下的记忆直到现在还挺清晰。

我记忆里的中药铺,迎面是一溜高高的柜台,柜台上面有几个锃光瓦亮黄铜铸就的药捣子。柜台两边靠墙摆放着太师椅和茶几,柜台和家具都是一色的红木打造,非常考究。

客人一进门,就有伙计客气地打招呼,接方子抓药。我爱看他们抓药:接了方子的伙计,手拿一沓半尺见方的白纸,一张张平铺在柜台上面。接着拿起一个小戥子,看一眼药方,扭身到他后边的药柜前抓药。药柜子由许多小抽屉组成,抽屉前面有白油漆写就的三味药的名字。拉开每一个小抽屉,里边都有三个格子。格子里边分别放置三味中草药,伙计轻轻地抓出所需的药,扭身把药轻轻地倒在刚刚铺好的白方纸里。如果抓三付,他就一次称好,在三块白方纸上各倒上三分之一。熟练老药工,瞅一眼药方,用手在小格里信手一撮,用戥子一量,能做到分毫不差。

药抓完了,还要由另一位伙计把抓好的药,逐项同药方核对一遍,这才把药包起来。看他们包药也挺有趣的。每一服药,包起一个平平扁扁的长方包。再在台面上铺上两张大一些的纸,靠里的一张是黄色的,比较粗糙,靠外的一张是白色的,上面印着这家药铺的名号。伙计把小包叠垒起来码好,再用大纸一包,这时候的药包已经变成为一座好看的金字塔形了。在用纸绳捆扎药包的时候,伙计还要把一个过滤药渣的小滗子(或曰药淋子)同药包绑在一起。

中药一般都不能直接食用,但有两味,在熬药时,我经常偷偷地抓来吃:一是枸杞、二是红枣。通常入药的枸杞和红枣成色都不是很好,口感不行。另外还有一味甘草,也可以嚼着吃,味道甘甜。现在的各类药茶里,也常见甘草的影子。

拆开任何一包中药,细细碎碎的许多药草,集体缄默,携着我们此生猜不透的谜。机缘巧合、融入一罐,经过水与火的煎熬,倾出来的是褐色汁液。或浓稠或清淡,基本上都巨苦无比。我小时候喝药得先准备好糖,然后端起药碗、眼睛闭上、排除杂念、掩鼻屏气、一饮而尽。完毕赶紧把糖塞进嘴里,脑袋里想的是最好临时把舌头的功能给屏蔽了,更恨不得能直接倒进胃里。

喝中药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痛苦的,一服中药必定是生命中的一掬苦涩。小时候,谁家熬药,浓郁的药味,就会随风散入家家户户。好比一人生病,全院吃药。那里边真是百味俱陈,有说不出的感觉。每逢看到有人服药,我总是捏着鼻子跑过,而后在上风头望着那人皱起眉头哭丧着脸往下灌。整整一海碗,觉得人生不胜其苦。

我儿时生过一次红疹,每天背都很痒。怎么都看不好,没办法开始喝中药,喝了一个月的中药还是没有好转。后来姥姥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偏方,抓活的蝌蚪要我喝下去。我真的好害怕,最后还是被大人强灌了下去。不知道是真的管用还是怎么的,红疹竟然渐渐消退了。

儿时的我是多么地胆小、多么地柔弱。姥姥让我喝中药,小小的我死活不喝。姥姥说:喝一口给你一毛钱!但我得到的钱,等病好了,大人又收回去了。

中医的想象力奇崛,以天圆地方证明头圆脚方,又以365天证明人有365块骨头、365个穴位。

中药博大精深。如果你喉咙痛去看中医,医生一般都用到蝉蜕,因为医书记载蝉的嗓子好,声音大,所以蝉蜕可以治疗嗓子。又例如穿山甲善穿山,所以女人不下奶,就吃穿山甲的壳,让穿山甲来穿透下奶的通路。

蜈蚣因走窜之力最速,可以治疗由于经络不通导致的一切疾病;因为朱砂很重,所以可以把你的神给镇住。

雪莲既然能在高寒之地生存,说明这个植物一定很热,自然可以用来治疗寒病。

蝙蝠昼伏夜行,视力一定非常好,所以蝙蝠屎可以治疗眼疾。

铜可焊,所以铜屑可以用来治疗骨折。

听说,梁上尘可以使自缢的人起死回生。人上吊的时候,要把绳子绑在房梁上。如果死者的死亡时间未超过一个时辰,可以将梁上尘弄成泥丸,塞进死者鼻子里。这样一来,死者的灵魂还没有走远,就会循着气味回到梁上,然后很快再次附体。但有两个条件:一、死亡时间不超过一个时辰;二、死者的尸体还在事发现场。因此,梁上尘让不少人起死回生。

这都是我们古人的伟大智慧,这等伟大智慧,西医不具备。

一付中药基本上按照君、臣、佐、使来配制。有时还会加一些令人神秘的“药引子”,据说“药引子”能像“导弹”一样带领诸药直达病所。于是,请先生开好方子或到药铺里抓好药后,必得问一句用什么做引子呢?大多数时候,先生的方子上会注明用什么做引子。

所谓的药引子,其实都是些不用花钱买的东西,如枣儿七颗、生姜三片、黑豆一把、黄酒一盅、三春柳一枝、芦芭根一段等。药引子其味虽少,用量亦轻,却对提高治疗功效意义重大,颇具画龙点睛之功。

我曾听一位老中医说到一位县长之死,声声悲叹:“可惜矣,使错了药引子!”原来那位县长在床上喘息时,救急的药早备好了,可是药引子必须是最新鲜的童溲。那是一个早晨,薄雾初起,秘书给送来了药引子,老中医急急调药给病人喂下,谁知县长刚咽下大半钵汤药脸色即坏了,一层黏汗从额上渗出。老中医大慌,取了一匙钵中的药一尝,立刻被一股膻骚气呛住,手中的钵子落地跌碎了。他心里明白:刚刚喝下的不是童溲。

记得有一次开好方子以后,大夫吩咐用无根水煎服!无根水就是雨水。但人们煎药时,哪能正好赶上下雨呢?不过,我们自然有应对方法:在送饭罐子上拴一截麻绳,放到到井里打一罐水。从井里提起来后,不能往地下放,径直提回家中,倒入药砂锅内。此水也就算是无根水了。

关于中药还有一个非常的讲究,那就是煎好的药不能见到天日。否则药中的精华就让老天爷收走了。因此中药煎好后必须严严实实地盖上,到了病人的床头才能揭开,免得失去疗效。

服中药还讲究时辰。例如,助阳补气药宜于子时服;滋阴养血药宜于午时服;鸡鸣散宜于鸡鸣时服;十枣汤宜于平旦时服。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那时,好些人家都备有药壶。没药壶的人家,煎药时,就得去别人家借。关于借东西,过去乡间有个熟语,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借来的药壶,用完却不能主动上门归还。只能洗干净放在院子里某个角落,等着有人需要时来取。

药渣要倒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让别人误踩。这样服药人之病就会被踩到的倒霉鬼带走。

不论多少稀奇古怪的病种,中药皆可用阴阳、正邪一些简单的字眼来圈定。这种概念性又强化了模糊性,使未来存在多种可能,包括人们的期望。一直以来,许多病人在各地辗转一圈后,又选择了守在家里喝中药,做足守望生命的功夫,并有幸在它们的扶持下度过一段困厄。同样,有许多病人的最后时光在中药世界里浮沉。遍尝古方、秘方、偏方,又回归到神农尝百草的原始状态。

一掬中药的深浅,到现在我们也不能完全看清。这便是中药,从属于古老的东方,天生苦涩的基调里混合了神秘、希望和奇迹。

最近中药价格又涨了好多。一副中药居然要好几百元,几种中草药,再加上龟甲、蝎子之类,竟然成了天价,让普通百姓望而怯步。我对中药天然排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没喝过中药了。下一次啥时喝,我也浑然不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