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学会这三个方法,你也能像他一样写出漂亮的文章

作者介绍:萌橦,喜欢读书写作的音乐硕士,弘丹写作学院合伙人,SVIP会员。

在19世纪的俄罗斯,有这样一位作家:他高大帅气,目光深邃而明亮,虽然作品的整体基调忧郁,但总能在最后笔锋一转,为作品添上一抹亮色。

他擅长用平凡的文字,书写世间的不平凡,不论是喜悦还是苦痛。

他的语言简洁凝练;将生活本相在作品中真实还原;在极度克制中将思想内涵深刻展现。

列夫·托尔斯泰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他高于我,他的作品可以反复重读,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高尔基曾这样称赞他:“他的内心是自由的,从不会按别人的期待而活。”

纳博科夫也对他进行高度赞誉:“他是俄罗斯典型性格独一无二的阐述者。”

他,就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

01 简洁文风,奠定作品的独特风格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塔甘罗格市,在家中排行老三。

16岁时,因家中举债,父亲逃到莫斯科,不久后母亲也带着孩子们投奔父亲,只留下契诃夫继续在家乡完成学业。

独居的三年中,契诃夫一面兼职家庭教师贴补家用,一面大量阅读世界名著,并开始文学创作。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以契洪特为笔名,发表了如《一个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玩笑》、《在别墅里》,等大量短篇讽刺小说。

在当时有着较高水准的《花絮》杂志主编列依金,非常欣赏他的才华,长期向他约稿。并对他要求严格,规定每篇小说不能超过一百个句子,故事不仅要有转折,还要有幽默感。

这奠定了契诃夫作品的简洁文风,他精心打磨每一句话,绝不让作品中出现一个多余的字。

正如小说《胖子和瘦子》的开头:“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

短短一句话,将地点,人物,和人物间的对比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

契诃夫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

在写作中保持语言精炼,能够促使写作者不断打磨叙述技巧,提炼自己的语言。

时刻对作品抱有审视态度,一遍遍将行文中不必要的语句去掉,一句话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最后选择最精炼的那句。当提炼语句成为写作习惯,就会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写作风格,语言表达也更加有力。

创作初期不断精炼语言的习惯,让契诃夫受用终生,正如他对列依金所说:“《花絮》是我的圣水盆,而您是我的教父。”

正是这些简洁而有力的作品,让契诃夫引起了另一位前辈的注意。

02 白描,将最真实的人间展现出来

俄罗斯自由主义派作家格利戈罗维奇,在看过契诃夫的《猎人》后,亲自给他写信,高度赞扬他对人物和景物的真实描写,也对他提出非常中肯的建议——“尊重您难得的天赋,请丢开那种赶时间的写作吧!”

他听取了前辈的建议,不再追求创作速度,而是把重心放到作品的内涵中。

他的作品逐年减少,1885年129篇,1886年112篇,1887年66篇,直到1888年只写了12篇。

与数量的递减相反,作品的质量和内涵越来越高。《苦恼》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描写得细致入微;《灯火》像曾经的苏格拉底一样,承认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作品不再只有幽默和讽刺,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

他给编辑兼友人苏沃林的信中说:“如果我是个医生,那么我需要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个作家,那么我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

1890年,为写出最真实的人间,契诃夫只身前往萨哈林岛旅行,就是那个只有死囚和犯人的流放地。

3个月的考察生活,他与近1万名流放犯和移民进行交谈,真实记录了萨哈林岛上触目惊心地流放生活,岛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在他的记录范围内。

《萨哈林岛游记》虽然是他唯一一部纪实文学,却成为他后来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要来源。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写作者只有通过真实的体验,才能在创作中把现实用文字完整地呈现出来,而恰恰是这种真实,才最打动人心。

那么究竟如何用文字呈现真实呢?200多年前的契诃夫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到人群中去。

去体验,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去记录。

不断保持探索求真的精神,这会让写作者的眼睛越发敏感,在生活中发现不为人知的细节,用文字叙述出来,让真实影响世界。

通过对现实的不断探索,契诃夫在创作上迎来新的突破。

03 深刻,将思想带向新的高度

回到莫斯科后,契诃夫的写作开始向着思想更深处探索。

他基于萨哈林岛的那段经历,创作了震撼文坛的《第六病室》。

小说《第六病室》主要讲述精神病院新来的医生,对其中一个落魄贵族十分感兴趣,经常与他交谈。不久后,大家觉得医生也得了精神病,于是把医生关了进去。无论医生怎样挣扎,也没人相信他。

原本对他毕恭毕敬称他为“老爷”的看门人,经常对他拳打脚踢。

医生从一个正常人,硬生生变成了“精神病”,被永远关在第六病室。

这部作品是契诃夫色调最阴暗的一部小说,少年列宁读过后,觉得自己也仿佛被关进去一样。

不管是曾经富贵,还是今日落魄,谁都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随着《第六病室》的发表,契诃夫的写作风格朝着深刻与批判更深入挖掘。

语言更加简洁凝练,情感更加理智客观,对沙俄制度的批判也更加猛烈。他尝试最大限度还原真相,不加进自己的主观成分。

他说:“人可以为自己的小说哭泣,但不应该被读者看出来。”

每个时代都赋予了写作者特殊的使命,写作者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一次次磨炼中,不断为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声。

不管是严肃文学,网络文学,还是如今大热的自媒体写作,身为写作者,应常常保持理智,自问我的文字能带给别人什么?能带给时代什么?

如果只是随便写写,给自己留下一点回忆,那只能算是自己的“秘密基地”。

如果想要长久把公开写作进行下去,就一定要保持像契诃夫一样的精神,反复磨炼技艺,到生活中去发现真相,向内挖掘更深层的意义。

就如他在《醋栗》中写道:“人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不是庄园,而是整个世界、整个大自然。”

写在最后

契诃夫的一生只有短短44岁,多数时间受到苦难和疾病的折磨,但他没有放弃,化坎坷为泉源,不断向自我深处,探索生命的意义。

他的作品基调虽以忧郁居多,但总会在结尾展现一抹美丽的希望。

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无论是面孔,还是衣裳,还是心灵,还是思想。”

虽然已过百余年,他作品中处处对人性闪现的美好向往,仍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探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