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素书》|古今智谋第一书,全书仅1336字,到底蕴含了何等智慧?

文/屯元子

读《素书》可为帝王师。

《素书》乃智慧之禁果,乃治人之兵法,乃成功之操典。

这都是后人对民间奇书《素书》的评价和概括。

一部短短一千三百多字的“小书”到底蕴含了何等的智慧呢?

《史记.留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末,举国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张良刺杀秦始皇未遂,逃致东海下邳。某天,张良在下邳一桥上遇一老者,他行至张良身前,故意把鞋脱了扔到桥下,而后傲慢的命张良去捡。张良忍住怒气,把鞋捡上来,穿好。老者拂袖而去,行百步,乃还,对张良赞叹曰:孺子可教。并约张良五日后凌晨在桥上相见。

之后,老者又几番考验张良耐心,最后将一本奇书送给了张良。张良得此书日夜研读,悟出书中大智慧,并以书中智慧协助刘邦破秦兵、灭项羽,建立了盖世之功。

这位老者便是黄石公,这部书便是《素书》。

张良死后,《素书》随同下葬。直到西晋末,天下纷乱,张良墓被盗,盗贼从张良玉枕中的此书,《素书》重见天日。

书上还写了一段嘱托语: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可见张良对这书是极其慎重的。

《素书》共分为六章,全书132句,1336字。是古代典籍中字数最少的一本。为语录体书,凡事只给论点或结论而无论据,大有《道德经》的风范。

《素书》的内容涉及修身养性、治国安邦、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可谓句句箴言。全书大略讲了六大问题:

《素书》认为,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割。以此说明,一个智者只要具备了这五种品质,再逢时机,定可建盖世之功。本部分对我们的意义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素书》将人分为俊、豪、杰三大类。并强调了用错人、强用人等策略带来的不利后果。本部分对我们的意义是教会我们如何用人。

《素书》讲如何加强个人修养。告诫人们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亲人友直。这种提法靠近儒家思想。书中又提出绝嗜禁欲、抑非损恶、安于忍辱、吉于知足。这种提法又切近道家思想。由此观之,此书兼容并蓄,思想开阔。本部分对我们的意义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素书》总结了安邦治国的智慧。短莫短与苟得——反对只顾眼前利益。后令谬前者毁——强调政令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本部分对我们的意义是提高我们的运筹管理能力。

《素书》讲述了处世之道。提出好众辱人者殃、慢其所敬者凶等这些我们经常容易犯的毛病。本部分对我们的意义是站在一个高度上认知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打造人际关系。

《素书》阐述了赏罚要合情合理。如,小功不奖,大功不立。如,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化人之心化己。对我们在团队打造、团队协作方面给出了人性层面的理论法则。

关于《素书》的成书和真伪,说法不一。总提来说,无外以下几种:

旧题黄石公撰,这个旧题是具体指何时,亦无可考。

宋人张商英给《素书》做了注,但原文和注文手法相近,于是有人说,《素书》纯粹就是张商英写的。

按《前汉书列传》黄石公圮(pi)桥所受子房(张良)《素书》实际上就是《三略》,至于《素书》是人们误传了。

关于黄石公倒是确有其人,《史记.留侯列传》载,黄石公乃秦末人,为秦末五大隐士之一。为躲避秦末世乱,隐居于东海下邳。

不管后世如何说,《素书》的光芒是无法被遮盖的,《素书》的整体影响力之大,传播之广,是有目共睹的。

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将竭力为大家把《素书》的智慧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撰写成系列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所裨益。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