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阅读篇

2022年,新课标出台了,新课改也一直在路上。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学科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立德树人。

语文本身是工具,但又具备人文性,能够培根固源。2022年出版的语文课标把立德树人分解得非常详细,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就语文新课标中的写字模块进行了解读,今天,一尘老师和朋友们就语文的阅读板块再次进行分解。希望通过不同的视野给孩子们、家长们或教育同行们带来一些思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

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理念进行了更新: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朱永新老师在《理想的德育》一文中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主要是侧重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的准则。而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则是强调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并且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换句话说,生活是学习和实践道德的活课堂,而优秀的书籍则是让道德内化的催化剂。

真、善、美是人类从古至今都孜孜以求的东西,从辨证的角度说,这三者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细想之下,我们还会惊奇地发现,德智体美劳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我们为了论述的方便,才人为地对其进行了分离。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

而这些内涵又完整地在语文课堂中次第呈现:一个汉字本身就有深远的意义,一个词也许有久远的传说,一句话或许就是人生的哲理。语言的广博,不在于字词数量的多寡,而在于字面背后给人的思考,那是精神的传递,那是人性的彰显。而要理解这些由浅入深的文思,则需要通过阅读来逐步感悟,加之生活中不断加以印证、打磨,一个人的思想才会逐渐成形。

正因为如此,每个年龄阶段,对于阅读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板块,究竟如何重新定义阅读的。

在新课程标准中,阅读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基础。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阅读有三个层次:一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二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三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互相促进,互为动力,共同助推学生的快速成长。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地表达、有效地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

就学习内容而言,第一、二学段均是阅读有关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日常生活场景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的汉字,学习与同学、老师文明沟通,感受亲情和友情的美好,并学会分享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并且能够把读到、听到和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到第三学段后,不仅要能够阅读还要通过口头表达与书面叙写相结合,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因此,在教学时,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说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主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和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同样是阅读和表达,实用性阅读和文学阅读的方向和侧重点明显不同。实用性阅读强调学会表达到准确表达,而文学阅读更加强调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需要通过精神世界的内化去认识生命的价值、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甚至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进而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各种作品中的语言和形象,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学段学习的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并开展与之对应的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其次要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的诵读积累,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而思辨性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思考和辨别,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形成理性的观点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是个人阅读的一个质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同时,应合理合理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和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避免操之过急和求之过深。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够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规律也是有迹可循的,新课标中提出了基本任务:

一、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二、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当然,整本书的阅读也需要循序渐进。1~2年级,阅读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显易懂的读物比如连环画、绘本和童话书,目的是体会读书的快乐。3~4年级,可以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和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了,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5~6年级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文学、科普、科幻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7~9年级,要求能够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并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和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其实,整本书阅读是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一次大检验,更是对阅读反思、阅读计划的一次大检验。

跨学科阅读

跨学科阅读又是对整本书阅读的一次质变,如果说整本书阅读是内容和方法的扩展,那么跨学科阅读就是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的拓展。

跨学科阅读联结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科内外,它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完整地梳理了一遍阅读的脉络之后,我对于阅读的理解、阅读教学的理解都有了一个整体的框架,逻辑关系也更加明确了。语言是工具,也是思想的载体,更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最后,我想说,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效率的高低,更是学习能力高低的象征。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