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针刀技术是在筋膜学、筋骨理论、坎农定率等基础上,经过大量患者临床实践,发现的一门新技术,是近年来较热门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有多种操作模式。作者几十年的针刀临床经验结合近几年来骨针刀的临床应用,发现它确实填补了很多以往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的空白。它对顽固性的颈、腰椎椎管狭窄导致的根性麻木、骨高压导致的顽固性腰腿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焦虑症、躯体化障碍、中风后遗症、纤维肌痛症及头面部疾病效果神奇。其操作简单、安全、高效、无感染,是针刀疗法的又一重大突破,骨针刀的临床应用可能会开启疼痛医学治疗的新时代。鉴于国内外无此相关报告,故撰写此文,供各界同仁探讨。
关键词 骨针刀技术骨筋膜骨减压神经调衡疑难杂症
一、骨针刀技术的渊源
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甚至更早时,祖国医学中就有了类似于今天现代医学研究的骨内高压症的治疗方法。如《中藏经》中记载:“骨痹者,乃食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则不能关禁;不能关禁,则中上俱乱;中上俱乱,则三焦之气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饮食不糟粕;饮食不糟粕,则精气日衰;精气日衰,则邪气妄人;邪气妄人,则上冲心舌;上冲心舌,则为不语;中犯脾胃,则为不充;下流腰膝,则为不遂;旁及四肢,则为不仁。寒在中则脉迟,热在中则脉数,风在中则脉浮,湿在中则脉濡,虚在中则脉滑。其证不一,要在详明,治疗之法,列于后章。”《中藏经》中论骨痹有上、中、下三焦的功能障碍,表现为不语、脾胃不充、腰膝不遂、四肢不仁等。由上述可见《素问》和《中藏经》中所对骨痹的描述与现在我们用骨针刀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另外祖国医学始终强调“筋骨并重”的诊疗思想,其强调了骨与软组织的密切关系,“筋骨并重”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各种方法治疗软组织病变,或用手法纠正骨的移位、错缝;二是应考虑到由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必将影响到骨内微循环及其他代谢系统。这为骨针刀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骨针刀技术的理论基础
1、骨筋膜理论。
目前从世界上的主要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发现,尚缺乏对骨筋膜理论进行全面论述的相关文献,所以说骨筋膜理论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最初提出是在2016年3月8号新中医学会成立时,后来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疗效评估,作者最终提炼形成了骨筋膜理论这一学说。这一理论源于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同时也结合了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等学科。在最初从事针刀医学的时候,作者也是盲从于现代医学理论和认识,对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病理现象认识不足。对此认识发生转变是因一个前来就诊的13岁小女孩,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的骨质增生,当时看到这个患者的报告后很吃惊,一个13岁的小孩子怎么会有骨质增生?从此就开始深入地思考、观察和研究关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与骨筋膜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最早的关于骨筋膜理论的萌芽。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实践,现将骨筋膜理论还不是很成熟的观点与同道分享。
(1)骨筋膜属筋膜的最深层、最致密的结缔组织之一,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被覆于新鲜骨的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起着营养、再生、保护、运输、支持和感觉等重要功能。骨筋膜可分内、外两层,即骨外膜和骨内膜;其中骨外膜同样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又称夏贝氏纤维)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也称形成层。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也衬着一层薄薄的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骨外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骨筋膜覆盖在骨的整个表面,除了对骨骼起保护作用外,同时骨筋膜的改变和其他软组织有着特殊的关系,并与骨质的变化有关联。
(2)骨筋膜的病理损伤模式骨筋膜与其他筋膜间存在着联动关系。肌腱、韧带等结构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附着在骨或骨膜上的,在机体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其他结构的损伤也会对骨筋膜造成相应的影响或损伤,损伤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对血管和淋巴管的影响。当骨筋膜损伤后其张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其穿行的动、静脉和淋巴管,进而影响到骨的营养和淋巴代谢,造成滋养孔堵塞,动脉血进不去、静脉血出不来,淋巴循环受阻等变化。其次,是对神经的影响。众所周知,骨筋膜上面不仅有传入神经还有感觉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还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当骨筋膜发生劳损以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对骨生成影响。
(3)骨质增生的病理学新认识关于骨质增生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是骨筋膜受到异常拉力的影响。骨筋膜损伤就像生活中的拔草一样,草被人从土中拔出土肯定也会被带出来。与此同理,骨筋膜在这种反复地损伤的过程中局部就会形成牵拉性骨增生。另一种是骨膜受损后,对供应骨营养的动静脉造成影响,出现骨循环障碍,导致血液中的钙离子不能进入骨骼里,于是就会沉积在骨的表面形成骨质增生。
(4)骨质疏松、骨高压的病理学新认识骨筋膜损伤后可能导致滋养血管的循环障碍,由于动脉的压力大,还可以把动脉血压到骨骼内,但是静脉血压力小,因此从骨内流出受到的阻力更大,静脉血就会淤积在骨里面,导致骨的营养代谢发生异常,骨小梁慢慢地遭到破坏,最终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骨质疏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临床X片上就会表现出异常变化,可以看到一道一道甚至完全呈现为黑色的透明区域,这些黑色区域就已形成骨高压。骨内高压对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产生病理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滑膜的影响当骨高压持续存在时,相应的关节内压力升高,导致关节周围的静脉回流受阻,关节的血液淤滞、组织缺氧,关节滑膜细胞充血水肿,滑膜细胞功能障碍,出现关节积液或滑液分泌不足。2)对软骨的影响当骨高压持续存在的状态下,滑膜继续病变,关节滑液pH值下降,酸性成分增加,破坏了软骨细胞的正常代谢,使软骨细胞失去营养,导致了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断裂、蛋白多糖分解、软骨变薄或缺损。3)对骨质的影响当骨高压持续存在时,会使关节周围的静脉回流受阻,骨内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骨发生营养障碍,骨小梁坏死、塌陷、出现囊性变。如果骨内高压得不到改善,关节内骨质得不到血液供应,继续发展就会出现骨质缺血坏死。
(5)骨筋膜的变化与癌症的关系骨筋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的基本单位又称哈弗氏管,也是骨的基本营养单位。肌肉通过收缩将肌肉里的血液挤到骨里面,维持骨的淋巴循环,并为骨提供营养。骨筋膜损伤会造成造血功能降低,制造276种干细胞的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的癌症细胞就失去了被监控的范围,导致癌症细胞泛滥。众所周知,癌症细胞一直在机体内存在,但只有当癌细胞超出一定的范围后才能被诊断为癌症,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6)骨组织的其他特性
1)骨骼是一个多功能内分泌器官。由成骨细胞分泌出的骨钙素,通过循环系统到达胰腺后,能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并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骨钙素还能刺激睾丸中睾酮的释放,对生殖和骨密度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2)骨组织正常还能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肾脏,以调节磷酸盐代谢。在肾功能衰竭、癌症和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可通过激活骨的功能从而对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3)成骨细胞还能分泌LCN2(骨源性脂质运载蛋白2)。LCN2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的黑皮质素4受体(MC4R),并激活MC4R依赖性的厌食通路,调节食物摄入、能量代谢和体重,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2、筋骨理论。
骨正与筋柔关系的新认识。关于骨与筋的顺序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在新的筋膜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传统医学中一直存在着“筋柔骨正”“骨正筋柔”两种观点。我们新的筋膜理论的观点认为,只有“筋柔”才能“骨正”。骨的移位或错位往往是在软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才会出现的。如果把软组织临时松解了,而真正的瘢痕或者是劳损,经过几个小时或是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又恢复如初了。所以我们微创松解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把它的高张力彻底地松开,然后再把骨头调过来,所以只有筋柔才能骨正。作者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认为筋骨理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人体4个平衡:上下平衡、前后平衡、深浅平衡、左右平衡。2)肌筋膜、内脏筋膜长期失衡牵拉最终会导致骨筋膜的牵拉增厚,从而造成骨小梁的断裂,严重地形成“骨高压”瘀血,影响人体276种干细胞的制造,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疾病。3)长期的骨筋膜反应会造成神经筋膜的刺激损害、自主神经失调,从而出现疾病。4)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坎农定律”(神经支配失调定律)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情绪、大脑皮质、丘脑、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等该如何调至平衡,达到神经生理的平衡,消除慢性难治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
3、坎农定律与神经调衡。
这条定律是基本的和普遍的。它是在一连串输出神经元内,其中一个神经元被破坏,结构中就会出现超敏反应,叫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又以失去神经支配的部位为最大。换句话说,当一条神经的功能受阻,它会变得过敏,并有反常行为。坎农定律确认过四类过敏:1)反应程度不变,但时间拖长了(反应过长);2)刺激作用力比正常时候降低了(敏感过度);3)减少刺激亦可以产生正常程度的反应(过敏增加);4)组织的反应能力增大(反应过度)。超敏反应可以在身体多种不同的结构内发生,包括骨骼肌、平滑肌、脊椎神经元、交感神经节、肾上腺、甚至脑细胞。另外,神经支配失调的结构,对很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包括伸张和压迫),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坎农定律告诉我们,慢性疼痛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引起的过敏现象,我们称为痛觉过敏。“坎农定律”(神经支配失调定律)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情绪、大脑皮质、丘脑、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等等该如何调至平衡,达到神经生理的平衡,进而消除慢性难治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
三、骨针刀技术操作新模式
作者临床应用将骨针刀技术操作总结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叫骨按摩:即拨针松解的时候在骨头表面(骨膜)进行按摩;第二种模式叫骨减压:即用骨针刀穿过骨皮质在与骨髓质交界的地方进行锤击,然后排瘀,以改善骨代谢,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第三种模式叫骨触激:比如腰椎的侧隐窝卡压,可以在关节突上进行骨针刀锤击振动,对关节突下的侧隐窝中卡压的神经根起到松动和激活作用;第四种模式叫中枢神经调衡:比如在将双耳孔堵塞住的情况下对颅骨人字缝、枕后粗隆、百会穴及帽状腱膜的中心点(新百会穴)、颞骨乳突、大脑功能区等部位进行叩击加振动双模式的骨针刀操作,对顽固性头痛、失眠、焦虑症、躯体化障碍、耳鸣、脑中风后遗症、纤维肌痛症等效果神奇。
四、骨针刀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顽固性耳鸣、非器质性病变耳聋,顽固性头晕、头痛、陈旧性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头面部疾病,关节病中晚期或已导致骨关节炎者、缺血性骨坏死及各种骨高压症(如足跟骨高压症等),骨性关节炎早期导致的骨充血疼痛综合征;顽固性骶骨痛、顽固性尾骨痛、顽固性痛经,脊源性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及难以治愈的躯体化障碍等疑难杂症,特别是对颈椎、腰椎已经消除了炎症的顽固性根性麻木症状效果最好。(二)禁忌证发热、全身感染,施术部位和周围有感染灶,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施术部位有难以避开的重要血管、神经或内脏,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不全,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体质虚弱、高血压、重症糖尿病、冠心病等。
五、相关疾病的重点操作部位
(1)耳鸣、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头面部疾病:耳鸣重点治疗乳突后缘,面瘫、面肌痉挛重点治疗乳突前缘,三叉神经痛重点治疗颧弓。操作时一定要把双耳用耳塞塞住,先叩击再电动,这样“鸣天鼓”作用加强,神经调衡力度就会更大。(2)脑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严重躯体化障碍等:重点治疗老百会穴、新百会穴、枕后粗隆的下缘、人字缝等正中线处,每次定位2~3个点,每周1~2次,从后往前操作。操作时把耳朵塞住,先叩击后电动。新百会穴:作者多年临床工作发现,头顶的“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并把它命名为新百会穴。可以说这是近些年医学上的一个新进展。多次作者做头颅解剖时发现,帽状腱膜由前面的额肌、后面的枕肌和中间的腱膜共同构成,像帽子一样包裹着颅骨一圈。帽状腱膜就像一张渔网,“旋”就是最后收网时的那个中心点。有的人有1个“旋”,有的人2个“旋”,还有的人有3个“旋”。大家都熟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脱发总是从“旋”的位置开始,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从筋膜学上的解释:这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筋膜过于紧张,它是应力的集中点,筋膜过紧时血供就少,就会先脱发,所以治疗也需从这个“旋”着手。称之为新百会穴,是与中医上的百会穴加以区别。作者临床对感觉头部发紧有沉重感且伴有失眠、多梦的患者,作者多选用从新百会穴这个位置用肌针刀贴着骨面对周围平刺松解或者用骨针刀叩击加振动双模式治疗,一般一次症状即可消失。要注意新百会穴这个地方毛细血管丰富,术后一定要多压迫,一般嘱患者自己压迫半小时,经检查正确后方可离开。颅缝:近年来作者通过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徐高磊老师的共同探讨,发现了颅缝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作用:1)颅缝也是关节。首先,颅是头部的骨架,容纳了脑、特殊感觉器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上部。颅是人体最复杂的骨性结构,年轻成年人的颅由28块分离的骨组成,除了上颌骨和下颌骨,颅骨结构以颅缝形成关节。在人的婴儿和新生儿时期,颅骨尚未形成连接,因此可相对活动,如前囟结构(前囟将在新生儿出生后的8~18个月完全骨化)。儿童颅骨的移动度是大脑的快速生长的结果。随后的骨生长和大脑生长同步,直到青少年颅骨才最终完成发育。其次,颅缝相邻骨的边缘可以是平滑的、端与端相连的,形成一个简单的(顶末端)缝(如腭中缝)。颅缝也可以是有斜边的,一块骨重叠于另一块骨(如顶骨缝)。颅缝还可以有很多突起互嵌,形成锯齿状的拼图外观(如人字缝),锯齿缝的复杂程度是由内向外增加的。再次,颅缝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骨板,其边缘是波纹状的。因此它们可形成紧密的相互锁定结构。骨片间精密地贴附在同一平面上,在骨板层面无法形成移动,在此解剖基础上,这些颅缝结构是无移动度的。但多数颅缝并不垂直于平面,而是有多角度的倾斜,其移动发生于平面之外,颅缝间的微动,类似于地震的地壳板块。由此可见,颅缝关节也是可以发生错位的。2)颅缝和中枢的关系:颅骨的内表面与硬脑膜相连。大家都知道脑和脊髓被3层同心排列的被膜包被着,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被膜自外而内分别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硬膜是不透明的、坚韧的纤维膜,其紧密包绕着脑、脑神经和血管,并跨过脑的沟、裂。硬脑膜又形成颅腔的界限,它与硬脊膜不同,主要体现在与周围骨的关系上。它有一个内层(即脑膜层)和一个外层(即骨内膜层)。硬膜的骨内膜层通过颅缝及颅孔与颅骨骨膜相连续,及在通过眶上裂处与眶的骨膜相连续。在人年幼时,难以将硬脑膜与颅缝分离,当颅缝融合后,硬膜即与其分离。脑膜层覆盖神经组织,而骨内膜层与骨结构相连。硬脑膜的骨内膜层附于颅骨的内表面,特别是在颅缝、颅底及枕骨大孔周围。因此,在颅缝处,尤其是人字缝处做骨针刀,通过对颅骨骨膜的刺激可以起到对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衡作用。(3)颈椎、腰椎的顽固性疼痛和麻木,侧隐窝及窦椎神经卡压等出现的疼痛等:重点治疗棘突、下关节突等。(4)肩关节功能障碍:重点治疗肩胛冈外1/3、肱骨大结节、肩峰最高点、喙突等。(5)髋关节疾病:重点治疗股骨大转子周围、骶2正中嵴、髂后上棘等。(6)早期的股骨头坏死:重点治疗股骨大转子周围、股骨颈等。(7)膝关节疾病:重点治疗髌骨、股骨内髁,胫骨内髁、腓骨小头等。(8)踝关节疾病:重点治疗外踝、距骨、跟骨等。以上重点操作部位再结合脑功能区相应定位对这些疑难杂症有良好效果。大脑功能区定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源性疾病等。两条标准定位线:①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的头正中连线。②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常用的治疗区如下:(1)运动区1)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前缘相交处,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2)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言语一区),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等。(2)感觉区1)部位:运动区平行后移1.5cm。2)主治: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头鸣;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麻木、疼痛、下颌关节炎等。(3)舞蹈震颤控制区1)部位:运动区平行前移1.5cm。2)主治: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及震颤。(4)血管舒缩区1)部位:舞蹈震颤控制区平行前移1.5cm。2)主治:原发性高血压及皮层性浮肿。(5)晕听区1)部位:从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后各引2cm的水平线。2)主治:同侧头晕、耳鸣、内耳性眩晕、皮层性听力障碍、幻听等。(6)言语二区1)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的平行线,从顶骨结节沿该线向后2cm处往下引3cm直线。2)主治:命名性失语。(7)言语三区1)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2)主治:感觉性失语。(8)运用区1)部位: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的前后两线,其长各3cm。2)主治:失用症。(9)足运感区1)部位:在感觉区上点后lcm处旁开前后正中线lcm,向前引3cm长的平行线。2)主治:对侧腰腿痛、麻木、瘫痪。针刺双侧治疗小儿夜尿、皮层性尿频、皮层性排尿困难、皮层性尿失禁、脱肛等。(10)视区1)部位:从旁开前后正中线lcm的平行线与枕外粗隆水平线的交点开始,向上引4cm。2)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11)平衡区1)部位: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正中线3.5cm,向下引垂直线4cm。2)主治:因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12)胃区1)部位:由瞳孔中央向上引平行前后正中线的直线,从发际(发际不明显者,由眉间直上6cm处)向上取2cm的直线。2)主治:急、慢性胃炎,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13)肝胆区1)部位:从胃区下缘向下引与前后正中线相平行的2cm线。2)主治: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14)胸腔区1)部位: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间发际的中点取一平行线,上、下各2cm。2)主治: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15)生殖区1)部位:从额角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cm直线。2)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双侧足运感区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的烦渴、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16)肠区1)部位:生殖区下缘向下引2cm与前后正中线平行的线。2)主治:下腹部疼痛。
六、骨针刀技术对免疫系统疾病调理的病理机制
医学上认为,人在18岁以后免疫系统健全了,胸腺也就逐渐处于休眠状态。当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就会出现各种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出现癌症,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胸腺功能重新激活起来。一般在胸骨柄的第3~4肋骨水平的位置进行骨针刀治疗,可使休眠状态的胸腺激活,从而提高免疫功能,对各种疾病治疗有强大作用。
七、针具作者临床采用12mm×40mm和12mm×80mm两种型号针刀。
八、具体操作步骤
(1)定点原则:骨突起、“胖”的骨性标志,在远离神经血管的情况下,寻找骨性标志最高点。(2)常规消毒:消毒要多次且半径要大,要严格,避免造成感染。(3)进针:快速地穿过软组织直达骨面,穿过骨膜进入骨皮质,快速进行锤击。要掌握力度,听声音,如果声音闷沉并有落空感,要迅速调整方向,注意不要进入骨髓腔。一般锤击60~80下,让患者做动态调衡动作,先被动后主动,一般50下左右,调整3次。(4)出针:快速出针刀。(5)排瘀血:出针后,大部分病变部位由于骨内压增高,往往有骨内瘀血涌出,采用“梅花”拔罐法排瘀血,排出后患者的很多不适症状会有很大程度改善,甚至消失。(6)术后对针眼处要消毒贴敷,并医嘱患者治疗部位2日不能见水,不要去触摸按揉等,术后一周内禁止剧烈运动,按常规预防感染。
上一篇
标点符号怎么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