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堪称二十世纪的奇迹,不过这玩意也就在日本爆炸过两次,当蘑菇云升起的瞬间,几乎全世界都惊呆了,当时全世界的战争几乎都是长枪短炮,对于这种高尖端的货,大家没有见过更没有听说过。
美国的梦想是称霸世界,原子弹炸了,苏联肯定坐不住了,二战后美苏便开始陷入冷战局面,虽是冷战,双方早已是箭在弦上。
可如果真的打起来,美国有原子弹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武器,苏联还没有,这可怎么办?
斯大林抽着烟,要求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东西搞出来。
然后,就有了后来的故事,美国把原子弹捂得严严实实,可咋保密也没用,还是被苏联抄了个遍。
造原子弹,最快的方式就是“抄近道”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代表,英、美、苏等主要国家领导人一同前往柏林,在这里开了赫赫有名的“波茨坦会议”,大家商量的重点,无外乎对法西斯德国的处置问题。
然而,这次会议的本身,绝不局限于处置柏林这么简单,更关乎着世界未来的局势。
美国总统杜鲁门趾高气昂的样子,其实让英国的丘吉尔和苏联的斯大林心生波澜,别看美国参战时间晚,他们在二战中的表现,不得不用“亮眼”来形容。
这三个国家中,大家都想要研制原子弹,尤其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美国想把旗帜插满世界还是二十世纪中期的想法,可英国早在几百年前都开始实施了,其实,当时除了这几个国家外,他们脚底板下的德国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1939年,德国公布了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关于“铀-235的核在种子诱发下裂变”的研究成果,原子弹就从理论向实际转变。
可那会的英国经过二战这么一折腾,几乎很难翻身了,而反观美国早就开始了研制原子弹的道路,并且,这种武器能够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一直藏着掖着,直到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了。
斯大林的脸色自然不好看,其实他早都知道美国在搞原子弹了,为了阻止美国抢先一步瓜分世界,他也没闲着,作业自己写不出来没关系,抄还是会的。
苏联的情报系统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是无孔不入,情报机关早在1942年获得了很多制造原子弹核心原料铀方面的文件,这些主要来源都是美国原子物理学家提供的资料。
比如,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铀反应堆的恩里科·费米,他就信仰共产主义,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他们便悄悄将关于原子弹的相关资料交给了苏联驻外情报机关。
不过,美国对于这些原子物理学家还是有防范之心的,早就严加看管,因此这些物理学家们传递出来的资料并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只有精通高等数学和物理的专家才能看懂。
1942年,斯大林看到了原子弹的简要报告后,便下定决心要搞出来原子弹,当时他可能还没有想那么远,或许只是想针对德国。
当年9月28日,斯大林便亲自签署了密令,并设定了“铀问题”的总负责人,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开采还是加工,都是苏联当时的绝对机密。
第二年,苏联科学院成立了秘密原子能科学研究所,被命名为“2号实验室”,在起步研究中,基本美国“写一行字”,苏联就想办法“抄一行”,美国捂着不给看,可苏联总有办法抄的到。
这个阶段,除了科学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报系统绝对是最为核心的那批力量。
在二战期间,尽管苏联情报还是提供了很多的资料,斯大林本人也三令五申,可原子弹的研制速度还是迟迟不见进展,甚至到1944年底之前,苏联还没有太大的进展。
眼看这个速度,斯大林比科学家还着急,他再次签署了一份决议,加大了研究原子弹的决心,随后,数以千计的技术工人被送往铀联合公司,加大开采力度。
让斯大林更不爽的是,他在研究原子弹的路上拼命冲刺的时候,美国干脆已经把原子弹丢到日本了,效果非常显著,这也让他着实捏了一把冷汗。
在斯大林的观念里,按照英美这些国家的特性,跟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迟早是要打一仗,日本的下场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如果这一发原子弹落在了莫斯科,后果不堪设想。
在二战末期,英美盟军和苏联就开始抢夺德国的铀资源,英国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两个重水试验铀反应堆还没开始工作,就直接被拆了打包到英国去,顺便找个理由俘虏了一些德国原子能科学家,连人带货全部送走。
苏联自然不甘落后,成立了“铀小队”,想尽办法去把德国所有的铀资源给弄回来,可下手终究是晚了,美军在战争结束前就炸毁了很多工厂。
面对这样的局面,苏联干脆把坏掉的机器也拉了回去,也在附近的一些城市中找到了铀资源。
看着对手直接把科学家给“绑架”了,苏联还算客气,跟诺贝尔奖物理得主古·赫尔茨等两批科学家签订了合作合同,因此,在1945年到1955年这十年间,超过300位科学家在苏联境内工作,他们手上利用的也是情报系统搞回来的资料。
当然,美国那两枚原子弹更是坚定了斯大林研究核武器的信心,1946年和1947年,斯大林还两次接见了研制原子弹计划的主持人,反正核心意思就是:你们要什么政府就能给什么,当务之急就是把原子弹赶紧弄出来。
而且,斯大林还召开了一场关于“原子能”问题的大会,别看斯大林对于原子弹这种高精尖问题不是很了解,可他觉得在管理层面一切都是共通的,这场会议长达3个小时。
斯大林的决心究竟有多大?当年美国造原子弹的时候,参与进来的各路工作人员加起来有十二万人左右,而苏联为了造原子弹,投入了七十万人,一半都是囚犯。
因为时间不等人,二战结束后,不可一世的美国肯定有很多行动,他们绝不会放弃这种大好机会,苏联原子弹出不来,和美国竞争就没有底气。
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上空的“钚弹”也是重要的一个制作步骤,长崎那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苏联才刚刚搞到“钚弹”的图纸。
当然,所谓“搞到”,还是情报人员“偷”来的。
弯道超车,苏联终于有了原子弹如果说美国是自主研发,那么苏联便是为我所用。
那会苏联实验室里的铀基本都是从德国那边弄来的战利品,德国早已过了起步阶段,为了从德国挖现成的铀,苏联还在萨克森建立了一个股份公司,很多被囚禁的德国人就在这没日没夜的挖矿;而理论资料和图纸都是从美国搞来的。
真正从苏联本土看到希望的,已经是1946年了。
那一年,苏联终于在自己的境内发现了铀资源,不过开采难度十分大,搞起来实在是太过困难,可是为了从长计议,苏联还是决定在本国也开始挖铀。
在斯大林的绝对权威之下,生产队的效率还是很高,到了第二年,苏联第一批国产铀就诞生了。
有趣的是,当时那批工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挖什么,包括开采地点,这些在1990年之前都属于绝密资料,那些工人也都是被密不透风的车辆运来的,他们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
为了加速进展,苏联原子弹总负责人库尔恰托夫亲自莅临指导,又展开了三个原子城的建设工作,到这个关键阶段,苏联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一定要先把原子弹给弄出来。
斯大林下达了死命令:1948年,让蘑菇云在苏联上空升起。
到了1948年,工业反应堆需要150吨铀,这还是最低标准,当年6月,科学家只好硬着头皮在非常低的功率下运行反应堆,终于到了试行阶段。
看来死命令并没有被完成,可斯大林也没办法,他总不能把这些科学家给枪毙了,所以只好再次催促。
一直到1949年上半年结束,几位重要的科学家全部坐镇在反应堆附近,有问题马上解决,还得一再向斯大林解释原子弹研究为何被推迟。
其实,对于斯大林本人而言,原子弹就是底气,没有原子弹,也影响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决策。
1949年5月,“灯塔”放射化学工厂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危机,很多化学家遭受了严重的辐射,大家都急于求成,也没有做好善后工作,那些被倾泻而出的肥料就顺着河水一路流淌,导致数十公里的内的农民出现了严重的辐射病。
如果这些事搁在美国,大家早就闹翻天了,可这是在苏联,为了原子弹,能牺牲一切。
1949年6月,苏联终于成功以金属的形势积累了十公斤钚,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了在广岛爆炸的那枚原子弹。
物理学家经过计算得出结论,只需要用一半的量,就可以完成试爆工作。
可斯大林才不听,他要的是精准复制广岛那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毕竟那是活生生的例子,造出来的原子弹没人家的威力大,那也等于白费。
物理学家们只好按照斯大林的要求继续实验,终于在1949年8月29日,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试验场地上爆炸了苏联第一枚原子弹。
斯大林很是满意,因为他知道,苏联终于有了彻底和美国决战的资本。
当然了,苏联不会去说关于苏联原子弹的很多细节都是从美国抄来的。
当时铀弹还没出来,斯大林也没敢公布这个消息,他担心美国先发制人,万一把他的原子弹工业给毁掉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一炬。
随后,在1951年,苏联已经从“抄袭”转为“原创”,他们成功试爆了第一枚铀弹,它比美国的第一枚铀弹更为完美,这也彻底保住了苏联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
苏联原子弹如此成功,斯大林非常得意,另外的美国则气得不轻。
他们赶紧从内部自查,也发现自己的保密机制早已被苏联的间谍渗透成了筛子。
细想起来,苏联这种执行能力也非常恐怖,因为苏联的工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应急性和竞争性,充分体现了高效和迅速的特点,而且,无论是工业体系还是情报体系,这都是苏联倾国家之力构造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