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触碰到了这两个心法,但遗憾的是自己始终着力不够,后来才发现,有人通过深挖这两个心法,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从400多的水平分考上了北大。
1、第一个心法——100%把握一个知识点。初中那会,比较长一段时间学习成绩都处于班里中上游的位置,特别是数学,竟然有点吃力的感觉,一次数学考试之后,我突然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暗示——以后做数学一定要有大部分题目我能100%保证是正确的。
就这么一个念头,有了这根玄后,数学水平、特别是应对数学考试的水平仿佛瞬间提高了一个档次。
可惜自己这根玄绷得还不够紧,所以数学水平只是停留在还不错的阶段,每次考试后,另外两个数学很好的朋友总能把试卷中的题目全部重述一遍(他们是那种做得很快并且分数很高的类型,而我是时间很紧分数还OK的类型),而这个时候我的脑袋里已经记不清刚才那些题目了,当时我认为是自己记忆力不行造成了这种差异或差距。
对比开窍前后,开窍前的差异。
开窍前,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到100%确认这个题目是对的,思维是模糊的,根据是不够的,心态是带有赌博或侥幸性质的。
开窍后,对大部分题目,自己在内心是可以做到100%确定它是对的,这时候,思维是足够清晰,而根据则如A+1>A这样坚实——只要这个点没错,那么这个题目就不会出错,这时候的心态是非常笃定。
也就是说,100%把握一个知识点=思维足够清晰+找到足够牢靠的依据。
很多时候,我们学东西学得吃力,就是因为我们对基本的知识点没有深刻的理解,所谓深刻的理解,其实就是要保证足够的清晰度和可靠度,但很多时候我们学一个东西既没有足够的清晰感,也没有感觉到足够的可靠感,我们就放过了。
上学的时候,数学、物理学得好的同学都是哪些真正深入理解背后原理和逻辑的,他们一定要把复杂的东西分解到最简单为止,因为复杂的东西分解之后也不过是一堆简单的东西,就像1+1=2、A+1>A。
一旦以100%把握一个知识点的态度去学习时,这种态度就会倒逼我们看见思维框架。
2、第二个心法——“有所获”或“进步”。高四那年,开学不久的某天,我突然问自己“学习究竟学什么?”
我的回答很简单,学习就是要“有所获”,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一个个收获或进步。
于是接下来像发生了奇迹一样,只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成绩就从一个第一年高考本科线都没上的水平,稳定在了班级的前三名(同时也是全校的前三名)。
多年后回想,其实我当时还是没能更深入地挖掘这个“心法”,但这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高中三年自己都没搞好的事,为什么回答了“学习究竟学什么?”这个问题之后,只用了3个月,成绩就起来了呢?
想在想来,这个回答让我的大脑从潜意识层面抓住了学习的实质,排除了大量低效和虚假(自欺欺人)的学习,因为与“有所获”或“进步”这个核心相比,上课听讲是外围,做更多的题是外围,错题本是外围,学习方法也是外围。——这其实就是找对目标和明确目标的威力。
这根玄绷紧后,和之前的浑浑噩噩和低效相比,取而代之的就是每天扎扎实实的进步——我能清晰的知道今天、现在自己在哪些地方取得了进步、这些进步是什么、哪些地方自己已经懂了、哪些地方可能还有问题等等。
我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有所获?”
答案也很简单,无非是:
①之前不清晰的现在清晰了。
②之前压根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
③之前理解有误的现在理解正确了。
④之前理解肤浅的现在理解深刻了。
⑤之前理解繁琐的现在理解简洁了。
……
作者简介:
吴光于,公众号《吴光于精进笔记》(wgy7732185)作者,聚焦思维精进、网络运营的创业老兵。
推荐阅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