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什么是结构化思考

结构化思考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理解,目标是隐性思维显性化

第一步识别,识别信息中的事实及观点(理由、结论),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观点是人主观上的判断;

第二步判断,判断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哪些事实可以支撑哪些观点;

第三步概括,一句话概括中心思想,说出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第二层、重构,目标是显性思维结构化

结构化思考的四个准则:论、证、类、比

“论”是指“结论先行”,描述一件事情,阐述一个道理,解释一个方案,传达一个指令,都要遵循这个原则,结论先行,一句话告诉别人你的中心思想

这里的重点是找到什么是结论,什么是中心,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大家关注的东西,什么是大家想听的

”所以呢“是纵向向上问,“然后呢”是横向问,“为什么”是纵向向下问

下一级的句子都是上一级结论的支撑

有结论才是有思想,有思想传达才是有效的沟通

“证”是指“以上统下”,上一句所说出来的结论,需要有下面若干证据的支撑,既不能漏掉某些元素,也不能多给,所罗列的“证据”要刚刚好能够支撑上文所说的“结论”

“类”是指把具有形同性质的事件或者观点放在一起,这是人类大脑的天然特征,比如给天上的星星起名各种星座,因为这样更方便人们记忆。

分类的方法是要遵循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结构化思维不会禁锢人们的思维,反而会促进创新的产生,比如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MECE原则,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比”是指事件或者观点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递进“,通常以三种排列方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

遵照以上四个原则,论、证、类、比,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结构化思考,实现显性思维结构化。

第三层、呈现,目的是结构思维形象化

当你对一件事情有了结构化重构之后,你就需要把这些信息有效的传达出去,如何呈现才是最有效?

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配关系,意思是搞清楚所罗列出来的事实观点或者论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共分成四大类16种,分别是

作用(对立、合力、平衡、阻碍),流动(线性、流程、循环、关联),关系(并列、重叠、包含、分割),比较(成分、排序、序列、关联)

第二步、得图示,根据关系的种类,找到相应的图表表达方式;

第三步、上包装,在能够准确的用图表表达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抽象提炼出更容易记忆和传播的表达,可以结合俗语典故广告顺口溜歌词等等,只要有利于传播你的观点,又符合公司的价值观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