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原子内部都是空的,排出“真空”后你就是颗冰糖!!!

放眼望去,宇宙很大,但是我们如果将目光聚焦在我们的周身,却会发现在我们体内就是一个完整的卫星宇宙结构。人体能够正常运行,是各个器官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器官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又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再往下就是原子、原子核以及电子,现在发现的最小的微粒是中微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埃米(0.1纳米),在这样一个微观的尺度内,就坐落着质子、中子和电子,它们就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质子和中子的直径约为1费米,费米比埃米小10万倍。而电子则更小,大约只有质子的一万分之一。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缝隙比例相当于这粒花生和整个棒球场之间的比例。也就是说,微观下的原子其实是非常“空”的。所以,通常我们说原子的内部有一个广阔的空间。

正是这些非常“空空如也”的原子构成了分子,进而构成身体的细胞乃至整个身体。所以,从微观的角度考虑,我们的身体实质上存在着巨大的间隙,而不是肉眼所见的这么“密密实实”无缝隙。

科学家进一步解释,微观下的这种空隙在整个身体范围之内所占的比例是99.9999999%。这句数学语言换成通俗的表达就是,我们的身体基本是“真空”。按照这种原子核和电子的大小及空间缝隙的关系,如果把构成我们身体的缝隙去掉的话,也就是电子和原子核紧紧地挨着排列组合,我们的身体将变成多大呢?整个人类的身体体积总计不过一块小小的方糖那样大!

在人类发现粒子具有放射性后,就首次尝试了将放射性物质发射到特殊的金箔纸上,这些金箔纸经过特殊的工艺呗捶打的特别薄,如果伸手触摸它们就会散开。就这样,大多数的粒子直接可以穿过金箔纸,但是仍然会留下少部分直接弹射回来。

但是,在这些高能条件下,常规原子和原子核接近光速的粒子轰击,这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原子的常态,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相对于微观粒子,地球是一个低能体。就拿人体做对比,我们体内的原子以及各种粒子之间发生的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不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十亿分之一。

我们常常讨论的粒子波粒二象性,其实就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在高能条件下,量子更像粒子,而在低能条件下,它更像波。就好比是水和冰的关系。一个更好的例子就是光,从高能的伽马射线到低能的无线电,光都具有能量,但是其能量与波长相关,能量越高,波长越短,粒子也就越发的像“粒子”。

当我们描绘原子时,多会想到这样的模型:点状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就是所谓的“行星模型”。但是根据观测,与其说这些电子像行星,不如说它们更像云,散落在特定空间内。

这就好比我们窥探宇宙,宇宙中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将尺度不断扩大,放大到星系以及星系群的时候,恒星与行星这些基本的组成物质将形成另一种状态,那就是我们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的大尺度纤维状。

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这是宇宙的智慧,也是宇宙赋予我们的存在。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