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借假修真】应该都耳熟能详,今天要谈的是借假【认知框架】修【思考】的真。
既然能作为认知框架的东西,一定要【简洁】还要【有序】,还要告诉大家这是【假的】,是透过设计【虚拟】出来的,认知框架是【设计】的产物,因为认知框架要被大脑驾驭使用。因此要【符合】认知的原则,那就是简洁、简单、有序。什么样才能做到简洁、简单、有序呢?通过简单的几个要素设计一个形式来表达认知框架,通过这个假的【认知框架】形式去驾驭自己的思考。我们来看下边这张图:
我【虚拟、设计】了一个假的【认知阶梯】,这个认知阶梯【广义的工具、思考方法、思维模型、心智模式、心灵】有5个元素,即可适级而上,亦可适级而下,我称之为上窜下跳的【认知框架】,也可以称之为上窜下跳的【思考框架】。再看一张更详细的图:
上面这张图,要解释起来会非常的长,简单说,看到那个红色的人吗,人在思考时,应该站在不同的认知阶梯【广义的工具、思考方法、思维模型、心智模式、心灵】思考。以及还要返身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也叫元思考。
但上面这张图,还是无根,没有思考的【物质基础】,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还是用图来表达【文字有时只能阐述线性思考,有很大的局限性】。下边这张图就是把认知系统【思考框架】跟人的两套神经系统联系起来,同时也跟【意识、潜意识】对应起来。这样,这个【思考框架】就象空中楼阁才有了一个落地的着落点。至此,整个思考框架就建立起来。
至于认知框架是什么,现在可以回答了,就是要设计一个假的形式,辅助人思考。因此,绝对没有一个唯一的认知框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认知框架是虚拟出来的一种视角,这个视角不能代表或等于【认知框架】,只能用来表达认知框架。但即便这样表达出来的认知框架,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效性】即【驾驭自己思考】的有效性。
上边所谈的认知框架,你会发现是空载的,这个【认知框架】所对应的认知阶梯【广义的工具、思考方法、思维模型、心智模式、心灵】都是空的,没有装载上任何思维模型。
这里会涉及到能力圈,而能力圈的界定,基本上也就大致确定了这样的一个认知框架要【装载】什么样的思维模型。
要搭建思维框架,那需要一些思维模型,思维模型的选择,芒格所说应该是绕着能力圈,每个人的能力圈 不一样,所选择的思维模型肯定不一致,因此搭建起来的思维框架也不一样。但搭建思维框架的方法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思维模型,有些是现成的【拿来主义】,有些没有现成的【需要你自己去设计】,那如何设计一个思维模型呢。
思维模型大都是基于一些理论而分化出来的。但有些理论其实没有落实到思维模型,因此有些理论,就很难被操作【无人问津】。因此有时要学会为一些理论,设计出【思维的模型】,理论不能装进大脑,但思维模型可以装进大脑,这就解决了理论的实用性,是通过把理论变成【思维模型】来实现的。
如何把理论变成思维模型呢?解决了这个问题,思维框架的思维模型就有许许多多的来源。【看图】关于理论如何装进大脑的【设计】
理论是没法直接进驻人的大脑,理论太复杂了,但理论转变为【思维模型】,用一个简单的形式来描述理论,这时理论是通过【思维模型】进驻大脑了,进驻大脑的是思维模型,但思维模型会引导人去【使用理论】。
我们来看一本书WOOP心理学,这本书写得挺好的。但最后它很巧妙,它虽然有一堆的理论,但这个理论呢,最后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型。是什么样的呢。看图。当然如果你不看懂WOOP的理论,关有下图的思维工具,你也是不会用的,就算会用,也用得会有出入。如果你看懂了WOOP的理论,但缺少一个思维工具,WOOP理论是很难被实际操作的。这之间差之【发】厘,但结果却天差地别。
好了,我们想象一下【思维框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A、B、C、、D、、、E、F、G、、M、N、K】都是指向一个个具体的思维模型,也即是思维的某个侧面。
大脑阶梯装的【肯定不是一个个理论,肯定不是一本本书】。大脑装的只是一个个理论背后的简洁有序的【思维模型】。不要自夸你读了100本书,要问自己从这100本书提炼了哪些思维模型【装进你的大脑】,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关联到你的神经系统,谁也拿不走。
就算是偷的【思维模型】,也拿不出证据,因为已经关联到了你底层的神经系统了。
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有了认知框架,也有了思维模型。要做的可能是驾驭【认知框架】去思考,这是终级目的。
请看下边几张图,我就不多说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