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8.原子内部的“氦”结构
2017.12.3
原子由质子、中子组成,不外乎第一周期元素的五种基本形态。通过宇宙射线基本成分的分析,我们知道“氦”结构大约占百分之十,“氢”结构大约占百分之八十九,其余是电子、光子射线。
“氢”有三种同位素,单质子的“氕”占百分之九十九,“氘”、“氚”占百分之一。通过相对高端化学元素原子量和质子数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对高端化学元素中纯质子结构可能不存在,“氘”、“氚”和“氦”结构是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主要内部结构。并且,“氚”结构有递增趋势。
为了方便元素内部结构的分析,我曾经将元素内部结构简化成“氘”、“氚”、“氦4”三种形态,证明可行。事实上还应该有“氦3”形态,因为“氚”形态可能裂变为“氦3”形态,半衰期只有12.43年。“氘”形态可能聚变为“氦4”形态,元素形成时就可能发生这种聚变,只是难以确定正确的比例和数量关系,所以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还有一个原因:“氘”结构核外电子相对分散,“氦”结构核外电子相对集中,可能合二而一,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属性,且“氦3”结构可能配偶“氚”结构存在,相当于3个“氘”结构,“氦4”只相当于2个“氘”结构,计算上可能涉及取舍问题。好在有了三种构成的分析,适当分解“氘”结构,就可能确定不同“氦”结构的数量,只是精度难以保证。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高温核聚变与“氢”元素的裂变临界温度较低,是如何参与核聚变成为相对高端元素内部结构的?
网上搜索,氢气的燃点只有摄氏570度;“氘”气的燃点只有摄氏400度;“氚”气的燃点不详,普遍认为可燃,就是在高温下不会存在,如何参与核聚变?
好在“氦”气不能燃烧,可能在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和星球内部的高温中存在,参与聚变反应,“氦3”在原子内部可能聚变出“氚”结构,“氦4”可能裂变出“氘”结构,还可能相对高端化学元素内部没有“氘”结构!
原子内部可能没有“氘”,不可能没有“氚”结构,因为中子递增现象只有“氚”结构递增现象可以解释。如果“氚”、“氦”结构不能将元素的质子、中子数量全部占用,“氘”结构的存在就不可避免。没有经过实际计算和检验,我现在还不能排除“氘”结构在相对高端化学元素中存在的可能。
分析元素内部结构,要掌握元素形成的临界温度和元素内部结构裂变的临界温度,起码也要有个大致的判断才不会出错。也许“氚”的燃点较高,或者不能燃烧,成为相对高端元素的内部结构就不足为奇了,只是目前没有依据。
还有一个问题:某些低燃点相对高端元素的存在可能使连续核聚变出现“断裂”,其后的化学元素是如何出现的?希望获得合理的解释。
下一篇
自我激励八大法则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