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的秘密

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越 。”

难道所有领域的技能练习都需要1万小时吗?

持续练习1万小时就能卓越吗?

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在《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中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安德斯·艾里克森博士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刻意练习是黄金准则,是超强的学习方法之一。

如何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解决得就是这个问题。

⒈想要成为有为的人,就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要想站住脚跟,被人认可,就要修炼一项自己的“硬本领”。

所谓“硬本领”,就是自己最擅长,拿得出手的一项技能。

第一次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比较生疏,通过反复练习,就会越来越熟悉。

怎么才能做到呢?

诱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稻盛和夫说: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爱好才能变成能手。

养成习惯,脱离舒适区,从陌生到熟悉。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因为良好的习惯是通过长期地学习,实践,磨练而养成的无意识行为。

专业学习

刻意练习≠天真练习

告别天真练习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专家,并且将他的技能为你所用。

找专业的老师,是从新手到高手走“捷径”的最好一种途径。

“神童”莫扎特,证明了与生俱来的天赋,往往只有少数一些幸运的人才能天生拥有,其他大多数人,并不具备。

莫扎特的家庭背景帮助莫扎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也为莫扎特提供了大量的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

大家都会认为将来孩子们竞争激烈,各项技能都会的话,会给他们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因此,不管孩子喜欢或者不喜欢,适合或者不适合?先报名再说。

各种兴趣班也是层次不一,从此,从周一到周天,孩子们和家长们就开始奔走于各类培训机构。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吃饭的时候,其中两位妈妈,她们坐一起就开始互倒“苦水”。

一位妈妈说给女儿报了两个舞蹈班,希望她能好好跳舞,但是考四级三次都没有过。

这个我不懂,不知道四级要达到什么标准。

我就问她,一个舞蹈就报了两个班,是老师一对一上课吗?

她说没有,都是大课堂,老师一起教授。

我就说为什么不给孩子找一个专业的,一对一的老师呢?

她说孩子自己学习很乏味。

当然,很有道理。

但是这是学习特殊技能,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大家的步伐一致前进,到也是一件好事。

事实不然,有的需要进阶,但是有的压根没有跟上来,老师按照套用方式,谁都不能兼顾。

我就问她,只是想培养兴趣,还是想让孩子在舞蹈方面有所作为。

她说想让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至少也是舞蹈老师。

我告诉她如果有这种想法,那就尽早为孩子找一位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学习。

她表示不理解,但是最终还是为孩子找了专业的老师。

不久之后她告诉我,孩子的潜能打破了她的认知,她的女儿简直就是天生的“舞者”。

所以说,我们要学习一项“硬本领”,必须要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领域,找“高手”,专业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才能进步得更快。

⒉脱离舒适区

人类有三区:舒适区,焦虑期,学习期。

一个人从舒适区脱离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我们要想进步,只有走出舒适区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所以,从新手到高手的过程,势必会有一个阶段很焦虑。

一代伟人毛先生说“学习是解决焦虑的良方。”

脱离舒适区,最好的方式是经历焦虑期,然后进入学习区。

“习惯”是无意识的行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养成无意识的习惯。

畅销书作家张萌老师所提出的“五环学习法 ”即“学,思,做,教,赢”是一套闭环学习法。

同样地,刻意练习也需要建立反馈机制。

学会,并不代表会教,学和教是两回事。

学就是学习了新的知识,学到了我们过去不知道的,但是今天知道了,然后通过学习改变了我们旧有的认知。

“做”即行动的力量,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卓越,技能都需要实践系统。即“刻意练习”。

仅仅学会是不够的,还要会教。

教学相长, 边学边干,产出产能合一,才能“赢”。

“刻意练习”不是一件事,一个动作一直不变的练习,要有具体的实践系统,不断地创新,进步,每天都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否则,就是天真练习,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达到卓越。

所以,“刻意练习”是需要达到特定的目标。

如果注重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时间,精力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张萌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

就因为一个“奥运火炬手梦想”,她从浙大退学,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这个原本的理科生,考入文科的英文专业。

英文并非她的特长,英语系一共120名学生,她的成绩是89名。

但是这个不愿服输的北方女孩儿,充分利用可控时间,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用三年的时间,从全年级的89年提升到全年级第一名。

她坚持每天早上去学校最幽静,很少有人去的小树林朗读英文。大冬天 的时候,她被冻得回到教室30分钟身体才能逐渐恢复知觉。

最终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目标。不仅她的英文成绩得到了提高,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

所以我们要想挑战越大,变化越大,必须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

注意的是,不能太过,太远,离开舒适区,那样就有可能受伤。

⒊刻意练习越早越好

一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先通过某一项特殊技能养成学习力,让学习方法变成学习力,然后再说高效力。

年幼的孩子在创建心理表征时,获得的好处是能够自由地开始探索那种基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心理表征是无意识行为,不经意间发生,反复训练,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和具体抽象。

比如说我们看到“狗”,然后我们就会想到相关“狗”的一切。

创建孩子心理表征的最佳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可以复制和可以从中学习的模型。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时,就反复模仿《旁观者》第三卷的写作风格。

他从报纸中挑选出几篇文章来,将每一句要旨摘出来放在一边,不去看它。

几天后,他凭借自己对要旨的记忆,对原文进行重新表述尽量做到同原文一致,然后把自己的表述和原文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孩子更容易养成一种习惯,孩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把某一项技能当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反复进行打磨,改进。

其实,天才的秘密不仅仅在于坚持一万小时定律,重要的是“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需要专业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反馈,敢于走出舒适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