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两个月来,心悸难受,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早搏。服用医院开的利多卡因一周,早搏的各种症状没改善,反而胃隐隐作痛,恶心,遂不敢再服用西药。经朋友推荐,到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
症状:病人素体虚弱,心悸不宁,时发时止,饱食或活动后加重,胸闷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迟缓。
中医辨证:中焦虚寒。
中医治法:温中补虚。
中医方药:小建中汤加减。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人参(3克)黄芪(15克)。
服用三剂后,症状有所改善,原方加干姜3克。
守方近两个月,各种不适症状消失,医院检查早搏治愈。
西医认为期前收缩(曾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窦性过早搏动罕见。常发生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亦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中医是标本兼治的,不是只治一些症状,如西医的对症治疗。丙千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对这些病的诊治有准确的论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 END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