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作者:燕归来

来源:了凡四训(ID:lfsx188)

网友@嘉怡分享了一段经历:


嘉怡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大班,特别喜欢玩油彩笔。但是小孩子没有自控能力,经常拿着油彩笔到处乱画。


有一天,嘉怡在家做饭,出来的时候看见整面白墙都被女儿画满了涂鸦。忙了一个早上,本就疲惫不堪的嘉怡这下彻底绷不住了。


她冲着兴冲冲的女儿大声吼叫道:


“你知不知道妈妈很累啊?你能不能懂事点啊,一天到晚不让我省心!”


在嘉怡吼叫完后,女儿明显被吓到了,她一边哭着一边丢掉了画笔。


嘉怡说,自那天起,女儿再也没拿过画笔,那面涂满油彩的墙成了嘉怡一辈子的悔恨。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在等孩子感谢,中国的孩子在等父母道歉。


中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是个带有争议的问题。中国父母们都很困惑,到底怎样的教育才算真正给孩子一个健全的未来。

教育学家李玫瑾说:一个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人,其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一个平和大度的人,其早年的抚养一定是到位的。


早年抚养、家庭教育与父母息息相关,在未来,真正有出息、心智成熟的孩子,一定不是在“吼叫”中诞生的。

01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一书中说:“所有亲子冲突,都源自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内心不被回应。”


孩子与父母,本就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个体,个体之间要建立起纽带,最终的办法靠的就是沟通。


在很多中国家庭里,亲子间的沟通大多都是这三种模式:


(1)“缄默式”:


父母与孩子之间,基本0交流。


父母对孩子投入牺牲式的关爱,看似事事都为孩子着想,但从来不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在《奇葩说》上黄执中重新解读了“妈妈吃鱼头”的故事。


妈妈吃了一辈子的鱼头,临终前告诉小孩,“我从来没喜欢过吃鱼头。”

这句“饱含”母爱的话,却足以让孩子愧疚一生。


有个匿名用户在“家人牺牲”的话题下这样写道:


在我理解来,父母的付出,牺牲是我的累赘,是我内心愧疚的源头。


这句话看似叛逆又不懂孝道,可他却是真真切切的道出了许多孩子真实的心声。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孩子对待父母又何尝不是?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亲情,委屈地牺牲。

人这一生,最可怕的事就是:自我感动。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明白,付出的爱不需要有牺牲感,即便你偶尔“叛逆”,你的孩子也会真心爱你。


(2)“单向式”:


这种交流方式,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刀切”式的交流。


在家庭当中,在早期抚养里,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情绪表达,用大吼大叫,打骂等方式教育孩子。


到晚年,身份调换,换来的就是父母眼里冷漠无情的“不孝子”。


根据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


有90%的少年犯罪源于原生家庭亲情的冷漠。


幼年的时候,母爱或者父爱的匮乏,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缺失,因为少了对家庭的依赖感,在长大以后,在社会上也缺乏对周围群体的依赖与责任感。


父爱、母爱的缺乏,让孩子长大以后变成了彻底的社会“边缘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长期用吼叫、打骂、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就是生活在父母编织的绝境中,在绝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也更可能走向极端。


(3)“纵容式”:


最后一种,就是家庭中孩子的声音高于父母的声音。


孩子处在家庭的最高地位,父母反倒成了附属品。


这种家庭,一切以“孩子”为重心。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会无条件满足。看似伟大的爱,其实完全就是在害孩子。

古人云:

“当孩提之时,过于溺爱,养成骄惰之气,及其稍长,务为姑息,纵其匪僻之心,恶态多般,自幼习惯,长欲其改又焉能乎?”


溺爱会让孩子偏离自己正确的发展道路,结果造成出现很多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来源于家长。


所有无理由地纵容、无原则地袒护,都是在把孩子推向罪恶之路。


溺爱就等于抹杀了一个孩子,适度的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


02

先前读过一句话:


“每个人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会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一个人童年的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一生的幸福。


在童年父母给的擦伤,看似裂口很小,却足以在未来造成一次次撕裂的疼痛。


正如《阿甘正传》里写得那样: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如果,你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灿烂的未来,就请给他端正、良性的沟通与教育。

聪明的父母可以学习以下六点:


1、孩子犯错了,要接受孩子的错误并且引导他明白后果


2、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有TA的想法。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不妨先蹲下来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声音


3、父母可以积极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情绪,与其让孩子猜测父母的想法,不如直白的告诉孩子真相


4、比起单项式的命令或者询问,双向式的决策更利于解决问题。尊重孩子的看法,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环


5、懂得赞美孩子,懂得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6、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将外界的情绪带回家庭,是一个合格父母的基本条件。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