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当定于虚空中时,微觉温温然有一团白气,住于鼻外,此即文烹,即薰蒸之文火也;谓为薰蒸,即蒸笼上之热气,周身酥麻,似欲汗而非汗。当阳生之时,能把住定、忘之火候,是即薰蒸之文火也。将生未生之时,用数刻漏以止念,即武火,刻漏之武火也。故武在先而文在后,至终了时为止火;学者入手修习,不外此武、文、止之三步工夫。先由静中生阳后,起而采取,恐情动转念,须慢慢起来,而起时一面听息,方能保其水源之清。在不知刻漏之武火之为何者,以数息当之,误矣!平日做工,欲求止念而用武火,亦非始终以数记息,盖须以耳听,而非以心数,此不可不辨者也。
【解释】
本段指出了听息法的武、文、止三步功夫。“武在先而文在后,至终了时为止火。”神气结合之前用武火,结合之后用文火,最后是止火,完成神气结合。
文火武火一般在小周天、大周天使用,本讲涉及入定与元神修炼,就火候而言,入定一般没有特别的火候要求,元神修炼需要考虑火候技术。
前一段“刻漏武火”将数息法、听息法与神气结合起来,就文火武火而言,呼吸法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配合阴阳两气结合过程灵活运用呼吸,这才是文火武火的本来含义。
武火,是在“静中生阳”之后,采取阳气之始需要的一种技术。文火,是在神气结合过程与结合之后(阳气转化为阴气,处于下降过程)需要采取的一种技术。文火另一种说法是定、忘之火候。止火,是在完成一次神气结合最后阶段的技术。止火用的方法也是武火。从火候上,只有武火与文火两种。
“若药未出时,不妨温温铅鼎,故曰:“药未出矿须猛火,药已归炉宜温养。”足见药生之火,武火也;药还之火,文火也。火候文武,只有意无意之分焉耳。其余周天火候,只一个温温神火,不即不离,斯无危殆焉。故曰: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乐育堂语录》卷二)
“当定于虚空中时”,这时达到止念止息境界,阳生之条件。“微觉温温然有一团白气住于鼻外”,这是“静中生阳”的标志。另外,“周身酥麻,似欲汗而非汗”,也是阳生标志。阳生之时,运用武火采阳。只有在虚极静笃时,所生之阳为真阳,也只有该真阳与隐退的元神结合,使元神显现。
“当阳生之时,能把住定、忘之火候,是即薰蒸之文火也。”在神气结合之际,由武火改为文火,此时的文火体现为定、忘,其目的是实现神气全面结合。此时识心保持不动,识心不干扰神气结合,这是定、忘的含义。
“先由静中生阳后,起而采取。”此“静”是虚极静笃之“静”。在本段,当达到徐精度后,虚空真阳出现一阳来复,等到三阳时,即是采取时机,采阳用武火。
在“静中生阳”之前,先修炼数息法,后修炼听息法。修炼数息法目的是减少念头,控制感官,使识神不外驰。当达到一定境界后,改修听息法。只有念头很少、经络畅通,才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听息最初用耳,最后用心。这些修炼是达到虚极静笃必经阶段。在炼数息法之前,有必要练好跏趺坐。如果腿没练好,根本无需考虑入静法。
数息易,听息难。用耳听易,用心听难。最后,达到听之以气,即是虚极静笃。这样,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神气结合、入定)修炼。明此理法,修道也不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