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一针疗法丨正胎穴

正胎穴 【位置】 相当于传统腧穴至阴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如韭叶。 【取法】正坐垂足。在足小趾外侧,距离足小趾甲角旁约0.1寸处取之(图5-4)。 【作用】具有调经止痛、矫正胎位的作用。 【主治】胎位不正、胞衣不下、产等。

【治法】病人首先排空尿液,然后取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全身放松。取正胎穴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呈15°迅速刺人2~4分,行捻转补泻,中等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期间可用艾卷熏灸正胎穴20分钟。针灸并用,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先针灸一侧穴位,两侧交替使用,如效果不佳,可针灸两侧穴位。

【注释】 胎位不正是指在妇女妊娠30周以上,胎位不正,呈现臀位、斜位和横位等。多数情况下孕妇并无不适感觉,经产科医师检查或者B超检查后方可发现。对异常胎位,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中医治疗,大约80%的胎位可以得到矫正。但如矫正过晚或矫正失当,可造成孕妇难产和胎儿缺氧性疾病。 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因其经络肾,为王水府,主司气化,故直接针灸井穴,可以起到振奋阳气、疏通太阳经之脉气、祛瘀化滞、顺胎助产的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或艾灸至阴穴,有促使子宫和膀胱活动加强、增加胎儿移动转位和增加胎儿心率的作用。有学者应用针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时发现,治疗后1小时或当晚胎儿的活动幅度、频率逐渐达到高峰,异常的胎位随之进行前后自动倒转,成功率为75%~82%。由此可知,至阴穴已经成为治疗胎位不正的一个经验穴。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异常的胎位,经针灸治疗无效时应尽快改用其他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病例】刘某,女,34岁,家庭妇女。于1998年7月18日就诊,已怀孕35周,经B超显示胎儿横位。经针灸正胎穴6次后胎位已变成头位,37周后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