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是墨的良伴。早在汉朝就出现了砖砚、瓦砚,后来才逐渐有了石砚。到了隋唐,就有了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和山西的”澄泥砚”。端砚名列各砚之首,最享盛名。
端砚
其质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身体的重量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乃至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端州)城市郊区羚羊峡之柯山端溪一带。隋朝在肇庆设置端州府,旧址在七星岩一带,在那里至今还保留着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书《端州石室记》碑刻。端州所产石砚,故名”端砚”。 端溪产砚,名坑有十:一、老坑,水岩砚石,为端溪砚中之最优秀者;二、麻子坑砚石,仅次于老坑;三、宋坑,次于老坑和麻子坑;四、坑仔岩,介乎老坑与麻子坑之间;五、梅花坑,亦名九龙坑,石质近宋坑但较粗;六、绿端,一片青绿,较名贵难得;七、宣德坑,质近宋坑;8、朝天岩,砚石紫兰;九、白线岩,石分三层,各有特色;古塔岩,近似老坑。
端砚的石品,名堂繁多,各有特点,别具气势派头,比较著名的有:
鱼脑冻: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
荡:若水在砚石中荡漾。
青花:浮水观之,若有苹燥浮动其中者。以”微尘”为上,”鹅毛”次之。
蕉叶白:如蕉叶初展,白中青黄。
天青:如秋水乍晴,蔚蓝无际。
翡翠:砚石中有青翠色的点块。
火捺:色紫红微带黑。
猪肝冻:色深于”火捺”,像似猪肝。
太白星点:金色满布,闪闪发光。
金银线:黄纹为金线,白纹为银线。
冰纹:峭壁高山流水,一泻千尺。
石眼:石核如眼,色泽各别。
端砚的造型及艺术加工,更为考究。要端在于造型及艺术加工要与石品的特色密切协调,出于自然。有”雕花砚”(精工雕花)、”三边雕花砚”、”池头雕花砚”、”杂形雕花砚”、”天然雕花砚”。此外,还有”太史砚”、”兰亭砚”、”蛋形砚”、”平板砚”、”淌池砚”、”单打砚”、”斗方砚”、”走水砚”等。
端砚的使用和保养值得注意
养护:端砚要配以硬木盒盖,既美观又护砚。要”清水养石”,以保泽润。
使用:要注意墨的质量,用墨以不伤砚为原则。研墨须用冷僻水,由慢而快,由轻而重,”打圈”或”拉锯”各随其便。
洗砚:”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洗砚可用皂角清水,用丝瓜瓤或莲房壳、半夏片揩涤。既能洗的洁净,又不伤砚。
如砚中带有”墨绣”,即砚池边上的斑驳墨痕,久浸不浮者,这是古砚的特征,千万不可洗刷掉或磨去。
端砚的特点,据《端溪砚史》称:”身体的重量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寞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既久,掌中水滋,盖笔阵图所谓浮津耀墨,无价之奇才者也。
歙砚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连结其名砚地位。
洮砚
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暖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疏,解放后又恢复了出产。
澄泥砚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质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砥砺,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结实又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一种植物的花紫为主。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砚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实物表明,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研墨用的石砚。经过多年的选择和发展,出现了一批名砚。主要有以下几种:
端砚:是神州传统四大名砚之首,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端砚之石是3-4亿年前泥盆纪地质时期,经过高温高压后形成的泥质变质岩。它含软的泥和硬的硅,砚石刚中带柔。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太白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端砚的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过细。
歙砚: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代里开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有:太白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太白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限。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气势派头,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洮砚:四大名砚之一,砚石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砚在唐代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亮而耐用、蓄水长期而不耗、色浓保湿而利笔等长处。
澄泥砚:也是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山西,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澄泥砚的制作先缝绢袋于汾水中,迎浪张开袋口,过滤水中泥沙,一年后袋内泥满,取出风干,制成砚坯,再烧制成质地似陶的砚台,最后经过整璞、雕刻、打磨等一系列工序,这样一只澄泥砚就问世了。澄泥砚石质细腻、光润,以朱砂色和鳝鱼黄色为上乘。
燕子砚:古生物三叶虫发生于寒武纪,中生代灭绝。它的生活期距今已五亿年左右。三叶虫约有百余种,形如燕子,蝙蝠飞翔,所以化石又名蝙蝠石、燕子石。用三叶虫化石制成的砚台,在明、清宫中均有珍藏。以我国山东莱芜出产的最好。
砣矶砚:又名太白星雪浪砚,出产于山东。石料呈青色,含金属粒,质地细中有锋,柔中有刚。成砚后色如漆,太白星闪耀,雪浪翻涌。特点是研不起沫,易下墨。砣矶砚始于北宋,盛于明清。
红丝砚:红丝砚产于山东益都黑山,临朐南崖崮的壮山之巅。红丝砚最早记载见于西晋时期。制作很是辛苦;在黑暗山洞里取石料,手艺工人先磨出石面花纹,再随纹理造型。
天坛砚:砚石产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天坛峰下的盘谷泉畔。天坛砚始制于唐开元年代里,已有1200年历史。天坛砚名品很多主要有青斑、红墩、天蓝、麦叶绿、柳芽黄、三彩、瓜籽石、子母石等十多种。色质细腻温润,坚而不脆,柔而不绵,色似琼瑶,声仅木鱼。天坛砚图案多以喜庆吉祥、历史典故等为题材。
太白星砚:问世于公元317年。在陶渊明的故乡江西庐山西南麓驼岭,出产非常多太白星砚石。太白星砚,石质结实又硬,刚而不脆,柔而不娇。石中散嵌着粟粒大的太白星,贮水长年不涸。受国内、AV女优、东南亚等地区的书法喜好者的青睐。
苴却砚:砚石产于四川金沙江的远山陡岩之中,开发于清代同治五年,苴却砚碧绿清洁,石质细润温坚,石纹绚丽丰富,发墨好。苴却砚石的种类很多,如”绿标”、”青花”、”冻”、”冰纹”、”云纹”、”水纹”、”火捺”等。
黄石砚:产于河南方城县的黄石山,黄石砚唐代时已名扬天下。此砚石质细腻,温润如玉,贮水不涸,易发墨,色艳可爱,声平有韵。黄石砚可分为紫色、凤眼石、青花、紫青色、青灰色等,其中以凤眼石和紫石为最珍贵。砚坚润细腻,发墨佳,贮水好,是文房佳品”。
贺兰砚:出于宁夏的贺兰山的笔架峰,由此峰采出的紫石,做成的砚石态莹润。在夹层中还出现石眼、玉带、银钱、云纹、眉子等,用它雕制的砚台,叩之如罄,叮之出水,易发墨不损毫,存墨不干。贺兰砚的制作要经过相石、平料、定型、凿石、设图、雕刻、打光等诸多工艺,一方好砚要石工数月。
金音石砚:产于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凤凰乡砚AV女优,是本地特有的一种岩石。石质刚如金,敲击时铿锵有声,金音石由此得名。早在唐代,民间艺人就开始用金音石琢砚。金音石砚色泽漆墨,质地结实又硬紧密。所磨的墨细腻,陈墨数月不干。
漆砂砚:扬州漆砂砚以木为胎,髹漆以生漆合配金刚沙,质轻下水不沉发墨而不损毫。漆砂砚的装饰雕刻十分精美,但是制作技艺曾一度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又被从头研究制造成功。
松花砚:产于东北长白山下,为绀绿色松花玉石制作。松花石砚初制于明代,被清皇室定为”御砚”。砚石中含磷,洋火在上一划即可点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