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高念清:明文坛两陈铎考辨

明文坛,名陈铎者仅一人乎?

史志所记陈铎之史料为信言否?

明文坛名陈铎者有二,字、号、官职、籍贯尽同,别无二致,非一人也。

鼎铛有耳,然学术界昏昏然,习焉不察,竟昧而不知,不分清红皂白,谬将二者视为一体,混为一谈。

其家世、行事、生卒年月等,史志记载或舛误、或缺失,学术界皆以讹传讹,一概懵懂不清。

一、出身于两个完全不同之家族。

陈铎:明文学家,字大声,号秋碧,七一居士。“将家子”,“邳州人,睢宁伯文之曾孙,都督政之孙,以世袭官指挥”。

词宗,曲坛祭酒、乐王、画家集于一身“于经传子史,百家九流,莫不贯穿”。诗词散曲无所不能。

著作有:《秋碧乐府》、《梨之寄傲》、《公余漫步》、《月秀亭稿》、《可雪斋稿》、《太平乐府》、《滑稽余韵》、《草堂余意》。杂剧《花月妓双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造纳瑞郎》、《郑耆老义配好姻缘》。传奇《纳瑞郎》。

史志、学术界皆如是说。

(明)陈 铎 撰

(一)“金陵将家子”之家世

抽薪止沸,欲质疑陈铎之家世必剑指史料,洗垢求瘢,抵瑕蹈隙,勘其真伪。

清波先生认为,“明清时人关于陈铎的种种记载不过辗转相袭,俱在影响之间,仔细索隐,仍存在很大的疑问”。

1、陈文非陈铎之曾祖

《陈铎生平与家世发微》旁征博引,述史传陈铎家世之来龙去脉。

至于将其家世坐实为邳州人或下邳人,某某侯伯之后……大约也始于明末清初。一是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在将陈铎著作录入正德时期的同时,称其为“下邳人,睢宁伯文之曾孙,世袭济川指挥”,《明诗综》承其说。

一是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陈氏为“邳州人,睢宁伯文之曾孙,都督政之孙,以世袭官指挥”,此后清人《列国志》即援引此说。钱氏记载陈铎事最详,说或有据。

按,陈文,陈政传最早见于天顺间李贤等撰《明一统志》,而以正德间《皇明功臣录》所记最详。书载陈文乃合肥人,元季挈家从上,屡立战功,累官至都督佥事。

洪武十七年十月壬申卒,寿六十。追赠“东海侯”,谥孝勇。陈政,邳州人,当元末淮东大乱,集兵捍寇盗。

丙午年,率所部归附明军,骁勇过人,所向有功,受指挥,累迁中军都督府都督。今人多以为此陈文、陈政即陈铎之曾祖与祖父。

陈文传记较多,《明史》有传,李贽《续藏书》卷四,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八十五等也有传,文字大致相似。惟陈政记载较少,赵曼初並引《明史.应履平传》所及宣德七年都督陈政事,以为此陈政即洪武初陈政,即陈铎祖父。

据考宣德间确有一陈政,官南京中军右都督,卒于正统十一年,追封睢宁伯,谥荣靖。

惟不言何方人氏。然而,将各家材料相互比勘,却发现疑点甚多。1

《明一统志》书影

大作认定,涉陈铎家世之史料、轶事乃传闻异辞,真伪混杂,扞格不入,故其家世扑朔迷离,疑云重重,亟需厘清。清波先生发难,举疑点四:

第一,《一统志》与《功臣录》所载陈政为邳州人,明时邳州属淮安府,下有睢宁县。汉属东海郡,东汉为下邳国,晋、宋、梁、隋为下邳郡,因此,明末以来称陈铎为下邳人、邳州人、睢宁伯子孙,均合。陈政累官南京中军都督,亦合。然而,所载陈文封东海侯,睢宁伯乃宣德间陈政死后追封,又皆不合。此中必有讹误。

第二,陈文与陈政是否为父子颇为可疑。诸家记载均云陈文乃合肥人,赵曼初以为,陈文封东海侯,邳州古称东海郡,则陈文当籍属合肥,后复移居邳州。

考陈文后来流寓宝应(属南直隶扬州府),嘉靖《宝应县志》载陈文墓在宝应,后来县志並云“后其裔孙守墓宝应,遂入邑籍以耕读世家”。如此,则陈文及其子孙不曾移居、更不曾入邳州籍可知,那么,陈文也不可能是邳州人陈政之父,至于何以封东海侯也当另作解释。

再者,陈文、陈政俱名位显赫,又同时从洪武征战,也並无一家明确记载二人为父子。第三,宣德间陈政与元末陈政恐怕年龄並不相当。据《功臣录》所载,陈政丙午年(1366年)起兵归附朱元璋,即以陈氏起兵之时方十八岁计,至宣德末正统初已九十多岁。

陈铎袭世职,一般应为长子长孙,考其生于1442年至1448年间,则其时陈政己一百余岁,这样,除非陈铎父祖辈均是暮年得子方勉强可通,也有悖常理。第四,细想来,陈铎家世的种种疑团关键就起于《一统志》,《功臣录》二书。关于陈政的传记仅见于此,后来记载都不过沿袭陈说。

按《开国功臣录》为成弘间黄金所撰……黄氏乃慨于开国故事日渐湮没,虽子孙不知其祖先事迹,遂起而撰之;可见《功臣录》的撰写颇有搜集遗佚之意;便难免存在传闻不实之处。

噫,以陈文、陈政武功如此显赫,其事迹却不复可考。殆至清末。《惠风词话》称陈铎“睢宁伯文曾孙,正德间,袭济州卫指挥”,更是以讹传讹,不过十余字却一误再误;睢宁伯文曾孙误,济川卫亦误;正德间始袭指挥尤误。2

清波先生绝其根本,推陈出新,另起炉灶。钩玄提要,可知:

1、陈文籍合肥,非邳州人。

2、元末明初之陈政非陈铎之曾祖。

3、宣德间有官居南京中军右都督之陈政。

其实,除《宝应县志》外,《国朝献征录》卷八、《明太祖实录》卷一六六、《明史》列传第二十二分别言明:“陈文,合肥人”,“庐州合肥人”,“合肥陈文者”。

《国朝献徵录》

2、“金陵将家子”三代家谱

清波先生有破有立,另辟蹊径,追本求源,“在严嵩文集中,发现了一则关于宣德间陈政记载最明确的材料”。录于下:

太夫人陈氏,赠太傅成国荣康朱公之配,今太傅兼太子太师成国公希忠、管锦衣卫事都督同知希孝之母也……先世邳州睢宁人,曾祖讳政,以靖难功封,殁谥荣靖,赐第,家于金陵。父讳钺铖,母伍氏。荣康初配白、徐、杨,俱早逝。

太夫人入继其室,能以顺为妇,治家以谨为严……卒嘉靖甲寅七月十三日,距生成化甲寅 月 日。享年六十有一。3

清波先生认为,“此陈政与洪武初陈政並非一人”;“这一陈政祖籍也是邳州,为睢宁人,其孙陈钺与陈铎俱单名,俱以'金’字排行,也似兄弟辈”。

《陈铎生平与家世发微》又写道:

考《明实录》关于济州卫的袭替恰有两则材料:

一是,正统十二年,“命故……南京中军右都督陈攸子濬袭为指挥使”。

二是,天顺五年,“命故……南京济川卫指挥使陈璿子铎……俱袭职”。

此条材料陈政作陈攸,其子又作陈濬与陈璿不同,当系误书……由此可证,《明实录》所载世袭济川卫指挥使陈铎,即本文传主陈铎,其祖父为南京中军都督陈政,父陈璿(濬)。4

据此,陈氏三代家谱具矣。为:

祖——陈政,南京中军右都督。

父——陈璿,南京济川卫指挥使。

孙——陈铎,南京济川卫指挥使。

因其祖孙三代皆官居、家居金陵,故便宜行事,从史称之曰“金陵将家子”陈铎,亦利于下文之论证。

清波先生虽未明确说明其字号,然不外乎“大声”“秋碧”也。

一陈铎出矣。

(明)陈铎 绘 《水阁读书图》

(二)“邳州将家子”之家世

然事情並非千了百当,可优哉游哉,额手称庆。清波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上怪星之倘见,人间异事之常有,明尚有“邳州将家子”陈铎也。其与“金陵将家子”皆为邳州人,皆名陈铎,字大声,号秋碧,皆为锦衣卫指挥使。

“邳州将家子”,祖籍之“根”为郑南路之淮阳,北宋时迁徙邳州。

陈楼镇属于邳州市,陈姓,居陈楼镇望族大姓之首,占全镇人口之13%。

《陈楼镇志》记:

陈姓始祖源于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国(河南淮阳),死后谥号陈胡公,其后代以陈为姓。后避楚难,一支流下邳。

至北宋,陈氏祖陈大公携家迁来小河定居。明末,小河陈氏七代孙陈瑞,携家小迁来左庄定居,

至今传代到28世,发展为左西、左东两个村,4500多人。其北陈楼陈姓, 是小河陈姓五世孙陈子敬迁居凤阳后, 返迁岠山,又一支迁居周井户村,因人丁发展建楼,改周井户村,名陈楼,

至今已传世27世,人口一千多人。其余村的陈姓亦多源于小河村。

然人有“飘茵”“落溷”之别,或瓮牖绳枢,寒门白丁,恶居下流;或土豪乡愿,席丰履厚,虫吟草间;或“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左辅右弼;或将门出将,折冲千里,燕然勒石。

宋、元时陈氏先祖究竟如何,似临渊揆水,深浅难知。

至明代,陈氏家族“富贵双全世业隆,联翩朱紫一门中。官高位重如王导,家盛财丰比石崇”。

今,陈铎后人居新沂市合沟镇小河村(合沟镇原属邳州市,1999年区划使然)。

陈铎辞官后,曾暂居于此。笔者居所去小河村十五公里许,近在咫尺,访其后人,承蒙惠顾,得赠华笺,载陈氏族谱信息。

陈铎三代家谱为:

祖——陈政,中军府都督。(末注官署地)。

父——陈明,大宁卫指挥使。

孙——陈铎,济州卫指挥使。

与“金陵将家子”家谱较之,陈政官治所不明,笔者疑此陈政即山西都督陈政。父名异,陈明父子官治所异。

《陈楼镇志》

两陈铎虽皆为邳州人,然其祖于邳州居所不同。

明洪武十五年,割修文乡属睢宁(《邳志补.疆域》),故邳州治于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东约三里处,清康熙七年(1668)七月全城沉陷,一片汪洋。

“金陵将家子”祖籍乃邳州之下辖县睢宁,家距原州治南数十公里;“邳州将家子”先祖徙居邳州本埠,家距原州治东北五十公里许,二者相距百公里。今睢宁分庭抗礼,与邳州同辖于徐州。

华笺言:陈铎字“大声”、号“秋碧”、“七一居士”、“坐隐先生”。

称陈铎号“坐隐先生”,笔者心存疑虑,不知其后人据何言之。

见明昌先生《疚斋乐府》“坐隐先生草堂余意”云云,仍疑虑难消,因今存明万历间《坐隐先生精订陈大声乐府全集》,精订者为汪廷讷(汪昌朝)。“坐隐先生”乃陈铎乎,汪氏乎?无可无不可,读者自断之。

因陈氏先祖迁徙至邳州,后人皆居于邳州,直至今日,故称其为“邳州将家子”。

又一陈铎出也。

二、生活之年代不同

人生如梦,然非无痕。蹑踪寻迹,询事考言,识得“韩荆州”,知其生活之年代不同,轨迹无重叠,则陈铎有二之论,又添左券矣。

明史载雪泥鸿爪,分别部居,举之。清波先生考证者,乃“金陵将家子”。

“金陵将家子”纡朱怀金,发号施令,何其威风,然未得青睐,史家怠惰,吝惜翰墨,史书语焉不详,录其生平行事者,仅一鳞半爪耳。

其诗作有《香月亭诗》,卞荣为之序,“天顺五年世袭南京济川卫指挥使”。

清波先生精神满腹,寻寻觅觅,于《卞郎中诗集》卷四得诗一首,事涉“金陵将家子”,录于下:

赠别金陵陈大声挥使

清冰无滓玉无瑕, 年少胸中有五车。

晓及偶逢千里井, 春游曾醉五候家。

餍闻官妓歌金缕, 喜见门生拥绛纱。

归去寄声同道者, 作诗末(莫)苦鬓先华。5

此诗仅首、尾联涉及“金陵将家子”,卞荣(1418—1487)口角春风,称誉其德才兼备,怀谨握瑜,满腹经纶,余则自状。

《卞郎中诗集》

至于“陈铎受知于成化间卞荣”,似缺乏佐证。陈铎“高轩过”,卞门立雪,仅求序耳,代序者並非一定为师,求序者並非一定为门生。

卞荣诗颈联“餍闻官妓歌金缕,喜见门生披绛纱”,言其厌倦官场而辞官归里,绛帐讲学,门生满座,並未指陈铎为其门生。

诗题亦可为证。古人男子生三月后,由父取名,至二十岁行加冠礼,谓“束发加冠”。

《礼记.檀弓上》言:“幼名,冠字……周道也。”疏曰:“字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平时之称谓,尊对卑或自称,称名,以示随和;对尊辈或平辈只能称字,以示尊重。

《仪礼士冠礼》曰:“冠而字之,尊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卞荣若为陈铎师,称其“陈大声”云云,岂不有违定制,贻笑大方?

“金陵将家子”藏头匿尾,不露鳞爪,纵然九原可作,太史公再世,亦难为其作传。

陈铎生卒年月,史多揆度。

清波先生引征,“径云生卒年”者,“惟谢伯阳《金明散曲》明确标其生卒年为景泰五年(1454)至正德二年(1507)”。

然其弃之,改头换面,言:“陈铎,约生于正统七年(1442)至十三年(1448)间,卒于正德二年(1507)”。

大同小异,仅可回旋耳。故陈铎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十岁许。

其卒年一定不易,乃嘉靖间李开先《西野春游词序》一文曾明确提及,“陈大声正德丁卯年没”。6

丁卯年,即正德二年(1507)。李开先(1502—1568),鲁人,陈铎不录,其时年五岁耳,乳臭未干,数十年后追记之,不知据何也。

正德二年寿终正寝者,“金陵将家子”也。

《全明散曲》

人殊则福寿异,虽又弱一个,然仍有另一陈铎戴圆履方,叱咤风云。被坚执锐,指挥若定,正正之旗,堂堂之阵,威慑京畿;雄踞文坛,殢酒淹花,吟风弄月,呵壁问天,笔泄惊天动地之文,墨泼华星秋月之章。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邳州将家子”陈铎凭巨笔如椽,名垂竹帛,并非湮没不闻。《明史》、稗官野史,记其行事,荦荦大端也。

其一

况周頣(1859--1920)《惠风词话》记,陈铎“正德间,袭济州卫指挥使”,“黄金印手拿,琼林花插帽”,“紫绶金章,雕楹朱栏”。按《明史.职官》,济州卫指挥使为正三品.

其二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南都自洪、永初,风雅未畅。徐霖、陈铎、金琮、谢璿辈谈艺。正德时稍稍振起,自璘王词坛,士大夫希风附尘,厥道大彰。7

研究者引之皆作“谈艺正德时”,误。正德时,陈铎尚年少,且不在陪都;金琮(1449—1501)正德前已卒,显而易见,“谈艺正德时”失实。

修史慎之又慎,求真也;古籍无标点,断句全凭阅者自作主张,难免偶有舛讹,故改其句读,使之与史契合。

按史,顾璘确于正德时“王词坛”。

陈铎《自述》套曲言:“回首青春,又早三十近。虹霓志为伸,因此上笔尖儿判柳评花,心情儿抟香弄粉……”其主要创作,应始于嘉靖。

《蕙风词话 · 人间词话》

其三

徐霖(1462—1538):明画家,成化至嘉靖间人。字子仁,号九锋道人,家南京。填词富有才性,颇精于格律,与散曲家陈铎,並驾齐驱,享“曲坛祭酒”之誉。

顾起文《客座赘语》“髯仙秋碧联句”条记:

黄琳(1450--1520)美之,元宵宴集富文堂,大呼角妓集乐人赏之。徐子仁、陈大声公称上客。

美之曰“今日佳会,旧词非所用也。请二公联句,即命工度弦索何如?”于是子仁与大声挥翰联句。甫毕一调,即令肄习,即成,合而奏之。至今传为胜事。

子仁七十时,于快园洒藻堂开宴,妓娼人,称觞上寿,缠头皆美之贻者。大声为武弁,尝以运事至都门……8

陈铎,徐霖並称“曲坛祭酒”,同为黄琳座上之“上客”;徐霖,享年七十七,其“七十时”,乃嘉靖十年。

陈铎自言辞官时四十余岁,故此时仍于任上,而立之年许。陈铎与徐霖人生之轨迹应有较大之重合,非一交点。

其四

明周晖《金陵琐事》载:

指挥陈铎以词曲驰名,偶因卫事谒魏国公于本府。徐公问:“可是能词曲之陈铎乎?”陈应之曰:“是。”

又问:“能唱乎?”陈遂从袖中取出牙板,高歌一曲。徐公挥之去,乃曰:“陈铎,金带指挥,不与朝廷做事,牙板随身,何其卑也!”9

《明史》卷一零五记徐氏袭职、升迁、卒年,语焉较详,其曰:

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癸亥袭,守备南京兼中府佥书。嘉靖四年加太子太保,领中府。十七年四月壬戌守备南京。隆太五年二月辛丑卒。10

陈铎蒙羞,当在嘉靖二十年后。

(明)周 晖 撰

其五

陈铎辞官,后寓居金陵。其《秋碧乐府》.《满江红》云:

独上高台,残月晓,露华犹湿,台上见,万里江澄,古矶荒迹,秋水无痕涵上下,浮云有意遮西北。想当年,宋玉赋应哀,伤秋色。

任憔悴,江南客。经几度,萍花白。叹鱼雁消沉,关山阻隔。伯业雄图何处问,倚栏杆送目中原报。无愁中,生出许多愁,填胸臆。11

陈铎之故乡邳州,于南京东北方。此时“江南客”无暇思乡,却登台眺望“西北”,盼鱼传尺素,且哀且伤,且叹且愁,原来变生不测,俺答入侵。

昂天长啸:“伯业雄图何处问!”痛斥官员尸位素餐,纵敌入侵,误国殃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蒙古土墨特部俺答汗兵犯大同、宣府;八月移兵东去,入北古口,明军一触即溃,敌长驱直入内陆,京师震恐。八月二十日,敌经通州西犯京师,于郊大肆杀戮,围城三天,三十三日退去,劫掠男女,牲畜、财物无数。史称“庚戌之乱”。

文为时而作,《秋碧乐府》记嘉靖二十九年之事,必结集于嘉靖二十九年后。

其六

陈铎《草堂余意》于万历间刊行。有研究者指出:是集按春意、夏意、秋意、冬意分。

唯题署颇为奇特,初诵颇似一部唐宋人选集。“每音调名下,径题元(原)作者姓名。唯一人两调相连,则第二阙径题陈大声”。

其中署陈大声者,凡三十七首,其余题署所涉唐宋词人四十九人……

今人张仲谋先生《明词史》据《草堂诗余》之题署断言:

毫无疑义地表明,陈铎所和的《草堂诗余》,不可能是任何别的版本,只能是武林逸史编次、明嘉靖二十九年顾汝(敬)所刊本《类编草堂诗余》。12

据此,陈铎《草堂余意》之结集必在嘉靖三十年后。

张先生于《论明词的价值及其研究基础》(《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2003年02期)中言,“与其说(陈铎)是弘治、正德年间人,不如说是嘉靖时人更接近事实。”

张仲谋 著 《明词史》

其七

明正、嘉人陈霆牖中窥日,不知陈铎“复古”之文学主张,对其和《草堂诗余》迷惑不解。其《诸山堂词话》卷二写道:

江东陈铎大声和《草堂诗余》几及其半,辄复刊布江湖间。论者谓其以一人心力,而欲追袭群贤之华妙,徒负不自量之机。盖前辈和唐音者,婿以此故,为大方所不许。大声复冒此禁,何也?

“追袭前贤”之“前辈和唐音者”,指明“前七子”。

《辞海.文学分册》云: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而以李、何为其首。

他们对于文学的见解虽不完全一 致,但大都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视模拟,成为一个流派。13

“大声复冒此禁”,蒙谗饥,遭诟病,故其步 “前七子”之后尘,再举“复古”旗帜,如“其六”所言,此举必在嘉靖三十年后。

《辞海·文学分册》

其八:

《滑稽余韵》独步天下,写于嘉靖三十年后。

山东《博平县志》记:

由嘉靖中叶以抵于今,流风愈趋愈下,惯习骄吝,互尚荒佚,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其流至于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缃鞋,纱裙细裤,酒庐荣肆,异调新声,泊泊浸淫,靡焉勿振。

“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所知”。人心不古,弃土地,丢锄耙,入都市,飘然转身,风移俗易,旧景不再,“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嘉靖始,资本主义萌芽初生,工场、作坊涌现,乡村务农者,弃本逐末,“流至于市井贩鬻,厮隶走卒”,成为各行各业之手工业者,异军突起。

《邳州文史钩沉》云:

《滑稽余韵》,以一百三十六支小令,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城市下层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及贫困遭遇……“出一身馊酸汗”的机匠,“弄泥浆直到老”的瓦匠、“熏不死也难当”的修脚工、

“隆冬盛夏最难挨”的车夫等人物进入他的作品,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他所描写的人物,从事职业广泛,其中,手工业有纺织、浆染、建筑、制衣以及制作盔甲、马具、木桶、锡箔等止,有从事赶车、挑担等贩夫走卒。出现了工场、作坊主人和出卖劳动的工厂,且纺织运用织机生产……14

淮橘为枳,环境条件使然。 风虎云龙,因利乘便。

非具资本主义萌芽,则无有《滑稽余韵》状写之题材,非嘉靖中叶后,则不能有《滑稽余韵》之产生。

《邳州文史钩沉》书封

其九:

陈铎,画家,宗法沈周。

弘治至万历年间,沈周(1427—1509)、文征明、唐寅、仇英开创之“吴门画派”崛起,崇尚宋、元人笔墨意气和士气“逸格”画法,波澜日壮,成为画坛之主流。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言:“大声以乐府名于世······山水仿沈启南,自为诗题其上,人知大声善乐府,不知其能画”。陈铎有传世名画《北阁读书图》,题跋“效元人笔意”云云,现藏于江苏常州博物馆。

其十

明咄咄夫(蒋一葵)《一夕话·诗文类》“北将”条记:

金陵陈大声,嘲北地巷曲中人曰:“门前一阵骡车过,灰扬,哪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棉袄棉裙棉裤子,膨胀,哪里有佳人夜试薄罗裳。生葱生蒜生韭菜,腌脏,哪里有夜得私语口脂香。

开口便冤家的,歪腔,哪里有春风一曲杜韦娘。开宴便吃烧刀子,难当,哪里有兰陵美酒郁金香。

头上发髻高尺二,蛮娘,哪里有新髻云鬟宫样妆。行云行雨在何方?土炕,哪里有鸳鸯夜宿销金帐。五钱一两戥头昂,便忘,哪里有嫁得刘郎胜阮郎。”

陈铎于北京走马章台,寓居金陵后,一时兴起,戏谑北方妓女,惹是生非。

北人乔衣文(字钵,河北内丘县人,明末贡生,入清为官)愤恚不平,撰写《北嘲南》,答陈大声,反唇相讥。可见,陈铎之戏说应写于嘉靖末。

陈铎对于“南妓”亦大加讥刺,作有【北中吕朝天子】《嘲人言南京妓女好》。

引“正史”“野史”资料十,同条共贯,均指认陈铎直至嘉靖末年,仍“老子痴颠,白发垂肩,睥睨青天,呼吸长川”,俯仰于天地之间,呼啸于文坛之巅。

《一夕话》书影

陈铎之生卒年,姑且以筮卜之。

奉行故事,明一份诏书命数功臣之子孙袭职,作“命故……俱袭”之官样文章。

陈铎“正德间,袭济州卫指挥使”,而徐鹏举“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癸亥袭”,二者应为同时任命,皆于是年(1519)。拟陈铎于弱冠袭职,溯之,可知其生辰约为弘治十一年(1499)。

明人曹学佺序《陈大声乐府全集》称陈铎“生当弘正升平世”,笔者所考与之不悖。

生,应指人之诞辰;若指人生一世,岂不为玉楼赴召,太过短命(弘治18年,正德16年)?

《秋碧轩稿》中《北双调水仙子.因跌自嘲》二曲,言其“涉险攀危过六十”,陈铎马齿长矣,逾一甲子,约至嘉靖三十七年。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大声……居地之南,有秋碧轩,七一居,清洁绝尘,与胜流谈䜩。”

其居第名之曰“七一居”,又自号“七一居士”,盖取“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意,此表明陈氏又“涉险攀危过七十”矣。

明沈德符《野获编》云:

元人俱闲北调而不及南音,今南曲如“四季歌”“窥青眼”“人别后”诸套最古,或以为元人笔亦未必然。即沈青山、陈大声辈,皆本朝成弘间人······15

沈德符视二者为同时代人。沈青山即沈仕,生于弘治元年(1448);卒于嘉靖四十三年(1565),显然,所谓“成弘间人”,谬也。

(明)沈德符 撰 《万历野获编》

陈铎居于其后,位“仲”,按排序之惯例,生卒年应略晚之。

以上皆为推测,然笔者从《滑稽余韵》找到证据,可证陈铎卒于万历初。

《滑稽余韵》有《道士》《道人》篇二。

其一为:

【北双调·水仙子】

道 士

咒着符水用元神,铺着坛场拜老君,看着桌面收斋衬。志诚 心无半分,一般的吃酒噇荤。走会街消些闷,伏会桌打个盹,念什么救苦天尊。

其二为:

【北中吕·满庭芳】

道 人

称呼烂面,倚称佛教,哪有师传。沿门打听还经愿,整夜无眠。长布衫当袈裟施展,旧家堂作圣像高悬。宣罢了金刚卷,斋食儿未免,单顾嘴不图钱。

《道士》《道人》间隔80篇,显然非同一时间写成。以内容断之,前者,应写于嘉靖时,后者,当写于万历初。

《道人》对道士改换门庭、“倚称佛教”之行径冷嘲热讽,一针见血。道人“长布衫当袈裟施展,旧家堂作圣像高悬”,只能发生在万历间。

《野获编》卷二七《释教盛衰》条记:

武宗极喜佛教,自列西番僧,呗唱无异。至托名大庆法王,铸印诰命。世宗留心斋醮,置竺乾氏不谈。初年用工部侍郎赵璜言,刮正德所铸佛镀金一千三百两。晚年用真人陶仲文等议,至焚佛骨万二千斤。

逮至今上,与两宫圣母首建慈寿万寿诸寺,俱在京师,穹丽冠海内。至度僧为替身出家,大开经厂,颁赐天下名刹殆遍。去焚佛骨时未二十年也。

《道人》不可能写于武宗朝。时陈铎弱冠,意气洋洋,无意关注底层人物。

先祖福荫,皇恩浩荡,其得袭职,故作品尽为华封三祝,歌功颂德,如:

“金杯酒泛,钧天乐奏,祝圣寿与天齐”(村里迓古·胜葫芦),“喜遇着太平盛世,重译朝四海无敌,托赖着至仁至德当今帝。承天位若石,锦乾坤一统华夷”(村里迓古·柳叶儿)。

再之,陈铎初袭职,必忠贞不二,恪尽职守,不可能心有旁骛。且其袭职三年,正德帝即薨。

(明)陈铎 《青绿山水》 轴画

嘉靖时,挺道禁佛,道士飞扬跋扈,炙手可热。刘中光先生《金瓶梅人物考论》有如下论述。

世宗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建真人府,修玄帝宫,封道士、方士为:致一真人、左至灵、天师、紫府宣忠高士、道官;禄米、田亩、人役丁夫恩赏无算。

黄冠羽流滥入朝为官:世宗加封邵元节为礼部尚书,光禄大夫,少师,少傅,少保,伯爵,特进,柱国,食一品俸兼支大学士俸,任一子上宝司丞、恭诚伯。

鲁迅先生曾指出:都御史盛端明、布政使参议顾可学皆以进士起家,而俱借“秋石方”至大位,以致“瞬息显荣,世俗所企羡”。然则,道人何需“倚称佛教”?

时至万历,风水轮流转,佛教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道教失势,风光不再,被迫无奈,为生存,唯有摇身一变为伪僧人,所谓“单图嘴不图钱”。故《道人》必写于万历时。

万历帝甫践祚,同披龙袍、袈裟,大兴佛教,“去焚佛骨时未二十年也”。

嘉靖帝“晚年”“焚佛骨”,其“晚年”,定为嘉靖三十五年左右;而隆庆计六年,推算之,佛教独霸教坛则始于万历初。

道教“倚称佛教”亦应始于此时,陈铎见而讥之当于万历五年前后。故陈铎约于万历五年卒。

设陈铎卒于万历五年(1578),享年八十。

其大半生锦衣玉食,辞官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食无忧;延年益寿,逾古稀耄耋,可也。

要之,陈铎约生于1499年,卒于1578年许,历弘治、正统、嘉靖、隆庆,至万历初。

“金陵将家子”卒于正德二年,时“邳州将家子”约十二岁,总角耳。

人皆盼长生久视,寿山福海,然天下几人可比肩彭祖?若陈铎只为一人,约1442年生,1578年卒,计之,福寿130余载,神乎,仙乎?

皋鹤堂本

三、卫名、卫治不同

陈铎袭职于何卫?清波先生直言曰:南京济川卫。其大作写道:

嘉靖间《百川书志》及后来《千顷堂书目》、《明史》诸书俱载陈铎为济川卫指挥,惟《惠风词话》称是济州卫,遽为今人所袭。

然而,济州卫实在北京,南京为济川卫,不过,《明史》中已有讹南京济川卫为济州者,大约清人不能详辨,遂以讹传讹。陈铎所袭自当为济川卫为准。1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清波先生斩钉截铁,言之凿凿,盖囿于成见,只知其有一,不知其有二,偏颇也。

“邳州将家子”袭北京济州卫指挥,亦史不乏书,信而有征,不容置疑。

明顾起文《客座赘语》卷六记:

大声为武弁,尝以运事至都门。客召宴,命教坊子弟曲佑之。大声随处雌黄,其人拒不服,盖未知大声精于音律也。

大声乃手揽其琵琶,从座上快弹唱一曲,诸弟子不觉骇伏,跪地叩头曰:“吾侪未尝闻且见也!”称之“乐王”。自后教坊子弟,无不愿请见者。归来问馈,不绝于岁时。17

“都门”,指陪都南京。明凭长江、运河、海道漕运,南北通达,樯橹相属。若其任职于南京济川卫,岂会有“以运事至都门”之说?

皋鹤堂本

《客座赘语》“陈公善谑”条又记:

陈铎为指挥,善词曲,又善谑。常居京师,戏作月令,惟记其二月下云:“是月也壁虱,出沟中,臭气上腾,妓靴化为虱。”最善形容,“化为虱”更可笑也。18

“京师”北京也。济州卫,上值亲军,皇帝之卫队,设于北京,身为指挥使之陈铎,责有攸归,心系皇宫安危,岂能玩忽职守,开柙出虎?洗手奉职而“常居京师”,理所当然,无可非议。

流风余韵,事二,可证确有“济州卫”之陈铎。

不宁唯是,其词曲亦可窥斑见豹。前引述《秋碧乐府》.《满江红》,陈铎寓居金陵自称“江南客”,则其非袭济川卫职,丁一确二。

若袭之,且祖居金陵,乃“土著”也,岂能自称为“客”?

再之,《金陵琐事》所记陈铎受辱于徐鹏举,若其袭职济川卫,与徐鹏举皆军中高官显爵,同在金陵,比肩而立,谙音容,知表里,岂需问“可是能词曲之陈铎乎”?

史料所记陈铎袭济川卫,或袭济州卫,无可厚非。陈璿之子为前者,陈明之子为后者,天各一方,各司其职,可谓“南枝北枝”也。

四、祖居金陵与寓居金陵之别

“金陵将家子”之祖陈政,“以靖难功封睢宁伯,殁谥荣靖,赐第,家于金陵”,且陈璿父子皆袭南京卫职,亦居金陵,祖孙三代皆然,称其“祖居金陵”並非巧言偏辞。

陈氏高步云衢,炙手可热,钟鸣鼎食,连骑相过逐。“金陵将家子”金迷纸醉,早把他乡当故乡,乐不思蜀,腹无乡愁。

“金陵将家子”官运亨通,一帆风顺,然“邳州将家子”率性而数奇,玩世不恭,不恋紫绶金章,甘作山中宰相,四十余岁投传而去,归里,后徒居金陵。

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思乡,游子之秉性也,百死不变。“邳州将家子”约嘉靖三十年始寓居金陵,恭敬桑梓,难抑望云之情,思乡愁苦萦绕心头,回肠九转,蚀肌销骨,以致二竖为虐,两鬓风霜。

《草堂余意》.玉蝴蝶

一段江南秋色。遥山拥翠,远水摇光。非雾非烟,非涂非染,望中自觉荒凉。废极浦湳、鸥轻雁小,乱平洲、苇白芦黄。最堪伤,天涯咫尺,音问茫茫。

思量。新来惹得,一身愁苦,两鬓风霜。岭云江水,却从何处认潇湘。阳台赋,虚劳宋王。蓝桥事,未济裴航。徘徊久,归鸦数点,又送残阳。19

《草堂余意》.氏州第一(上阙)

漫野萧条,残阳冷淡,远山转觉青小,雁影沉吴,江流入楚,故乡消息飘渺。病起潘安,临水鬓毛羞照,妒态芙蓉,关情杨柳,不知人老。20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陈铎于金陵俯仰约三十年。

天涯咫尺,其终未叶落归根,金陵为其一生之归宿地,一代文学巨擘,最终长眠吴之野,江边闻涛声。

(民国)《金陵琐事》封面

五· 作品风格迥异

汉,“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唐,“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要之,文人如春兰秋菊,风格异也。

“金陵将家子”与“邳州将家子”跻身文坛,亦如前人环肥燕瘦,循之,玉尺量才,可知有“泾”有“渭”,有二陈铎也。

《邳州文史勾沉》评价陈铎之作品,引明人言,写道:

沈德符誉他为“填词名手”、“南词宗将”。曹学诠赞他“直闯金、元作者之阃奥”,“事尽而思不乏趣,言浅而情弥刺骨”。

他的《草堂余意》收了一百四十四首词,这在寂寞寥落的明代词坛上不能不称为珍品,况周颐评他的词“具淡厚二字之妙,足与两宋名家颉颃”,“金明不能有二”。卞华伯说他的诗“用意和平,不务雕刻”。21

引文一发破的,然亦有缺憾,其误将两陈铎合二为一,泾渭不分。二者如泾浊而渭清,区分之,易也。

《列朝诗集小传》云“成化中,江阴卞华伯(荣)序其《香月亭诗》”,故“用意和平,不务雕刻”乃“金陵将家子”诗之风格。

诗言志,文为时而作,情见乎辞。其作品之思想情感寡淡,温和而少意气,心静而多忍隐,不吐山中垒块,忌惮激浊扬清,无毁无誉,无棱无角,安于暗昧,和气致祥,此即“用意和平”也。如此,却有无病呻吟之嫌,易失之于浮浅。

(清)钱谦益 著

“ 邳州将家子陈铎”之词曲却锋芒毕露,锋焰逼人,嘻笑怒骂,不务“和平”。

其斥骂官场为“是非场”,“虎狼交杂,风云变暴”,“提着惊破胆”,“哪搭儿无灾难”,“祸到自有天来大”,“红尘万丈波”。愤世嫉俗,斥骂社会“世路纵横,是非颠倒”。

其桀傲不驯,目空一切,“白眼把公卿傲”,“柴门”哪里许“高轩造”。

放荡不羁,与统治阶级决裂,一刀两断,“且归去,仰天大笑”、“是非场里强抽头”、“睥睨青天”,“管什么三略法立兴了周,一声歌平散了楚,万言策坐安了刘”。

拒绝征召,不愿再被起用,“伏虎权符,封泥宣召,但来的都告缴”。

诗文,大方之家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字字珠玑,而“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

“金陵将家子”之诗“不务雕刻”,则语言难免味同嚼蜡,平淡无奇。“邳州将家子”词曲缘情体物,语妙天下,清丽,洗炼,形象,善用典故,古色古香,雕饰而不露痕迹,若浑然天成。

南吕. 一枝花

九日

[梁州]散孤闷,闲寻野寺。快离怀,远眺江楼。凭高一览江秀。山形北拱,水势东流。绵绵极浦,衮衮沧州。白露洲二水悠然,凤凰台下百鸟啾啾。觅得根羊叔子软琅珰博带垂腰,借得条葛仙翁弯曲律青藜在手。寻得孟参军厌刺答破帽笼头。放开笑口,对西风满地黄叶嗅。耸吟肩,亸吟袖,自把渊明诗和酬。景趣穷搜。22

仅百言而用典四:

晋羊叔子,封钜平候,都督荆州诸军事,魏末任相国从事郎,平日轻裘绶带,身不披甲;

葛仙翁,即葛洪,东晋道学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

孟参军,即孟郊,少隐嵩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陶渊明,晋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

商调. 集闲宾

中秋

[么篇]我笑那谢玄晖吟詠悭,庚元规局量匾。一个袁宏牛渚便回船。若嫦娥肯将人可怜,许一个年年相见。又何妨夜夜拼退眠。23

仅五十言用典三:谢玄晖,谢眺字,南朝齐诗人;

庚元规,庚亮字,东晋人,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袁宏,东晋文学家,曾与谢尚讽咏于牛渚。

即使刻意以口语为之、通俗易懂之《滑稽余韵》亦不忘用典。

[双调]水仙子.

瓦匠

东家壁上恰涂交,西舍厅堂初窀子,南郊屋宇重修造。弄泥浆直到老,数千年用勤劳。金、张第洲麋鹿,王、谢宅长野蒿。都不如手镘坚牢。24

五十余言用典四:金,金日䃅,张,张安世,皆西汉大臣。

后世用“金张”比喻豪门。王,王导,东晋大臣,西晋末,任丞相;谢安,东晋政治家,孝武帝时位至宰相。

宋,辛弃疾词多用典,世人戏之曰“掉书袋”,“邳州将家子”步其后尘,意气洋洋,谈古论今,频频用典,不让稼轩。

六、作品之擘分

明文坛有“真假猴王”两陈铎,如连体婴儿之分离手术,陈铎之作品需一分为二,使其名至实归。

清人钱谦益言“金陵将家子”,成化中,江阴卞华伯序其诗集,卞荣《赠别金陵陈大声挥使》即言此事,《香月亭诗》属其名下。

陈诒祓《金陵圆墅志》云:“陈氏园佚其地。陈铎字大声、南京锦衣卫指挥。别墅有秋碧轩、秀月雪秀二亭。”

《香月亭诗》乃以亭名之,故《可雪霁稿》之作者应冠以“金陵将家子”之名。

成化十九年又刊有《词林要韵》。25

《金陵圆墅志》书影

其余之作,似皆为“邳州将家子”之宁馨儿,可入其籍中。

或将问难:“邳州将家子”著作等身,文坛之巨擘,于南京文坛却隐而不显,不露圭角,其文人集中不留形迹,何也?

原因有三。

其一,陈铎袭济州卫指挥使,驻于北京。陪都、京师相去千里。陈氏不可为所欲为,擅离职守。

休沐,虽不享天伦之乐,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只能神往;军务至都,又来去匆匆。

思不出其位,交不离其群,行止囿于京师,故与顾璘、陈沂等无缘晤面,何以交通?,且顾璘(1476--1545)于嘉靖二十三年作古,阴阳两隔,数年后陈铎方寓居南京,想望风采,亦只能追慕耳。

况文学创作乃个人行为,无需参加金陵文学沙龙。顾璘王词坛时,诸金陵文人集中不见陈铎之只言片语,不足为奇。

其二,陈铎作茧自缚,自我封闭。

陈铎官正三品,权高位重,威风凛凛,一旦甩袖而去,变身平民,从“居庙堂之高”至“处江湖之远”,一落千丈,反差如云泥。

其归里、寓居金陵皆羞见亲友故旧,“粗布袍见时人怕丑,只惯向傍水沿山路儿上走”。

寓居南京,天荒地老无人识,举目无亲,“终日把柴扉扣”“哪里许高轩造”。“静掩柴门,僵卧藜床傲世人”“白眼把公卿傲……伏虎权符,封泥宣诏,但来的都告缴”。

白眼傲人,门扉紧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事交际,拒人于门外,几与世绝,无嘤嘤求友之声,天下谁人能识君!

其三,甘作床头捉刀人。

陈铎自出机杼,呕心沥血,著《草堂余意》,却不求休声美誉,独行其是,拱手相送,题署他人姓名,助人张目而自得其乐,确实难以世俗、常情论之。

(明)顾起元 撰

顾起元《客座赘语》“髯仙秋碧联句”条云:“而穷愁不称其意气,所著多冒他人姓氏,甘为床头捉刀人以死可叹也!”

陈霆《诸山堂词话》赞誉“大声词杂于唐宋词间卒不可辨”,然惜其甘为捉刀人,“使其用为己调,当必擅声一时”。

汉王逸《离骚序》,称形式、内容皆完美之文为“金相玉质”,其断言:“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重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黄金必定发光,文人终因“金相玉质”而扬名显声,即使无闻于生前而迄逦数代,终有好事者发掘,鼓吹之,而荣于身后矣。

万历,《陈大声乐府全集》刊行,金铎声振寰宇,陈氏大显,青史有其一隅之地也。

结 束 语

明文坛有陈铎二:

陈铎一,“金陵将家子”,约生于正统七年(1442)至十三年(1448)间,卒于正德二年(1507),邳州睢宁人,家金陵。

天顺五年世袭南京济川卫指挥使,历四十余年。祖陈政,因靖难功,累进南京右府右都督,中军右都督,正统十一年卒,追封睢宁伯,谥荣靖。

父陈璿,正统十二年袭济川卫指挥使。陈铎诗集《月香亭稿》、《可雪斋稿》、《词林要韵》皆作于成化间。

陈铎二,“邳州将家子”,约生于1499年,卒于1578年,祖籍山西,移民而家邳州,正统十三年世袭北京济州卫指挥使,历时二十余年,约嘉靖二十四年四十余岁时致仕,寓居金陵。

祖陈政,中军府都督,父陈明,大宁卫指挥使。

陈铎:词宗,曲坛祭酒,乐王,画家,作品《秋碧乐府》、《草堂余意》、《滑稽余韵》等。

《吕氏春秋》曰“使以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且“疑似之迹,不可不察”。拙文之重大价值在于填补学术之空白,纠正史志,文、史学界之舛误,开先河,首提明文坛“两陈铎”之疑案,且论证之,以正视听。

笔者“玩其碛砾,不窥玉渊”,芹献,以抛砖引玉,难免瑕瑜互见,敬请雅正。

(明)陈铎描绘南京市井风俗画卷【局部】

参考文献

1· 2· 4· 16· 25· 清波《陈铎生平与家世发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中国文学研究》第21辑。

3· 明严嵩《钤山堂集》卷40《成国太夫人陈氏墓志铭》。

5· 清波《从诗学到曲学:陈铎与明中叶文学复古思潮的滥觞》,《文学遗产》2013年第1期。

6· 明《李开先集》·《西野春游词序》,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1959年版第335页。

7·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8·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79页。

9· 民国《邳县志补》卷七。

10· 《明史》卷一零五,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982——1983页。

11· 戴启汉《邳州文史钩沉》,北京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75页。

12· 张仲谋《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13· 《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六月第一版284页。

14· 同11,第68页。

15 . 《万历野获编》卷二.“词曲.南北散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40页。

17· 18· 同11。

19· 20· 同11。第71页

21·同11· 第68页。

22·同11· 第74页。用典之解释亦引于之,下同。

23·同11· 第76页。

24·同11· 第79页

文章作者单位: 江苏邳州炮车中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刊于《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学报》2018,第3期。2019年度徐州市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号:19xsz--069。转发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