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沈阳太原街里面藏着老住宅,这是侵华铁证

走在沈阳最繁华的太原街地区,您会看到这样一群楼房,当地老百姓叫它铁路九趟楼,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昆明北街 ,这是日本侵略时期修建的宿舍楼,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拍摄照片的时候附近有位老大爷以为要动迁留存照片呢,过来问我这个楼房是不是要动迁啊,我真不是来勘探的。回家之后查询一下网站,发现有朋友以前提出问题什么时候动迁。

民心网回答的内容如下:地处太原街街道办事处沈阳站社区(包括北三马路1号、昆明北街23号、27号、29号、31号、33号、35号、民族北街32号、雅安西路3-1),该地区始建于1933年,属区级文物,产权单位为铁路房产段。建筑面积20825平方米,占地面积19870平方米,总户数520户。常住人口约占总户数的15%,流动人口约占总户数的70%,空房约占总户数的15%。2005年曾对该地区进行动迁改造,但由于动迁补偿款以及住户产权证等原因,该处动迁计划搁置,为保护区级文物的历史性,预计在该处创建文旅文创基地,现正在寻找有意向的开发公司或开发人,待商谈成功后,将对该处居民进行腾迁,腾迁时间无法确定,届时请您留意相关公告。

铁路局的九趟楼由北三马路1号、昆明北街23号、27号共九栋铁路产权的居民楼构成,总建筑面积20825平方米,占地面积19870平方米。由于建筑年代相同,形态相似,排列毗邻,故此老百姓称呼它为“九趟楼”。

这一群三层结构的住宅楼是铁路的九栋楼,在伪满时期日是驻扎本宪兵的宿舍。在1949年之后改造为铁路员工住宅,看标牌是铁路局的房产。据当地老百姓说,没有独立的房证,都是集体房票,不能买卖和继承。

楼房墙角的瓷砖和砖头,都是日本人留下的原建筑材料,附近老人说这栋楼的砖头和水泥很硬,有一次要安装管道,打坏了好几个钻头都没弄出多大洞,工人说这栋楼的水泥太硬,钢筋还比较多。具有不等边坡顶的房子沈阳不多,据说屋顶当年能打仗用,顶楼还有可以架设机枪的窗口。

1935年修的日本宪兵住宅楼,按照太原街的房价计算,这片土地和建筑得值老钱啦。

九栋楼二楼三楼是长长的过道,每一栋的布局都差不多,其中扒掉一栋,改成派出所一栋,现在剩下七栋楼。

内部垃圾通道

九栋楼大部分原来铁路职工都搬出去了,因为九栋楼这里的居住条件也不那么好。

厨房

我和中介说要租房看看,他带我走进九栋楼的住户看看,房间是南北两屋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合租是三四百元的价格。

有些住宅改成门市

附近一位老人说这些楼房有几百户小商贩,他们大多来自南方,从事各种手工行业和零售行业。

街道两侧

街道很有老沈阳的味道,看起来就是一种大院生活的感觉。附近还有一个大型菜市场,生活算是非常便利。

经过多次修缮之后,这一片老宅看起来还是挺好看的。

小区附近的一个垃圾回收站,居然做出铁路车厢的外形,或许它是沈阳最可爱的垃圾回收站。

沈阳这样老建筑已经不多了,它们是侵华铁证,真心希望能保护好这些老建筑,把它们建成一个遗址公园。

秋林公司旧址

没有老建筑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沈阳中山路还有不少老建筑值得看看,我们找到最知名的秋林公司遗址。

秋林公司遗址

秋林主楼正门左右两侧分别镶有铸铁方型标识牌,分别铸有俄文和中文“秋林公司1906”字样。铸有俄文和中文“秋林公司1906”字样。它并不是1906年建筑,这事还得从头说起。1906年,白俄罗斯人伊万.雅可诺维奇.秋林,在位于沈阳中街鼓楼北侧创办了秋林洋行。后于1923年新建图片上的这座营业楼。1925年新楼建成迁至现址。1937年7月,又改由英国、日本、伪满洲国三方联合经营,易名为秋林株式会社奉天支店,由日本人主管日常经营活动。

殖民侵略者的脚步已经远去,留下的警示性建筑具有更多的警示性意义。大家有机会不妨在太原街中山路走一圈,真情触摸沈阳的历史印记。

图文原创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