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讲完了袁氏集团的终结,那就有必要顺便讲解一下乌桓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由来,袁尚和袁熙兄弟为什么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靠过去,而且被乌桓欣然接纳。
“乌桓”,我国古代民族之一。也叫作“乌丸”、“古丸”、“乌延”等,为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族相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没有文字,通过刻木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东胡鼎盛的时候,乌桓和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
秦汉之际,也就是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疏离分散,其中一支逃到了乌桓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于是以山名做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鲜卑在北方,乌桓则在南方。
自从匈奴击破东胡后,乌桓势单力孤,成为了匈奴的藩属。匈奴单于每年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若逾时不交,就没收其妻子为奴婢。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击破匈奴的左地,从而迁徙乌桓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即今天老哈河流域、泺河上游及大小凌河流域之地,为汉朝侦察匈奴的动静,并在幽州设置了护乌桓校尉的职位,来监督和管理乌桓。
王莽执政时,下令乌桓不得再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匈奴则率兵侵扰劫掠乌桓人畜。王莽又驱使乌桓进攻匈奴,但是却以乌桓妻子为质,以杀戮立威,使得乌桓不满,起来反抗,叛汉朝,投降匈奴。
后王莽的政权被刘秀推翻,建立了东汉,在此期间,乌桓常与匈奴联兵侵扰代郡以东各地。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汉将马援率军前往讨伐,但是不能取胜。次年,匈奴发生了内乱,并且遭遇了旱灾和蝗灾,乌桓见匈奴衰落,便乘机攻击,匈奴战败转而迁徙到了漠北。汉光武帝刘秀则以金、帛贿赂乌桓的“大人”,与乌桓联合。
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率领乌桓的“大人”和酋长等九百二十二人,来到洛阳朝觐,进贡奴婢、牛马及虎豹、貂皮等,并表示愿意归化,请求南迁入汉,留在中国境内。汉光武帝刘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封其渠帅、大人共八十一人为王侯、君长,允许他们内迁,让他们带领他们的部众搬到长城以南,与汉人杂居。让他们居住和放牧在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十郡鄣塞之内,其地大约相当于今东北大凌河下游、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中部、内蒙南部、鄂尔多斯草原一带。并在上谷宁城(今河北宣化)重新设置了乌桓校尉,掌管赏赐、质子、关市等诸项事宜。并借此利用他们来和匈奴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带,来抵御匈奴的不时侵扰,或者搜集有关匈奴的情报。
乌桓在两汉时先后的这两次南迁后,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乌桓南迁后,也深感光武帝刘秀的恩德,经过了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三朝,一直不曾闹事,与汉朝相安无事。
到了安帝以后,汉朝不修内政,政治腐朽,官吏腐败。朝廷中央的腐败之风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边疆地区,腐败更加严重,边疆的官吏对百姓和羌胡人以及乌桓人的压榨和盘剥更为残酷,深受压迫的乌桓民族则逐渐开始自立反抗。边疆的官吏能力也逐渐下降,逐渐失去了对外族部落的管理和统治能力。
乌桓便时而恭顺,时而叛乱。到了汉灵帝即位之时,乌桓的势力已经足以威胁汉朝边疆各地各郡的安全。
当时乌桓各部的势力分布大致是这个样子的:在(易县一带和河北省怀来县一带的)上谷郡的乌桓首领,叫做难楼,有九千个部落听从他的指挥;在(河北北部的)右北平郡的首领,叫做乌延,率领着八百多个部落。在辽西郡的乌桓首领叫做丘力居,统领着五千多个部落;在(辽宁省的)辽东郡的乌桓首领叫做苏仆延,掌管一千多个部落。
到了献帝初平年间,丘力居的侄子蹋顿成为了辽东、辽西地区的三个郡的乌桓首领,苏仆延和乌延都和他保持一致行动。他则和袁绍结盟,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作为报答,袁绍“承制”以献帝的名义把蹋顿和苏仆延及乌延都封为单于,而对于独立势力最大的乌桓首领难楼,袁绍为了拉拢,也将他封为单于。因此,实际上乌桓所有部落都是袁绍的盟友。
正因为如此,在被曹操击败后,袁尚和袁熙兄弟俩才会跑到柳城投奔蹋顿,而蹋顿也欣然接收了这对儿落难的袁氏兄弟。
曹操也正是基于袁氏集团在乌桓已经北方四州的深远影响的考虑,担心袁氏兄弟会在乌桓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因此果断决力排众议,继续追击袁氏兄弟,攻打乌桓。
但是曹操想进军柳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那时候从河北省到柳城,并没有官道,也没有所谓的“驿道”。所有的只是山间小路,而且要穿越长城。普通的商人、小贩,要走这些小路已经很难了,何况大军行军呢?至于运输粮草,那就更加困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思虑了很久,最终决定开凿两条渠,用水道运粮,从而把粮食从河北省的中部,运送到河北省的北部。这两条渠一条叫做平虏渠,从呼拖河(滹沱河)到泒水;另一条叫泉州渠,从坻河到潞河。这个泉州不是福建的泉州,而是位于今日武清县南的汉朝的泉州。换句话说,平虏渠在今天沧县之北;泉州渠在宝泃(ju)县的东南。潞河就是今天的白河,因汉朝的潞县而得名,潞县在通县的东边。
终于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四月间到达了无终县(河北省玉田),七月间雨季到来,遭遇到了大雨,几乎所有的河流的泛滥了,海边陆地的水也积水很深,曹操原本想沿着海岸绕到今天辽宁省锦县一带,再向北转向柳城,但是大雨和河水的泛滥,导致这条“傍海道”不能通行了。
当时道路十分泥泞,根本无法行军,将士们也疲惫不堪。曹操原想以无终为据点,沿海边经山海关出关,直捣乌桓的老巢。但是现在看来,恐怕难以实现了。这样下去,恐怕还没到乌桓的老巢,军心和战斗力都垮了。让曹操糟心的还不仅仅如此,就连曹操最看重和信任的军师和智囊郭嘉也病倒了。郭嘉本来身体就弱,连日劳顿加上水土不服已经病倒多日了。面对这种种困难,决心坚定的曹操也不由得有些动摇了。
恰在此时,终于有一个决定性的好消息传到了曹操处。就是他派出去邀请当地著名隐士田畴的使者回来了,而且成功请田畴出山,来到了大营。
田畴向曹操提出:“沿海的这条道路在夏秋时节经常涨水,不利于行军。然而过去从卢龙塞到达柳城有过一条路,虽然已经毁坏了有二百年,但是还是有小路可行。如果走这条“卢龙道”可以出其不意,一举消灭蹋顿。”
田畴不仅仅是提出建议,而且亲自做向导,带领曹军从这条卢龙道出塞,由蓟县之东越过白檀(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古北口东北一百四十里滦河之滨)之后,经过喜峰口喀喇沁左旗,一直到达平冈(今内蒙喀喇沁左翼)才算进入平地,直抵柳城之西。
直到曹操率军登上白狼城,距离柳城只有二百多里时,乌桓的敌军这才发现,警觉起来。蹋顿单于赶忙率军亲自上阵,前来迎击。曹操率军交战,终于大获全胜,曹操大将张辽斩了辽西乌桓单于蹋顿。此战过后,曹操收降了乌桓的胡人和汉人多达二十多万人。
曹操将幽州、并州各郡乌桓共万余落迁徙进入中原定居,征精壮之人随军作战,由是三郡乌桓号称为天下名骑,成为曹操著名的骑兵虎豹骑的主要兵源 。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长城外的乌桓联合鲜卑反叛,为曹彰、田豫所败,实力再次被严重削弱。残留故地的乌桓,因为其领地不久即被鲜卑所占,因此便与鲜卑融合;而向南迁徙到中原的乌桓人则逐渐被汉人所同化。
上一篇
自主学习理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