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国宝帮是指收藏界里一种特定的人群,它并非指那些**“国宝'的人群,而是指那些时常买到假货,却自以为捡漏捡到国宝级古董的人。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是混入收藏界恶魔,国宝帮制造了国内最惊天骇人的一些巨大骗局。)
在古玩收藏圈,像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这样收藏了一屋子赝品并且敢于堂而皇之的作于公开展览的人还不少,据一位藏家估计,“国宝帮”成员可能占全体古玩收藏爱好者的半壁江山。
“国宝帮”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既有刚入行不久的收藏菜鸟,也有坚持“捡漏”几十年白发苍苍的老人;既有工薪一族,也有对收藏一窍不通却好附庸风雅的企业家。
支撑他们收藏的共同信念就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遗留在民间的好东西不胜繁数,以前没看到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博物馆没有的东西也不代表不存在,历史的记录也很有可能作假。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他们发现,神州处处有“国宝”,一件件雍正粉彩金陵十二钗人物纹大缸;直径一米五的元青花釉里红大盘;汉白玉凳等藏品从各个不知名的角落逐渐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各地的“冀宝斋”。
国宝帮一直在民间收藏圈子内悄悄流传,但也仅限于在圈子内部。近几年却有风头大涨之势,不仅收藏的“国宝”正儿八经的上了拍卖行,甚至将“国宝帮”的联谊开到了人民大会堂。
(拍出2.2亿的“汉代玉凳”)
1,巨骗一,“汉代玉凳”事件
2012年春节期间,一条“汉代玉凳”在网上引发热议——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
这套被拍卖公司说成是“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在网上披露后遭到大部分网民的嘲笑: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而作为玉凳的鉴定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信誓旦旦的表示,“经过我对玉凳的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其确实属于汉代器物,结论无误。”
而另一个持肯定意见的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历史没记载,不代表汉代没有凳子。”
但是反对的人更多。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在看了几张照片后称,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表示,汉代礼制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坐着不符合当时的礼制。
类似于现在小马扎的坐具“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也非常有限,胡床直到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普及,最终演变为凳子和椅子。
争议如此大的“玉凳”,却令人惊奇的在拍卖行上拍并且拍出了不可思议的高价,不免让人猜测当中所隐含的猫腻。
“玉凳”事件后,有网友在论坛爆料称,姚政就是为“国宝帮”呐喊的领军人物,他手中有一系列的新造汉玉椅玉凳等汉玉器赝品。
通过经常性的把这些赝品在公众面前进行展示并让这一系列赝品相互印证,造成汉代已有玉凳的这一假象。至于这么做的背后动机,网友并没有点明。
2013年7月7日,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披露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令人颠覆三观”的藏品。
这个原本无人知晓的乡村博物馆彻底火了一把,随着冀宝斋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
(“国宝献汶川”活动中藏家捐赠的直径达1.6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
2,巨骗二,“国宝献汶川”
整个事件的缘起,是成都69岁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伍义江的善良心愿。
作为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大地震后,他萌生了捐献收藏表达爱心的希望。
09年,他向汶川县政府捐赠了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花薰冠架”,按拍卖市场估价,这件珐琅彩“花薰冠架”高达上亿元。
这个捐赠行为引起了很大反响,“全国各地都有藏家打电话来要求向汶川县捐出自己珍藏的国宝级珍品”。
为此汶川还特地成立了一个“国宝献汶川”活动领导小组,鉴定并接收全国各地藏家捐赠的“国宝”。
在声势浩大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之后,7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汶川县政府为入选的66件,号称总值数亿人民币的“国宝”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捐赠仪式,以回馈捐赠者的爱心。
这个捐赠仪式,让这一批“国宝”正式呈现在公众眼前。
质疑随之而来,对包括极为罕见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和直径超过1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在内的多件“国宝”,收藏界普遍指认为“假得离谱”的“赝品”。
质疑者同时怀疑鉴定方与捐献者有借慈善活动“洗白”赝品抬高身价之嫌。并非仅仅论坛网民,持相同观点的还包括业内专家。
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毛晓沪在过目上述赠品图录后,囿于无法上手鉴定,审慎未一一给出结论,但对于这些“大盘子”,他直接给出否定意见,“它的晕散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个都超过康熙的水平,根本就不是宣德的东西”,对相关元青花他也频频摇头;
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春城则从生产工艺水平给出意见,认为此前被业内认定为真品的宣德瓷器中最大件为60厘米,这么大盘子“闻所未闻”。
质疑大部分指向“国宝帮”,后者捐献了此次66件赠品中的大部分。
原本热情高涨的汶川县政府最后发现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混乱的“文物江湖”。
最终,汶川县政府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通过市场拍卖变现的想法,改为拉爱心企业来捐赠和赞助,文物则成为表达感谢的“纪念品”。
即使这样,大部分捐赠品仍然找不到企业来接手,只能静静的躺在在汶川驻成都办事处的库房里。
2013年7月7日,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披露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令人颠覆三观”的藏品。
这个原本无人知晓的乡村博物馆彻底火了一把,随着冀宝斋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
“国宝帮”虽然指代的是一类人物,但是,在每一个群体当中,总会有一些特别“出彩”的人物存在。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来看一看今年比较出挑的“国宝帮”藏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