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字仲初,许州颍川人(今河南省许昌市),唐代诗人,从小家境贫寒,“终日忧衣食”,直到中年才入仕途,最高官职“司马”。
其实“司马”在唐朝是一个有名无实,但是待遇却不错的官职,白居易曾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他在《江州司马厅记》曾经评价司马一职,“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
说司马这位职位,从国家的角度而言是尸位素餐,但从个人角度而来,司马的俸禄最为优厚,地位也很稳当。
或许正因为王建出身贫困,所以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体会,也因为“王司马”这个清闲又待遇好的职位,他有更多的时间来记录生活、发现生活。
他有一首经典名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尽人间中秋之夜的思念之情。
而他还有一组小诗一共三首,用最平凡最朴素的笔调,记录下了唐时的婚礼现场,也记录下诗歌史上最聪慧最机灵的新嫁娘,成为流芳千古的名作。
我们先来看看前二首: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唐:王建《新嫁娘词·其一》
新娘家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相互之间有的都不认识,热热闹闹地挤在床上坐成一堆,新郎官刚要进新娘屋,就被人叫住索要喜钱:“新郎官,不给红包不让进!”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唐:王建《新嫁娘词·其二》
婚礼的现场布置得很是华丽漂亮,两边都用锦缎做了装饰,美丽的新娘用扇子掩面,让新郎官铺好簟席,两人一起叩拜父母!
三首中最被人们称道的是第三首,可谓短小精悍,点石成金,用短短20个字,对新嫁娘的心理活动进行惟妙惟肖的描摹,让人读完不禁为这位聪慧的女子点赞。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王建《新嫁娘词·其三》
“三日入厨下”,三日,是唐时的新婚习俗,新过门的媳妇要在新婚后三日到厨房亲自做饭菜。
这位新娘子新婚三日,自然也要入乡随俗,准备下厨房,在夫家一展自己的厨艺。
“洗手作羹汤”。做饭之前,她先把手洗干净了,从这一句就能看出新妇在娘家也是麻利勤快的人,不是那种没干过活的扭扭捏捏的大小姐。
羹:泛指做成浓汤的菜肴。她想做一道美味可口的羹汤,给婆家人尝一尝。
“未谙姑食性”,做汤对她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有件事却让她犯难了,她不知道婆婆的口味啊!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口轻还是口重?这就让她犯了难!
想一想,这是新婚后的第一顿饭,自然想要博得婆家人一个好印象,日后相处起来也更加融洽,总不能让婆家人笑话自己什么也不会,那以后在婆家还怎么立足呢?
“先遣小姑尝”。很快她就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家里有个小姑子,把她叫过来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叫自己的丈夫呢?首先,在那个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家里做饭的这个时间段,男人很可能不在家中,找不到他。
另一方面,男人一般来说都大大咧咧,很少心细到熟悉母亲的口味,还不如叫小姑子,女孩子细腻,与母亲经常一块干活,想必更加了解母亲的习性。
于是这位小姑子,就被新嫂子抓来厨房一起干活,顺便让她试着尝尝菜的口味。
“遣”,这个字用得极为恰当,长嫂如母,身为长辈,自然能够差遣小姑。
全诗以一个“尝”字结尾,诗到这里嘎然而止,但是却让人觉得意蕴悠长,回味无穷,这顿饭婆婆满意吗?想必不用说,自然是点头含笑。
这位新嫁娘入婆家后的第一个难关,就被她这样轻松化解,以她的机灵和勤快,从此开启人生的幸福生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高赞这首诗:“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也就是说“一字难改”。
您是否喜欢这首小诗呢?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上一篇
汾酒竹节杯的江湖语录
下一篇
澳门图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