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败酱草辛以行散,苦寒降泄,用于清泄蕴蓄于胃肠的湿火热毒,既能解毒、消痈、排脓,又能祛瘀止痛,是辅助肠痈腹痛的妙药,又能辅助肺痈、咳吐脓血,消除痈肿疮毒,还可辅助湿热泻痢、热毒血痢。败酱草辛行苦泄,入肝经,既能清泄肝胆湿热实火,用于辅助黄疸尿赤、目赤肿痛;又能祛瘀、通经、止痛,常用于产后瘀阻腹痛。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败酱草的用法与用量!
01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黄花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无作用。黄花败酱口服液及其冲剂、白花败酱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2、镇静作用:黄花败酱有镇静作用,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异叶败酱和糙叶败酱挥发油给均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前者镇静作用同黄花败酱,后者的镇静作用则弱于黄花败酱挥发油。在挥发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蒸去挥发汕的药渣醇浸膏和总皂甙都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
3、保肝利胆作用:败酱有抗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炎症消退和毛细胆管疏通作用,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作用。
02
败酱草的用法与用量
煎服6~15克,外用适量。
1,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所指的痄腮,是风瘟邪毒从口鼻而人,邪郁少阳,毒结于腮部而致腮腺肿胀疼痛。西医称为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辅助,首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庄绪华等用败酱草10g,仙人掌30g,芒硝5g,土大黄10g,冰片5g,青黛10g。水煎液湿敷获得满意疗效。
2,鼻窦炎鼻塞、黄涕、头痛,中医称为“鼻渊”。西医认为,多为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鼻窦炎。药理研究表明,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骆洪道用苍耳子散加重败酱草用量,辅助鼻窦炎,药症合拍,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处方组成:败酱草60g,辛夷、白芷、黄芩各10g,穿山甲6g,桑白皮l5g,苍耳子12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乳蛾肿大,是风热外邪从口鼻而入,风热邪毒挟痰浊瘀血,郁结于咽部,而致乳蛾肿大疼痛,毒聚肉腐而化脓,也即西医所指的多为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扁桃体炎。黄璇用败酱草配合银翘散,辅助获效良好。处方:败酱草20g,连翘12g,薄荷12g,金银花12g,山豆根12g,桔梗10g,石膏30g,射干12g,板蓝根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