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固有思维,一眼看透事物本质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要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一瞬间找到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案,但具体要怎么做呢?
计划定了一箩筐,没一条能实现,到底是哪里做错了?
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临场反应慢,应该怎么办?有哪些思考工具么?
起点低,阅历少,有什么好办法规划人生?
15 万人关注的常青用硬核干货,帮助你提升脑力思维,升级学习方法、合理分配精力,进而变成更好的自己,轻松应对工作、生活与学习。
目录第一章 养成一针见血的思维力
第 1 节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 2 节 如何成为问题分析高手?
第 3 节 思考问题脑子乱怎么办?
第二章 成为学习高手
第 1 节 如何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
第 2 节 如何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 3 节 学过的东西马上就忘了怎么办?
第 4 节 如何有效锻炼记忆力?
第 5 节 世界上真的存在记忆宫殿吗?
第 6 节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第三章 成为效率达人
第 1 节 上班族如何每天都早起、读书、跑步、冥想?
第 2 节 如何快速读懂一本书?
第 3 节 如何拥有旺盛精力?
第 4 节 冥想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第 5 节 如何不痛苦地早起?
第四章 规划带来改变
第 1 节 20-30 岁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经典电影《教父》的英文原著中有个桥段,教父柯里昂说: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年头,谁 TMD 不想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一瞬间找到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案呢,但,关键是这玩意儿,想透不过去啊。
为什么高手可以一瞬间看透事物的本质,而普通人的人,半辈子也看不透呢,高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才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
那什么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我们从一个场景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豆豆的小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老九开了一家面馆,特色是祖传手擀面,但是一直做不大,他向男主请教如何做大市场,于是他和男主讨论了这么一个问题:
老九说:我就认为手揩面要比机器做的面好吃,因为手工面传统、地道、有内个味道。
男主答说:那我给你擀一波,或者你上街随便找个阿猫阿狗擀,你看看好吃不。
老九马上回男主说:你这不是抬杠嘛!
男主说:我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面条好不好吃,不在于是手做的还是机器做的,而是面的软硬度,面皮的厚薄宽窄,面的结构,是给面团做工的方式决定的。只要你满足了 「好吃的面」 所需要的那些个条件,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它都出一样的结果。
而具备「好吃的面」那个条件,对厨师素质要求和依赖性就特别高,这个条件就决定了你的规模肯定大不了,而且人工会受到情绪、状态等因素干扰「好吃的面」那些条件。
但是机器永远不会有情绪,只要调整到那个参数,不需要厨师,一切自动化,100 台机器,1000 台机器,大规模的量产,要多少就有多少,你可以开遍美国,全世界,走到那,它都是一个味道。
…..
看到这里,你什么感觉?你觉得是手工面好吃,还是机器做的面好吃?
看到男主说的这个模式,你是不是有些熟悉?
你有没有想到肯德基,麦当劳,他们把店的规模开到全世界,他们需要技艺高超的厨师吗?
你看,这就是普通人与高手的思维模式,上述场景中,为什么老九和男主思维差距这么大?
那是因为老九的思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一直困在了表面的现象之中,而男主则洞穿了真正问题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那什么是现象?什么又是本质呢?
什么是现象?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用人话的定义就是:一件事物,它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眼睛看到,内心中感受到的样子。
比如上文案例,老九认为他的面条只有手工做的好吃,这就是一种现象。
你看到一个苹果是红色的,这也是个现象,它可能是绿色的、黄色的,甚至在狗的视角,它是灰色的,这个 「红色」 就是这个被称为苹果的东西呈现给我们的样子。
再比如:孩子哭闹,一顿暴揍下去,不哭闹了,这个「被棒揍听话了」就是你看到的现象,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内心里可能已经无数遍问候你家祖宗十八代了。
再者,我按下开关,灯亮了,这个「按下开关灯亮了」也是现象。
……
那什么是本质呢?
同样用人话定义:就是扒掉所有现象的衣服,事物一丝不挂的本来样子。
正如上文案例,手工做的还是机器做的,他们都是现象,把本质包裹的厚厚的衣服,而 「好吃的面」 所具备的条件才是本质。
再比如:你按下开关,灯亮了,但我们都知道让灯亮不是开关,开关本身并不能让灯亮,让灯亮的本质是电力以及电路的供应,那么「按下开关灯亮了」,这个也是衣服。
为了让你彻底理解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我做了一张图,帮助你秒懂现象和本质。
咳咳~,如果你觉得上面图片有点反胃,请用下图去理解现象和本质。
那什么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呢?
所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是把各种花哨的现象衣服脱掉,漏出事物它本来的样子,从而直接在本质上做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如:上文小说案例中,男主让老九不去理会用什么方式做出来,而是想办法找到「好吃的面」的条件,直接在这个根上做工,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有点类似鸣人的开挂技能「多重影分身」一样,真正的实像只有一个,其他都是在该实像上生成,皆为虚像。你要干掉他,就必须找到他的实像,在实像上做工,不然你干掉再多的虚像也没多少卵用。
以上,我们搞明白了,什么是现象和本质,以及什么叫做看透问题本质了,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直接抓本质呢?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这些现象有哪些,以及是如何阻挡我们看到本质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无法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这里先引入一个概念。
1. 认知盲区
那什么是认知盲区?
听着名字似乎很装逼的样子,其实说人话就是:「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
什么意思?
你不是亿万富翁,你永远想象不到,真正的亿万富翁是一种什么体验。从来没有做过爱的人,无论是影片中,文字中描述的再活灵活现,他也体会不到真正身处其中妙处。
秦始皇永远想象不到,你现在生活的样子,同理,你也无法想象再过 5000 年,那时候的人的生活方式。
同样的现代的科技我们无法知道银河系外的情景,你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的认知盲区。
正如庄子说的,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只能活过夏天的虫子,你不要去给它描述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它生存的世界就决定了它的认知。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盲区,你就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连事物的脚丫子都没摸到,你又怎么能指望去脱掉它衣服呢?你能感受到的只是它,释放给你的一股脚臭味的现象,只能通过这股脚臭味去理解它。
所以,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核心杀手。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让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本质。
这是我们每个人自身都携带的原罪,那就是懒。
\2. 面试时筛选大脑懒,本能走思维捷径,形成思维惯性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就那么个小肉球,要耗费掉全身 20% 多的能量,在远古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样的器官是根本逃不掉进化的剪刀的,因此大脑为了适应生存,就有一套节省能量的机制,那就是走思维捷径。
什么是思维捷径?
所谓思维捷径就是我们说的经验。
比如,你第一次过生活的时候,可能会感觉紧张、慌乱、心跳加速、不知所措,但是走过几次后就轻车熟路了,不会再像第一次那样需要探索,摸索,慌乱,提刀就可以上,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
再举一个例子,小孩哭闹,你三棒槌下去,孩子老实了,于是下次再次哭闹,你还是三棒槌下去,顺利解决问题,于是就得出了让孩子不哭闹的经验,再次遇到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去思考,直接棒槌伺候就解决了。
这种通过现象归纳形成的经验,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决当下的痛苦。
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大脑的这种认知方式有个巨大的问题,正是因为大脑走思维捷径的懒惰,久而久之,它会让我们的思维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遇到问题直接调用经验,懒的思考,于是脑子越来越傻,最后丧失了深入思考去探寻本质的能力。
就如同上述所说的三棒槌解决孩子问题一样,一直停留在解决表象的问题中,不知道本质,最后很可能为将来埋下一个天坑。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种思维惯性中。
看到这里,你可能感觉有点绝望,那么上述说的那两个问题能解决吗?
当然可以。
那要如何去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从而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想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刻意练习出两种能力。
我们先来聊第一种能力~
1. 具备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
我们上面讲了,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看到问题本质的核心杀手,那么如何具备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
① 意识到你身处愚昧之巅
那什么是愚昧之巅?
愚昧之巅来自于达克效应:它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来自百度百科
以上一大坨,说人话就是:越没能力的人,反而越认不清自己,越盲目自信,你经常能从网上看到那些趾高气昂的喷子,基本指的就是那类人。
虽然很多人不至于像愤青那样傻的那么明显,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确实处在 「愚昧之巅」 。
这种情况会造就什么问题呢?相信你能想象出来,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那么我是如何意识并且摆脱愚昧之巅的呢?
下面是我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训练的一个意识,供你参考:
即:当一件事情与我认知不符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反思我自己,是否我现在就是那个井底之蛙,是否我的学识,思维方式、经历阅历的欠缺,让我达不到那个境界,理解不了这件事情。
如此,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我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去学习,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领域去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
你一旦从思维上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走在了开悟的路上了,相信我,仅仅就这一点,你已经超越了极大部分人,坚持下去,你的认知盲区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想要打破认知盲区,除了意识到自己身处愚昧之巅鼓励你不断探索之外呢?
② 你还需要养成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掌握更多思维模型,和元认知知识。
高手与庸人最大的差异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这方面我研究和沉淀多年,沁入了大量的心血,是我个人知识体系中最精髓的部分,但这个话题,绝不是几句话或几篇文章能说清楚的,这里先按下不表,我会在之后的文章进行全方位的拆解和分享,感兴趣请关注,三连一波,及时收到。
但是以上就够了吗?打破了认知盲区你就能看透本质了吗?
不,仅仅完成以上还远远不够,想要一眼看透本质,你还需要刻意练习另外一种能力:
即:打破思维捷径,拒绝思维惯性。
2. 那么如何做到打破思维惯性呢?
以下,分享两点心得体会,这是我本人每天都要做的必修课,拿来即用,坚持几天即可见效,每天练习你抓本质的能力会大幅度提升,无效来打我。
① 刻意练习调整问题视角
什么叫做调整视角呢?
即:当遇到问题,意识到问题本身可能就是现象,或许问题本身可能就是错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的。
什么意思?
比如,你给我证明一下:1 1>2。
你看,如果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你无论怎么回答都不可能对,你是无法证明 1 1>2 的,最后只能抖机灵的说 1 1 在算错的情况下大于二。
再比如,你女朋友最近脾气暴躁,莫名的朝你发火,如果你困在这个「表象」之中,那么你也许觉得她不可理喻,你因此可能会怒火中烧。
如果你能意识到,她朝你发火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不去理会这个现象,那么你就会开始逼近本质:「或许是她生理期的原因,或许工作上遇到了问题……」
当你绕过这个视角之后,抓到本质后,就可以直接在本质上做工,比如:「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理解,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一旦你养成了这种思维方式,我想会有人排队做你女友的。
再比如,客户抱怨你是个骗子,提供的产品根本就没啥卵用。
如果你困在他抛给你的这个「现象」之中,你大概就会怒火中烧,大骂客户傻逼,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但如果你跳出这个问题的表象,去发现他抱怨现象后的东西,比如:「或许是客户在使用产品的方式不对导致了的问题,或者遗漏了什么…..」,如此你就可以直接在本质上做工。
你看,仅仅是调整看问题的视角这一层,就产生了如此大的威力。
那么说了那么多,那如何才能做到把视角从问题身上移开呢?
给思维意识建立防火墙。
什么叫建立思维防火墙?
即:「任何问题进入你大脑的时候,都要经过这层防火墙的审查,把现象脱光之后,再放行,避免让它进入你的思维惯性,直接刺激到你的情绪,做出糟糕的反应。」
比如上文案例,你女朋友生气——如果不经过这层防火墙,它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思维惯性,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回怼女朋友,然后两人大吵架,从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客户抱怨——如果不经过防火墙,让你直接产生情绪反应,你就会大骂傻逼,甚至和客户发生激烈对抗,从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我给你做了一张非常形象的图,你可以直观感受下~
那么如何建立呢?
我直接给你一个拿来即用的工具,这个是我亲身实践的经验,屡试不爽,现在已经被我刻意练习到形成了我的本能,根本不需要注意力,完全下意识运行。
这个工具就是,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在心底默念:
这是现象,这不是本质,XX 才是本质。这是手段,这不是目的,XX 才是目的。
不是说你念完了这两句话你就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这两句话的意义就是在于:它会把你带入思考中,避免你的思维直接受到你眼前接收到的现象影响,从而打破你的思维惯性。
比如:你批评孩子,如果你建立了这层防火墙,意识到批评这个行为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批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你之所以批评他是希望把他教育的更好,如果你没意识到这点,一顿操作猛如虎下去,结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你又整了一肚子气,那你又何苦来的呢。
你看,这就是思维防火墙的威力。
如果你能训练的让它深深嵌入到你的意识,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那么你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瞬间就会秒杀很多很多人。
记住它,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试试它的威力,尝到甜头了,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我们来个小测试,帮你掌握它。
新冠疫情期间,有人问怎么戴口罩?
如果你不经过训练,或许就直接去想着怎么去解决他戴口罩的问题了。
那么用上述公式走一遍。
戴口罩是现象,不是本质。戴口罩是手段,不是目的。
好了,现在回到我:戴口罩是他问题的本质吗?
一个口罩,傻子都会带吧,所以戴口罩不是他问题本质,预防病毒才是他问题的本质,那么你就可以从 「预防病毒」 这个本质上进行做工。
告诉他如何戴口罩才能预防病毒,以及除了口罩之外,预防病毒还需要什么。
你看,当你有了这层思维防火墙,你抓问题本质的能力,直接上了 N 个台阶。
但是仅仅建立了思维防火墙,还不够,想要拥有大师级智慧,你还需要在思维防火墙的基础上,训练一种能力。
② 养成深度思考能力:倒推因果链
什么叫做倒推因果链?
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直接上个案例~
假如你想把一幅照片挂在墙上,钉子找到了,但是你找了半天都没找到锤,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去商店买把锤吗?还是先不钉了,找到锤的时候再去钉?
如果你掌握了倒推因果链的能力,你的思维就绝对不会卡在这。
锤子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把钉子砸进去。
于是你会得出用板砖砸,或其他可以瞬间拿到的硬物砸。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倒推因果链绝对不能止步于此。
于是你会继续往下问。
把钉子砸进去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把照片挂墙上。
你会发现你的思维瞬间又开阔了。
是啊,把照片框挂墙上,不一定非要用钉子钉啊,而且钉子还破坏墙体。
于是你可用的工具又大大延展,可以用强力双面胶,或者铁丝挂等等…..方法多如过江之鲫。
但这就完了吗?
不,于是你又开始倒推因果链。
挂照片到墙上,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家人的美好和回忆瞬间。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照片去承载呢?
买相册,订相册还要花钱花功夫,现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不能用其他载体呢?电子相册、影音、短视频…….可以分享给任何家人,随时随地查看。
哇,你看,当你把因果链倒推到这一层以后,你的思路完全被打开了。
但因果链到这里就完了吗?远远没有,你还可以往下推…..
记录家人美好瞬间和回忆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
限于篇幅,我就不往下走了,你看,当你掌握了倒推因果链的能力,你可以从一个琐碎,细碎的问题,延伸出一整条思考链条,并让思维越来越开阔。一切灵台透亮,豁然开朗!!!
同样,关于倒退因果链,我给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法论。
即:5Why 思考法 思维防火墙
上面介绍了思维防火墙,那么 5Y 思考法又是个呢?
一句话,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不停的往下问为什么。
这里的 5Y 不是说问 5 次为嘛,你就能得出答案了,这只是个字面名字,它真正的含义就是不停的问 WHY,有可能三次就能抓到本质,也有可能 10 次才能抓到本质,总之就是不停的往下追问,一层一层的往下追,直到你认为当前的解释足够解决你的困惑了为止。
这个过程就类似于剥竹笋一样,通过不停的倒推把一层层笋皮扒掉,最后漏出诱人的笋肉。
你看,到了这里,你的思维再也不会局限在表面现象了,你深度思考的能力,开始逐渐形成。
当你带有这种意识,并且大量的训练,它就会形成你的本能,就像你呼吸一样自然,再次遇到问题,一眼把它扒光看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帮你把上面内容总结一下。
小结一下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个啥东西?
1.什么是现象?现象就是事物或问题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感受到的样子。
2.什么是本质?本质是把所有现象的衣服脱去,事物或问题本来的样子。
3.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跳过现象,直接从本质上做工,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
二:为什么透不过去?
透不过去有两个原因造成:
1.认知盲区:受制于我们的学识,眼界,看不全。
2.思维捷径:脑子懒,习惯性不思考,最后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三:如何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掌握两种能力
1.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而打破认知盲区,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① 意识到自己身处愚昧之巅,让自己去探索,去学习,以看到事物的更多面。
② 掌握更高级的思维模式,和更多的思维模型以及元认知知识。
2.打破思维捷径的能力:也是通过两种方式
① 调整看问题的视角,给大脑安装思维防火墙。
② 倒推因果链,获得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
本文复习思维导图
如何成为问题分析高手?我们都关心一个灵魂三问:
如何成为问题分析的高手?
高手分析问题有套路吗?
普通人可以掌握吗?
当然有,当然可以。
那么如何做到呢?我们不讲枯燥的理论,直接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
前一阵子知乎上有一个霸榜的热点,热点话题如下:
好了,现在停下来,请问,如果你是题主,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
可能你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想法,我们这里不做任何价值和道德以及是非对错的评判,我们只以此案例介绍分析问题的思路。
那么怎么办呢?
想要知道怎么办,我们必须先知道问题是什么!
那什么是问题呢?
问题就是现状和理想中的差距。
什么意思?
案例中,老婆彩礼现状 1W,但弟媳妇彩礼 20W,造成落差,问题出现了。
老婆理想是找父母补彩礼,现状是父母不同意,造成落差,问题出现了。
主人公的理想是想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调节老婆与家庭之间,但是现状不知道该怎么办,问题出现了。
同理,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
我理想是追到一个女孩,但是现状她不喜欢我,这对我来说是个问题。
领导的理想是我能干出 100W,但现状我只干了 10W,问题产生了。
我不希望被老婆绿,但现状绿了,于是问题产生了。
……
也就是说,我们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理想与现状发生了矛盾,产生了落差。但是如果理想和现状匹配了,甚至现状远超了理想,这就对你构不成问题。
说人话问题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遇到问题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选择逃避它,或者解决它,咱专栏的哥们不做那乌龟,我们做能扛事滴。
但大话好说,事情难做,那如何去做解决问题的那个人呢?
想要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你必须先学会分析问题。
那么如何分析问题呢?
我们就先暂时跳出案例,开始我们的重头戏,即老常本人独创的,三策思考框架。
1. 什么是三策思考框架?
就是古装电视剧,狗头军师们经常对他主公说的,上策、中策、下策。
这个框架可以把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罩里边,是的,你没听错,是所有。所谓上策就是问题的最理想的解,而中策则是中规中矩的解,而下策则是糟糕的解。
什么意思呢?
三策分析法的核心思维模式就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把问题的解决方向,设定出三种结果,从达到最优结果作为第一切入点,评估达成条件,如果达不到最优解,则根据条件多少,退而求其次取中策,再者取下策。
也就是说这个思考框架是自上而下递进关系,如下图。
但上中下三策并不是一个固定死标准,你一定要明白区间的概念,当然你可以分的更细,甚至你还可以再往上加定语,如下图,但是这样没有多少意义,一旦框架太复杂,你用的时候是想不起来的,你只需要用三策即可。
上面你可能看的糊里糊涂的,甚至你看到这里可能马上就会嗤之以鼻,嗨,这 TMD 怎么分析问题啊?
这 TND 不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吗,新瓶装老酒?
有这想法的同学,别着急哈,看完它你就知道究竟是不是新瓶装老酒了。
2.三策模型为什么能让你牛逼?
① 三策会给你一套万能的分析套路!
即:三策框架可以把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从凌乱,无方向变成套路化,模式化。
什么意思?
你可以先反思下: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样分析的?
我们大部分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模式,就是直觉,即上文说的走思维捷径通过感知调用经验,无任何分析套路可言,想到哪是哪。
试问下自己,你是不是这样?你分析问题有套路吗?
这种思考方式当然没有问题,它是效率最高的,但是该思维方式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如果你对这事有经验,那啥都好说,但是一旦没有经验,或者问题多加了点料,增了或者换了变量呢?
这个时候你发现,麻爪了……
只能依赖灵光一闪了,你知道的,灵感这玩意儿,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太玄乎,如果该它闪的时候它没闪呢?到了这局面不就是盲人摸布——瞎 J8 扯么。
你看,如果你脑中没有套路,没有形成一套分析问题的万能框架,遇到经验外,或变体的问题,你一定会歇菜。
思考套路是所有高手的标配,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面临新问题,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经验可以调动,他们必须有一套万能的分析套路,以不变应万变,来处理海量的问题。
三策思考框架就是这么一个万能的套路,因为任何问题的解都逃不出三策所框定的范围。
但是,三策分析问题的好处不仅仅于此,除了帮助你凌乱的大脑形成套路外,三策框架还可以让你思考问题的时候更爽。
② 三策框架可顺从大脑思考习惯切割问题
什么意思?
一个问题之所以是难题,就是因为往往它不是单一维度的,它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很多个问题构成,有很多个利益方共同作用,大问题套着小问题,问题套问题,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案例中的问题,如果只有你老婆这一个维度,仅仅是你夫妻俩床头那点事,那么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你弟的婚姻,你父母的关系等等诸多变量,问题就开始复杂起来了。
回想一下你思考难题的场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你的脑子就开始上窜下窜,东想一个点,西想一个点,最后脑子完全没有了思路,空白一片,脑资源耗得干干净净,问题还一筹莫展,你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源于我们大脑接收问题的模式:
遇到问题,各种问题点就一股脑的涌进来了,一下子全部灌入到你的大脑里。没有经过套路化训练的大脑遇到问题就是一股脑的思考,同时思考 3 个 5 个问题点……东想一头,西想一头,想到哪算哪,你大脑不歇菜才怪呢。
脑神经科学早就证明,在我们那块肉球里,用于思考的区间是一个名叫「前额叶」的地方,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前额叶习惯于每次只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同时想几个问题脑袋就容易歇菜。
我们经常体会到的就是脑胀,烦躁,在云山雾照中走不出来。
而三策模型分析法就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它本质上就是给你的思考确定和框定一个方向,每次让前额叶,只聚焦思考 1 个思考板块,与其它问题板块做了有效切割,这是符合大脑工作习惯,所以思考起来效率非常高,很容易让大脑嗨起来。
以上说的仅仅是三策模型的好处之一,除此之外,三策模型思考法最大的威力就是彻底放开你的想象力,让一切皆有可能。
③ 彻底放开想象力,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什么意思?
就是说三策思维模型会训练你的最优解意识,它会让你具备分析问题的超级想象力,让一切皆有可能。
上面的话有些抽象,我不讲枯燥理论,给你上例子:
如果问你:一个穷屌丝一年赚 1000W 可能吗?
…….
你可能会说,这 TMD 怎么可能!!!
…….
等等,当然可能。
比如:一张彩票中它个三亿
莫名的遗产砸头上
莫名的账户上躺着一笔 3 亿的资金……
虽然我们都知道以上条件都很操蛋,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以上条件够了,真的发生了,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就是可以实现的。
你看,任何问题的最优解都是可达成的,我们差的仅仅是达成最优解的条件,无论这个条件是操蛋的还是不操蛋的,达不到最优解,只是我们不具备达成最优解的条件,当你具备了条件,最优解是必可以达成的。
你看到这里,可能觉得我在诡辩,抬杠,我发誓绝不是这样,我只是借用这个夸张的案例来向你说明一个问题:
即:我们遇到问题之所以思路被阻塞,拿不出解决方案,就是因为大脑被你的主观意识限制了想象力,你连想都不敢想,以至于你连一套「操蛋」的解决方案都拿不出来。
而三策模型的最优解思维,就是训练你遇到问题的一种意识:千万不要说不可能,当你认为不可能了,你的思考也就终止在这里了,你的想象力也就丧失了,而是要把脑中习惯性的不可能,转变成:我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成.…..
至于当下的方案是否靠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放开所有想象力,利用大脑的潜能,先把所有可能性列出来,然后再去做排除分析,看看究竟能否达成最优解。当你悟到了这一层,把这个思考意识养成习惯了,你的思维就已经开始游走在大师边缘了。
于是长期训练下去,遇到问题,就会造就完全两种人!
场景 1:我想成为大明星
小 A:这 TMD 不可能,拉 JB 倒吧,去搬砖才是正事。
小 B:成为大明星我需要达成什么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今天没有,明天是否能有?而让这些个条件从无到有,我现在需要做什么?
场景 2:我想赚 100W
小 A:晚上关灯,早睡觉,100W 就来了…..
小 B:赚到 100W 我需要达成什么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今天没有,明天是否能有?而让这些个条件从无到有,我现在需要做什么? ……..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是区别庸人与高手的唯一标志。
好了,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三策思维模型可以帮助你思考问题套路化,可以帮助你聚焦一个思考板块,可以训练你遇到问题的最优解思维,那么这个时候一个关键问题来了~
如何用三策去分析问题呢?
下面我直接给你七个原则,告诉你如何用三策去分析你的问题~
我们这里不过多的讲理论,我们回到案例中,用案例讲~
三策第一原则:遇到问题先抓本质
遇到问题先抓本质,这是分析任何问题的第一动作,它就是确保你解决的不是伪命题,走对了路。不知道如何抓本质的同学,请翻看上篇文章,这里不进行赘述了。
那么回到案例中: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彩礼吗?是弟媳妇事多吗?
彩礼是现象,不是本质,本质是因彩礼而导致了人心中的不公平感,因为如果大媳妇视金钱如粪土,菩萨心肠,没有引出这种事情,那么这 20W 的彩礼就构不成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解决了人心中的不公平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至于补彩礼啥的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已,绝不是目的,如果思路上来就被彩礼这个现象给蒙蔽了,你就是大肥猪钻进了桶里——饭桶。
所以明确这个:彩礼是现象,不公平的心理是本质,你出手的方向就不会歪。
但是抓到本质就分析完成了吗?
当然不是,对于很多小问题,或者说包括本案例,到了这里你也许就可以直接得出解决方案了,但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抓本质只是第一步,你还需要去进一步分析…..
我这就把分析思路用慢镜头,给你掰开了揉碎了,一步步把三策的精髓给你……
第二原则:描述问题现状,明确问题人和物间利益点和矛盾点,确定主要矛盾。
什么意思?
一个问题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构成问题的要素没有捋清楚,各方人和事物的利益点没有搞明白,就凭直觉贸然出手了。所以遇到问题,切记陷入到自己的立场之中,一定要跳出自己的情绪,站在旁观者的维度去分析各方利益关系,把每个人的利益点捋出来。
比如案例中的利益相关方:
各方利益关系:
好了,我问你,目前这个局面,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谁?
当然是老婆!!!
老婆的问题点
金钱:彩礼本身就出现了落差
情感:媳妇希望给个说法,结果换来的是荒唐二字,态度出现落差。
所以老婆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阴影面积。
当你把问题当事人的利益关系捋清楚以后,你的思路就会瞬间清晰很多很多,但是这远远还不够!!
第三原则:确定三策目标
什么是确定三策目标呢?
即一个问题出现后,你要用三策明确对于该问题:你想达到最好的结果,可以接受的结果,以及难以接受或不能接受的结果,即上策、中策、下策。
因为问题有了目标,我们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做工了,问题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像条死鱼一样,随着问题发展随波逐流,最后到一发不可收拾。
理论说的抽象,我们直接拿案例展示。
1. 最好的目标:当事方都挺满意
让你老婆满意,
让你父母满意,
让你弟的婚姻还不破碎,
大家皆大欢喜。
2.中规中矩的目标:丢一保二或丢二保一
情况 1:你弟婚姻保存,你老婆一肚子气,和你父母老死不相往来,你父母一肚子委屈,伤透了心。
情况 2:因为你们的干预,你弟婚姻告吹,一切回归到原状,你和你弟关系可能破裂。
情况 3:给了你弟媳妇 20 万,然后你父母又补了 19 万给你媳妇,你俩家皆大欢喜,但是苦了你父母。
3. 最差的目标:就是把人都得罪了,三者全占。
你看,仅仅用三策把目标划出来,思考问题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很多,当然仅仅划出目标来还不行,我们还需要下一步~
第四原则:想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以最优解为最高思考优先级,集中脑力去攻。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自于博弈论中的概念: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雷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 「理想王国」。
以上一大坨,意思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遇到问题第一意识就是取「最优解」,然后逼自己去找,去思考达成最优解的条件,从而尽可能的实现问题最优解,即取上策,而暂时不去考虑中策,和下策。
为什么说要逼自己呢?
因为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除了上篇文章说的,大脑懒得思考外,我们人的思维还有一种本能原罪,就是走零和博弈。
即:当出现冲突场景的时候,人的自私本能会尽可能的让我利益最大化,让你利益最小化,两个人最后争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不可否认,在盘子小的很多情况下确实只能这样,但是更多的情况,局面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死局和僵局,而是可以:你也活,我也活,你赢,我也赢。我们可以把竞争转成合作,可以一起把饼和盘子做大的双赢局面,这就是非零和博弈,也就是我们说的问题的最优解。
在电影《美丽心灵》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教授在给学生上课,但是外面有一支施工队正在施工,教授不希望上课被打扰,于是就把窗户全部关上了。
但是屋里很热,学生们就想把窗户打开,教授自然是一顿责备说:「课堂的安静比你舒不舒服重要得多!」,于是乎场景就僵住了。
这个时候女主,把窗户打开…….
于是窗户打开,而且还安静上课。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看,这就是问题的最优解。
我们前面提到过,任何结果的达成只要条件满足了,结果是必然达成的,之所以做不到上策往往就是因为脑子没去思考最优解的方案,没有上策的意识,就直接凭本能走了零和博弈,取了中下策。
正是这种最优解的方案,往往是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往往藏得很深很深,你很难把它找出来,所以我们就用三策模型强行给自己框定这个思考模式,逼迫自己走出本能的原罪进行深度思考。
当你具备这个意识,你的思考问题的思维就会被打开,即使这个条件是荒诞的,这是训练你思维开放度最有效率的方式。
但是想要解决问题,光光有了最优解意识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去思考达成最优解需要什么条件。
第五原则:达成最优解需要什么条件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大量的提出条件,彻底放开想象力,而不用去关注条件是否靠谱,因为你一旦进入方案判断阶段,你的想象力也就丧失了。
这个是我们三策思维模式的核心:评估条件和思考条件需要你进行大量的思考,思考出来的条件越多,你可以走的路就越宽,这一点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创意思维】中进行详细介绍,这里先按下不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哥们,请持续关注。
那么我们继续回到案例中:
案例中有哪些可以作为达成最优解的条件点呢?
我们可以从上面分析的利益相关方挨个做分析……
我随便给你敲一敲,给出个示范,比如:
从你弟媳妇角度做分析思考最优解条件:
\1. 让弟媳妇也要 1W,或者别要那么多,少要点,这样大家都高兴。
…….
从你媳妇角度做分析思考最优解条件:
\1. 通过代偿,帮助媳妇走过不公平心理的坎,则问题解决。
……
从你父母角度做分析思考最优解条件:
\1. 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协调解决不公平现象,则问题解决。
……
从你弟角度做分析思考最优解条件:
\1. 说服你弟,做通你弟的思想工作,协调解决不公平问题。
\2. 帮你弟再找一个要求低女朋友。
…….
你看,你可以提出很多很多个创意解决方案,虽然有的时候它很扯淡,但这个阶段我们不做任何评判,只做创意提出。
当你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尽可能多的创意方案后,我们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方案评估阶段。
**
第六原则:评估条件可能性**
比如,有同学说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弟媳妇也要 1W 或者别要那么多,少要点,这样大家都高兴。试问,这个条件能实现吗?或许可以,比如,通过代偿方式,但是这个代价不知道是否就更高了。
或者是,找红娘给你弟换一个要价低的女朋友,问题解决~
哈哈,但咱不干那邪事。。。
所以这些条件就是不靠谱的条件,我们在评估阶段就需要扔掉他们。
看到这里你可能问,怎么个评估法,评估标准是什么?如何取舍?等等…..
这是一个大话题,但评估的主要考虑点,就是执行难度,以及执行成本等进行优先级调序。
回到案例中:
我们把不靠谱的方案扔掉后,这里采取按住弟媳妇和弟这两个点不动,把思路聚焦到解决老婆这个主要矛盾,以及协调父母这个次要矛盾做最优解的突破口。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呢?
既然是落差造成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代偿去填补这个落差。
有同学看到代偿二字,就立刻想到了彩礼,钱等充满铜臭的气息……
嗨,感情是绕一圈又绕回来了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把思路卡在彩礼这个现象上,你的思路就僵住了,我们前面抓本质就已经说了,彩礼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心中的不公平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非要用彩礼代偿呢?
那除了彩礼还有什么可以解决心中的不公平感?
经济学一种有一个概念叫做:「支付意愿」,它本身概念比较复杂,我翻译成人话就是:物品或事物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判断价值的关键,比如:一杯水,你认为它值 100W,它就值 100W,你认为它一文不值,那么它就一文不值。
在关键时刻,哪怕是送她一杯水,她就可能认为这份人情值上个 100W,比如困在沙漠中的人要渴死的时候,你的这个水就是无价的。
也就是说:只要是在感情上,情绪上,被人认为是重要的东西。就能作为达成对方支付意愿的载体,来解决不公平感。比如,你和对方谈恋爱,她对你的感情非常浓厚,即使你很穷,她也可能会因为情感的价值代替了部分经济价值。
也就是说,除了钱以外,你还有很多很多选择,解决由钱造成的落差。
1.金钱
2.资源
3.情感
4.服务
5.理想……
太多太多了,你看当思路不局限在彩礼这个现象上,你的思路就被打开了。
问题分析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需要对这些条件再进一步评估。
那么在这个案例中可以作为达成代偿载体的有什么?
\1. 金钱显然没戏了,本身还欠着债呢,所以这个条件我们不考虑。
\2. 资源,题主没有说,不知道有什么资源。比如车子,房子都是资源,农村还有土地,农场,或者祖传下来的东西,等等,这都是资源。
\3. 服务:照看小孩,带小孩等等,家庭有需求,而且老人还喜欢,双赢。
\4. 责任:养老责任…….
你还可以提出更多。
你看捋清楚这些,主要矛盾的解决方案就已经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制定一套大家都欣然接受的沟通和游说方案了,然后开始去解决具体问题了。
至于如何搭配,以及是等父母去世后遗产分配,还是养老责任等等这些就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做分析,老人都希望孩子好好的,去好好的和父母沟通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制定个交谈策略,好好的和大媳妇沟通,都是一家人,有啥解不开的疙瘩呢?
限于篇幅,我就不往下进行更详细的执行环节了。
如此三方都照顾,达到了最优解。你看,只要你认真思考了,发现难题有的是方法。
第七原则:如果注定达不到最优解呢?根据条件,取中策、取下策、让损失最小化。
有人说,你以上的解决方案是针对于讲理的人的,那如果遇到蛮不讲理的呢?比如,弟媳妇要 20W 还各种要求呢?
是的,有些事情我们注定是达不到最优解的。
三策模型的最后一个原则,就是当我们已确定达不成最优解的时候,我们就慢慢的往下靠,看看当前条件能否取中或者取下。
正如本文案例中:
如果弟媳妇蛮不讲理,这就可以从侧面佐证,弟媳妇看重的并不是和兄弟的感情,经济价值显然大于情感价值,即使现在卑躬屈膝结了婚,那么幸福的概率也不会高了。
如此则就去改变另外的权利关系,在保证原关系均衡不变的情况下,去说服你弟,放弃掉这段感情,为老弟避免了一段糟糕的婚姻,倒不失为一件善事,更何况,天涯何处无芳草呢。
但,如果他也执迷不悟,站在他媳妇的阵线上和你全家硬抗呢?
那么就连他也放弃,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但,如果你的父母固执完全不理会你们的感情,强行和你弟一条线进行对抗呢?
则和父母表示,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无愧于心,无愧于情,事实上大部分情况都不会走到这一步的,这是针对的是极端父母,极端情况,是下策中的下策…….
你看,无论是发生哪一种情况,三策模型分析出来的结果,都有其对应的合适解决方案。
好了,最后,我再送你一套,三策的进阶用法,让你表达的时候,超爽超痛快~**
三策模型进阶用法:把三策模型用于整理表达逻辑上**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三策模型可以让你的嘴炮能力大幅度提升!!
我们前面有讲过,三策模型是辅助打通思考思路的,而在表达说话的场景就是在向对方阐述你的思维。如此在遇到需要表达的场景自然完完全全可以用到,如果你遇到表达场景的时候,三策模型会让你回答的思路也会无比清晰。
比如遇到一个汇报的场景,领导问你话的时候,你就可以这样回答:
领导,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我们可以 XX,但是要完成上策,我需要 XX。
中策退而求取次,保住 XX,但是 XX,同样,我要完成中策我需要公司提供给我 XX。
最差的是下策,如果公司不能为我提供 XX 资源,我只能实现 XX。
您看,我们是采用上策、中策、还是下策?
你看看,遇到问题,迅速理清思路,啪啪啪一套下来,一出手就是好几种方案,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有张有弛,有进有退,是不是已经有了点狗头军师的味道了。说不定你领导当场就吃了一精,恨不得现场就对你以身相许啦~
这套问题分析的方法论,全网独家,是我研究和实践多年的产物,这套模型为我本人解决大小问题无数。
我们都在羡慕大牛们的思维逻辑缜密,胸中万策,除了他们知识储备丰富,经历阅历丰富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一套套思维方式,只是没有人愿意把它公开,更没有人愿意掰开了揉碎了讲出而已,当你掌握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变聪明,并不难。
好了,文章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以上都忘了,没关系,记住下面几句话你就吃透了本文的精髓。我帮你把上面的总结出来~
小结一下
什么是问题?
问题就是理想与现状的差距。
什么是三策?
三策者:上策、中策、下策,以上策为最高思考优先级,根据条件与否,转中策或下策。
为什么用三策?
1.让思考模式套路化
2.集中思考一个问题板块,与其他问题做切割,更符合大脑工作习惯。
3.最优解意识,彻底放开想象力,让一切皆有可能。
遇到问题如何调用三策模型分析?
1.先抓问题本质确定思考方向是正确的。
2.精准描述问题,梳理利益相关方和问题点,确定主要矛盾。
3.设定三策目标,上策最优解是什么,中策目标是什么,下策目标是什么。
4.遇到问题刻意训练上策意识。
5.进行分析的时候,彻底放开思维,把全部脑力聚焦在最优解的思考板块上,全力思考和提出大量上策达成条件。
6.评估最优解条件可行性。
7.如果局势注定达不成最优解,则根据当前条件,转中策,或下策。
本文复习导图
思考问题脑子乱怎么办?结构性思维的话题很大,本文的核心切入点是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来入的,告诉你什么是结构性思维,以及如何利用结构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还会送你个实战场景题,让更深入的你体会这套思维模式的妙用。
在下面的阅读中,建议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
\1.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2. 我在文中提供了几种运用结构性思维分析问题的原则,这些原则分别代表什么?
\3. 结构性思维是否还有其他的延伸用法?
下面正文开始……
首先,我们来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呢?
我们先进入一个场景来看~
我面试某度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运营经理,在一个重大项目的重大节点的时候,你团队里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团员,突然要宣布要辞职,他一走必然会造成项目不能预期完成,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好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是当时的我,请问你将会如何回答?
你可以先停在这里,思考一分钟……
虽然我从来没有过处理类似这种问题的经验,但是仅仅眼球一翻,就计上心来…..
我是这样回答的:
关于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会从两个方面去处理它,第一个方面是留,第二个方面是去。
那么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先尽可能的想尽办法把他留下来!
我会第一时间找到他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从他自身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入手,搞明白他突然要离职的真正原因,有困难就尽可能的为他解决困难,进行针对性策略调整。
当我找到了他离职原因后,同样我会从两方面去挽留他,先从理性的角度打动他,谈他自身的利益切身点,比如强调项目完成后的奖励,职业发展等等。
其次从感性面打动他,比如发动全部门的人挽留他,如此感性 理性两头夹攻,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不是天大的矛盾,谁能做的如此绝情?
当然,在做「留」工作的同时,我还会着手 Plan B 计划,为这个方案做二手准备,随时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好准备,比如,紧急寻找能接洽他工作的人,寻求跨部门合作,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这一顿嘴炮啪啪啪打完之后,我能明显的感觉到 HR 吃惊的神色~
事后这位面试官告诉我,其实这个案例后面她还设计了一个陷阱等着面试者。
她说:即使面试者拿出了留人的方案,她还会问一句:「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但是他依旧离去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但是我的回答,我拿出的分析思路,没有等她问出这个问题,就把整个问题的路给堵住了。
你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老常,你好牛逼啊,面面俱到,思维缜密,反应快!
我真的这么牛逼么?事实上,我临场反应一向很差,我的智商也是一直平平,在学校一直都是被老师鄙视的学渣~
但是我有一套思考工具,正是靠着这套工具才可以让我迅速给出不亚于专业咨询者的解决方案。
那这套思考工具是什么呢?
这套牛逼闪电的工具就是——结构性思维。
二:那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呢?
我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们再直接进入一个场景~
现在,我扔给你一头牛,我需要你把最好的牛肉给我切出来!!!
请问你会怎么给我切?
如果你不具备结构性思维,面对一头牛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发蒙……
面对这么一个大块头,该怎么下刀,好肉在哪?
是从头、脖子、从屁股,从肚子,把好肉切废了怎么办?
碰到了骨头怎么办?
但是在庖丁(注:古代著名厨师)看来,这头牛就变成了这样:
问题就好比这一头牛,而分析问题这就好比,你该如何去切这一头牛~
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当 HR 抛给你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不具备结构性思维,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只无从下刀的大牛,你会慌乱,然后东一刀,西一刀的胡乱下刀。
你可能会这样说:
那找他谈谈吧
利用合同约束他
…..
甚至你会无脑的反问 HR 很多问题:
他为什么要走啊?
有没有人替换它啊?
是不是你们钱没给够啊?
……
甚至,大部分人听到问题后会完全懵逼,脑袋空白一片,在那像呆鹅一样,一个解决方案也拿不出来。
明白了牛本身不是牛,牛是由:「牛腩」、「吊龙」、「嫩肉」 ……等一系列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以结构的角度去看待整头牛 ,你就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牛的肌理结构,快速下刀,游刃有余的把问题肢解的一清二楚。
以结构的思维去审视和肢解问题,这就是结构性思维。
当你具备问题的结构意识,你就能迅速理清楚分析问题的思路,并且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分析出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思维缜密,表达清晰。
好了,通过以上你见识了结构性思维的威力,那么如何掌握结构性思维呢?
三:那么如何用结构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呢?
我们就拿上面的面试案例,我把整个思考的过程放慢,来为你展示一下结构性思维的整个思考过程,带你拿下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思维利器。
1.分析问题先确认问题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我们分析任何问题前,一定要明确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要做到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回到上文面试的场景:这个问题要解决的很显然不是谁谁离职的问题,而是某人的离职,所带来的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只要项目进度能正常保证,即使某人离职也都小事一桩,让项目进度不受影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有了这个目标,你出手就不会歪!!
好了,当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明确了,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了。
2. 分析问题的构成要素
好了,明确好问题和目标后,那么我们就要分析问题的结构了,这个问题的结构很明显:因为面试官已经说了,这个人会直接影响到的项目,所以他是构成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但是,如果你的思维仅仅停留在这里,你的思维就是有漏的,就是不缜密的,就会掉入后面 HR 的圈套里。
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整件事情一定是有两个结果的。
第一种就是:能留下他情况
第二种就是:留不下的情况
放在现实中,如果你的思路只考虑了前者,结果在他身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对方最后还是给你说拜拜了,估计你瞬间就傻眼了。
此时你再去寻找补救措施,就会进一步耽误项目进度,所以,我们就必须考虑全部的情况,做到思维缜密,滴水不漏,以化危机于无形之中。
那么如何做到缜密的思维,建构起强大的结构性思维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引进大名鼎鼎的 MECE 原则。
3. 往下肢解问题的时候,用 MECE 穷尽结构。
那么什么是 MECE 法则?
MECE 法则: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MECE 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中文意思是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
它的定义说的很抽象,下面举一个例子让你秒懂什么是 MECE 法则。
比如,我们拿构成人类的结构要素举例子~
我们从性别的角度来说:人类可以分成,男人和女人,你找不到这两个性别外的人类(PS:太监、人妖等不在我们讨论范围),所以这两个概念就可以覆盖整个人类,因此他们就是符合 MECE 的,如图 1 所示~
同理我们从年龄的维度来说:人类也可以分成 18 岁以上的成年人和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你找不到这两类外的人类,他们也能覆盖整个人类群体结构,所以他们也是符合 MECE 的。
但是,图 2 和图 3 就不符合 MECE 了,图 2 中老人和小孩并不可能涵盖整个人类群体,因为在人类的结构中,除了老人和小孩外,还有婴儿、青年等等….
如果你只用【老人】、【小孩】去描述整个人类,这样就会有漏,所以它不符合 MECE。
而图 3 中,如果你用【男人】、【女人】、【小孩】这三个概念去概况整个人类的结构,也是不行的~
因为男人和女人都包括小孩这个概念,而小孩这个概念中也有男小孩有女小孩,如此,它们的概念就重叠了,所以它们也不符合 MECE。
好了,我们再回到案例中来~
如果你用 MECE 审查一下,你很快就可以发现,你的结构是有漏洞的,你只考虑了怎样才能把他留下,而忽略了,他如果执意要走后又会是什么样~
如此,你的思路就会花开两朵,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出,整个问题的完整结构,即:留得下会怎样,留不下又会怎样。
好了,你有了这个思路以后,你就知道往下该怎么展开分析了,这件事最好的结果,当然是留下他,所以我们先把思路集中在怎么样才能留下他。
那么怎么留下他呢?
我们都知道凡事皆有动机,你想要采取措施,必须先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离职。
同样,通过 MECE 分析后,他离职的原因肯定也是两个,第一个自身原因,第二个外部原因,我们就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比如:他家里遇到问题了,女朋友分手了等等…..
外部原因,比如:对领导不满意了,遭到同事排挤了,和同事发生矛盾了…..
当你搞清楚原因了,你就可以根据你分析出来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留人行动了,同样,用 MECE 原则后得出结论,说服也是两个方面,即:用感性说服和用理性说服。
诉诸感性,比如:找他谈心,请他吃饭,强调他在公司的意义,发动全部门挽留他…..
诉诸理性,比如:帮助他解决他面临的问题,强调项目后的前景,职业发展的前景等等…..
好了,通过以上分析,你敲定了留人的解决方案,同时思考二手方案,即:他执意离职的结果…..
这个时候则强调损失最小化,同样的,通过 MECE 分析后,他离职的损失也是两个方面,即:他离职本身带来的项目损失,以及离职后带来的资料泄露等损失。
离职本身损失最小化:想尽办法寻找人接替他,寻找其他部门的支持等等….
离职后的问题最小化:工作权限限制、重要资料的交接、向他强调保守公司机密等等…..
最后,整个思路和方案,托盘而出……
好了,怎么样?思路清晰不,逻辑缜密不?有了这套思维方式,你还怕遇到问题脑子一团浆糊,没有思路么?
你看,这就是利用结构性思维分析问题的威力。
当然,结构性思维运用的整个流程到这里其实还并不完整,因为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对我们的分析结果进行调查和确认,确保方案能落地,切实的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好了,以上你明白了结构性思维,下面我给你出道思考题,你用刚才学的结构性思维去搞定它。
思维小练习
中国有一条长达 3176 公里的川藏公路,被国内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在这条公路上有一段很奇怪的路段,该路段发生车祸,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其他地方大几十倍,仅几年,几千人丧生在这条路线上,因此被称为「死亡路段」。
假如,你是该地区的主管人员,你的领导下了死命令,让你务必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你的了解,这个死亡路段在一个山谷里,它的道路宽属于正常的标准,但是拐弯比较急(因为山的形状就是环状的),请问现在你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好了,请开动脑筋分析下,然后把你的高见在放在评论区里,我们一起讨论下~
本文复习导图
如何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 一. 什么是知识管理系统?我这里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我直接给你个场景你来看~
假如你床头有 10 本书,你要在其中找到一本书,你会怎么找?
你可能会说,扫一眼就找到了啊。
但是,假如你现在身处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超 2.1 亿本,现在你想在里边找到某一本书,请问你如何找?
一本一本翻吗?
累死你,2.1 亿这个数字我给你换算了一下,把 2.1 亿本书铺起来可绕地球近两圈。
不仅仅找书,图书馆每天还要在其中处理上千万次的查询、借书、还书、入库………
试问,假如你是图书管理员,仅凭借大脑,你能处理这么大的信息量么?
那么他们是如何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当然是靠着一套管理系统,让一切规律化,规则化,系统化,把人解放出来。
你可以试想,如果他们没有这套管理系统将会怎么样?
同理,我们的知识管理系统就相当于这个图书管理系统,而知识就如同这一本本图书,当有了套系统去管理它们以后,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另外的一个大脑,如此就可以把我们大脑不擅长的东西,全部扔给这个外脑,让它帮助我们记忆,整理等等。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知识管理系统就相当于我们外接一个大脑,那么为什么说你必须建立外脑呢?
二:为什么你必须建立外脑?1.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记忆,尤其是死记硬背,是最反人性的,进化论告诉我们,大脑只会记住最能帮助我们生存的信息,至于无关紧要的,它为了节省脑力资源会尽可能的忘记它们~
同样的大脑处理信息也是如此,它只能处理眼下的小部分信息,当面对大量信息处理的时候,它就会罢工。
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感觉思绪乱,头昏脑涨,就是因为大脑处理的信息已经超过了它的负荷,大脑的机制天生就不是为了记忆和处理大量信息而设计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需要处理和记住很多信息和知识点,以便使用的时候可以随用随取,那应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建立外脑。
前面说了我们大脑不擅长的记忆和大规模信息管理,但这却是我们外脑所擅长的。我们的大脑会遗忘,但是外脑它永远也不会忘的,你建立的这个外脑就会和你的大脑形成互补,各发挥其所长。
正如上面的图书管理案例,我们不需要记住每本书的信息,我们想要的时候,只要知道怎么从图书管理系统中找到它们即可。
所以想发挥大脑真正的威力,就把它从记忆中解放出来,让它去思考,而不是让它去记忆。
有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抬杠:有必要弄这么一个外脑吗,我大脑就够用了啊。
当你只想做个「撸瑟」的时候,觉得这辈子能搬个砖,扛个水泥就够了,那么你就可以离开了,因为你确实没有这个需求。
但是你想获得不断成长,要获得更强的能力,想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有足够的竞争力,你的知识储备必然需要被扩大,这种情况下,你要靠脑子记忆吗?
回想你上学的生涯就知道了,那是多么痛的领悟~
正如上文案例,你只有十本书的时候,当然不需要建立外脑,想要啥扫一眼就够了,但是当你有 1000 本、10000 本、一百万、一个亿本的时候呢?
以上只是我们必须建立外脑的一个理由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2. 外脑是为了帮助大脑更好的记住: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你用的时候才能想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同样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给你来个小测试。
现在思考一下:我让你说水果的名字,你看看你能说出多少个水果。
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苹果,香蕉,梨、橘子、火龙果、西瓜….
但是你发现越往下,你思考的时间就越长,越说不出来。
你可以先暂停阅读试试~
那么我再换一个问题,请告诉如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
你可能想都不用想,直接就可以脱口而出:准备食材-->洗菜切菜--->爆锅开炒--->…..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前者大脑索引的是一个点一个点的信息,后者索引的一整个结构,一整套流程,一整张知识的网。
你看,点状的东西被大脑索引是很困难的,但是有逻辑有结构的东西则不同,后者一索引就是一大片,一整个体系。当你把点状的知识编织成一张网后,它们就会形成你的思维模型,这样,你用的时候才能想起来。
很多人抱怨,学过的东西用不出来,反思一下,从小到大,你调用你知识储备的时候是不是都像是上面想水果一样,想到哪是哪。
仔细反思下:
你整理过你的知识吗?
你的知识是成结构的吗?
你脑中有这么一张庞大的知识结构网吗?
而把知识打入外脑的过程就是在编织你这张网,所以建立外脑的本质就是体系化你知识的过程。
说了那么多,想必你已经知道建立「外脑」的重要性了,那么如何建立外脑呢?
三:如何建立外脑?在正式开始前,我们先了解下外脑是由什么构成的~
其实整个外脑就是由两个系统构成的~
第一个是储存笔记的系统。
第二个则是索引笔记的系统。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放,一个拿,这里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即可,后文会展开介绍。
而整个外脑的搭建可以归纳为三步走~
第一步:把收集知识有序的装进去。
第二步:把知识整理好,设立规则,以供随时提用。
第三步:用的时候可以迅速的把需要的知识拿出来。
整篇文章的核心下面一张图就概括了,但是为了让你彻底搞定这件事,我会掰开了揉碎了,一步步手把手带你搭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
下面我们先从搭建存放笔记的储存体入手,从零开始搭建整个外脑系统~
一. 选择外脑载体
一台能正常跑的电脑系统,前提就是主机,显示屏这些硬件载体,你操作系统再牛逼,没有主机你也跑不起来。
同理,我们的外脑的搭建也是如此,所以建立外脑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外脑的载体,即存放我们知识的工具。
那么市面上提供给我们现成的外脑载体都有哪些呢?
太多太多了,主流的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onenote 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外脑的载体,它们各有优缺点,想详细了解的同学请自行了解,我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凭借喜好选择,总之,都是现成的,任君选择~
我本人的外脑载体为有道云笔记,下文演示,均以此笔记做案例,其他载体同理~
当我们确定了大脑的载体以后呢?
建立几个文件夹后,就开始一顿操作猛如虎,类似下面这样的吗?
这样的外脑系统有什么问题呢?
① 层次结构混乱:这样长长的列下来,我不知道你头大没有,别说提取了,我单单看到这一串,头就先大一圈了。
因为这样混乱的结构,含糊其辞的目录,会让你翻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对这种凌乱有一种厌恶感。
② 提取困难:混乱的内容,会让真正用的时候找不到,所有的笔记,如果用的时候找不到,或者需要很大的功夫才能找到,那这个外脑系统就没多大意义了。
当你笔记内容少的时候,你还能记得那是哪,但是当大到一定量级了呢,你的外脑一定会崩溃。
③ 知识碎片化:以上所建立的文件夹,之间都是割裂的,笔记与笔记间连接不起来。
我们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就说了,外脑的作用除了帮我们承担记忆的负担,还有一项职能就是辅助我们大脑为我们建立起知识体系,如果你的笔记之间都是一个个散乱的点,那么外脑的意义就要被砍掉一半。
一句话来说,上面的那些都不是一个好的外脑,因为它并没有解决我们为什么建立外脑的本质问题。
那么什么是好的外脑呢?
① 知识结构体系化:笔记与笔记间的知识点不分散,不是乱七八糟的,不是碎片化的。
② 方便管理:看到不头大,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③ 提取方便,高效:最好高效到如同探囊取物,想到就能秒拿到。如果这一点满足不了,找一个想要的信息要半天,那么这套系统就没有多少意义。
好了,到了这里你知道了,一个好的外脑的标准,随着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你的外脑达成以上标准。
那么如何让外脑满足以上条件呢?
正如电脑的 windows 系统一样,装上了,我们就无需用乱七八糟反人性的 dos 命令去让计算机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有序的跑在这套清爽的图形化系统之上。
同理想让外脑不乱,你必须部署一套规则化的操作系统,让我们的知识笔记全部跑在这套管理系统之上,保证底盘不乱,根基稳,而不是随性而建。
所以找到载体之后,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而是要给我们的外脑装上一个类似 windows 一样的底层系统,而我们这套跑在外脑载体上的系统就是 GTD 系统,所以我们建立外脑的第二步就是给它装上这套系统。
二:部署 GTD 操作系统
1. 什么是 GTD 系统?
GTD 的英文全称是:Getting Things Done
这是由著名的时间管理人戴维・艾伦在他的著作《尽管去做》里提出的一套移动硬盘式的任务管理方法,它的核心精髓是把所有待办任务都从大脑里移出去,清空大脑,用外部的工具去管理任务,让大脑的全部资源都用来思考,而又不会遗漏任何一件事。
部署了 GTD 系统在笔记本上,我们就可以借助 GTD 的工作流,不仅拥有了知识管理系统,而且还把我们的日程管理系统也都囊括其中了,极大幅度的解放了我们的大脑。
2. 如何部署 GTD 系统到笔记本上?
GTD 工作流总共有 5 个步骤:收集、厘清、整理、归档、回顾。
而把它用到我们的外脑上就变成了信息管理流,同样也是五个步骤:
GTD 信息流:收集箱、等待处理、将来可能、归档资料、专题研究。
什么意思呢?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我们设置的这五个文件夹可以干什么。
1. 收集箱
这个就相当于你在各大平台点的收藏,比如我们拿手机刷到好文了(比如这篇文章哈~),我们就可以把各大平台的好文,一键集中扔到这个收集箱中。
这个东西的作用就是负责收集,你不必操心该放到那个分类,所有的好东西,一股脑扔进去就 OK 了,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解放我们分类归类的时间。
等到了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晚上统一处理,这样既不打断我们当前手头的事情,同时又确保了收藏的文件不会乱七八糟,又能让你认真的评估和精读这篇文章,确保进入你笔记的都是精品。
2.等待处理
这个文件夹承载我们当天的日程,备忘录,记事本,沉思录、日记本等等。
你应该有体会,大脑凭记忆力处理这些事情有多坑爹,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大脑不擅长的事情交给外脑处理。把日程,待办事项等全部移到这个文件夹里,把这些事情全部从大脑中清理出去,想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直接来翻这个文件夹,效率高的飞起。
3. 将来可能
这里主要承载计划、规划、想法、点子类的东西。
比如你看到了一个点子,发现了一个项目,你就可以先把它扔到这里,作为你的灵感库。
4. 归档资料
这个是我们的知识的大本营,最终所有的信息和笔记都会被归入到这个文件夹中,我们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完毕以后,就放入这里,以供随手复习和使用的时候随时调取。
5. 专题研究
比如我最近对唱歌比较感兴趣,那么我就可以单独这专题这里建立一个文件夹,专门服务于唱歌,当研究出成果了,再把它归入到归档资料中。
当你在你的笔记本上,创建了这个 5 个文件夹后,你的 GTD 系统就部署完成了。
你看,部署了 GTD,通过 GTD 来处理信息后,你的外脑是不是特别有层次感,是不是感觉外脑像是有了灵魂一样~,而不是类似于上面那四个笔记长长的一串。
那么部署完 GTD 系统后就完了吗?当然不是。
完成了最底层系统的搭建,我们就要开始去处理输入进来的笔记了,前面说了,最终所有的笔记都会被汇总归档到「归档资料」这个文件夹之中,所以我们管理笔记的核心就在此文件夹中。
但是那么多的笔记,怎么去管理啊,还是像上面图中那四个案例一样,列出长长的一串文件夹吗?
下面我们进入本文的第三个模块,来解决以上问题。
三:规则化信息给外脑立结构、给笔记立规矩~
我们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归入进来的笔记没有规则,那就会乱七八糟,完全没效率可言,所以我们必须要给输入进来的笔记进行处理,教给它们规矩,让它们变得清晰有规律,只有这样,你提取它的时候才能迅速找到你想要的。
但是要设立那些规矩呢?如何设立呢?
下面提供四大原则,保证让你的笔记规规矩矩的。
\1. 最简层原则
什么是最简层原则?
所谓最简层原则就是让文件夹尽可能的少,层级尽可能的少,因为只有数量少,你看起来才不会头大,如果还是一层又一层的文件夹,那就和前面你看到的那四张笔记没啥差别了。
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少呢?
当然是找一个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包括进来的维度,它符合之前文章提到的 MECE 原则,既涵盖了所有笔记特性,又不遗漏,同时又不冗长。
我这里就提供给你一个这样的维度,以笔记的 「用处」 这一个维度进行划分,即:「学习」「工作」「生活」。
你可以随便想,从用处来论,任何笔记都不会逃过这个三个分类的,所以它是符合 MECE 的,我们就以它作为划分知识的标准,作为「归档资料」的打底文件夹,这样我们就实现了最简层。
打底文件夹有了,我们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文件夹做一些进一步细分,但如果你还是建立一串文件夹,整个笔记体系必然会乱,那么如何管理下一级的文件夹呢?
这就用到了让你笔记规矩的第二个原则。
2. 目录编码原则
什么是目录编码原则?
你可以先思考下这个问题,一本书有那么多的知识点,它是怎么排版才让内容清晰一目了然的?
当然是把图书知识结构整理成目录按照层次编码啊,如下图,这样你看起来结构就会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同理,我们对文件夹的层级管理,同样采用这种方式,让文件夹的层级与层级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
那如何目录编码呢?
这里不进行赘述,我给你做了一张图,扫一眼估计你就会了。
除了建立起清晰的逻辑层次外,为什么你一定要用目录编码?
因为有了目录编码后,笔记就能实现自动排序。
云笔记一般都是按照名称排序的,比如,数字 1 在数字 2 前面,字母 A 在字母 B 前面,如此就会非常有序,可参考微信好友目录哈~
如果你没给它这样规则化命名,则会出现乱序情况,会让笔记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但如果你设置了编码,就能实现自动排序,非常爽啊~
所以我们采用图书目录编码,一箭双雕,不仅让结构逻辑层次清晰,而且还能实现自动排序。
以上我们说了让你笔记规矩的四个原则的前两个原则,有了它们可以让你的笔记结构层次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但仅仅是层次清晰还远远不够,想要你的笔记规矩,你还需要第三个原则。
3. 统一命名原则
什么是统一命名的原则?
即:无论是文件夹还是笔记本身,都要遵循一套标准的命名原则,只有这样你的笔记才不会乱,切记把笔记命名成这样的无格式笔记,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期会让你有一种想锤死你自己的感觉,相信我~
那么用什么标准命名呢?怎么命名?
下面我给出三个方法,让你解决这个问题。
1. 用黄金圈法则命名文件夹
你学习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或专题都逃不过黄金圈的终极三问,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做(how)。
比如你想研究演讲的话题,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三个文件夹:
\1. 什么是演讲?(what is 演讲)
\2. 为什么要学习和训练演讲?(why 演讲)
\3. 如何训练演讲?(how to 演讲)
当你创建了这个三个文件夹后,你就可以把演讲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按照黄金圈分出的三个文件夹分别归属,如此每个文件夹对应啥内容,一眼望穿~
你看,三个文件夹解决一切,而且看起来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一目了然~~
2. 笔记文件规范化命名
上面讲的是文件夹的命名方法,这里则是具体到的某个笔记文件命名。
这里也没有太多可讲的,我给你做了一张图,提供了一个公式,你看一眼就秒懂了。
规则化命名,效果示范~~
你看,这样的笔记标题命名和上图的两小人那张笔记标题命名,那个看起来让人爽?
3. 意义不明的层,坚决不要。
很多同学在整理笔记到时候都会建一个「其他」的文件夹,请问,你这个「其他」是什么?
你之所以建这个「其他」就是因为,你也搞不通某个笔记文件属于那个类别了,不好分类的所幸一股脑的扔到这里边。
我告诉你,你在用的时候是根本不会去翻「其他」这个分类的,因为它在你脑中就没有啥概念,你都不知道你放了些啥,应该放些啥,又怎么能指望提取的时候找到呢?
所以,这种意义不明的层,坚决不要。
到了这里,你知道了让笔记规矩的三个原则,但是仅仅知道以上三个原则,还不能让它们很规矩,想要他们更规矩一些,你还需要第四个原则。
4. 标签化原则
什么是标签化原则?以及为什么要用标签去管理我们的笔记?
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给你出道小题~
假如让你给伟人归类,你会把毛爷爷归到哪一类?
你会把毛爷爷归到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抱歉,这些头衔毛爷爷都占了~
你看,你是没有办法把他按单一的维度归类的。
如果你单一的把毛爷爷归到一个分类中,比如「诗人」,那么搜索其他分类,就找不到毛爷爷了,那你就把毛爷爷给定住在某个分类中了,这样做就是有漏的,同理,我们再来看个案例~
你会把前两年大火的《战狼 2》归到什么分类中?你能对它进行单一归类吗?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讲维度的时候就已经说了,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有很多个维度,如果你把某事物按照一个维度归类,你就相当于把它给定死了。
同理我们的知识依旧如此,很多人的笔记之所以没有效率,用的时候找不到,很大的原因就是你把知识给限定死了。
比如你学到了一个写作技巧 「如何煽情」 ~
如果你单纯的把这个技巧归入到 「写小说」 这个分类中,只有写小说的时候,你才会想起它,那么这个这个知识点就让你学死了,因为这个技巧完全可能套用到写文案,写报告等等….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回答了上面,为什么要用标签来管理笔记了的问题了。
打标签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设置的,你可以给一个知识点打上无数个标签,当你搜索任何一个标签维度的时候都能够索引到这个知识点。
正如上面案例中,只要你给毛爷爷打上了标签,无论你搜 XX 家,都能找到毛爷爷。而《战狼 2》中你搜索商业片也能找到它,搜索战争片也能找到它,搜索吴京也能找到它….
如此,我们就不用纠结于某个知识点具体该归入「储存体」的那个文件夹中,无论是你放到那,只要标签打上了,就不用担心索引问题。
当你部署了一系列标签的时候,你的知识就活了。
比如:「记忆」这个标签,当你想要这个标签的内容的时候,云笔记就会帮助你,把所有这个被你标记过这个标签的文章给找出来
无论它是你过去的读书笔记,或者是电视剧看到的,演讲听到的,课程中学到的,总之,只要包含这个标签的,一股脑的都会给你抓出来,供你调遣使用……
下面给你展示一下,我是如何给一个课程打标签的。
好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完成以上部署,笔记的整体效率是高了很多,知识也给盘活了,但是以上知识之间仍然是割裂的。
笔记与笔记间仍然形成不了体系,而且笔记量和标签一多,标签本身也就乱了,都不知道标签那个是哪个了,那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
下面,我们就进入本文的最后一个模块,部署索引体,让你的外脑的效率彻底飞起来~~
四:部署索引体系统\1. 什么是储存体和索引体系统?
储存体就是我们以上忙活的,那都是在部署储存体的系统,即在文件夹里的那一套。
我们前面说了,我们通过标签调取笔记或信息,而索引体系统,就是把标签与标签之间也建立起逻辑关系,形成体系和结构,最后内化成我们的知识体系。
一句话解释,储存体用于管理 「文件夹的系统」,而索引体则用于管理 「标签的系统」。
为了让两者更有辨识度,文件夹系统作为储存体识别符号「C」,标签系统作为索引体,识别符「S」。
2. 如何搭建索引体?
① 底层系统搭建
储存体有 GTD 作为底层操作系统,那么索引体同样也应该有操作系统作为分类。
索引体的分类规则就是我们前文说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个分类,因为你笔记上所有的东西都逃不过这三点,它是符合 MECE 的。
工作和生活的分类我这里不多介绍,因为这个体系不体系无所谓,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标签即可。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学习」,因为这才是承载我们知识标签的大本营,我们所有的知识标签都以这个分类为底。
那么在「学习」这个分类底下,应该怎么去构建知识架构呢?
② 一个维度分类所有知识标签
体系的构成一定有底层分类作为支撑的,所以想要把零散的标签,编织成系统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类,那么从作用的维度,你会把 「所有的知识」 标签分成哪几类?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我本人按照和参考了 「儒家的最高理想」 把一个人的一生所有的知识分成了四类:
即:修身的知识、齐家的知识、治国的知识、平天下的知识~
哈哈,比较中二,不过我看着很顺眼,这个分类仅供参考,如果你也觉得这个维度不错,可以直接拿去用~
好了,有了这个维度,你就可以把你在储存体里打上的标签,按照这四个维度,分门别类的整理在这里边即可,我截取一段我「索引体」系统中的整理效果,供大家参考~
你可以看出来,当「索引体」逐渐完善以后,它就是一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③ 区别符号
你可能看到索引体中每个对象的前面都有个符号,有的符号是「 # 」有的符号是「 -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两个符号是区别符号,前面有「 # 」的,说明它是标签,而前面有「 - 」的说明它不是标签。
这些东西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连接标签,把标签串联成系统的连接符号,帮助我们看的更清晰,更有结构和层次感,它们是不参与索引的。
当然「- 」符号你可加可不加,但是「 # 」这个符号,我建议一定要加上,原因会在下面说。
④ 通过「索引体」快速提取内容
当一切都搭建完毕以后,剩下的就是我们提取东西的时候了,你可以通过单击标签提取,但是我最常用的就是搜索提取,想要啥,直接搜索,如探囊取物一样酸爽。
比如:在我笔记中,我搜索「写作」这个标签,你看~,云笔记会把我打这个标签的所有内容都给我找了出来。
无论是我个人的随手感想、我读书的笔记,或者我收集到的任何东西,只要它是在这个标签之下,瞬间提取~~
⑤ 如何让提取效率更高?
我们在实际的提取笔记的场景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比如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就在这一篇笔记中,它就可能涵盖无数个知识点,即使我用标签定位到了这篇笔记,想要找到笔记中的我想要的东西,也要翻看好久,那么有没有瞬间就能找到我想要的信息的方法呢?
有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笔记文件内处处打标签,如此可以瞬间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
比如下图,我就在这个笔记的某一处的知识点,打上了三个标签,当我需要找这三个标签任意一个的时候,云笔记会迅速帮我找到它所在的位置,并且打上高亮,这样整篇文章都变成了我标签系统中的一个个知识点,它不再属于原作者,而是属于我体系中的一部分。
这就回答了上面所说的为什么要在标签上加一个#,原因就在这,如果你不加这个识别符号,搜索到的东西就会乱七八糟,异常痛苦啊,这是坑,我已经替你们踩过了~
好了,到了这里,整篇文章也到了结尾了,这个剩下的你只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去完善和填充这个骨架,最终它就会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结构网,到时候你就神功大成,就可以任意纵横了。
打造完毕后的注意事项打造完毕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1. 把笔记软件本身玩熟
因为这篇文章不是介绍软件功能的,所以几乎没有提到软件本身提供给我们的功能,包括日程模板、思维导图、ORC 等等太多太多了…..
你要是懂得笔记软件提供给我们的各种功能,那么你一定可以玩的非常 6,这个大家请自行了解,网上有的是介绍的,我这里不进行赘述了。
\2. 规律性的清理收集箱
正如你装修房子一样,在装修的时候你可以一次性装修的美轮美奂,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邋邋遢遢,臭袜子,脏东西到处扔,很快你的新房子也就破旧了,想要让他一直焕然一新,高效运行,你就必须养成干净,卫生,自律的生活习惯。
同理我们的笔记系统依然如此,我们这次打造了一套超级牛逼的系统,但是如果你收集到的资料,长期堆积在收集箱中不去清理,内容被到处归类,那么这套系统很快就会被你搞残。
所以你的习惯,才是保持这套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
我个人的清理习惯是,每个周末拿出固定的时间,清理一次收集箱,当然如果你比我勤快,且时间充裕,完全可以一天一清理,这样肯定会更好。
\3. 迭代内容,删掉过时的东西,填充空白的内容。
刚开始建立起你的外脑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就建成类似我外脑那样的丰富,肯定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断迭代,更新,这才是你的外脑能持续运转,并且越用越顺手的核心。
最后提醒一句:外脑要时常翻阅,只有你时常翻阅它,它才会内化到你的大脑中。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把上面的内容总结一下。
小结一下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就是帮助我们管理和记忆知识的第二大脑,外脑。
二:为什么要搭建外脑?
\1. 信息量多了,我们的大脑是无法记住的,我们需要通过别的方式记住它,并且在用的时候,可以随手提取。
\2. 搭建外脑,本身就是把零碎的东西体系化的过程,就是搭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大脑喜欢有结构的东西。
三:如何搭建外脑?
外脑的构成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储存体搭建,第二部分为索引体搭建。
①:搭建储存体
什么是储存体?
储存体就是管理文件夹、储存笔记的系统
如何搭建储存体?
\1. 以 GTD 信息流作为底层系统
\2. 规则化信息需要遵循四大原则,即:
(1)最简层原则
(2)目录编码原则
(3)统一命名原则
(4)标签化原则
②:搭建索引体
什么是索引体?
索引体就是管理标签的系统。
如何搭建索引体?
\1. 以「学习」、「工作」、「生活」三分类为底层。
\2. 用一个维度涵盖所有「学习」的知识标签:修身的知识、齐家的知识、治国的知识、平天下的知识。
如何进一步提升索引效率?
笔记内处处打标签
③:保证外脑的高效运转
\1. 玩转笔记软件功能
\2. 规律的清理收集箱
\3. 不断的填充完善,迭代更新笔记。
全文复习导图
如何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什么是以及为什么要搭建知识体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如何管理国家的人口?以及如何在 14 亿人中,快速找到某一个人?
你可能会这样说:
把国家分成 34 的省和行政区,然后每一个行政区后面又分成若干个县市,每一个市又划分若干个区,每个区有划分小区,村庄,每个村庄又有若干个家庭,然后找到你所在的那个家庭,最后定位到你。
试问,如果没有这个索引结构,你如何管理 14 亿人口?
再随便举一个生活的例子:
现在很多小区快递大多都是存放在寄存点,让你去拿,一个大一点的快递代理点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个,他们是如何快速定位到你的快递的?
他们会把你的快递放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给每一个快递建立索引编号,然后他们会把你快递的编号告诉你,等你去拿快递的时候报编号,他们就能迅速定位到你的快递。包括商超、各种卖场、仓库等等,管理东西的方式皆是如此…
你看,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模式,试问如果没有建立索引,这样的快递你如何去找?
索引就是大脑工作的方式,我们学过那么多的东西、之所以无用,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学到的东西都是零碎的,完全没有任何可以索引的机会。想要让学习过的知识有用,我们就必须让知识体系化。
如果没有给知识建立起索引,那么真正用的时候就会像上图找快递一样,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大脑乱糟糟的一片。
我们给知识建立体系就是给知识建立索引,以及索引间的逻辑关系,当知识体系大厦搭建完毕以后,你就可以随意调用,只要在你知识体系涵盖的范围内,就可以任意纵横。
那么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
正如搭建房子一样,想要搭建知识体系,我们就必须先要知道,构成知识体系的材料是啥!!!!
那么在知识体系中会有哪些知识呢?
我们所涉猎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归结为四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① 什么是元认知?
听着名字似乎很装逼的样子,其实说人话就是,能指导你思考背后的思考,指导你解释原理背后的原理。
举个例子:
比如,你走在马路上,被人扇了一巴掌,你怒火中烧,攥起拳头就要干他,在你拳头准备挥出的那一刻,你突然意识到了点什么,你观察到了身体的反应,你对此产生了疑问:
比如,你小腹中的这股邪火,为什么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一下子就让你有种想干人的冲动?还有这个人为什么要扇我?等….
于是,通过分析,你意识到了这是你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它会让你作出不理性的行动,这个时候你控制住了你自己的冲动,仔细分析被扇巴掌的原因。
哎,你看~,这个让你产生疑问和控制住你身体的意识就是元认知,而让你停下来,意识到自己下意识攻击冲动的是你身体的本能保护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是演化的需要,它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元认知知识。
现在大家明白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知识了吗?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先不谈论元认知,你可以把元认知知识理解成最底层的知识,它为一切现象原理,提供最底层的解释和支撑。
② 什么是程序类知识?
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方法、套路」。
比如:做成一顿饭的方法和流程,写一篇文章方法的流程、演讲的方法和流程、主持的方法和流程、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等等,太多太多了….
甚至追姑娘,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的,比如~搭讪、破冰、寒暄、进挪、推拉、打压、冰冻…等等,每个阶段都有 N 多讲究,这里就不展开了,套路多多呦~~
这类就属于程序类知识,当我们把这某套流程的知识掌握了,把各个套路练熟,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在多场景中根据情境不同,灵活变换和组合流程,任意纵横~
③ 那什么是概念类知识?
我们身处的世界都是由一个个概念构成的,这个时候我们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
比如「苹果」,假设如果没有「苹果」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去描述它呢?
包括各种各样的名词「苹果」、「人」、「小孩」等,还有各种抽象的术语,比如「刻意练习」、「心流」、「黑天鹅」等等,它都是一个个概念。可以说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在认知一个个概念,概念是组成我们思想的基本方式,你了解的概念越多,你认识这个世界的维度就会越丰富。
④什么是事实类知识?
这类知识就是我们大多数教科书要背的那些,诸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的。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时间?
正弦、余弦定理?
正常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诸如此类,那简直浩如烟海~~
这些知识只在特定情况有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所以它的可迁移能力最弱**。
那么什么是知识的可迁移?**
说人话就是,我学会了怎么炒土豆丝,那么我就可以套用炒土豆丝的套路,把土豆丝换成花菜,于是乎我又学会了炒花菜….,而不需要学完炒土豆丝,又从头开始把怎么炒花菜学一遍,我可以直接拿过去用到别处。
这就是知识的可迁移能力,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任何东西,都是为了实现知识的最大可迁移,我们可以从一个领域,迅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跨界。
元认知类知识最有用,迁移能力最强,但学习难度最高,而事实类知识迁移能力最弱,学习难度也是最容易的。
知道了知识体系需要什么材料以后,那么应该如何搭建呢?
一:元认知意识
前面已经介绍了元认知就是最底层的思维,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就要有极强的元认知意识,千万不要找到了一个表面的解释就停止探索,一定要反复的问自己,它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元认知意识如此重要?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做过销售的同学都知道,刚入职公司会给我们培训一系列的话术,类似于下图!!
当你背完的这些话术后,开始进入实战后,发现客户完全不按照你的剧本走,环境稍微变一点,你就完全麻爪了!!!
这个世界上唯有变是不变的,我们知道了 A 问题,在 A 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但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本质,稍微换了点变量,A 方案就失效了。但是如果你知道问题的原理,无论它怎么变化,你都能迅速的找到解决方案。
如果你销售的阶段还停留在背话术,我敢肯定,你的业绩做的一定很差劲~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销售高手,可以在任何场景,面对任何人下都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我们就需要了解销售问题的本质,了解每个问题表面背后的原理所在,把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你才能任意纵横~
二:从问题出发,开始搭建,往问题深处扎根
前面说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讲过了,我们往往是从一个问题开始出发,往深处探索。
比如你对音乐有兴趣,你刚开始的问题也许只是怎么样才能把歌唱的好听,但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需要训练节奏、音准、发声等,
然后你往下探索发现需要学习乐理、乐器等方面的知识,而你不满足于此,还想在这个行业深耕,于是你就会往下深入,开始接触声学、美学、生理学、甚至数学、哲学……
你最初的问题就像是一个点一样,不断的往下填充,连接成线,扩展成面,最终形成你的知识大厦。
所以搭建知识体系的核心心法就是:从你感兴趣的领域的一个问题点出发,带着以挖到问题最本质的思维,往下扎根探索。
搭建知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我们前面提到知识可迁移的概念,正是因为元认知类知识迁移能力强,我们才应该广泛涉猎。
很多人觉得哲学、美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各大学科很高大上,很空洞,感觉学了也不能找到工作啥的,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些东西才是真正承载人类顶级智慧和知识的学科,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在这些底层学科之上构建而成的。
所以没事多读读这方面的书,尽量少去看网上的那些口水文。
2.让知识间建立关系,切记一定不要孤立
当你需要新的知识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和你原本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起连接。
比如,你学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 「沉没成本」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思考,『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有什么关系?、『沉没成本』后和『追加成本』有什么关系?、『沉没成本』 和『认知失调』有什么关系?….等等。
这样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是成网状的,当遇到一个现象的时候,你脑中就能浮现出一整张网去解释它。
3.寻找一切现象,填充你的知识框架:为理论找到实例,为实例提供理论。
遇到一个现象,一定要不停的问 Why,绝对不要只停留在当前的解释,一定要往下追问,如果该问题在 A 情况话好用,在 B 情况下是否有用?为什么?这些方法有那些东西,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用等等。
这样会培养和锻炼你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抓到元认知知识。**
4.搭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一定是**需要过程的
建房子一定是一砖一瓦的填充的,我们的知识体系也是一样,这一定是需要一个过程,当知识体系填充到一定程度以后会怎样,你可以在任何任意纵横~~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吐出一口老血,天呐,这待多大的脑容量啊,你可怜的脑细胞要死多少啊?
瞬间感觉脑子容量不够了,事实上,搭建知识体系完全不等于要把知识记脑子里,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那么如何去管理这些知识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再给自己安装一个外挂大脑。
建立外脑
①什么是外脑?
外脑就是放置我们知识的地方,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录下来,把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把知识编上索引,用的时候随手翻阅即可。在翻阅的过程中,他们在你脑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成型,做到任意调用。
②选择什么作为外脑的载体?
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OneNote…,我个人习惯于用有道云笔记,这些工具各有优缺点,我这里不评价软件的优缺点,大家感兴趣去自行了解,无论哪个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③如何在外脑中对知识进行管理?
结构化知识体系:具体结构化在上篇文章已经说了,这里不赘述了。
以下是我个人的 「外脑」 结构化的演示,从一个大主题中不停的往下细分,每一个小主题中又有许多许多的小点构成,最终形成一张非常非常庞大的网络。
大家按照上述讲的原则,把学到的知识成框架,有结构化,输入到自己的「外脑」中,这里受制于篇幅,我这里不展开了,后期我会另写文章讨论,如何玩转外脑~
迭代信息:不断更新,让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为什么经典的书,总是更新一版本又一版本?为什么产品总是升级了一代又一代,因为比原来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东西出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知识体系就要保持更新,让你的认知始终处于最前沿。
曾经有个概念,叫「燃素」(phlogiston),现在已经被废弃了。过去,人们不知道空气中有氧这个成分——那时的人们脑子里也没有「氧」这个概念——所以琢磨不明白物质燃烧形成的机理。那时候人们认为某个物体之所以可以被点燃,是因为那物体含有「燃素」。所以,木头里是有燃素的,泥土里是没有燃素的……围绕着这个概念,发展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听起来还不错。
当氧气出现了,已经证明所谓的燃素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如果你还秉承着燃素,你的思维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知识和信息都是需要实时更新的,把错误的替换成正确的,好的换成更好的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立于不败之地。
建立完知识体系就完了吗?
你最大的问题在于只学不用
很多同学人到中年了发出一声哀叹,为什么读过这么多的书,学过这么多的知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当然,你学了那么多东西,当然过不好这一生,你需要用出来才能过好这一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出去~~
学过的东西马上就忘了怎么办?很多人都有记忆力的困扰,我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咨询,诸如 ~
看书容易忘?
脑子记不住东西?
左耳进右耳出?
如何让自己忘不掉?
……
保证你看完文章,彻底会颠覆掉你对记忆力的认知,用最科学的方法让你大幅提升你的记忆效率。
首先,什么是记忆力呢?我给记忆力下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定义:记忆力 = 记的能力 忆的能力 ,这就是记忆力,而把它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说法,记忆力 = 编码 提取 ~
其实记忆的原理早就被科学揭开了,它本身的理论非常学术和枯燥难懂,咱这里不上过多的理论,为了便于你理解,我把整个记忆的原理给你做了一张图 ~
这张图是什么意思呢?
不着急,我们挨个介绍,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记」的问题,即:我们是如何记住一段信息的 ~
Part1: 你是如何记住一段信息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直接进入一个场景来看,首先先请出我们的两位嘉宾 ~
请告诉,他们是谁?
你可能会马上说:这 TMD 不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么?
嗯,恭喜你答对了 ~
OK,我们再请出一位嘉宾,你看看你认识它么 ~
好了,我们先跳出这个场景,来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请问为什么我把图片一贴你就能马上认出他们呢?
为什么你不会把喜羊羊和懒洋洋认错?
你为什么对他们印象如此深刻?
你刚开始是如何记住他们的?
其实这些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大脑对他们进行了不同的编码,为它们建立了清晰且不同的表征。
那什么是表征呢?
表征:( representation),属于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是信息记载或表达的方式,能把某些实体或某类信息表达清楚的形式化系统以及说明该系统如何行使其职能的若干规则。
以上一大坨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我们感知到某物体,然后通过我们感知器官,捕获到它的种种特征,比如: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闻到的…..
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就是表征,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某物、某事、某人在我们头脑的「印象」。
这句话也说的很拗口,我们上个例子 ~
比如,我现在提到榴莲,我提到臭豆腐,你脑子里浮现出了什么?
看到榴莲,你可能想到的是一个金黄色的,像流星锤一样布满刺的东西,它浑身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内部的果肉却很清香软糯…..
而臭豆腐,则是一块块放在小盒里,刷满调味酱的豆腐块,最突出的就是那十里八里都能闻到的闷臭……
它们这一系列的特征总合就是 「榴莲」 和 「臭豆腐」 这两个东西在我们心中的表征,一旦某物匹配到这些表征,我们就知道这是 「榴莲」 和 「臭豆腐」。
我们再举一个抽象点的例子,一首歌曲的「表征」~
比如:《两只老虎》,它就是音符按照特定模式组合出来的特定特征,一首歌放出来,你一听就知道对不对味,构成这种辨识度的特征就是《两只老虎》这首歌的表征 ~
这个没办法展示,请自行哼一下这歌 ~
你看,我们认知事物的模式就是通过感官获取到该事物的信息,然后把它们的特征提取出来进行编码,形成表征,留在我们脑中。
所以你「记」的本质就是在编码表征,你编码表征的方式决定你的记的深刻程度,表征在你脑中越清晰,你记忆的就越深刻。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想要把某事物或信息记的深刻,需要通过编码,为其建立出清晰的表征,那么问题来了 ~
Part2: 如何记忆的深刻?那么如何建立极其清晰的表征呢?让被记的东西更深刻呢?
我下面送你「记字诀」三板斧,只要你按照以下三个原则,保证你刻骨铭心 ~
首先,我们先来聊第一个 ~
一、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合理调配记忆资源
什么意思?
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先做个测试 ~
来,你来看张图,盯住它十秒钟,看看你能记住什么 ~
有点晕菜是吧 ~
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现在,请告诉我,这张图里有几个枕头?他们在哪?
怎么样,这下你记住了吗?
请问,为什么会这样?
很简单,如果被记忆的目标不清晰,你的注意力就会不知道往哪集中,如此就难以在我们的头脑里形成表征,我们的大脑是不会记住没被我们注意的东西的!!!
比如:我现在告诉你,这张图里最右边有两个白色的插座,其中有一个插着一条黑色的线,请问你刚刚有注意到这个插头了么,你对它有印象么?
好了,我们再来尝试下,请先记清楚房间大致有哪些东西,记住这个之后,然后再细化一点,在大脑中大致描绘出他们的位置关系 ~
OK,现在告诉你我,你还懵逼么?
你发现,虽然很多细节你还是很模糊,但是至少你不懵逼了,你基本能描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房间了,你竟然记住了。
从这么一个简单的案例,你就可以观察到,我们大脑有两个 「记」 的规律:
\1. 没有被大脑注意的东西,即使出现在你的感官范围内,你也会去忽视掉它,而不会记住它。
\2. 大脑的一次性内存非常有限,它能记住框架,不可能记住所有细节。
那么,在我们学习中,可以怎么运用这些规律提升记忆力以及学习效率呢?
① 给大脑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大脑注意到它!
我们拿看书举例子,很多人看完就忘,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有看过这本书,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出在了这里,
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看这本书,你想从这本书里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收获到什么,于是在这种佛系心态的驱使下,看到那算哪,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产生深度思考,结果最后全部还回去!!
因为有目的和有方向,所以你的感官就会对它格外的敏感,你的注意力就会特别的注意到它,你就非常容易对它进行深度思考,有这么一个编码的过程,它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表征,你就非常容易记住书里讲了什么,有哪些观点等等。
这就好比你独自要去一个没有导航的陌生地方,你就会特别留意标志性建筑物,避免回不来一个意思。
试问,你以走到哪算哪的心态,和找到回去的路的心态,你觉得这二者那个记忆力度会更强?
这就是老常反复强调的:带着「问题意识」去阅读。
PS:为了避免喷子喷我,我这里特别解释下,有人可能认为带着目的去读书会让人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
然而事实上,对于经常读书的人来说,「问题意识」不仅仅不会让阅读变得枯燥无味,反而会更加激发你的探索欲,更让你有阅读兴趣。
真正让你失去阅读兴趣的是:看完和没看一样,屁收获没有,对你产生不出一点价值。
所以你阅读习惯的养成根本不在于你读的是否舒服,这只是为你的懒找一个借口罢了。
如果你只想要兴趣,只想让自己爽,不妨去读网文小说,那个更适合你,保证让你爽哦 ~
好了,话题回来 ~,我们继续聊第二个提升记忆效率的原则 ~
② 不要尝试一次性全部记住,而是要先抓骨架,再去填充细节。
我们还是拿阅读举例,很多同学看一本书,总是有一种妄念,就是试图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记住!!
这就和你第一眼看上面图一样,结果步子迈太大就扯了蛋了!!
记轮廓骨架(也就是某东西大致是什么样子)是我们大脑擅长的,这就好比你刚认识一个人,你会从他的身形,身高,脸型,五官等大致轮廓去勾画你对他的印象,而不会纠结于对方脸上那个地方有一个青春痘,或者小雀斑等等。
同理,比如你要吃下本文,其实只需要瞄一眼文末的思维导图,你瞬间就能记住吃下它了,文章的细节你可能会忘,但是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行文逻辑,就会留在你脑子里。
而且你有了一个骨架作为支撑,你就很容易记起来细节,相反如果你没有骨架,即使你记住了某些细节点,因为他们是孤立没有联系的,你也会很容易就忘掉,这就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记字诀』的第三板斧,这里先按下不表 ~
所以,在你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先不用把自己的大脑资源用在记细节上去,先观其大略,把大致轮廓和骨架抓下来,然后在骨架的基础上再去填充细节,如此你学和记的效率就会立刻上好几个台阶!!!,这也是老常读书心法的速读法原理的一种。
好了,以上是我们「记字诀」的第一板斧,下面我们再来聊聊这第二板斧。
二、强烈的刺激
所谓强烈的刺激,指的就是在你记忆某信息的时候,尽可能的让你所有感官都参与进来,把感官调动到极致,给予大脑强烈的刺激,甚至刺激到让你灵魂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过咒怨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个名场面,就是女鬼伽椰子从楼梯上向下爬行的场景,看过的,我保证你终身难忘。(没看过的同学,可回想下其他影片的其他令你终身难忘的场景)
总之,让你印象极其深刻的东西,一定是极其强烈的刺激到了你的六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感觉(超感官知觉)。
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们大脑几万年的演化规律,感官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通道,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产物。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强烈的刺激会让你在茹毛饮血的环境里,增大生存几率,大脑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所以它会对给予你六感强大刺激的东西,格外敏感,你也最容易记住。
我们先说视觉:比如,鲜艳的蛇,我们都知道它有毒,如果你是个色盲,对它印象不深刻,你狩猎的时候把它当成了小菜花蛇,你可能随时 over,这属于视觉刺激。
再比如听觉:原始森林中怪兽的怒吼声,如果你对它不敏感,你也可能随时 over。
再比如感觉,你处在阴郁潮湿的陌生环境中,周围散发着一种死闷的气息,如此你会感觉到恐惧和不适,此时你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记忆力卓群,以便你随时对危险做出反应 ~
还有嗅觉,味觉:如果你闻不见腐肉的臭味,你吃了就会危害健康,闻不见饭菜的香味,你就可能饿死,这个我们体会最深,感冒时候,吃个烤鸭都像是咀嚼蜡烛一样索然无味。
此外还有触觉:下雪了,你能感受到冰雪的寒冷,提醒你多加衣物,受伤了,你也会感觉到疼痛,而疼痛感会避免你作出让伤口雪上加霜的伤害)等等……
你看,这一系列机制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生存的需要,这都是身体对你的保护机制,大脑比你自己都要怕死,所以外界的东西越能调动它们,大脑就越会记住他们。
所以,我们就顺从这个规律,把你要记忆的信息,充分的调用你的六感,把它催动到极致,我保证你终身难忘。
那么如何利用强刺激这一特点去记住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呢?这一点,我们先按下不表,留到后面的文章,我用实际案例告诉你如何运用它 ~
好了,通过以上,你了解了「记字诀」第二板斧,下面我们再聊聊第三板斧 ~
三、有逻辑:有逻辑的东西会让大脑节省能量,大脑是最喜欢有规律的东西。
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做两个小小的测试 ~
请花十秒钟记住以下数字:
那么,同样你用十秒钟记住以下数字:
请问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前者毫无规律,前后没有一点联系,二后者有逻辑,有结构,有规律,大脑一抓就是一大片。
好了,我们再来一个例子 ~
假如,你老妈让你出门帮她买点东西回来,她是这样告诉你的 ~
请帮我买:啤酒、香蕉、杯子、花肉、茄子、拖鞋、酱油、醋、味精、土豆、花椒、对了,再买点鸡蛋、再给你爸买盒烟……
听她这样描述,请告诉,你什么感觉?你听着是不是都很 D 疼?
假如我不让你拿笔写下来,只让你用脑子记,你会怎么去记忆呢?
那么,假如我这样告诉你 ~
你要买四类东西:
调料类:醋、酱油、花椒
食材类:花肉、茄子、土豆、鸡蛋
零食类:啤酒、香蕉
生活用品类:杯子、拖鞋、烟
怎么样,是不是记忆难度骤然下降?
你看,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规律。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知识不是也一样么?
反思下你的学习方式,你的知识架构,它成体系么?它系统么?是不是像极了上面的场景,东一个知识点,西一个知识点的到那算哪?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汪洋里,请问你要记到这么时候?
零碎的、没有逻辑、没有规律的东西,是记忆的杀手!所以无论是你要记知识还是信息,如果你孤立机械的去去记忆它,无法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链接,学一出是一出,你就是在造大脑的孽。
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强调说:要把知识与知识间打包起来结构化的学习,要建立知识体系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一网下去一抓一大片,它才能被你的大脑内化到长期记忆之中。
那么如何做呢?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文章结合实例,告诉你如何去做,这里先按下不表。
好了,以上就是「记字诀」的三板斧了,而把这三者结合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我们看一场电影的时候 ~
1.你有明确的观影目标,它能抓到你的注意力。
2.它充分的调动了你的感官,视觉、听觉、甚至画面沉浸代入式的味觉、触觉等等。
3.它的剧情不是散乱的,而是前后上下环环相扣,均有强烈的逻辑关系。
所以一到两个小时看完下来,虽然你无法记住每一帧的画面,但是你能描述整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剧情有哪些看点等等….
即使它过去了很久,你依然还能记得这部电影的剧情 ~
比如我随便列几个,你看看你能否回想起来:《泰坦尼克号》《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阿凡达》《大话西游》……
好了,以上,我们说清楚了 「记」 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聊聊 「忆」 方面的内容,首先,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忘性如此之大呢?
本文复习导图
如何有效锻炼记忆力?上篇文章,我们聊了 「记」 的原理以及让你记的更深刻的三板斧,这篇文章我们就聊聊「忆字诀」,即:用的时候我们怎么才能想起来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忘性大么?
你可能会说:「是啊,经常忘啊,看完书当时有收获,过几天就完了,想着点事,瞬间就忘了,所以我忘性很大啊……」
可能这是很多人的心声,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说一个很反你常识的观点:其实只要入了你脑的信息,你都没有忘掉,它只不过是被你的大脑隐藏了。
什么意思?
你回想下,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验 ~
你遇到某一个人,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但是你就是觉得他很面熟。
考试的时候看到一道题,虽然不知道怎么解出来,但是就是觉得老师讲过,或自己在那里看过。
你学过的某个东西,因为过去太久,你虽然完全忘记了怎么做,但是如果让你重新学习一次,你很快就可以重新拾起来……
这些案例,我可以举出无数个,一个东西、一件事,你接触过第一次再接触和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你对它们的感觉完全不同。
其实这一系列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大脑记住了它,只不过大脑为了节省能量,会把大量对当下生存无利的信息压到低能耗的潜意识之中,以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
你看到这里可能有困惑了,既然我们的大脑都记住它们,为什么我用的时候想不出来,大脑完全空白一片呢?
为什么你用的时候想不起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没有给信息建立可以被提取的线索。
什么意思?
我们就拿上面第一个案例举例:你见过某个人,只是觉得这个人面熟,完全忘记了了他是谁,但是如果他给你一个提醒点 ~
比如他说:「哥们,你还记得上次在某某 KTV…..」,你就会立刻恍然大悟,卧槽,原来是你啊。
这就是可被提取的线索。
由于大脑的节能机制,即使你对某事的记忆再深刻,你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想起来 ~
你的知识、信息之所以调用不出来就是缺少这样一系列的提醒式线索,一旦有一条这种提醒式的索引线索,你的大脑就会把它们全部抓出来。
法国的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中描述过这么个场景 ~
小说的主人公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吃到了一个叫 「玛德琳蛋糕」 的小点心,当带着点心渣的下午茶碰到他的下颚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自己小的时候也在姨妈家吃过,于是他就回忆起姨妈家的楼房,街道,一切历历在目…..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在你生活的不经意间,有个东西突然触动到你,它或许是某个东西、某个人、某首歌、某句话、某个场景等,让你想起来了早已被你尘封的某个人,某件事 ~
他或许是你的初恋、亦或许是你童真的回忆…..
还有,我们的灵感也是如此,你发现有的时候你的灵感,突然就蹦出来了,其实这种玄乎其玄的的作用机制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某个莫名的点触碰到了你大脑的某条线索,让你突然恍然大悟…..
看到这里,你就应该就明白了,你的知识,记忆过的东西,之所以用的时候拿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和当下的场景建立起线索,大脑面对当下情况的时候匹配不到它,所以即使你脑子里有这条信息,也照样歇菜……
换句话说:只要你给当前这个知识点建立的线索足够强大,你调用他们的能力就会直接上 N 个台阶。
好了,以上我牛逼吹出去了,说入了我们脑的信息就不可能「忘掉」,只要建立了索引就可以任意的对它们抓取.
但是,为什么我们满足了这些条件结果还是 「忘掉」 了呢?
为什么我们会「忘掉」?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之所以「忘记」了,并不是完全从你脑子里消失了,而是因为你的重复次数不够,导致索引的线索断了。
什么意思?
我们前面也说了,大脑有一套节能和保护机制,它会把当下不利于我们生存的信息压入到潜意识中去,而把当下使用最频繁最活跃的信息则给予特别照顾。
这个过程成甲举过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 ~
他说:「这就好比开辟条路一样,刚开始是条小道【短期记忆】,但是如果你经常修它,这条路经常有人走,这条路就会越来越粗,越来越宽,最后变得坚不可摧【长期记忆】。
相反,如果你开辟完之后,再也不去管它,不去走它,它就会越来越窄,最后年久失修,彻底坏掉。【线索断开,遗忘】
而 「完全断掉」 线索的知识点就变成了你大脑宇宙中的一座孤岛,没有人知道它在那个方向,该怎么去走,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说的「彻底忘掉」。
所以,终身不忘的第二点就是重复,反复。
换成更严谨的说法就是「加大提取次数」,反复提取,想要真正做到信手拈来,甚至是下意识反应的程度,没有足够多的重复提取次数都是耍流氓的。
好了,以上你知道了「忆字诀」的能力是由 「线索强度」 以及 「提取强度」 两部分构成的,那么如何做到终身不忘呢?
如何做到终生难忘?我们就从构成「忆字诀」的「线索强度」和「提取强度」两方面展开,和上文【记字诀】一样,我同样送你三板斧。
首先,我们先说说如何加大提取线索强度的前两板斧:
1. 做连接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你学习的时候,不要孤立的去学习和记忆某个知识点,而是要尽可能的去连接其他知识点,你连接和扩展的越多,这个知识点可被索引的场景线索就越多。
以上说的还不是人话,我给你上个栗子 ~
有过恋爱经历的同学可能会有过以下体验(如果没谈过恋爱,可以想象一个你们有过经历的朋友也可)~
你吃个苹果会想起 TA,你想起了,你们曾在苹果树下……..
你可以听一首歌的时候会想起 TA,你想起过你们曾一起听过…..
看场电影会想起 TA
散步的时候也会想起 TA…..
总之点点滴滴都是 TA,这就是因为你把这一系列的东西都和这个人紧密的关联在了一起,你并没有听歌就是听歌,吃苹果就是吃苹果的孤立记忆 ~
如此你就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他的痕迹,你们的点点滴滴,他的每一个呼吸、动作、表情,都是你给他建立起的线索 ~
只要你想起任何一个点,他整个人的一切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
你看,这就是链接的威力。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没谈过恋爱或者正在恋爱中,你就懂了,想要让 TA 对你刻骨铭心,请尽可能的创造你们在一起的这种经历链接,越多越好,我保证你们难舍难分 ~~
好了,不贫了,我们回到学习上 ~
那么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如何用这个原则呢?
前百度副总裁李靖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并奉为学习真理,他说:「我学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我都会找到它 5 个关联现象案例,找不到就说明我没有掌握这知识点!!」
比如我学到一个新概念:「沉没成本」,这个时候我就不会停留在这个概念本身,而是会去做链接性思考 ~
这个概念和我目前有什么关系?
这个概念在「投资」上有哪些应用场景?
在「营销」上怎么使用?
在「爱情」上有哪些应用?
在「做决策上」有哪些应用?
这个概念和「旁氏骗局」有什么关系?
这个概念和「传销」有什么关系?
这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机会成本」有什么关系?
……
是的,这就是高手学习的秘籍,给知识点创造大量的链接后,他们就会形成一张庞大的网,你就可以在无数种场景索引到它,我保证你一定会对该知识点掌握的炉火纯青,终身难忘,举一反三根本不在话下。
好了,以上是「忆字诀」的第一板斧,下面我们聊聊第二板斧 ~
2. 场景化
什么是场景化呢?
意思就是:不要把你要记忆的信息孤立死板,抽象的去记忆,而是放入到一个生动、清晰、可感知的场景之中去记忆。
什么意思?
我们直接进入一个案例来看 ~
比如,我提及:「潘金莲」 和 「西门大官人」,你会想到什么?
你可能会想到 JF 和 YF~
潘金莲挑逗武松
杆打西门庆
王婆说风情
武大郎捉奸
……
进而浮现出整个人物形象 ~~
好了,请问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形象为什么在你脑中如此清晰?
因为有场景,有故事。
正是这一系列的场景,构成了这两个人物性格形象,人物性格变得丰满清晰,且具有张力 ~~
所以所谓场景化记忆,就是:把要记忆的东西结合一整个清晰生动的场景,最好是放入和编制出一个画面、一个故事 ~
用场景这个整体,去记忆场景中的一小块,场景越清晰,越具有冲突,你的线索就会越多,印象就会越深刻。
比如上文的 KTV 老王的例子,你把老王放入到 KTV 这个场景中,通过 KTV 的种种就可以瞬间把老王抓出来 ~
在我的学习中,场景化记忆的一个最典型运用就是:学英语背单词 ~
我见过很多人背单词真的就是在那 「英文对中文」 的干撸,这种学习英文的方式,说实话我看着都累,一个单词甚至有多达几十上百种词义,你这种干巴巴的去背,你要搞到猴年马月?
如果你结合场景化去背,把它们放到具体语境中记忆,问题瞬间解决 ~
比如经典电影《教父》中有个情节 ~
黑手党劫持了教父的干儿子汤姆,他们想让汤姆说服他大哥同意毒品的买卖,在胁迫下的汤姆无奈说了这么一句话:「I』ll do my best」,意思是:我尽我所能。最后汤姆换取自由身 ~
从此后,「 I』ll do my best 」 就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了 ~
在这过程中,我不是通过干巴巴的背诵中文意思,去记住这句话的,而是通过汤姆被劫持这个场景去记住它的,因为有这个语境的关系,我就知道 「 I』ll do my best 」 可以用在哪,承载的含义是什么。
仅仅一遍,就让我终身难忘,即使你没有看过《教父》这部电影,仅仅就是看了这篇文章,我保证你也能对这句话有极其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就是场景化记忆的威力。
好了,以上你知道了【提取线索】的两板斧,下面我们聊聊【提取强度】的最后一板斧。
③ 高重复
这一点没啥要讲的,重复是记忆他爸,我们从小都知道这个道理 ~
任何事情没有足够的数量级,就想要做到信手拈来纯粹是做梦,所以我就不废话介绍重复的重要性了,我这里直接告诉你如何做到有效重复!!
我送你两个我常用的方法 ~
一:主动回想
什么是主动回想呢?
我就拿复习举例子 ~
很多人在复习的时候,都是拿着笔记本把今天学习过的知识看一遍,以为看完就算重复了,其实这是最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它的效率是最低的。
所谓主动回想就是:不去看笔记本,而是在脑子里去回想今天学过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的薄弱处后再去看笔记补充,如此反复这个过程,最终搞定,这才是最有效的重复,这样才能记住。
同理,用在工作和日常中,总结复盘就是一种很好的主动回想的做法。
当然,除了主动回想外,我还有一种高效的重复策略 ~
二:人性化复习策略
那什么是人性化复习策略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非人性化策略 ~
提到抗遗忘的鼻祖,我们就不得不聊聊大名鼎鼎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了 ~
这个曲线揭示了我们的遗忘规律,意思是:你想要高效记忆,最好的复习策略是学习后 20 分钟复习一次,一个小时后再来一次、9 个小时候再来一次,一天后…….最后永久的记住它 ~
嗯,实验很科学,说服力也很强,但是据我了解的,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去学习的人,最后基本上都死在了路上了 ~,而真正学会的那些人,几乎都不用艾宾浩斯那套 ~
为什么?
因为它反人性啊,专门去做实验的几个哥们都被艾宾浩斯整的死去活来,试问在这种高节奏的社会中的我们,这种复习强度,有几个人 TMD 能做到 ~
我一直强调,反人性的东西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你用这种近乎机械式的复习策略,你不就是在给自己造孽么。
那么,有没有不反人性、既能实现高效率抗遗忘,且具有实操的复习方法呢?
当然有,我给你一个我常用的复习策略,我称它为:「黄金二点法」~
什么是黄金二点法呢?
所谓黄金二点法指的就是:你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这两个时间点,只要你用好这两个时间点,效率绝对不比艾宾浩斯效果差多少。
为什么我口气这么大?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你睡前如果提醒你第二天要做什么,你往往醒来后会记得非常清楚 ~
而早晨的时间就更不用说了,大脑休息一夜了,所有的力都是在最 MAX 的时候,此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复习,记忆效率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
其实以上现象和黄金二点法的原理就是来自:认知心理学的 「 倒摄抑制 (retroactive inhibition) 」 和 「 前摄抑制(proactive interference)」 理论,因为其过于学术,我们这里就不多废话了,感兴趣的同学请自行了解 ~
总之,你只需要明白一点:想要让记忆和复习效率提高,根本不需要搞艾宾浩斯那一套,你只需要利用好 「早晨」 和 「睡前」 这两个时间点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可是老常亲自实践几年,秘而不宣的绝活复习策略哦,所以要波三连鼓励下,不过分吧,哈哈 ~,拿去实践一段,尝到甜头了,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
好了,通过这两篇的文章,我们把记忆的原理讲清楚了,下一篇我们来点实战的,我就结合我本人的实际学习案例和心得,来和你分享一下,这些记忆原则,以及还有哪些高效技巧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中运用 ~
未完待续……
本文复习导图
世界上真的存在记忆宫殿吗?前面我们说了记忆力构成的六板斧,并且我说了,只要你能把这六板斧的原则运用熟练,保证你再也不用担心记忆力的问题了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疑问,这些原则中的【高集中】【高重复】这两个都好理解,但是其它四板斧应该怎么理解和运用呢?
我们还是拿前文的那段数字举下例,让你直观的感受下这四板斧的混用的结果 ~
在开始前,我先请你思考下,如果我必须让你 10 秒钟记下来,你会怎么记?你觉得可能么?你可以先停在这里,思考一下……
好了,下面我带你十秒钟内搞定它。现在,我送你一段口诀,你这样去记它:
方式 1:爸我爱你,气死你依旧 6,山药死妻二胡,把伞留酒。(8520、740196、314725、8963)
方式 2:爸我爱你(8520),气死你依旧 6,(740196),三组小键盘(3 键盘小键盘顺序 147、258、369)
此外,还有第 N 种方式……
好了,有了这组口诀后,现在告诉我,这串数字你秒杀了没有?
来,默写出来给他们秀秀 ~
你可能知道了,这就是传说中记忆技巧中的谐音记忆法 ~
那么为什么它有效呢?好了,下面我把这四板斧带入一下,放慢这个秒杀的镜头,看看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 ~
1. 首先,带入【有逻辑】这板斧
有逻辑这板斧的核心心法就是:记忆信息的时候,先抓出骨架,把杂乱无章的信息,结构化,找到它的规律,或者赋予它规律。
你能看出来,这堆数字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这里我给它分成了四组意义单元,让整个内容结构变得有逻辑 ~
你可以看出来,仅仅就做了这么一个动作,你脑子就瞬间有一个模糊的小抓手了,它的记忆难度就瞬间下降了很多。
但是,这四组意义单元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我们就引入「强刺激」原则,给它们注入灵魂,让它可以被你感知到。
2. 带入【强刺激】这板斧
【强刺激】这板斧的核心心法就是:把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意义的、尽可能的变成生动的、想象的、我们感官能捕捉的能感知的信息,调用感官越强烈,记忆就越深刻。
那么回到案例中,我们给这四组意义单元注入灵魂。
我本人比较喜欢【爸我爱你,气死你依旧 6,山药死妻二胡,把伞留酒】这种编码方式,所以这里就以它举例 ~
编码组一:【8520】本身完全没有意义,但是通过谐音编码后就变成了(爸,我爱你),这个有意义的词句。
编码组二:【740196】本身也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通过编码变成:(气死你依旧 6),对比上句呈现一种荒诞的、可笑的感觉,分分钟脑中就浮现一个逆子的形象。
编码组三:【314725】,把 31 这个毫无意义的数字谐音变成了可感知的山药,25 变成可感知的二胡,把它们串起来就是,山药死妻二胡,同样用这种荒诞离奇的说法刺激感官。
编码组四:【8369】为了和前面「山药死妻二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我把它编码成了「把伞流酒」,意思是拿着伞倒酒,为什么这么编码后面有说。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说法,你还可以这样记,147、258、369,正好是我们小键盘的数字从下往上的数字排序,如此,你只需要回想下小键盘就瞬间秒杀了。
除此之外,你可采用的编码方式很多,比如你还可以采取更生动的数字编码:比如,85= 白虎,20= 耳屎 74= 骑士等等……
然后把这些形象的东西,用上面几个原则串联出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总之方式千千万,这些编码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就是把抽象的、无意义的转换成可以强烈刺激你感官的生动形象有意义的东西。
掌握原理都是瞬间秒杀的 ~
如此,把四组合起来就是:爸我爱你、气死你依旧 6、山药死妻二胡、把伞留酒。(85207401963147258963),瞬间秒杀。但是到这里还不够,为了让我们大脑对它的印象更深刻,下面我们再引入「场景化」的原则给给它赋予生命,把它构成画面,编成故事,让这两句话变得鲜活起来。
3. 带入【场景化】这板斧
【场景化】这板斧的核心心法就是:把要记忆的东西放入到一个生动的场景之中,场景故事越生动、越荒诞,印象就越深刻,线索就越多,被索引起来的概率就越高。
下面,我们把这两句干巴巴的文字给它打入到一个场景中去,给它编出个荒诞的故事,塑造一副生动活泼的图像。
请你在脑中构建这样一副画面 ~
画面 1:我很爱我爸,但是把他气死了,我心情很爽,我觉得这是一件很 6 的事情。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去给他上坟,结果碰到了….【转画面 2】
画面 2:山药的老婆二胡死了,山药拿着伞,把酒放在二胡的墓碑上,在那和鬼对饮。
注意,这个过程脑中一定要出图出场景,上面干巴巴的文字描述只是为你让你看明白原理,以下画面供参考 ~
你看,当有了画面以后,这两句话就不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场景,这就是场景化的威力。
4. 那【有连接】这板斧该如何操作呢?
我们前面反复提到了,如果你不想把知识学死,能做到灵活运用,随用随取,就必须要想办法把该知识和其他知识进行拓展和关联,这样你索引它的线索就越多,那么以上这堆数字也可以用这个原则做关联么?
当然可以。最简单的就是把这句话和你爸关联起来,把你爸作为这条线索,每次看见你爸就想想这句话,我保证你终身难忘,哈哈。
如果你希望它可以有顺序的被索引,你就可以把他们连接在你已经熟悉的路线上,比如你常路过的地点、你屋子里固定摆设等等 ~
把这些东西和你要记忆的信息连接起来编一个荒诞的故事,索引的时候,只需要沿着这条熟悉的路径,你就可以按照顺序把它提取出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记忆宫殿。
此外,在这个案例中,山药、二胡、雨伞、酒等这些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提取线索,当你把这堆数字和这些东西关联后,你在生活中可以抓到这个 「梗」 的概率也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它就会和你的脑子难舍难分 ~
特别提醒:我这样拆分下来描述,只是为了掰开揉碎了让你看明白原理,实际上,真正运用的时候,你不会有任何招数。
只要你理解了这些原理,你会不知不觉的运用它,你也不知道究竟用了那几板斧,你就就记住它了。
这些原则都是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的高手都是把这些内化了,忘记所有招数,浑然天成,只要稍加训练,遇到这类记忆场景都是一眼瞬间秒杀的。
好了,下面我们不去玩数字了,我们进入一个实际的学习场景,我就拿我当时学习五线谱的案例,看看我是如何用这六板斧去搞定这些的 ~
首先,我先考考你 ~
请问,在完全没接触过乐理知识的情况,我要你把以下知识点记下来,并且做到不会搞混,放在五线谱上能识能认,5 分钟终身难忘,你能做到么?
好了,给你五分钟,你来试试 ~
下面,我带你手把手五分钟秒杀它 ~
特别提醒:咱这里不是上乐理课哈,至于表中的一些乐理概念,需要你另外理解,我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这里只以它举例来揭示记忆规律 ~
如果你不掌握【有逻辑】这板斧,你可能会被这堆数字弄懵逼,只能死记硬背,但是如果你有 「规律」 意识,就能瞬间秒杀他们。
那他们的规律是什么呢?
现在,你翻上去看看那张表,从头到尾看,假如我们把全音符看成 1,「名称」 是从 1 开始,在 1 的基础下往下加一倍就会得到 2,在 2 的基础上,再加一倍,就会得到四……
所以记「名称」 的规律就是:从 1 开始每次往下加一倍,你就可以推出来所有了。
同理记忆时值也是一个意思,仔细观察后,你发现「时值」是从 4 开始,它也是上面的规律,只不过它是递减的,每次往下减一倍,即:4÷2 就是 2,2÷2 就是 1,依次往下推。
好了,我们有了这个规律以后,你只需要记住「名称」是从 1 开始往下加一半,而对应的「时值」是从 4 开始,往下减一半,知道这个规律,再多的名称和时值关系你也能瞬间秒掉了。
好了,「名字」 和 「时值」 被我们秒掉以后,下面我们再用「强刺激」这板斧搞定,五线谱号 ~
如果你不掌握【强刺激】这板斧,你可能会被这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弄懵逼,甚至互相搞混!
好了,下面我们把这些奇怪的东西转化成我们可感知的东西,你再来看 ~
全休止符:黑杠挂在线下,你就可以把它想象成挂在天花板的天灯。
二分:粗黑杠在线上,你就可以把它想象成安装在地板上的地灯,这样就不会搞混天和地。
四分:这个形状很明显吧,直接把它看成一道闪电。
八分:外形像不像一颗樱桃,你这里直接把它转换成樱桃完事 ~
十六分:两颗樱桃
三十二分:三颗樱桃…..
好了,把这对奇怪没有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个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对象,请问,你秒杀了么?
剩下的名字和符号的关联,方法同上,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
当时我只用 1 天的时间就把五线谱各大常用的符号搞的滚瓜烂熟了,然后直接去练习视奏去了,而和我同在学习乐理的小伙伴,他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结果半个月还容易弄混,你看,这就是效率的差异。
好了,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把这些抽象的理论用实例给你演示了,你要明白,市面上任何技巧的底层原理都是这 6 板斧构成。
比如,大名鼎鼎的记忆宫殿、记忆桩、挂钩记忆法等等,底层原理都是些,只要掌握了这六板斧,任意纵横这些技巧 ~
好了,到了这里我们就不得不问一个问题,即:这些记忆技巧究竟有什么用,它对我们的学习究竟有多大帮助呢?
为不记忆正名:过目不忘不值得追求!
我们都羡慕和希望自己能获得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能力,如果见过的东西不会忘,那该有多爽啊,而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
金・皮克,他就是奥斯卡电影《雨人》中那个记忆天才主人公的现实原型。
他被人称作 「专家」,因为他拥有超常的记忆能力,精通从文学到历史在内的 15 门学科,能一字不漏背诵至少 9000 本书的内容,堪称「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牛不牛逼。
有一些利益组织就会以他为案例对你说:你看,我们就可以把你培训成这样,让你可以对任意资料点背,让你成最强大脑脑王,让你成为世界记忆大师,让你走向人生巅峰。
但是他们却从不会告诉你,他的智商只有 69,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抽象理解能力。
他们更不会告诉你,所谓记忆超人,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个智障,他没有任何社交能力,生活都难以自理,甚至不会扣衣服上的纽扣,所以金皮克也被称为白痴学者 (Idiot Savant:用于描述那些拥有非凡记忆但思维能力存在严重缺陷的人。)
好了,现在请告诉我,你还想成为这样的人吗?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你的是:
记忆技巧当然有其意义,有的时候这些 「奇技淫巧」,可以极大幅度的促进我们的学习效率,为你生活提供便利。比如:上面的五线谱符号的记忆、记手机号码,记住某些场景等等……
当然,它也可以让你在某些场合装装逼 ~
但是,它的作用仅仅如此。
每当有朋友抱怨自己因为记忆力差而进步慢的时候,我都会对他们说: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强弱是靠着记忆力的高下来评判的,那么无疑电脑一定是最强王者。
因为真正的实用场景,你的能力的高下完全取决于你的思维认知能力,比如思考分析问题的时候、管理人的时候、沟通的时候、商务谈判的时候、咨询的时候等等……
这些场景所依赖的都是你日常大量的思考,实践获取的经验、底层的元认知类知识所综合形成的思维认知能力,这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根本。
这个过程就好比盖房子一样, 「记忆技巧」 就好比帮助你更便捷的拉来这一块块的砖瓦边料,拉完后,它往那里一堆就不管了 ~
但是之后的这个房子怎么盖?以什么方式盖?什么造型?如何造的安全?…..这就不是记忆技巧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所以,记忆技巧的有效度,取决于知识本身,越是那些死的、不变的东西就越有效,而对于那些有大用,构成你通用底层能力的高迁移的知识则近乎完全无效。
如果你只想要应付一些考试等问题,完全可以用记忆技巧来助你一臂之力 ,但是如果你想要把某些东西刻入到你的灵魂,大量的思考和运用是无论如何你都逃不了的 ~
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威廉厄姆所说:记忆是思考的残留,完成思考后,知识自然而然就被你内化了 ~
万物互联的时代,大多数场景下,对于那些不必要的死信息,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系统,统统放入外脑之中随用随取就行了 ~
总之,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关于学习资源的分配就是:我们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思考和链接上,而不是用在该怎么记住它们上,那些你没有经过刻意去记忆,但是却记忆下来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它们就是你思考后的副产品。
好了,到此为止,记忆力系列就此结束,下面我们把全篇文章总结一下 ~
小结一下
一:什么是记忆力?
记忆力 = 记的能力 忆的能力【编码 提取】
二:我们是如何记住一段信息的?
① 通过感官获取信息,把信息编码在脑中建立表征
② 编码方式决定记忆的强度,表征越清晰,记忆越深刻。
三:那么如何记的更加深刻呢?
决定【记字诀】的有三板斧
1.高集中
2.强刺激
3.有逻辑
四:我们为什么会忘掉一段信息呢?
只要入了我们大脑就不可能忘掉,它只不过是被大脑隐藏了。
五:我们是如何回忆起来的?
决定忆字诀的是【提取线索】和【提取强度】。
六:如何做到终生难忘?
从【提取线索】和【提取强度】来说也是三板斧
1.做连接
2.场景化
3.高重复
七:有哪些高效实用的记忆技巧?
市面上所有的记忆技巧的底层原理都是来自于六板斧混用的结果,掌握了六板斧,任何纵横这些技巧。
八:为不记忆正名
① 记忆技巧的效度取决于知识本身,对死板的知识最为有效,但是对于构成底层能力的高迁移性知识则近乎无效。
②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思考和链接上,信息会被自然内化,没有刻意记忆但是却记住的信息是最珍贵的。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下面给你分享一套我实践多年的方法论,拿去就能落地,全文 5000 多字,非常详细的告诉你如何拥有无穷的执行力,运用到极致,可以助你完成任何你想做的事,看完理解后保证你做事能力大增!!!看完没效,过来打我!!
我做事的持久度可能令很多人咋舌,我从 15 年初开始写日记,日耕不辍到至今,大概算了一下写了 500 多万字,什么概念呢?粗算了下,相当于 9 部曹雪芹《红楼梦》,10 多部司马迁的《史记》~
除此之外,工作之余我每天的训练还有健身、钢琴、小提琴各种乐器、阅读、演讲…..甚至我的生理需求都是按日期排的,只要我想做的几乎没有一件是半途而废的,朋友戏称说我就是被钉在**钟表上的人~
**我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我意志力强?
天生比人自律?
出家不问世事了?
被阉了?
都不是!!
我没有啥了不起的,和大家一样都是充满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这一切都只是得益于一套顺从身体规律的科学方法论而已,下面是老常本人多年实践心得,可直接拿去用~,分享给你,你品**品成色如何~
这套做事的方法论,老常**称为「五环执行法」,就是从我们本身角度为侧重点的一套做事方法论。
那么这是个啥东西呢,下面,我给你逐个介绍~
一. 引导大脑,每日任务计划务必精确
什么意思?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会,当你有事情在做,忙碌一天后,你会发现过的好充实,比如中考冲刺的那段时间,但是一旦这件事情完成了,比如考完试了,原本每天该用来忙碌的时间突然空出来了,或者长期没事干,你反而感觉好空虚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指引和启发,如果你不主动的给它安排任务,它就会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无聊,没事干,但是人又不能在无聊中度过,于是为了打发空虚感,时不时的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最终在抖音快手,游戏等中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
让大脑知道下一步该干啥,是一切做事的前提,这一点游戏公司做的就特别到位,它会给你安排一个个非常清晰明确的任务,始终给你的大脑安排一条线。
试问,如果我们玩游戏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会发生什么?
它立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我们看的电视剧也是一样,主人公都是有一个件事要做的,如果主人公没啥事干了,剧情也就成了流水账了~
所以,想要让我们的目标必达,把每日计划部署的精确是执行的第一前提,最好部署的像游戏任务那样,精确明确,难度适中,始终给大脑一条线,这是目标必达的前提基础。
那么如何做计划,以及如何安排计划呢?
关于这个话题,这里边的道道很多,不是今天主题的重点要讨论的,关于这一点,我改天另写一篇文章详细讨论,这里先按下不表~
好了,想要目标必达,你单单有了明确的计划安排还不行,这只是第一步,你还需要一些助推~
二. 助推
那助推又是个啥意思呢?
助推有两点,第一点:从我们自身思想入手,来增加做事驱动力,第二点:则是让环境影响我们,来加强做事驱动力,下面我们挨个介绍~
首先,什么是思想助推呢?
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不要被洗脑二字吓到了哈~,
这里的洗脑说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知心理学早就证明,态度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态度,洗脑就是用态度去影响行为的改变。
那么如何利用思想助推,来加强做事动力呢?
简单说就是从做事的积极面和不做事的消极面给自己做事赋予意义。
什么意思呢?
老常是这么用的,我如果确定要做某件事,我就会给自己列做这件事的三大愿景和三大痛点。
愿景就是从做事的积极面给它赋予意义,比如,坚持健身,我就给自己疯狂灌输自己八块腹肌的样子。练习小提琴,我就畅想站在舞台发光的样子~
而列痛点则恰好相反,这是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影响意识,来促使自己态度发生变化。即充分的去反思:如果不练习这件事,不改变这件事,会发生什么?
比如:继续屌丝,找不到对象、被人唾骂,鄙视等等,这些痛点很多,诸如贫穷、屌丝、自卑啊等等,太多太多了,每个人都总有几件足够让你痛的点,把它们拿出来,利用上~
如此反复的从正反两面,给自己灌输和洗脑,强化做这件事的意义,让这个目标彻底在心底扎根,甚至刻骨铭心,当到达一定数量级,你的潜意识就会自然接受它,爆发出无穷的内在驱动力,最后达成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你看到这里,可能想到了成功学那套,觉得没用,假大空~
错,大错特错,思想助推之所以对你没有用,是因为你并没有走心,没有从心底感受到愿景的极乐,和痛点的极痛,仅仅是走了个助推形式,并没有做到数量级的灌输,所以就成了假大空的鸡汤了。
而且思想助推的方式非常有讲究,绝对不是在那干畅想,切记去搞一些假大空的畅想,比如暴富,迎娶范冰冰…等等,这不叫助推,这叫妄念,做白日梦。
思想助推一定要和当前要做的事情相关的,而且是切实可以触动自己思想感情的场景。
比如,我在学习小提琴的时候,我就会畅想我站在台子上演奏小提琴的样子,沁人心脾的琴声顺着我舞动的琴弓四处飘去,拥有了它,我仿佛就像是拥有了全世界…,所以每次我都能基情满满的去做那些枯燥的单音练习~
所以,如果你要做某件事,仔细的去按照愿景和痛点这两方面去给做事赋予意义,而且是重大意义,甚至是多重意义,把这种思想意识注入灵魂,让潜意识和理性意识并用去影响你的行为,从而创造出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如果你不相信思想的力量,可以联想下那些被传销组织洗脑的人,态度改变,威力惊人哦~
以上讲了什么是思想助推,但是仅仅是思想助推还不够,我们还需要配合环境助推并用。
那什么是环境助推呢?
所谓环境助推,就是主动设计让自己可以长期、稳定、持续执行的环境。
什么意思?
比如,我刚开始意识到要看书学习,那个时候老常还在工厂,和工厂的人共用一间宿舍,每到下班,他们张嘴 Cao,闭嘴 Cao,一起打游戏,KTV….,在这种环境下我发现我根本看不下去,我也被他们引导的和以前一样玩游戏,买的书落了一层灰….
意识到自己不对劲后,我就搬出了宿舍,去附近租房子住,把小屋子里布满书,没有电子产品,回到屋里,就仿佛进入了一家图书馆,你说在这种环境下,我会干嘛?分分钟就开始读起了~
这就是主动设计环境,远离干扰源!!
为什么呢?
一个想要减肥的人,如果在充满美味食物的场合工作,他就很难减肥。
如果你手机或电脑里随处都是 A 片,不时的就弹出情色广告,H 色小说,你就很难控制不做点啥。
同理相反,想要提醒自己多喝水,那就把水杯放到眼前,扫一眼就能看到它。
如果一个想减肥的人,远离美食,整天泡在健身房里,他就很难不瘦下去。
…..**..
所以你永远都不要低估环境对你的影响,你身处的环境,是影响你能否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素,好的环境设计会助推你养成好习惯,而糟糕的环境,甚至还会让你养成恶习,根据你的目标主动的去设计利于你达成目标的环境,沉浸在该环境中**…..
除了上面看书的例子,我生活中处处都是被设计的环境助推的场景~
我知道王者荣耀等一系列游戏就是为了让人上瘾设计的,直到现在我都没开过王者荣耀账号。
我知道我的手机微信等各种消息会影响我的注意力,我就一律屏蔽,消息统一处理
……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同理,你想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很简单呐,把你的生活场景布置成最利于读书的环境。
比如:安静的单间,摆满书的书架,一张温馨的书桌,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总之一切适宜读书的环境,当闲暇的时候,一个人安静的坐在桌上,望着书架上的书,你总是要干点啥吧…..
你看,这就是环境助推的威力!!!
好了,到了这里,我给你介绍了『五环执行』的引导和助推,但这还不够,你还需要一些监督。
三. 监督
什么是监督?
其实监督也是助推的一种,只不过它的威力最直接,所以非常有必要单独聊聊。
这里说的监督不是说让人看着你,拿着鞭子督促着你,而是利用人性中「承诺一致」的特点,主动给自己创造一种类似监督的效果。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我们都怕被打脸,被打脸了就很尴尬!!!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在远古时候,如果一个人当众许下承诺,但是却完不成,则这个人就会被部族嫌弃,认为无能,没用,他的结果很可能会被部落遗弃,丧失交配权。
而这种现象在男性面临女性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往往男人对女人求爱的时候,会展现出极强的承诺和担当,可以说承诺一致就是基因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注入的一道做事极强驱动力的因子。
你看,既然承诺的威力如此巨大,为何不加以利用呢?
下面给你举个老常本人的例子~
老常刚开始健身的时候,害怕像之前健身那样坚持不下去放弃….
于是我就利用了这种力量,在 QQ 空间直播立誓,每天发训练打卡日志,在那里边都是我的亲朋好友,说实话,中途执行的过程中,好几次都想偷懒放弃,但是为了不打脸、丢面、抬不起头,老常咬牙死挺坚持下来了,完成了承诺。
就是利用这个动作作为启动式,开始逐渐形成习惯,现在这个习惯早已经形成生活的一部分,不执行都吃不下睡不着了,现在老常已经是八块腹肌男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决心做某件事,比如训练写作、演讲、健身,等任何东西…,你都可以利用这种力量,采用打卡式,如果不是特别隐私的东西,老常建议你尽可能的让熟悉你的人都知道,一旦开始,保证你停不下来。
但是要注意掂量自己能力哦,不要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否则一旦骑虎难下,真的会扰乱生活秩序的,得不偿失哦。
四. 马上行动意识
马上行动意识是个啥东西呢?
就是在我们真正要执行做事,在你想偷懒,脑中的天使与恶魔正在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利用一些引导让天使占据上风,从而真正去执行的策略,做到马上行动。
这一点可采用老常之前分享的,『最终幻想』和『最终动作』这两招,感兴趣可翻看前文,这里不进行赘述了。
五. 事后鼓励
事后鼓励是个啥意思?
意思就是:当你完成一件自认为需要所谓「意志力」的事情后,一定要充分的享受那种充实带来的满足感,把这种 「爽感」 尽可能的放大。
嗯,为什么这样说?
道理很简单,你可以思考下为什么我们对做爱乐此不疲?
因为爽,而我们感觉爽的来源就来自于多巴胺充分的分泌,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它就不会分泌,但是如果吃了顿美餐,它就会开始分泌,让你吃的感觉贼爽~,于是,下次饥饿的时候,你还会去吃。
爽是进化的产物,爽是基因镌刻和催动人做某事的最佳动因,这种机制鼓励生存和繁衍,所以被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这种「积极的体验」会为你下次行动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知道大熊猫为什么面临灭绝么?
因为它们对「性」失去了兴趣。
很多人做完了一件难做的事情后,虽然也很高兴,但是往往都很佛系,有的人甚至很苛责自己,觉得做得还不够好,当然这种复盘意识我是赞同的。
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完成了一件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情后,一定要进行精神赏,充分的享受完成做事的成就感,甚至你可以发朋友圈装逼,来加强这种成就激励回路,为下一次执行铺路,如此催动这个循环,配合上面的招式,做事就会从枯燥,变成喜欢、投入,甚至沉浸其中….
比如,老常经常健完身以后在镜子旁自我欣赏我的八块腹肌,哈哈,比较变态,我的自我欣赏是手段不是目的哈~
总而言之,这种极强的身体本能你都不去挖掘利用,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一点游戏公司利用的很到位,每次完成任务后,都会立刻给你奖励,送上游戏币、宝箱、装备等,让你充分享受完成任务的喜悦,然后马上弹出下个任务,让你继续下去…..
同理,想要制止某件事,就是在某件事完成后,削弱成就感,加大自责感,比如打灰机上瘾等等,等完事后,去用心体会空虚,寂寞冷,为下次再想干,留下心理阴影~
当然这里是举例子,小打怡情,也不必太苛责自己哈~
以上,就是『五环执行』的精髓,是老常本人实践总结出来的产物,我从不相信什么意志力这样假大空的词汇,一切优秀的执行,都是来自于顺从身体规律设计的结果,而不是靠着所谓的意志力硬撑。
路已经指给你了,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把这五个方法琢磨透,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按照上述五个原则去做设计,催动它,威力无敌!!!
有人说你这样太累了吧,人生还有啥意思呢?
其实我告诉你,当你真正做到了,你不仅不会感觉累,反而会乐此不疲,借用 KEPP 一句话:自律给你自由~
当你做到可以随意的操作你的意识,朝你想去的任何一个方向走,而不是让它反过来操控你,就意味着你真正的控制和支配它了,你就自由了~
没体验就共鸣,那种感觉,只能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把上面内容总结下~**
小结一下
五环执行法**
**
1.引导 大脑需要被引导,需要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不然就会无聊。
2.助推助推有两种,思想助推就是给要做的事情赋予重大意义,加强内在驱动力,而环境助推,则是主动设计利于做事的环境,从而让环境助推执行。
3.执行立刻行动可采取最小动作和最终幻想策略,让天使打败恶魔。
4.监督 利用承诺一致,动用社会力量加强动力。
5.**鼓励
做完事情充分享受成就感,为下次做事铺路。
**
本文复习**导图
你可能知道做计划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排它,结果就是计划定的倒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但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制定的计划是无效计划,说人话,就是没什么卵用的计划,白给。
那什么是有效计划?我从执行的角度,给你一个一看就懂,可落地的定义 ~
1. 计划的安排必须符合人性,它不能反人性,必须是能执行下去的。
这个没啥疑问吧,如果你制定的计划无法落地,一切都白搭。
至于反人性的计划是什么,这个我们一会下面说 ~
\2. 事项梳理的像路线一样清楚,我们永远都知道下一步该做啥。
也就是说,好的计划是不会让我们出现没事干,无聊发呆,不停的去摸手机刷抖音快手等,打发时间的情况。
\3. 好的计划,一定是少思考多执行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的是规划,不是计划。
很多人每天单单的做个计划就费姥姥劲了,还不够折腾的。事实上,我们不需要每天在做计划上本身浪费太多时间,而是要把时间用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最好是做到不需要花时间去做计划,就能做到胸中有计划。
总之,只要你的计划符合以上三个标准,就是有效计划。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老常,大道理咱都懂,但是如何做到你说的那三个标准呢?」
好的,下面咱就上干货,一步步手把手带你做出有效可执行的计划 ~
如何做出有效计划?这里,我给你送上做有效计划的三板斧,首先咱先来聊聊第一板斧 ~
1. 有逻辑的梳理计划
什么叫有逻辑的梳理计划呢?
咱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还原下,大多数人是如何梳理计划的 ~
嗯,我明天要把衣服洗了我明天还要看书,明天还要给家人打个电话还有,我明天要锻炼身体,对了,我需要把项目预案做出来还有,我领导还安排我去处理点别的事情…….
请问,你给自己梳理计划的时候脑中是不是这样?中没中枪?
妈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你累不累啊?
也就是说,你的这种梳理计划的方式就基本决定了你的计划执行不下去了,你脑子都是乱的,又怎么能保证执行呢。
那怎样做才能有效梳理呢?
熟悉老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有一套万能维度法,即所有的事都可以归纳为:(学习、工作、生活),嗯,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因为只有简单的东西,你脑子才不会乱。
也就是说,你梳理计划的时候:
从学习上,思考下明天要做什么?
从工作上,思考下明天你要做什么?
从生活上,思考下明天做什么?
如此你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有逻辑,而且还不会有漏 ~
好了,我们用这个万能维度来梳理下,你看看成色如何 ~
如此,一套走下来,怎么样?
缜密不?清晰不?
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有逻辑的梳理出计划,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在那苦思冥想。
但是仅仅通过「三维度法」搞清楚还不够,你还需要合理的把它们部署和打入到你的日程之中,要清楚的知道如何执行他们,以及什么时候执行他们。
那么如何部署打入呢?
我送你第二板斧 ~
2. 按照一天的时间维度划分,部署日程什么意思呢?
咱们先不解释,先来看个案例 ~
我不知道你做没做过类似于这样的日程表。
我上文说的反人性的计划指的就是指的这种。
这种把项目定死在钟表上的计划是最愚蠢,大错特错的,你看着好像很牛逼,但真正执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根本不落地!!
因为除非你真的是有非常具体的时间预约,不得不这样安排,比如:大老板的时间真的都是被助理钉在表上的,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我们是远远不到那个层次…
而且,这种死的东西会大幅度的加大你任务时间安排的出错率,还会出现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片倒的场景。
如此会极大的挫败你的信心,受挫后你很快就会回到想到哪做到哪的凭感觉做事状态,再去懒得去做计划了…..
所以它是反人性的,千万不要做这种愚蠢计划。
那什么是符合人性的计划呢?
当然是做弹性的计划安排。
那什么是弹性安排呢?
所谓弹性计划就是说:不要把要做的项目固定死时间, 而是要把你一天的时间分成块,把项目打入对应时间块中,留出极大的时间自由度,以块为单位去执行完成。
以上说的抽象,不是人话,我直接上案例,告诉你我是怎么用的 ~
我每天的日常时间是:早 6 晚 11,然后我会把这一坨时间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你看都包括了吧 ~
然后我就把上面梳理好的事,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填入到这五个时间段,比如早晨部分是 4 件事,我只需要在这个时间区间完成这些事即可,至于执行次序,和执行时间,完全根据我当下情况自由安排。
你看,我这个计划表,除了有一个有明确时间要求 2:30 的事项,其余完全没有时间要求,也就是说我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由的安排调度这些事情。
你看,这样一安排,日程表清晰不?落地不?
你看到这里可能会问:「老常,你说的不对啊,那时间块里的项目应该先做那个呢?万一有些项目非常重要,而有些项目则没那么重要,你怎么处理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就是说当你把日程项目打入计划表中后,还不够。
你还需要给日程表进行重要级排序,确保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那么如何排序呢?
这就要用到老常上篇文章分享的原则了,用四个符号,给表中的每件事情打上执行优先级。
这样排序后,你就知道了事情的轻重缓急了 ~
以上为了做演示,我把表中的项目填的比较多,事实上,类似于午睡啊,早餐啊,健身啊这些东西,根本就用不着上计划表,我填进去只是为了便于你理解。
也就是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每天需要上日程的事情就这么几件,其余的都是到点执行,他们早就形成了规律的习惯。
把日程表精简和确定优先级后,就会是这种效果 ~
怎么样,精简不?一目了然不?清晰不?
以上你知道了做有效计划的两板斧,下面,我们来聊聊最后一板斧!!!
3. 固化有规律的任务这点老常讲统筹方法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所谓有规律就是:「那些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 ~」
比如生活上的:到点吃饭、刷牙、健身等等…..
学习上的:看书、练技能…
工作上的:做表、做预案、培训、复盘等等….
你仔细的反思下你的生活,把这部分项目梳理出来,然后给它标准化,尝试把他们固定在一个时间点上去做:
比如,我把健身的时间安排在晚上 9:00,在健身日的时候,我都不用做任何考虑,到点就执行就完了,我也不用思考,我这段时间该干嘛,而在非健身日我则把这部分空缺出的时间,用于写分享文章,而晚饭后的时间半个小时用来练琴等等,这些都是必修课。
等规律化以后这些必修课,就不需要上日程表了,你在梳理计划的时候,只需考虑新加进来的项目即可,如此可以达到秒梳理,秒部署,秒记忆的效果,玩到极致甚至计划表这一步都不需要了哦,一切了然于胸 ~
以上做出有效计划的三板斧已经告诉你了,但是你可能还有疑问,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日程被一些特殊因素打乱了怎么办呢?
当计划被打乱了,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计划被打乱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
当计划被扰乱的时候,你前面做的优先级排序就相当重要了,如果当前的事情是重要且紧急的,就按照上文所说的艾维做事法的原则,全力去攻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其他项目受到影响,也不必焦虑,因为你做的是最有价值的,一切都值得。
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想在被打乱后,尽可能的完成任务怎么办?
老常是这么处理的,我本人的健身日是(周 1、3、5、7),假如因为公司聚餐等特殊情况,导致我在周一的健身计划没有完成,那么我就会把健身任务移到周二补上,如此整体计划都是完成的。
即使是实在没时间补上,老常告诉你:一天不读书也不会死,一天不健身也不会死 ~~,潇洒些 ~,后续的完成就好啦 ~
总之,反人性和让人痛苦的计划是不会长久的,按照人性规律去设计,不必事事苛责自己,留出一定的可变空间,有张有弛,无比舒畅 ~
最后,来点小推荐吧,很多人喜欢用软件去管理,这里我也推荐个相对不错的日程安排的软件『ITODO』(非广告),想要更简单的,滴答清单等也可以。
前期可拿它辅助列日程,不过老常不建议依赖软件哦,这些都是形式而已,我早就不用这些了,遇到需要备忘的就直接有道云伺候,因为在我看来,把项目打入软件本身就很浪费时间 ~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来把上面内容总结一下 ~
小结一下
什么是有效计划?
\1. 符合人性,让人不至于作呕
\2. 任务梳理清楚,部署合理
\3. 列计划不费事,效率高
如何做出有效计划?
\1. 用「三维度法」梳理计划
2.「用时间分块法」和「打上执行优先级」来部署日程表
\3. 固化项目,简化日程表
本文复习导图
如何快速读懂一本书?给你分享一个,我亲身实践多年的主题阅读法,别说榨干一本书,运用到极致,一天榨干 10 本书都没有任何问题 ~
全文共 4000 多字,内容非常硬核,需要你集中注意力阅读,建议先点赞收藏,以供随时翻阅 ~
什么是主题读书?
所谓主题阅读,用一句话解释就是:让所有的书为你的问题服务。
主题阅读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须有一个问题或目标。即,我们常说的 「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什么是问题意识呢?
假设你要追一个妹子,但是你的竞争者很多,你想要在这些竞争者脱颖而出,赢得女神芳心,哎,这个时候就产生了问题。
你可能会问:
如何赢得女神芳心?
在这么多竞争者我该如何脱颖而出?
如何和女神搭讪,互动建立联系?
和女神在一起的时候聊什么,以及怎么聊?
如何和妹子约会,怎么约,在哪约?
……
当你脑中有了这些疑问的后,你就完成了主题阅读的第一步,即:问题意识。
这个时候你的阅读就会有一个非常非常清晰的指向,你阅读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了你「怎么赢的女神芳心」这一个主题服务。
那为什么读书要带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意识读书有多可怕?
随便举一个我们几乎都经历的事情:为啥从学校学完,进了社会后,才发现学的大部分东西没啥卵用?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都不知道为啥学的,将来能用在哪,以及现在和你有啥关系,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开出啥花来?
认知心理学早就证明了,没有 「问题」 的学习,是最最最差劲的学习方式,应试教育之所以久被诟病,就是在于此,一旦毕业了就全部还给老师了。
但是,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问题和目标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习就会完全不同了。
比如,工作不好找,而你业绩极差,马上面临被开除的命运,想要避免被开,你就会把心思全面集中在:如何提升你的业绩这个问题上,你就会全神贯注的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此时你对知识的吸收是绝对非凡的。
读书更是如此:有问题意识和无问题意识的读书效果,能造成天和地之间的差距 ~~
我以上说了 「问题意识」 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训练掌握 「问题意识」 呢?
我这里推荐给你一个思维模型『黄金圈』,让你快速的掌握 「问题意识」。
读任何一本书的前都要过一遍黄金圈,即,what 是什么、why 为什么、how 怎么做。
比如上本书《影响力》,我们按照黄金圈的标准很容易就可以问出几个问题?
waht:什么是影响力?(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why:为什么要锻炼影响力?(知道为啥是这个样子的,以及它的作用,和你的关系,以及对你的用途)
how:如何锻炼影响力?(知道如何掌握它)
这个是最基础的黄金圈的使用方法,仅仅问出这三个问题,你的 「问题意识」 基本就被树立起来了,但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加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加强
所谓的问题意识的加强就是:当你问出了 what、why、how 后,你先尝试自己去回答这三个问题,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在给学生讲课的老师,或者给投资人讲解搞融资的创业者…..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或许根本就没法回答,脑袋空白,或即使能回答,回答的点也会非常的稀碎,此时,你对这个主题的好奇心就会升起来,你就会想去寻找答案。
当这个「困惑」扎根在你心里以后,你就可以出发了,此时读书的感觉,就像是允许你开卷考试了一样 ~
当我们脑中已经建立起了 「问题意识」 后,我们如何展开主题阅读呢?
这个时候就来到我们主题阅读的第二个模块:建立对问题的感性认知。
二:建立对问题的感性认知什么是建立对问题的感性认知?
一句话说就是:对你要研究的主题,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或框架。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比如你想要追妹子,但你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啊,这时候你就需要对于「追妹子」这件事有个基本认知。
比如知道追妹子大概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项,诸如:如何先认识妹子、要微信,搭讪、聊天、互动、约会等等。
那么如何建立对「追妹子」这件事情有个基本认知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各大平台上直接搜索,找找攻略啥的,或者先找一本基础的扫盲读书,市面上有太多太多这类的入门书了。
PS:以下图片仅作演示用,本人对该领域没有啥深入了解 哈哈
就这样,简单走这么一圈,你就对「追妹子」这件事情有了一定认知了。
有了这个基本的概念以后,你的 「问题意识」 会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走完了这一步后,你才算刚找到门,入门都算不上,通过这一步,让你的脑子里充满了针对性的问题后,我们就需要进行 「深入研究」 了,开始慢慢滴通往大师之路。
三:深入研究那如何深入研究呢?
我们看三国的时候,有一回,曹操纠结要不要杀刘备,这个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曹老板把所有能回答他问题的谋士召集了上来 ~~~
同理,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也要把我们的 「谋士团」 全部召集上来 ~
① 找主题资料:穷尽信息源
根据我们前面建立起的问题找资料:无论是图书、视频、课程、论文,或者有经验的人,只要是这个主题的一切,我们都要尽可能的涉猎。
该领域下的大师、权威学者,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 「军师、谋士」,让他们为我们的问题服务,我们也当一把曹老板 ~
但是要注意的是,人生苦短,大家时间精力都很有限,对于一些垃圾我们是不需要碰的,我们这里针对的是经典,高价值的东西我们是必须要穷尽的,那么如何找到经典呢?
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文章《四步告诉你,如何选出有价值的书?》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赘述了,如果你没看过这篇文章,可以稍后点进去了解。
当你已经找出有关主题的经典书后,你就可以开始进行主题阅读了,那么如何进行呢?
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阅读方法论,只不,这次我们把它们全部结合起来使用,四个阅读层次并用。
② 四个阅读层次并用
╋ 1:快速过书
把之前文章提到所有的阅读方法论,融入一体,以主题为单位,开始为「目的」服务,四个层次并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把他们融为一体后,你就会进入最高境界的读书境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高手一年可以读上百本书,他们并不比你时间多,或比你多只眼。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阅读都是为了一个 「具体的问题」 服务,同时读 3-5 本,甚至还有一些高手同时阅读几十本书,你试想下这个效率如何 ~~
除了四个层次并用的阅读方式外,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你还需要把读出来的东西建立知识框架,始终紧跟着主题。
╋ 2: 建立框架
我们前面聊到了黄金圈,通过黄金圈的嵌套,你很容易就建立一个关于该主题的完整框架。
还是拿上面提到的《影响力》这本书为例子 ~
看过书的同学都知道,作者定义的《影响力》底下有很多原则构成,比如:「权威、互惠、稀缺、承诺和一致性、偏好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意的拿出这些原则,再次用黄金圈嵌套,一层层往下追。
比如再拎出来 「互惠」这个原则,进行黄金圈嵌套 ~
what:什么是互惠?
why:为什么互惠会影响人?为什么要学习互惠的原则?……?
how:如何应用这个原则?有哪些应用场景?
你就这样通过黄金圈的嵌套,不停地盯着某个模块的某一个问题,持续往下追问,不知不觉的你就把问题的框架拿下来了。
当你通过以上提到的,建立起框架以后,接下来又当如何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我们接触过的多个知识框架进行重新整合和整理。把获得的零碎信息,用更具有逻辑关系的框架整理出来,打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③ 整理框架
比如上图的影响力的框架,我们就可以把它纳入到我们已经有的框架,打入到你已经有的知识体系中。
通过以上层层步骤以后,你基本就可以解决你最初的问题了,但是如果你还想对问题有更输入的理解和见解,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④ 持续深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假如还是你要追一个妹子,书中告诉你,要给妹子送花,要会哄妹子 ~,你单单知道这一点是不行的,你还需要知道,为什么要送花,什么时候送、以及以什么方式送……
否则冒然下手,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你就有乐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你还想对问题了解的更深入,你就绝不简单接受作者给出来的方案,而是要不停的往下追问,直到搞清楚 what、why、how 为止 ~
比如,你对 「男女之事」 比较好奇,那么你就可以顺着这个问题一直往下深入,到社会学到人类学,到生物学的进化论,到历史文化,哲学……
你把所有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穷尽,提炼,升华,直到把最底层的原理给挖掘出来。当你涉入的足够深了,恭喜你,神功大成了 ~
⑤ 主题阅读中的分析阅读:交叉阅读来验证框架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决不可轻信一家之言,要把上一篇文章讲的 「批判性思维」,贯穿到整个阅读过程。
对同一个议题,当你深入的足深后,你就会经常发现,其实大师们也都是针锋相对,互为冲突,找到完全不同视角的论述,把他们综合到一起,你就会对这个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所以在阅读的任何阶段,都要具有极强的批判和挑剔意识,我们通过大师来批判大师,大师验证大师,大师完善大师,让大师帮助我们搭建和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OK,到了这一步,如果你对某个主题走完了以上步骤,恭喜你,你已经是半个专家了,而要想成为该主题下 「专家」 我们还需要走完最后的步骤。
四:用作品完善框架:主题意识没错,最后一步就是对你研究的主题,写一篇高标准的论文,或者出一本书,做出一门课程去教给别人,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这个过程会重新构建你对该主题下的知识,会让你具有极强的系统意识,你肚子里到底没有没有货,此时一测便知。
当你成功输出了作品以后,并且能获得他人以及该领域的大拿认可后,恭喜你,你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了。
但无论如何,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需要去落地的,去反复的刻意练习的,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贴合去刻意练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这才是大道。
最后
如何拥有旺盛精力?整篇文章可以帮助你解决以下问题:
\1. 每天感觉浑浑噩噩,无精打采,做事效率低?
\2. 做事不持久,三秒,分分钟感觉到疲劳?
\3. 感觉身体莫名其妙被掏空?
\4. 如何最有效率的管理精力?
下面正文开始……
很多人提起来精力管理,就会往各种高大上的词汇去靠:什么你要自律啊,养生啊,有目标啊……
老常就讲究实用,咱不整那些不落地的鸡汤,咱们从本质出发,来告诉你什么是精力管理 ~
精力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用最落地的话说,精力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调用你的身体能量,让你做事更持久,更有战斗力,而不是像 XX 一样,三秒就完事了 ~
也就是说,我过去只做一件事,身体就虚了,但是通过精力管理后,我能做三件、五件事,依然还能金枪不倒,精力旺盛….
这就是精力管理,不扯闲篇,就这么简单粗暴。
好了,通过以上,我们定义了精力管理,那么问题来了 ~
如何长时间的金枪不倒?
我通过多年实践,把它们总结成两个点,即:用好你的精力存量 和 创造你的精力增量,你就能达到金枪不倒,精力旺盛到令人发指的状态。
那什么是用好精力存量,和创造精力增量呢?
下面,我分别给你介绍下,你请上眼 ~
\1. 什么叫做用好精力存量?
所谓用好存量说白了就是:利用好你本来就有的能量,通过调整做事的方法等方式,让你本来就有的精力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就是用好精力存量。
比如:你的体力可供你跑 500 米,如果你上来就死命的跑,估计你跑 100 米就歇菜了,这就是没有用好你这 500 米的体力存量。
但是你通过方法技巧调整你用体力的方式,用快跑慢跑结合跑,你就可以用 500 米的体力,跑出个 1000 米来,这就是用好了存量。
\2. 那什么是创造精力增量呢?
所谓创造增量就是:通过调节生活习惯等方式,改造自己,告别过去的弱不禁风,让你能有更多的力量,去战斗,这就是创造增量。
同样拿上文举例:我们可以通过更换更好的跑鞋和其他跑步设备,让自己跑的更舒服 ~
或通过日常训练,让自己的体力更持久,增加能量,如此比原来多出来的这部分体力,就可供你跑的更快,更远,这就是创造更多增量。
再给你一个形象的类比:用好存量就是,把你从一颗小豌豆,变成机枪豌豆,而创造增量,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你架上几台机关枪……
而当你知道了如何用好你现有的精力,和创造更多的精力后,把他们结合起来,你做事的战斗力,就如下图…..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想要让你精力旺盛,做到金枪不倒,就是要用好存量,和创造增量。
那么如何做到呢?
下面,我会给你分别介绍,首先,我们先来聊聊如何把你现有的精力存量用好 ~
一:如何用好精力存量?关于如何把精力存量用好,我给你两种方法,我们下面逐个介绍 ~
1. 区别用你的精力
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因为你的精神状态,不是像小猴滑滑梯一样一天到晚都是平稳一样的,而是更向是小猴做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的。
也就是说,无论你多虚,你的一天一定会有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敏捷的时候,同理,无论你的精力再旺盛,你也会有最虚最疲劳的时候。
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我说的区别用力是什么意思了。
即:找到你的精力周期,摸准你注意力最旺盛,思维最敏捷的时候,把它们用于做最需要动脑子的活。
而对于状态没那么好的时候,则去做一些相对轻松点的活 ~,如此有张有弛的安排,让精力和计划高度匹配,效率最大化 ~
如果你摸不准你的精力周期,把你最牛逼的时候,送给打游戏、刷抖音,那你简直是暴殄天物好么。
好了,那问题来了 ~
那么如何找到你的精力周期呢?
我就以我自己举例子,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日常作息是:早 6.00-晚 11.00,然后我就通过观察我每个时间段的精神状态,把他们分成如下几块…..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通过反复观察,我发现完成清晨的所有事做到工位上工作的时候,也就是:8:00-10:00 的这个时间段,是我的思维最敏捷的时候。
我可以臭不要脸的说,那个精神状态,简直无敌,所以,我称为这段时间为王者时间。
而过了这个时间段,我发现我思维的敏捷度就会开始下降,脑子和身体开始呈现疲态,但是在这个时间段也还能坚挺一会,所以这样的时间段,我称为白银时间。
而过了 11:00 后,也就是到了午饭点前夕,我发现我整个人就会很糟糕,注意力难以集中,人困马乏,外加肚子饿,这时候只想吃饭休息,工作学习就别想了。所以这段时间是青铜时间,即最差的状态期。
而到了下午,通过午睡充能后,思维就会又开始活跃,挥去疲态后,到正下午,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会非常充沛,但是还是和王者时间不能比,所以我把这个精力周期称为黄金时间。
如此,不断的周而复始,我对身体的这种规律的掌控就会越来越强,精神状态尽在掌握之中…….
同理,你可以直接参考我的这种方式,确定你的作息后,通过观察你身体和头脑在那个时间段最活跃,而又在那个时间段最迟钝,把它们记录下来,找出规律,如果你作息稳定,只需几天的功夫你就可以找到它 ~
当你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你的精力周期后,你就可以把你的日程表的日程拉出,根据你的精力周期,和任务紧急程度来安排配合使用 ~
比如,我会在青铜时间,去做一些只动手不动脑的活,比如文章排版,或者购物、聊天等等,而白银时间则会去做点稍微动点脑的事情,至于黄金时间和王者时间,则去做最需要专注的事情。
如此,你对你自己的精力状态就可以了如指掌,把最旺盛的精力用到最高产出的事情上,而最弱的精力状态,用在处理不太重要的事情上。
当你的这种身体状态呈现出可掌控的规律性后,你的身体精力周期,会完全按照你所划定的圈来走…..,尝到过甜头的,都说顶呱呱 ~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用好精力存量的第一种方法,下面我们再聊聊第二种方法……
2. 避免注意力的损耗
什么意思?
所谓避免注意力损耗就是:当你做事的时候,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被打扰。
我们之所以感觉到精神被掏空了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不断出现,你的大脑需要不断在事情间切换,结果就是很快精力被榨干。
在之前的文章我提到过,大脑不是电脑,我们的大脑做事都是有启动成本的,你从 A 事切换到 B 事,就需要耗费大脑大量的能量,如果切换频次过高,你那点精力,分分钟就被你榨干了。
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过去的灯泡:如果你按下开关,让灯泡正常工作,这样灯泡的使用寿命会很长,但是如果你不停的反复开关,很快,你的灯泡就报销了。
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要一心多用,要专注做事,因为专注做一件事,大脑的能量损耗是最小的。
专注做事,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我不想在这一点上强调太多,这里你知道重要性即可,下面,我们把篇幅着重放在,最牛逼的专注状态是怎样的体验 ~
所谓最牛逼的专注,就是指你做事的时候精力耗费最小,效率却最高的状态,也就是进入心流模式。
那什么是心流模式呢?
所谓心流(Mental flow),是来自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全力专注于某事的一种忘我状态。
心流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你可以回想下,你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候,完全入戏的状态。
在那种状态下,你会忘记时间,忘记空间,忘记吃饭,忘记现实中的一切,你会进入场景中,和主人公一起冒险,大脑在持续高潮,这就是心流模式…..
下面我用 24 个字告诉你,我进入心流的感受 ~
我在某些时候,我甚至一度认为,那种感觉甚至比 XXOO 都爽 ~,哈哈,玩笑玩笑 ~
那么如何进入心流模式呢?
关于如何进入心流模式,因为话题比较大,限于篇幅,我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我改天单独写一篇文章,分享下我的实践心得。
当然,有阅读条件的同学,强烈建议你去读读米哈里的书,里边有系统完善进入心流的方法论,强烈推荐 ~
喜欢看纸质书的同学,可直接点下面入手 ~
好了,通过以上两个原则,可以让你有限的精力,得到最大幅度的利用,做到了用好精力存量 ~
本文复习导图
冥想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冥想这个概念,都感觉好高大上,仿佛像是某种神功,甚至有利益攸关者把其吹捧的过于夸张~
今天,我就结合无数研究论文,以及我本人的大量实践心得,来帮你搞定冥想~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冥想是什么?
我们看看,科普届的扛把子维基百科是怎样说的:
Meditation is a practice where an individual uses a technique —such as mindfulness, or focusing the mind on a particular object, thought, or activity –to train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and achieve a mentally clear and emotionally calm and stable state. Scholars have found meditation elusive to define, as practices vary both between traditions and within them.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简单给你翻一下~
冥想(Meditation )是一种把思绪、注意力集中当下某一个特定对象上个人训练。通过冥想,训练注意力、意识,达到精神上情绪上的一种清晰、稳定、平和的一种状态,学者尚无法对它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各大流派的做法均有不同。
所以冥想是什么?
1. 把注意力全部倾注到一个点上的,不进行任何思想活动的专注训练就是冥想。
冥想和正念的区别是:正念是指专注当下做事,你可以进行思想活动,比如专注写作,玩游戏等等,而冥想则是不进行任何思想活动。
2. 各大冥想流派的各种花样技巧太多,但是这些花活的最终指向都是:通过极度专注,去除杂念,把情绪、精神波动归零,回归平和、稳定。
你看,冥想的最终追求的是情绪和精神调节,通过冥想达到一种不喜不悲,心境平和的自然中庸的状态。
好了,你通过以上,你大致知道了冥想是个啥东西,那么冥想的作用是什么?
你可能早就听说过冥想的各种威力啦,比如:什么冥想治病、减肥、专注力、创造力、提高记忆力,海马体会变大啊,等等…..,科学也确实提供了实验的数据证据。
我不否认这些,但是这些都只是身体呈现的现象而已。
这就好比,你打灰机过多,会影响你气质、精神、身体健康、注意力、创造力,你抄写佛经会提升注意力、清理思绪…….
总之啥都能扯上点关系,各种各样的相关关系,你说不清的,咱就不去扯这些浮在空中的东西~
那冥想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
减压和调节情绪!!你理解了这个,你就理解了冥想的本质!!
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你试想下~
如果你经常处于思绪过重,情绪糟糕的亚健康甚至抑郁状态,你认为你的各种「力」会怎样,你的身体状态又会怎么样?
很显然,这种状态下,你的各种力一定是很 low 的。
但是如果你能经常保持心情自然平和,不易干扰,甚至愉悦,试想下这个时候你的各种力又会怎样?
所以与其说是冥想让你的各种力提升,倒不如说成是冥想帮助你卸掉了压力,调节了情绪带来了好心境。
而你的好心境让你的各种力上升了,即使你没有练习过冥想,你如果能保持心境平和愉悦,你的各种力也绝对不会差!!!
我以上说了这一堆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很简单:非常不建议你奔着提升 XX 力的动机去训练冥想,不要抱有训练了冥想就能各种力都 MAX 的期望。
明确训练冥想的目的,缓解焦虑,减轻压力、调节情绪,让你的心平静下来,这才是冥想的拿手戏。不然,你大概率是会走歪~
糟糕的情绪虽然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但是它对身体有极大的积累伤害,这些垃圾长期的累压在你心中排不出来,你想想你会是什么结果~
冥想就类似于一把扫把,及时的把这些垃圾移出去,去除了杂念,清空了大脑,你的思绪没有干扰了,情绪舒缓了,心境平和了,你的各种力就来了……切勿本末倒置~
好了,扯了那么多了,那么如何进行冥想呢?
我不喜欢各种复杂的起步式,老常就讲究实用,我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极简的冥想方式,适合一切懒的人、时间紧迫的人,去掉一切花架子,拿来即用。
1.你可以在自由姿势,任何需要冥想的场景下进行。
意思是你不需要像修仙那样,正襟危坐的像尊佛,你可以在飞机上、火车上、公交上、沙发上、床上、午休时间、工作疲劳时间,随时搞起…..
我个人的使用习惯基本是:午睡前夕,我会躺着冥想,工作疲劳,我会静坐冥想,晚上睡觉,我会平躺冥想…..
当然,冥想最好的效果就是安静的场景,我会在晚睡前夕进行一个较长的冥想。
2. 开始前利用白噪音辅助,更利于进入冥想专注状态。
心理学上有研究表明,人在极度安静的环境是会感觉不舒服的,有点自然的小声,反而专注效果更好。
所以,我建议你在冥想的时候可以放点白噪音辅助,这里推荐 APP【潮汐】,不错。
如果在工作场景,比较嘈杂,强烈建议佩戴降噪耳机,效果好的一 P~
3. 开始进入冥想状态
开始冥想的时候,闭眼,放松身体,开始集中注意力于一点。
我给你两种注意力集中一点的方式:
第一种就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注意力跟随呼吸轨迹,从鼻子呼入,缓缓下沉至小腹,小腹自然撑开,然后缓缓呼出释放气息。
注意力一直跟随这个过程,周而复始,身体没有一丝绷挂为最佳状态……
第二种则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点上,这个点可以是鼻腔、两眼间等,任何你感觉到舒服的位置,不去理会任何身体动作,注意力聚焦如下图(不必非要正襟危坐)~
两种都是不错的冥想方式,但是我本人更喜欢跟随呼吸式冥想,你可以自行测试,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式,自行体会即可。
确定了冥想方式,就可以随时开始了~,嗯,就什么简单~
下面我给你简单描述下冥想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你可作为参考~
刚开始进入冥想的时候,你会有很多很多杂念出现,这时候切记不要去接念头,这样很快它就会消失,如果克制不住接了念头,马上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或点上。
刚开始冥想的时候,基本都是在训练念头与注意力之间的拉开拉回战,周而复始,通过这样反复的拉锯,你会越来越不容易走神,最后你的注意力可以一直稳定在一个点上。
而真正入戏后,你的自我意识就会逐渐开始模糊,身体会感觉到空和轻飘,这个时候大脑处于最低功耗运行状态,意识处于半睡半醒,二者之间,仅有一丝意识。
冥想没有时间标准,一切以入戏为最佳效果,如果刚开始做可以先从 5 分钟开始,逐渐的往上去加,如果途中感觉到困了,嗯,不必坚持,只要你有条件睡觉,大胆放心的睡去即可。
冥想结束后,一切神清气爽,倘若新生……
所以,你还等什么,马上把冥想安排到你的日程上去,长期进行冥想训练,日积月累,你的心境一定会被你调教的非常平和~
如何不痛苦地早起?睡眠的重要性咱就不在这废话了,睡眠有问题,一切精力管理都完蛋,那么什么是好的睡眠,以及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呢?
我这里给你四个标准,你可以对照一下,如果你都 OK,那就说明你没睡眠方面的问题,可以出门右转了,如果做不到,请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1.睡的快:不会失眠,躺床上 2 分钟内就能睡着。
2.睡的深:中途非常不容易醒来,一炮到天亮。
3.睡的好:睡眠时间不冗长,能最尽可能的短的时间,获得极高的睡眠质量。
4.起来爽:起床后精神百倍爽,神采奕奕,不会出现白天睁不开眼的情况。
那么如何做到以上四点呢?下面上干货,手把手的告诉你如何做到以上四点~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获得高质量睡眠的第一点,如何做到两分钟内快速入眠~
一:如何 2 分钟内睡着觉?
想要快速入眠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点,第一点就是闭眼前的活动,第二点则就是关灯闭眼后的活动,你要你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我保证你分分钟睡着。
什么意思呢?
所谓闭眼前说的是,你在睡前都干了些啥事,比如,如果你在睡前,喝咖啡、嗑药、蹦迪、看剧情剧等高度刺激大脑的事情,我敢保证,你这一夜大概率会失眠。
而闭眼后则说的是,你闭上眼睛不能马上睡着,此时你脑子里开大会的场景,比如:你想起了你失恋,工作不顺利,被小人陷害,你感慨你的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或者你想起了你中了彩票,走上人生巅峰,总之,各种各样的念头,脑子一锅大杂烩,想着想着你就飘了,彻夜难眠……最后一夜完蛋!!!
也就是说,你失眠的核心原因是因为闭眼前和闭眼后的事没处理好!!!
那么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到快速入眠呢?
我给你两个方法:
1.睡前仪式
首先,我们先聊聊睡前仪式是个啥!!
所谓睡前仪式就是把身体调节到最适合睡眠的状态,不刺激它,让它犯困。比如,不要睡前作死胡吃海塞,喝咖啡、看肥皂剧,等高度刺激大脑的活动。
那么如何具体去做这个睡前仪式呢?
我一般会从四个方面去完成睡前仪式:
神马意思呢?
比如,我会通过健身,把身体的能量全部挥霍出去,然后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让身体放松下来。
我会在睡前 30 分钟,绝吃任何东西,把手机等电子设备扔的远远的,灯光调成暗暖色。
我会写一篇总结复盘日记,规划下明天的任务,清空思绪,让心灵了无牵挂。
最后我会在睡前去啃一部极困难的英文原著,去消耗大脑能量,自动催眠……
基本上,我仅仅是走了这么一个仪式,我的困意,倦意就已经非常强烈了~
你可以按照这四个方向去思考下你睡前有那些动作,然后把那些高度刺激大脑的活动全部滚粗,刻意的去安排一些容易让自己困的事情,比如,啃大部头,思考难题等等…..
这个仪式,你根本不需要耗费多大心思,你只需要有意识的避开一些刺激大脑的活动和安排一些让大脑疲惫的活动即算完成睡眠仪式,相信我,仅仅是这么一个仪式,就会让你的睡眠质量就会好一大截。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天天忙到吐血,那有功夫去搞这一套啊!!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个超级大杀器,只要熟练掌握它,即使你没有时间去完成这些睡前仪式,也能让你在两分钟内睡着,这个方法论,我感谢一生!!!!
2.两分钟入眠法
两年前我一直受到失眠的困扰,总之只要躺到了床上,脑子就开始开大会了,五味杂陈全来了,每次不折腾到半夜就绝对不罢休!
最终因为失眠的问题让我的生物钟周期完全溃败,白天的状态屌丝的一塌糊涂,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介绍了一个二战时期专门为美军空军设计的一种科学快速入眠的方法,可以让飞行员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甚至是在战火纷飞的场景下都能在两分钟内快速入眠。
根据我的亲身实践经验,只要脑子睡前没有经过强烈刺激,是绝对用不了两分钟的,如果训练得当,一分钟之内是绝对可以睡着的。
原书的步骤有五六步,说的很细,经过我的实践归纳后,其实它们就两步,让你一分钟学会!!
那么怎么去操作呢?
第一步:放松
闭眼,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放松上,开始感受身体满满的软下来。
放松的动作要领:呼吸平稳,注意力跟随从头部开始(额头、双颊、鼻子、嘴唇,整个脸部肌肉),依次向下~
第一个部位完成了,在第一个部位放松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部位放松,然后到肩膀,手臂,胸腔到腹腔,到下半身的大腿到脚趾,有意识的感受全面放松后的每一个部位的肌肉。
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不到一丝蹦挂,此时,你会感觉你的身子发飘,变软,开始变得轻飘飘的,意识逐渐模糊,最后沉沉睡去…..
这里边有一些很细节性的东西,就好比做爱一样,语言文字是没办法传递的,这个需要你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会和调整。
好了,经历过第一步放松后,如果你还没睡着,那么就继续走第二步,即:在第一步身体放松的前提下开始想象。
第二步:想象
关于想象这个动作,作者直接告诉了我们两个怎么做的的方法,他说:想象你身处在大海里的一帆独木舟里轻轻摇曳,以及温暖的席梦思里邂逅时光……但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这其中原理~
那么为什么要想象?为什么这个动作催眠?这个动作的内核是什么呢?
其实原理很简单:假设你现在迷路了,露宿荒野,远方不断的传来野兽的吼声,你可能随时 over,试问在这种环境下你能呼呼大睡?
同理,假设你现在处在你温暖的小屋里,正依偎梦中 TA 的怀中,你此时又当如何?
你发现,你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焦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是如果你确认你是处在绝对掌控的环境下,那么你就会没有任何焦虑,没有任何挂念,你的所有安全感都会得到满足,你也就容易非常甜蜜的睡去…..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我们天生就有一根极其敏感的神经,这个敏感的神经,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对外面的危险环境做出反应,但是如果因为烦恼事让我们这根神经绷的太紧,我们就非常容易失眠、焦虑。
而「想象」这个动作,就是在帮助你主动塑造安全感,它会帮助你放松这根紧绷的神经,告诉你的潜意识,你现在处在极其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这个时候,你就会放下你的一切戒备心理,这个时候你就会非常容易安然入睡。
但是:你要知道「想象」这个动作是帮助你放松神经的,千万不要想嗨把大脑搞亢奋了,仅仅留出一丝意识去告诉潜意识你现在身处的环境极其安全,你现在刻意非常快乐,可以大胆的睡去即可。
而且场景也不必过于纠结,只要让你感觉到极度安全舒适、甜蜜的任何场景都可以想象,比如,爱人怀中、飘飘欲仙的云端、总之一切可以然你放下所有戒备心,极度舒适温暖的环境都可。
好了,到这里整个方法论的心法我就都已经给你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了,据说美国海军的训练数据是两个周就可以达到 96% 的成功率~
老常资质比较愚钝,我记得当时我训练了差不多一个月吧,才做到一分钟内睡着的,可能你前期需要找找感觉~
虽然不能让你马上两分钟,但是一定可以大幅度缩短你的入睡时间,不妨今天晚上你就安排一波,测试下威力~(注意要配合上面的睡眠仪式哦~)
好了,通过上文,我们解决了如何睡得快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睡得深,睡得好呢?
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二:如何睡得深和睡得好!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做到顺势而为,就能睡的深和睡得好!!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找到你的生物钟周期,规律它,让它可以和你的身体调节系统达到最佳匹配。
以上说的很抽象,不是人话,我们直接进入一个场景来看:
试想下,如果你昨天凌晨 1 点睡觉,今天九点睡觉,明天 12 点睡觉,后天凌晨 4 点睡觉,等待你的结果会是怎样?
你的生物钟一定会被你搞的混乱,导致你在不该精神的时候瞎精神,在该精神的时候不精神,你对你的身体的掌控完全处于一种失序状态!!!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套规律的系统调控的,而主管我们睡眠的就是一个叫生物钟的东西,它非常有规律!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经过农耕文明几千年的雕刻,它在我们身体里早就形成了某种定式,它和我们的身体适配度最高。
我给你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如果你不按照睡眠周期进行,像是上面那样玩你的身体,就好比今天过夏天,明天过冬天一样,如此你的身体调节系统会彻底崩溃,分分钟你的身体就跨了。
相反,如果你给身体一个明确规律的指示,顺势而为,这就好比四季循序更替,交给自然之力,你的身体就会利用自然之力去调节它啦~
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到我们的睡眠周期,并且让它规律下来,给身体的调节系统一个明确的指示,你就能睡得香,睡得好啦~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如何确定睡眠周期和规律它呢?
老常送你三个实践方法,助你搞定,你的睡眠周期。
1. 确定自己每天要睡够几小时!
关于这个问题,你或许听说过八小时理论,以及 REM90 分钟周期循环理论,但是非常不建议照着死板的统计结果去执行~
因为有的人一天睡四小时就够了,而有的人则需要八小时正好,更有些人睡觉 10 小时都够呛,即使是同一个人,每个年龄的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它们之间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会全不相同!!!
科学告诉我们,睡多了不好,睡少了也不好,那么应该怎么找到最合适的睡眠时间呢?
老常送你一个基准线加减法,可让你清晰的知道你日常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
那么怎么操作呢?
首先,你先确定一个固定的上床睡觉点,比如晚上 11:00 准时睡觉,然后在 11 点上,往上加 6 个小时,即早晨 5:00 起,睡眠时间为 6 小时。
如果发现这个点起床的精神还不错,那就暂定 5:00 作为起床点。
但是如果你发现这个点起来后脑袋昏昏沉沉,这就说明睡眠不能满足身体需求,那么就以三十分钟为单位往上加。
把这个过程以周为单位去适应,通过这样不断调整去摸索身体的调节规律,反复拉锯后,你就可以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你的睡眠时间点。
我当时大约测试了一个多月把,六个小时不够,八个小时太多,正好确定 7 小时,不多不少,刚刚好~
通过以上你确定了你的睡眠需求点和作息表以后,那么你就需要进行最难的一步~
**
2.反复强化,让身体彻底适应它。**
以上的步骤都还是很简单的,规律作息的做大难点就是做到卡点,即:到了规定点就睡,到了起床点就起,只有这样,你的生物钟才会被完全定住,并呈现出规律!!
关于到点睡,你需要设计一些思想助推以及上面说的睡前仪式进行环境助推去做到,而到点起,一会下面有分享~
如此,大约坚持三个月,你的生物钟就会被调教的极其听话,你的深睡和浅睡时间都会被自然规律所调配的非常到位,起床后,神采奕奕。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怎么睡的快,睡的深,和睡的香,那么如何做到无痛早起呢?
三:如何无痛早起?
你可以先思考下,为什么我们早起是痛苦的呢?
经科学研究,我们的睡眠有四个阶段(入睡、浅睡、深睡、快速眼动),它们是成周期规律性运行的,醒来的过程都会有一个自然过渡期的~
如果你破坏了这个周期,比如被脑中,强行从美梦中拉扯出来,让你直接从深睡期间醒来,就会导致步子迈大扯着蛋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体会过…..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既无痛又能早起呢?
当然是根据我们身体规律,去主动塑造自然醒啦!!!!
你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困惑,怎么,这自然醒还能人为的造出来?
当然!!!
我当时研究这个话题真的是费了姥姥劲了,我根据我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三个方法论,这里分享给你,拿来即用,保证无痛早起!!!!
1. 塑造自然光唤醒环境
什么意思?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基因经过几千几万年的演化留在我们身体里的烙印,我们的身体对光线极其敏感,当身体感受到光线后,此时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减少,血清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各部分逐渐从熟睡过渡到浅睡,直到自然醒来。
所以光线是让我们无痛起床的核武器!!!
虽说自然日光是最好的唤醒武器,但是我非常不建议你只依靠它来叫你叫你起床!!!
为什么?
因为这丫的太不靠谱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冬天夜长昼短,有可能到了你设定的点了,外面还漆黑一片呢,即使你处在光线强的区域,但是如果碰上阴天等天气,或者屋子里看不见太阳,你照样歇菜,所以我是不建议纯靠太阳叫你,不靠谱的很,我已经替你踩过坑了!!!
那么怎么办呢?
当然是模拟日光啊,我自己上某宝买了个模拟阳光的灯,然后配上个定时电源,自动开自动关,效果好的一 P 啊。
现在网上还有还有专门卖这种设备的,避免广告嫌疑,我不做任何推荐,感兴趣的可自行搜索,我这里不赘述了~
好了,通过灯光模拟自然光,完成了第一个自然醒的环境,除了以上说的给脑门开光外,我还会配合第二个无痛醒来的核武器!!!!
2. 震动手环自然唤醒
手环有两个功能我觉得特别爽,第一个是睡眠质量监测,第二个就是震动闹铃,这简直是无痛起床的核武器啊!
它不像是闹钟那样用怒吼,通过暴力响铃一下子把你搞醒,而是通过轻微的摇动你的手腕,把你从深睡区缓缓的拉到浅睡区,直到你苏醒。
你可以给手环设置个时间,比如提前 10 分钟,让它轻轻的摇动你手腕,把你从深睡中,拉到浅睡区,把这招再配上上面的自然光唤醒,天天都是自然醒,谁用谁知道!!!!
同理,这个产品不做推荐,感兴趣的自行搜索~
最后,我们聊聊最后的大杀器,今天学,明天就可用,必让你起床!!!
3. 最后的杀手锏:调整闹钟位置,设计必起床的环境助推
为什么要设置闹钟位置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玩早起的时候,怕自己起不来把闹钟设置的隔个几分钟响一次,反正我是这样干过,你中没中枪?
我直接说我的结果:不但早起失败,睡的时间比平时还长,而且精神还萎靡不振。
为什么这样?
其实很简单,想想你被闹钟叫起来是什么状态?你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摁死闹钟,然后继续呼呼大睡…….
所以你把手机放到容易摸到的地方,等待你的只有这个结果,不信你再去试试~
具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你经常被闹钟这样搞醒,处于半醒半不醒的状态,不仅会让你精神糟糕,而且还会影响你的智商,让你大脑反应呆滞,情绪焦躁易怒,对健康大大的不利啊~
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
很简单,我会在睡觉前夕把手机扔到对面的房间,响铃确保我能听到,当闹钟到点响铃的时候,我就不得不起床去关掉它!!
好了,只要你穿着大裤衩掀开被子去掉关闹钟的后,你的觉就别想睡了,乖乖起来吧,老常用这招起床屡试不爽!!!
配合前两招,加上这最后的临门一脚,你发现你可以很潇洒的起床了,当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了,你发现你不需要这些东西,都能做到自然醒来了,生物钟被你调教出规律了!!!!
好了,关于精力管理的睡眠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掌握了以上,你就可以睡得快、睡得深、睡得好、起床爽啦,养成习惯后,不仅仅让你精力旺盛,气色也好的一 B 啊…..
最后,我们把今天的知识点总结一下~
1. 高质量的睡眠
获得高质量的睡眠是精力管理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获得高质量睡眠要满足以下四个标准~
2. 那么如何睡得快呢?
3. 那么如何睡得深和睡得好呢?
4. 那么如何做到无痛早起呢?
本文复习导图
20-30 岁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呢?前言:
看着标题,你可能会说:「老常也学会玩标题党了」,不,我是认真的。
如果你仔细看完,并深入思考,或许真的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至少会让你以一种极高的维度去俯视你的一生,那我有没有吹牛逼呢,你看完就知道了 ~
重点提要:本文会帮助你解决以下问题 ~
如何做出有效的人生规划?
如何在迷茫中找到努力方向?
长期计划应该如何统筹和安排?
目标计划如何分解到可执行?
怎样做复盘最有效?
下面正文开始….
关于做计划,前面已经聊两篇了,今天是这个主题的最后一篇,首先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
为什么要做人生规划?
人要是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是星爷说的。
但是有了梦想,却不知道怎么努力实现,还不如一条咸鱼呢,这句话是我说的。
我不给你讲大道理,我拿我自己举个例子 ~
我曾经爆过我的经历,我想在座的各位,没有几个人出身比我还屌丝。
老常初中学历,早早的就入了社会,做过服务员,进过工厂,干过销售,擦过皮鞋,摆过地摊,可以说各种底层工种都尝试过,那个时候迷茫的不知所措。
这是我很多年前做的规划,你可以看得出来,它很青涩,至今表上的东西大部分都已经被我完成,小部分被舍弃,一部分还在努力。
走过了这个过程,说逆袭夸张了,但是通过规划,它确实逆转了我的人生。
因为我的起点足够低,都是亲身一步步实践来的,所以我的方法对比那些所谓高大上的规划师来说更接地气。
你看到这里,可能会说:「老常也要开始喂鸡汤了?」
错,我绝不会只给汤,不给勺子 ~
下面,咱就上干货,结合我亲身的实践经验,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人生规划,保证方法可复制,可落地,内容详细到几乎手把手了 ~
如何做出有效的人生规划?整个方法论一共是六个步骤 ~
这六个步骤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逐个来聊 ~
1. 把你的一生分成很多辈子,每一辈子都是一段不一样的风景。
你看到这句话可能很不理解,人只有一辈子,你还真能玩轮回么?
错,这里说的一辈子不是我们寻常理解的那个。
我这个观念的启发来自于李笑来,李笑来老师把七年分成一辈子,也就是说七年过完了就是下一个人生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七年也有点长,我个人的一辈子就是五年。
当时经历过这么一个观念转变后,我瞬间感觉灵台透亮,豁然开朗了。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五年的人生相对于几十年的人生,你是更容易把握的,它是可控的。
很多人规划自己的时候,动不动就把时间拉到几十年的维度上,天呐,你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是两说呢,咱就不要搞这种假大空了好吧 ~
我就把我自己定义成:我只有五年的时间可活,如此我对时间的敏感度会很强,我能感知到时间的流逝,韶华的逝去,而不是漫漫人生路,活着就像已经死了一样。
除了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外,这样划分人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让你的生活态度非常积极。
如果你之前的人生经历过的并不如意,比如:穷困,失恋,屌丝,沮丧。
你可以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把自己想象成刚出生,一切都是新的,那些痛苦的东西都是上辈子的人和事了,和我这辈子无关 ~
而且很棒的是,你还能继承前生的记忆,资源,不必像是婴儿一样从头开始,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是不是有了一种开挂的感觉了 ~
如此你的生活态度就会非常积极,你可以自由的调配你每辈子的活法。
总之,以五年为单位过一辈子,漫漫长路,我不必迷茫,我只需要过好我当前的一辈子即可,下一辈子的事情,下辈子说,应势调整即可,不焦虑,不彷徨,一心向前。
好了,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也想把人生过的多姿多彩,但是我迷茫啊,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未来会是什么样?怎么办啊
好了,下面我就解决你这个问题 ~
2. 迷茫,没有奋斗方向怎么办?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曰过:人都是有向好的一面,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活成一个被他人,被自己鄙视的屌丝。
不要说你做啥都提不起兴趣,没需求,没理想,只要你还是个人,你一定有需求,有理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也就是说:你有的是兴趣,你有的是需求,只不过是受制于你生存的环境,可能是你过的太舒服了,没承受过压力,导致你没有去思考过,也没有去激发出来,所以你没有方向。
那么如何去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我给你一个我亲身实践的工具:梦想清单
所谓梦想清单就是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和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梳理出来,做到心里有数,相信你明白它是个啥,我们不过多赘述,下面把篇幅放在如何去梳理梦想清单上 ~
那么如何梳理呢?
用三维度去梳理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谓三维度,就是老常说的【学习】、【工作】、【生活】,从这个方向往下逐级拓展 ~
你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或者用导图工具,开始深度挖掘你的内心 ~,大胆的去列,最好穷尽你当下以及未来想做的所有事情。
下面是我个人清单中的一个片段,供你参考 ~
有人说,我对自己没有定位,用上面的方法还是找不到我想做的事情怎么办?
我给你一个最简单的法子 ~
那就是去模仿。
什么意思呢?
见贤思齐焉,是我们的本能,如果实在不知道该去树立自己需求,那么就找一个榜样,找一个你欣赏的人,去模仿他们的思维方式,模仿他们的做事风格,甚至模仿他们的兴趣爱好。
让他们去被动的影响你,接触的多了,你的三观、气质,生活态度和方式就会往他们靠齐。
我也模仿了很多很多人,我很多兴趣爱好就是来自于这些人的影响,最终塑造了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人很多人都是我的老师。
特别提醒:梦想也有优先级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让你列梦想清单不意味着每一条都必须执行,列清单的目的是发现你的需求和兴趣,来确定努力方向,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但是,你要意识到,你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有限,你永远只能做好有限的几件事情。
所以你还需要在梦想清单中列出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去部署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可以先搁置一旁,或者穿插执行。
比如,如果你还不知道你下顿饭在哪吃,那么你的首要目标就是想办法先把饭吃饱,吃饱饭后再去考虑如何去拯救世界。
当然,如果在此之外还有时间,则可以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比如:我学习累了的时候,我就会通过唱歌、玩乐器等方式,替代玩手机等,去完成梦想清单上的东西。
好了,通过梦想清单,你确定了你想要什么,知道了方向了,但是这还不够,你还需要把清单的东西做到可落实。
3. 目标分解,把清单拆解到可执行环节
那么如何才能把清单上的任务分解到可执行环节呢?
我给你一个我常用的方法就是【逆向倒推】
所谓逆向倒推的本质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反过来倒推达成条件。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的目标要成为亿万富翁,我们就以这个目标为起点,开始反过来思考达成亿万富翁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再举一个稍微现实点的例子,比如:我的目标是炼成肌肉男型男,炼成健美的体魄。
那么有了这么一个大目标以后,我就可以以这目标为出发点,去倒推达成条件,如下图…..
当我们无论是通过思考也好,或者借鉴他人经验也好,把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模块拆分出来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该怎么根据自己的情况部署了。
关于具体如何操作【逆向倒推】,因为话题太大,我在这先一笔带过,具体会【结构性思维】中,有详细分享。
好了,到了这里你知道了,可以通过逆向倒推去分解目标,但如何把握分解的颗粒度来保证和评估你的目标是否靠谱呢?
这里就要引入大名鼎鼎的 samart 原则了 ~
samrt 原则由管理学大师 Peter Drucker 提出,所谓 smart 原则就是取自审查任务五个标准的首字母: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以上不是人话,我给你做了个例子,翻译成人话解释它:
但是,这个原则是管工业上的人的,如果你照着死原则执行,也会把你执行死,你会很累。
所以在真正分解目标的时候有 smart 意识即可,不必钻牛角尖似的的一条条严格核对,根据你对自己的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这样会让你在部署任务的时候,非常接地气。
为了进一步说明 smart 原则,我直接从上面的健身案例中摘取一个训练的片段,展示什么叫符合 smart 原则的计划。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如何分解目标,但是想要执行它,你还需要把它落到实处!!!!
4. 用五个维度法来确定人生计划
什么叫【五维度法】确定人生计划呢?
所谓【五维度法】就是把你上面做的梦想清单,配合目标分解,以:5 年、一年、月、周、日为时间单位部署下去,让看起来很空的计划开始变得清晰,可执行落地。
那么如何利用五个维度去部署计划呢?
咱不上理论,我就拿出我自己清单中的部分,告诉你【五维度法】怎么用…..
相信你能看明白,我就不做具体示范了,如果把这些都讲完,估计文会长的令人发指。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兴趣,或对时间的颗粒度把握的不好,可以私信交流,或后期我再开文另写一篇专题。
好了,通过以上,你找到了前进的路,能把你的计划分解的非常有条理、有章法了,但是这还不够,你还需要把他们部署到可执行才可以。
5. 部署到可执行
什么叫部署到可执行呢?
说人话就是:我接下来知道该去做啥事!
因为我们的大脑对长期的东西是非常不敏感的,它只能处理最近期的事情,而【年】甚至【月】都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也不知道一个月后会发生什么。
但是太近了也不好,假如你每天都进行周密的安排和部署,计划的灵活性就会受到限制,你也会被搞的很累。
所以我建议以周为时间单位进行部署和调节
我是这样做的,我会在每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提前把下一个周的计划安排出来,把待办事项,以周为部署单位,以天为执行单位,灵活安排和部署。
因为时间空间弹性很大,所以做事也不会焦虑,效率简直顶呱呱。
在周程上做到可部署(以下为片段演示)
在日上做到可执行(关于日执行计划具体如何操作,请往上翻,这里不再赘述了。)
好了,通过以上,你知道了应该如何让计划清单落地了。
但是这还不够,你还需要给自己做一些助推,确保你有动力执行和日日精进,而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在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监督复盘日记。
6. 反思反思,再反思,通过写日记督促自己,不断精进。
老常是日记迷,我写过六年的日记,几百万字的篇幅,在我看来日记目的有三:
第一是总结
第二是监督
第三则是求变
首先,那什么是总结呢?
这个很好理解吧,通过自我的总结反思,来保证你每天过的都有收获,而不是浑浑噩噩一天混过去了。
那什么是监督呢?
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思考下,我们大多数人什么时候反思自己?
往往都是在过年的时候,发条朋友圈,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等年过去了,反思时候的热情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脑神经科学早就证明,想要给一个人植入信念就要对他的大脑进行反复的刺激,他们的潜意识才能接受和认同。
而高强度的日记就是在反复刺激大脑,他们一年反思一次,而我们一天就反思一次,给大脑数量级的灌输目标,有点勾践卧薪尝胆的意思了,来刺激大脑,起到监督的效果。
除了以上,写日记还有一种作用就是灵活求变。
什么意思?
所谓求变就是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你需要时刻的迭代和调整计划。
因为未来我们知不知道的,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没有办法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
或许在五年后,你看到了今天的计划,都会感觉到幼稚,可笑。
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么,日记就是为了求变,通过今天反思明天,通过明天写后天….
我们通过每天的日记反思时刻留意变化,提醒自己跳出幼稚的目标,调整到靠谱的目标,通过反复探索,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航道。
通过以上你知道了复盘日记的重要性,那么,怎么写日记复盘呢?
我这里不进行展开了,我送你一个我个人的写日记模板。
以上就是老常做人生规划的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论,因为他们组合起来的外形像罗盘,而且可以罗盘一样可以指引方向,所以我把这套方法论,称为:人生罗盘。
这是我多年实践所得,希望你也可以通过这套罗盘,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向和使命,以上送给你 ~
好了,文章到了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把上面的内容总结一下 ~
小结一下
\1. 为什么人生要有规划?
给自己找一个方向,搞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 如何做规划?
用人生规划罗盘
\3. 人生罗盘如何使用?
1.分块:从思想上,以五年为单位把人生分成很多辈子,每一辈子都是新生。
2.定向:给你当前的一辈子(5 年)为单位,去梳理梦想清单。
3.分解:以终为始,逆向倒推,把梦想清单的目标进行分解。
4.统筹:以人生五维度去统筹和承接清单分解目标。
5.部署:以周程、日程为执行单位,部署落地,可执行目标。
6.复盘:以天为单位,进行复盘反思,起到总结、监督、求变的效果,持续执行。
本文复习导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