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痛则不一定只是挛缩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是腰大肌的影响最大,所以他们会直接针对腰大肌治疗,效果也很不错。直接针对腰大肌用针刺也好,拨筋也好,都可以,目的就是解除腰大肌的挛缩,确实有短期效果。
事实上这样的治疗比较容易复发症状,我的观点腰大肌劳损应该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不在它身上。
其实我看过尸体腰大肌,很大条的,如果不是曾经受到暴力,应该不会轻易就劳损了,那么腰大肌的问题是谁引起的?
先看看解剖:
腰大肌上方起点于胸12椎和全部腰椎,附着在这几节脊椎的椎体、椎间盘以及腰椎横突上。下方止点在股骨小转子上。中间穿过骨盆。功能:屈髋、是主要的姿势肌。受损后引起背下部、腹部,腹股沟、大腿上部的疼痛。
从人体结构看,腰大肌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行走弯腰旋转都离不开它。从人类生活和工作习惯来分析,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平躺睡觉的时候,腰大肌得到伸展,坐着的时候呢,腰大肌则处于缩短状态。
那我就开始分析了,平躺睡觉是伸展腰大肌的一种方式,如果有些人喜欢侧身弯曲着睡觉,甚至睡眠时间很短,长期不足,再加上长时间的久坐,迫使腰大肌长期处于缩短的位置。人体在年少时肌肉软组织的柔软性是很好的,随着年龄增大,软组织的柔软性相对变弱,这是自然的衰退现象,那么在这样状态下,腰大肌的伸展度会变得更加小。
自然界有一个规律,就是不用则退,不用则废,我们观察比如某人手腕骨折了,到医院打上石膏,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成90度这样吊着。两三个月以后,腕部骨折愈合了,这时候才发现,肘关节打不开了,肩关节也无法正常开合了。非要给他强行伸展开的话,那个痛啊,不会比生孩子轻松多少,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正常的伸展,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都萎缩了。
所以如果长时间的让腰大肌处于缩短状态,日积月累很多年以后,加上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腰大肌就变得比较脆弱,不堪一击。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大肌本来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这时如果再遇到腰部或腹部受寒,这里又涉及到自然界热胀冷缩的规律了,浅表肌肉筋膜受寒收缩,必然是紧张僵硬,就会影响腰部正常的运动功能,继而引起脊椎的曲度变化,而内侧腰大肌的弹性已经变差,没有过多的伸展余地,也紧紧的抓住脊椎。
这里又一次可以在自然界观察到相通的道理,这时候的脊椎就相当于一根电线杆子,周围几条钢丝都紧紧的拉着,绷得很紧,如果你要想让电线杆子歪斜一下,除非某条钢丝松力,否则是不可能的。
这种状态下的脊椎,周围软组织的力已经失去原有的平衡了,相对于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来说,腰椎后面的肌肉经常是受到过度牵拉的,它们的柔韧性比腰大肌要好一些,所以如果再做弯腰或转动的动作,很容易就会让腰大肌受到过度牵拉,马上产生挛缩,为什么会挛缩?这又是自然现象了,呵呵,我拿针扎你一下,看看你肌肉会不会本能的收缩?因为那是肌肉本能的保护动作。
也有人说,为什么不会是腰椎受到改变?是的,这种状况下,有可能会有一些腰椎的椎间盘会因腰大肌的牵扯力而变移位,因为腰大肌附着在T12---L5椎体、椎间盘和腰椎横突上面,这样就会被拉出来一部分,不一定是哪一个椎间盘,但肯定是比较松动的那一个或者几个,哪里最松动?当然是腰椎下位段了,这里活动范围最大,于是也就成了在影像片里看到的椎间盘突出,看到最多的是L4和L5。
这个问题我就在一个民间老太太那里找到答案,她用脏腑点穴的手法就曾经让患者突出的腰椎间盘消失,患者症状也随之消失。虽然老太太跟我说是经络气血炎症什么之类的原因,但我认为就是因为脏腑点穴能够让腰大肌变软,然后椎间盘受到腰大肌的那股牵扯力也减小,从而退回去了。
因为那个患者的症状后来没多久在弯腰倒茶的过程中又一次复发,按说椎间盘没有了就不应该复发啊,而复发之后他又一次去做了核磁共振,结果是腰椎间盘又突出来了。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终于得到答案:腰椎的结构太强大了,不但很硬,而且很有韧性,不是你拉出去就让你拉出去算了,那椎间盘也会紧紧拉着腰大肌,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肉啥结构?椎间盘啥结构?肌肉你能强得过椎间盘?而且脊椎周围那些肌肉加上凉寒,这个力量太大了,呵呵...只能是腰大肌加倍变紧张,肌肉紧张的后果,就会挛缩,就会引起它的邻居不安,比如血管神经之类受到刺激,从而产生各种现象。
这时候,你来个斜搬手法,或者压揉,或者针刺,总之刺激一下挛缩的腰大肌,正好是将紧张力最大的那个地方给松了一下,症状当然会缓解,但是不会缓解完毕。
因此长久的牵扯过程中,其他椎体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继而其他部位的软组织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可能就要整体调整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去做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还会去千辛万苦寻找可以让椎间盘融化的膏药?还会相信一针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如果你相信这些结果会很惨!
盆骨很重要,说因为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腰大肌穿盆而过,跟骨盆的关系非常密切。假如由于生活习惯如姿势,或者妇女生产,或者外伤跌损,造成骨盆有偏歪或旋移,必然牵扯周围的软组织,包括上下的,有的松有的紧,张力不一,这就失去原有的平衡了。
盆骨偏歪或移位,盆骨上方部肌肉比如腰方肌髂肋肌之类的,也会相应的改变上下左右的张力,从而使整个脊椎都受到影响,间接的也会影响其他软组织,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腰大肌。
如果腰大肌曾经慢性劳损或者有急性损伤后遗的问题,本来就已经比较紧张了,这下子再因为骨盆的移位,直接或间接受到牵拉或挤压,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引起腰大肌挛缩。
挛缩的肌肉是紧张的,一块肌肉紧张必然相邻的也不会放松到哪里去,这也是自然现象,我欺负你,你会不还手反抗吗?除非你强行控制自己,但肌肉可不一定能控制自己哦。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劳损,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生活习惯,有的人却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我认为气血其实是在肌肉软组织之间肌筋膜层的间隙里运行的,比如肌肉与肌肉之间,筋膜里面,为什么针灸的穴位基本都设在这些部位呢,那是有道理的,其实这里面就是气血的通道。
软组织紧张就会导致气血的通行不畅,疼痛其实是肌肉缺血的呐喊声,通过神经反映给大脑,继而患者会感觉到疼痛。
如果肌肉缺血时间短,我们很快就让它就改善了,那么就不会对气血的运行通道有什么影响,这样的肌肉挛缩解决了,症状也就好了,一般就不会再出现疼痛。
如果长时间的缺血,比如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这么久的气血运行不畅,必然会使气血运行的通道萎缩,又是自然规律,不用则废啊。
这种情况岂能是你整一下脊椎,拿支针切一切,捅一捅就能恢复正常的?
如果不能让萎缩的通道恢复正常,你把失衡的问题也恢复了,挛缩也解决了,还是会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肌肉还是缺血,肌肉还是会呐喊,患者就还是会痛。
综上所诉:
1.松解整个髂腰肌群,改善髂腰肌群浅深肌筋膜层的气血流通。
2.松解背部竖脊肌、多裂肌,改善竖脊肌、多裂肌群浅深肌筋膜层的气血流通。恢复肌肉群的弹性。
3.矫正骨盆,使基座端正平稳。
4.每次治疗后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调整脊柱的生理曲度。
以上几点才是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性方法。那些相信一针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的神话和祖传椎间盘融化膏的奇迹,只不过是骗人和自欺欺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个时期:
突出前期:人在30岁左右,纤维环发育中止,变形开始,弹性与韧性均降低。各板层纤维相互摩擦,致使纤维变粗、透明变性,最后导致纤维环破裂,出现许多向心性小裂口和空隙。裂缝一般发生在后外侧,这是因为人在生活中腰前屈活动远多于后伸活动。腰前屈时纤维环后部拉伸力较前部大,因此退变发生又早又重,裂隙也多。此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纤维环因损伤产生裂隙或变软、变薄。此期患者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但无放射性下肢痛。
椎间盘突出期:髓核在外伤或正常活动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发生放射性下肢痛,或压迫马尾神经而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在急性突出期,突出物产生的化学介质使受压的神经根产生水肿,充血变粗和极度的敏感,任何微小的刺激均可产生剧烈的疼痛。待化学性炎症反应消失后,突出物的单纯机械性压迫使其传导能力下降,则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功能缺失。
髓核突 出的病理形态有三种
1.起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退变的髓核经薄弱处突出,突出物多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完整。临床上表现呈间歇性发作。
2.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由纤维环破裂口突出,突出物多不规律,有时呈菜花样或碎片状。
3.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块经破口脱出游离于后纵韧带之下,并经过后纵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游离的髓核碎块可能远离病变间隙,到达上或下一个椎间隙平面。有时大块髓核碎块脱出将椎管堵塞,或破入硬膜囊,造成广泛的神经根和神经损伤。
突出晚期:椎间盘突出后,病程较长者,椎间盘本身和邻近的可发生各种病理性变化。
(1)椎间盘突出物纤维化或钙化。
(2)椎间盘整个退变,纤维环皱缩,椎间隙变窄,椎体上下缘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3)由于突出物的刺激压迫,受累的神经根在早期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呈充血、水肿。长期压迫神经根可发生粘连,神经可变性萎缩,其支配区感觉和运动丧失。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常因突出物对神经的弹射作用而损伤神经纤维,甚至发生变性,常有大小便障碍。
(4)黄韧带肥厚为继发性病变,黄韧带正常厚度为2~4mm,腰椎间盘突出后,其生理前突消失或局部畸形,椎间稳定性丧失而出现过度牵拉黄韧带,促使黄韧带肥厚。后方黄韧带肥厚造成椎管狭窄压迫硬膜囊。
(5)椎间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椎骨间失稳退变、椎间关节软骨磨损、软骨下骨质裸露、骨质增生而渐渐形成的。(6)继发性椎管、椎间孔狭窄。年龄大病程常的患者,常有椎板和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形成继发性椎管和椎间孔狭窄,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
下一篇
你应该得到的人生教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