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昨天,
当娱乐圈明星偷漏税新闻霸屏之时,
一位中国巨星悄然陨落,消息昙花一现,
因为,
这是个全中国人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名字,
可他有多重要你知道吗?
前两天向邻国巴基斯坦误射核弹的印度,
离我们中国这么近,
万一哪天误射过来,吓不吓人?
好在我们祖国未雨绸缪,
早早就研发了反导预警系统,
而这个防御系统最核心的部分,
就是这位刚刚陨落的巨星研发的!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他,就是陈敬熊。
有的人一辈子干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
足以让人仰望,
陈敬熊不一样,
因为他这一生都是赫赫功绩,
随便拿出一个,那都足以彪炳史册。
1921年,他出生于商贾之家,
战火年代,很多商二代都辍学经营家业,
陈敬熊说:这不是我要的人生。
父亲支持他,送他出去读书:
“好儿子,以后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不过,极具数学天赋的陈敬熊,
长大后没有出国留学过,
读的也不是什么北大清华这样的知名大学,
但自打他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
就在民族科研领域,
掀起了一段滔天巨浪式的辉煌传奇!
1950年朝鲜战争,
志愿军面临一个巨大的作战困境:
坑道战中通信设备极为短缺,
不仅与前线部队联络不畅,
就连与国内联系都时断时续。
战场瞬息万变,传递军情尤为重要,
通信保障迫在眉睫。
而刚毕业就被招入,
通信兵电子科学研究院的陈敬熊,
开始解决这一难题。
他承担的军事通信天线设计,
关系到磁场、电波等一系列尖端课题,
但他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
他建立了短波天线的电磁辐射模型,
坑道战通讯线路由此打通,
军情传递从此无阻,战斗迎来最终胜利!
这一战,
是他为中华民族立下的第一个赫赫大功,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科研专家。
而许多年来从没有人知道,
志愿军胜利的背后,
有一位悄然站立的科研巨人陈敬熊。
1957年,国防部一纸调令,
陈敬熊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担任副所长。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这次落在他肩头的是一项千钧重责:
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天线!
天线,被称为是导弹的“眼睛”,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时,有关国家对关键技术问题守口如瓶,
国内根本没有可借鉴经验。
而天线设计绕不开的理论,
是19世纪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描述电场、
磁场关系的麦克斯韦尔方程,
但是这一方程式的计算量非常非常大,
国内没有计算机没有仿真设备,
可以说是一道“无可解”的难题,
外界又质疑声不断:
“想要挑战权威,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陈敬熊偏不信邪,国外的路走不通,
那就走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路!
他干脆另辟蹊径,破天荒提出了,
“麦克斯韦尔方程直接求解法”,
就拿着算盘和计算尺,
为导弹天线设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
陈敬熊为中华民族第二次创不世大功:
他用枯燥的图纸、试验、报告和方案,
组合成梦想的翅膀,
为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
“东风一号”装上“眼睛”,
托举着它飞上蓝天!
他成功打破国外关于天线设计的理论,
国外从讥讽挖苦到突然间寂静无比,
忙将他的新算法翻来覆去的研究,
后来听说这个陈敬熊连国门都没出过,
瞬间是瞠目结舌......
1965年的一天,钱学森亲自点将,
让陈敬熊来负责,
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
“红旗一号”天线误差问题。
当时反动势力利用U-2高空侦察机,
肆意侵入我国领空进行挑衅,
严重威胁我国国土安全。
我国急需低空导弹来保护领土,
但是生产出来的24部“红旗”导弹天线,
因“误差”面临“死亡”。
这个攻关难题,陈敬熊耗了半年心力,
上百次试验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1966年,经过陈敬熊优化的天线,
在试验后证明改装方案完全正确!
他“救活”了24部配套“红旗”导弹的天线,
并且性能超越国外同型号天线。
后来,装备这一天线的红旗导弹,
第一次击落了U-2高空侦察机,
我们终于挺直了腰杆:
中华民族领空,不容侵犯!
东风破晓惊天地,
红旗一号显神威,
为中华立第三功,
但,无人知晓陈敬熊......
进入70年代,
我国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起步,
做这个系统是为了维护我国空天安全,
防别人向我们挑衅发射导弹,
也要防一些“误射”导弹。
比如印度,
这个国家不时就有一些“技术性失误”,
有一次因为维修工,
不小心引爆了化粪池的沼气,
导致印度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燃起大火,
粪水流的到处都是。
还有一次,印度潜艇不小心发射了导弹,
把自家潜艇炸的一死一伤。
就在前几天又把全世界吓一跳,
印度把导弹“误射”到了巴基斯坦。
这么一个时不时误射个导弹出来的国家,
离我们这么近,
确实是得未雨绸缪以防万一。
所以,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必不可少,
防御系统最为核心的是雷达,
是实现追踪、定位、预警的至关重要技术。
中国反导预警雷达系统研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而承担了这导弹防御系统多个雷达建设的,
正是陈敬熊!
这是他科研人生中辉煌的第四战:
在十几年间,
研制出了“101”雷达、“102”雷达、
“715”雷达......
还攻克了雷达中的“皇冠”,
领域最尖端的相控阵雷达技术。
想要维护国土安全,
没有千里眼是万万不行的,
而相控阵雷达,
又是“千里眼阵列”当中最重要的设备。
这些雷达,
可以准确预报导弹发射点及落点,
让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相控阵雷达的国家,
让我国防御导弹能力,
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
这是他人生第四个赫赫功绩,
护卫中华数十载,
可叹,我们不知陈敬熊!
1995年,陈敬熊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在他和众多科研人呕心泣血的付出下,
祖国一天天强大了,
而和百年大党同龄的他,
却一天天变老了。
80岁了,科研的重担他扛了一辈子,
总该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了吧。
陈敬熊闲不住,
他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在人生晚年,
他要把自己的满身本事,
全部传递给学生,献给祖国的未来!
当年,在他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
讲授“电磁波理论”时,
因为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
他自己动手编写了《电磁波理论》。
早年,
他倡导并实践“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鼓励有技术基础的徒弟勇于实践,
对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则手把手的教。
还告诫同学们要不唯书,
不唯上,只唯实,要勇于思考,勇于反驳。
如今他桃李满天下,
为祖国培育了新一代航天接班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在刚刚,2022年3月16日,
中国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的奠基者:
101岁的陈敬熊去世。
他为我国“东风一号”导弹装上锐利的“眼睛”,
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他为我国“红旗一号”导弹完成天线建设,
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第一枚地空导弹;
他更为我国研发多个雷达,
为反导防御系统奠定里程碑基础,
让中华民族有了保家卫国的底气!
可是这样一位随便一个功绩,
都足以彪炳史册的大国巨星,
这样一位奉献了一辈子,
本该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名字,
直到他陨落,
都没有几个中国人,
知道他那灿若星辰的恢弘人生!
今天,沉痛送别百岁院士陈敬熊,
希望所有中国人,
都能看到这位大国脊梁的故事,
国之忠魂,永垂不朽!
END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