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张方子,在古代是专门为读书人准备的。
古往今来,读书都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有一首古诗,它是这么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就是劝诫大家读书要趁早,一来是为了充实自己,古人喜欢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大。这二来嘛自然是要参加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古代参加科举,要背诵的科目还是很多的,四书要背吧,五经要背吧,这还只是一部分。如果能有这么一个妙方,吃了以后可以让记忆力变好,让人变得特别聪明,那该多好。
这样的药方啊还真有。
在明代大医孙一奎所著的《赤水玄珠》里记载了一张方子,叫读书丸,名字取的够直白吧,直截了当的告诉你:我这个方子啊是为读书人准备的,读书人吃了能益智。
读书丸:石菖蒲30克,远志30克,菟丝子30克,生地黄30克,地骨皮60克,五味子30克,川芎30克
把这些药材打成细细的粉末,每日服用10克。
说到石菖蒲,不光中医喜欢,文人墨客也喜欢,中医用它的根茎入药,文人墨客更看重它的气节,把石菖蒲往书案上这么一摆,平添了几分雅致,又能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的同时,这香味啊还是特别好的提神之物,因为它能把心孔打开,心孔不开,人就容易昏昏欲睡,容易忘事,严重的癫狂、痴呆,总之就是神智不清,中医有一种说法叫迷途众生。
哪里迷住了?心孔迷住了。被什么迷住了?被痰湿迷住了。也就是心孔不开。因为心是主神智的嘛。
石菖蒲入孔窍,像耳窍、鼻窍它都可以到,也能入心孔,药性走的还是蛮深的,当它走到心脏这个地方,发现心孔有被痰湿堵住,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痰给豁出去了,这样一来,心孔是不是就打开了,心孔开了,人的这个意识就能摆脱混沌的状态,就能恢复正常,或者说变聪明了。
《神农本草经》里总结得很全面,说石菖蒲“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这么来看,石菖蒲的妙用真不少啊!
远志也能祛痰,能祛心孔里的痰,它和石菖蒲经常做搭档,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尤其是在一些益智的方子里,经常能看见它们两个。另外,远志这味药,就像它名字中传达的美好寓意一样,远大的志向,要实现远大的志向,首先要安神定志,神志飘忽不定是不行的。这也是远志的另一个作用,让神智安定下来。
生地和菟丝子是补肾的,菟丝子阴阳双补,可以补阴,也可以补阳。生地的立场很明确,就是养阴生津。
孙一奎认为读书人总是没日没夜地埋头苦读,很容易耗伤阴血,所以滋阴很重要。阴虚了以后又容易生内热,清热这件事,生地也是很在行的,除了生地,还加了地骨皮,地骨皮是啥?它是植物枸杞的干燥根皮,枸杞的果实可以滋阴,根皮呢专门清虚热。
五味子比较酸,酸味特别突出,酸在中医上来讲具有收的特性,可以把药性收住,不让它流失。同时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药,在这里可以补肾益精。
最后还有一味川芎,川芎干嘛呢,我们先来看看川芎这味药的特点,古人说它善于奔走,还能活血化瘀,川芎往上走,叫上行头目,能把气血带到头部,假如说走着走着,路上有瘀血堵着了,川芎又能把瘀血化掉。
这就是读书丸,顾名思义,专门为读书人准备的,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讲,其实是为心肾两亏的人准备的。
当我们感到读书特别吃力或者明明读书很用功但成绩却始终提不上去,这个时候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得从身体内部调理调理?或者说最近一段时间用脑过度,劳伤心肾,脑袋不灵光了,也可以用它来调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