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需要先转变为乙酰辅酶A,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或PDC)催化。这个反应需要三种酶连续催化,依次称为E1(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EC1.2.4.1)、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ihydrolipoyllysine-residue acetyltransferase,EC2.3.1.12)和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yl dehydrogenase,EC1.8.1.4)。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酶的名称容易混淆,需要结合名称与编号才能分辨。例如酵母中催化丙酮酸生成乙醛的酶也叫丙酮酸脱羧酶,但它属于裂合酶,编号是EC4.1.1.1。整个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编号也是EC1.2.4.1,正式名称(accepted name)为pyruvate dehydrogenase (acetyl-transferring)。
反应过程分为5步,不可逆的是第一步,即丙酮酸脱羧,生成羟乙基TPP(硫胺素焦磷酸,ThDP),由E1催化。然后羟乙基被氧化成乙酰基,再转移给硫辛酰胺,由E2催化。E2还催化第三步,形成乙酰辅酶A。最后两步由E3催化,将硫辛酰胺上的电子先传递到FADH2,再传递到NADH。此过程除以上五种辅酶以外,还需要镁离子,所以辅因子共有六种。
丙酮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分为五步,引自引自J Biol Chem. 2014
PDH是典型的多酶体系,将催化连续反应的几种酶结合成复杂有序的结构,以提高效率。原核生物的复合体较为简单,大肠杆菌的PDH含有12个E1二聚体,24个E2和6个E3二聚体。真核生物的复合体结构更加复杂,比如人的复合体除含有30个E1四聚体(α2 β 2),60个E2和12个E3二聚体外,还含有三种调控蛋白,包括E3结合蛋白(E3BP),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和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PDP)。
原核生物的PDH直径30纳米,真核的直径50纳米,而核糖体的直径才20纳米。近年来由于X-射线衍射和冷冻电镜技术的进步,才解析出其基本结构,但仍有些细节尚不明确。真核PDH以E2和E3BP构成十二面体核心,E1、E3、PDK和PDP结合在外围。E3与E3BP结合,其它酶与E2结合。
丙酮酸脱氢酶结构模型,引自J Biol Chem.2006
真核PDH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它催化三碳向二碳的转化,不仅控制着糖和脂的分界线,也决定氧化代谢还是无氧代谢。如果PDH被抑制,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就不能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只能进行低效的乳酸发酵。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就与此有关。
真核生物对PDH的调控主要包括产物抑制、核苷酸反馈调节和共价调节三种。产物抑制是指乙酰辅酶A抑制E2,NADH抑制E3。可被辅酶A和NAD+逆转。核苷酸反馈调节指E1受GTP抑制,被AMP活化。
共价调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E1上的特殊丝氨酸被PDK磷酸化时失去活性,被PDP水解后恢复活性。丙酮酸抑制磷酸化作用,钙和胰岛素增加去磷酸化作用,ATP、乙酰辅酶A、NADH增加磷酸化作用。
PDH的可逆磷酸化调控,引自 Int J Biol Sci. 2015
PDH的共价调节正常情况下是用于协调酵解与氧化磷酸化,但若调控异常,就会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迟发性神经变性,肺动脉高血压,衰老以及癌症。
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代谢差异,引自 Int J Biol Sci. 2015
80多年前,Otto Warburg注意到肿瘤细胞倾向于优先利用糖酵解(乳酸发酵)而不是线粒体氧化来产生能量,即使存在足够的氧浓度。近十年来逐渐阐明了这种现象的分子基础,称之为有氧酵解或Warburg效应。有氧酵解是肿瘤细胞最显著的代谢特征,也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有氧酵解相关调控通路,引自 Int J Biol Sci. 2015
实验表明,靶向抑制PDK可逆转肿瘤细胞中的Warburg效应,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浓度,增加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ROS)的产生,降低HIF1α的表达,并诱导caspase介导的肿瘤细胞选择性凋亡,导致肿瘤血管生成和体内增殖减少,并在几个实验模型中提高存活率(J Natl Cancer Inst. 2017)。
目前以开发出多种PDK抑制剂,同时也有其它相关代谢酶或蛋白作为靶点,比如HK、PK和GLUT等。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使肿瘤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Mulchand S Patel, et al. The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es: structure-based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J Biol Chem. 2014 Jun 13;289(24):16615-23.
Michaela Smolle, et al. A new level of architectural complexity in the human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J Biol Chem. 2006 Jul 14;281(28):19772-80.
Wen Zhang, et al. Targeting Tumor Metabolism for Cancer Treatment: Is 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s (PDKs) a Viable Anticancer Target? Int J Biol Sci. 2015 Nov 1;11(12):1390-400.
Peter W Stacpoole.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the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PDC/PDK) Axis in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17 Nov 1;109(11). doi: 10.1093/jnci/djx071.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