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我孩子天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上周日,有位妈妈送孩子来上课后,一脸惆怅地说:“Janice老师,抱歉地告诉你,我们家女儿喜欢画画多过学习。她一学习就烦,老问什么时候能结束......”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一玩就生龙活虎,玩多久都不会累。但是一到了学习,不是困了,累了,饿了,渴了,尿急了,身痒了,总没办法好好专注。每天也就读两本书,写几个字而已,怎么就那么难?

由此我和两位家长展开“学习”话题的讨论:

首先,我们先要清楚什么是“学习”?

有趣的是,在google中用中文输入“学习”,显示的图片是:

而如果用英文输入“learning”,显示的图片则是: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对“学习”的理解不同。

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主动参与和操控物体、经验,并用对话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模型的过程(Dewey, 1938; Piaget, 1964; Vygotsky, 1986)。学习者在探索周围世界、观察现象并与之互动、与他人交谈产生新想法,同时与之前的理解建立联系并积累知识。

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不断丰富,并改变现有的理解。“一个人的知识库是支持构建所有未来学习的脚手架。”

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老师需要在为学习者提供需要知道、想要知道的内容基础上,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特定想法和概念的机会。

学习者在学习复杂思维时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和毅力,这需要老师帮助他们保持极大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看了一堆定义,是不是有点懵呢?简单来说,学习就是主动参与知识的积累、联系和构建。所以做功课、读书、写字可以是学习,看电视、对话、去游乐场玩也可以是学习,关键是这个过程中是否孩子有主动参与,是否有积累和构建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定义的学习往往是理解一个事情的规律并使用!而这与西方国家对学习的定义不同!

接着,我们讨论怎么学,孩子才会喜欢?

1)从兴趣引入,让孩子主动参与

为什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能让孩子克服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让他们保持极大的积极度和参与度。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喜欢哪一类型的书籍:fiction 还是 non fiction,对什么事物特别感兴趣,再用这个兴趣跟我们需要教的知识相结合。

以前我家哥哥也不爱看书,就爱玩Minecraft游戏,我就买了几本Minecraft的书放在家里,他很快就看得津津有味了。还有一个特别讨厌看书的小朋友,但他很爱做手工。我让那位妈妈买了套手工给他,他硬是将复杂图纸读懂,做出了一个机器人。

有个家长说,女儿特别好动,一分钟停不下来,她就将所有的sight words单词打印出来,高高低低藏在家里各个角落,她玩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就都找到了,玩得停不下来!

我们有时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那么有热情?他们喜欢呀,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但我们是不是能想办法让他们喜欢的事,和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呢?

2)通过对话,帮孩子构建知识

去年疫情时,我们所有的课程都转到线上,那时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怎样能在线上课吸引3、4岁孩子的注意力呢?于是我将Peppa Pig动画片放在了课程中,引导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学拼读,练习show and tell,做阅读理解。

以“At the beach”这集为例。我会问小朋友,你从beach, crab, towel, spade, 这个单词中找到几个发音呢?你会拼出来吗?你怎么拼出来呢?spade还有magic e哦,你看出来了吗?(音节和拼读)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讨论阅读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大家要去海滩?你去过海滩吗?你上次去发生了什么呢? (联系理解)你带的东西和Peppa带的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推理理解)你喜欢海滩吗?为什么呢?这个动画片中间发生了什么问题,后来怎么解决?(文本结构,矛盾分析)

更深层的问题可以问:为什么作者要创作出这个动画片呢?(作者意图分析)

3)从原有经验和知识开始

知识要在不知不觉中构建,才不会为孩子学习带来压力,同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制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这需要结合原有的经验和知识。

以PM Reader中'Jet can fly’为例,我们拿到一本书,不用马上让孩子读,可以讨论一下封面:Who is Jet?What can fly?Can you fly?How can a thing fly? 孩子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飞的东西,鸟,飞机,机器人,这中间能拓展出很多的对话,鼓励孩子发现更多会飞的事物,同时还能做一些深入研究(科普书,ABC education中都有丰富的素材),一起去发现鸟有什么特性?飞机怎么飞的?

去年有位妈妈跟我说,孩子爸爸给孩子读一本书读了一周也没读完,读到每一页都去找资料,妈妈在旁边很着急!我说,爸爸太棒了,他的方法对的。一本书不应该快速地读,这样的话,即便读100本书,练习的都只有文本流利性(fluency),而没有练习深层思考能力(high-order thinking),而深层思考能力才是需要长时间日积月累的核心能力!

4)将学习场景还原到生活中

将知识赋予意义是很重要的一环,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看懂游戏攻略需要有阅读能力,去购物需要懂数学,想说服别人要列出各种证据。

我会带小朋友去超市上课,为什么我们要学拼读啊?这是什么单词啊?我买5个苹果要多少钱呢?20刀可以买多少东西呀?如果我既想吃苹果,又想吃葡萄,但我只有5刀,我可以拿多少呢?

有位妈妈说,我女儿提出的任何一个需求,我都要求她给我三个正面的理由和两个负面的理由。哇!这不就是让她练习陈述观点吗?这就是早期的Persuasive writing中的论点收集呀(Persuasive是澳洲的全国统考NAPLAN考试中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另一个妈妈听了说,以后你女儿那么能言善辩怎么办?不是越来越不听话了吗?我们给高额学费送去孩子去顶级私校学辩论(debating),不就是从表达观点开始的吗?更何况,谁说澳洲的孩子要“听话”呢?

看完这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这太难了,我们的教育背景不足以支持我们有这样的知识运用和结合能力呀,我们只会传统的方法来学习。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